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23 06: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一个事例,说明学习与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4.简述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5.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你如何认识逻辑推演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1.如何理解产业与市场的概念?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3.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发展。。 4.简要讨论SCP框架。

5.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6.试利用SCP范式来分析某一具体产业。

7.在现实市场环境中有完全满足可竞争市场条件的产业领域吗?请举例说明。 第三章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含义及其关系。

2.请给出最小有效规模、最大有效规模的含义,以及衡量方法。 3.何为企业的适度规模?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因素及其衡量方法。 4.试举出学习曲线,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例子,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

5.请指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来源。

6.假设一个行业中,工厂规模有很大的范围。假设同一领域的工厂面临相同的成本,如果工厂处于同一领域,你认为平均成本曲线会是什么形状?如果工厂处于不同国家,你的答案会如何改变?

7.假设生产q1辆轿车和q2辆卡车的成本是10000+70q1+80q2,请据此计算生产轿车的边际成本并衡量范围经济:q1=100,q2=200。 8.如果有范围经济,而且每种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一家厂商是否能弥补所有成本?如果该厂商生产越多,平均成本下降越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能否弥补所有成本? 第四章

1.简述进入壁垒的影响因素?

2.试分析退出壁垒的决定因素及其度量方法? 3.在位企业如何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4.你认为规模经济是一种进入壁垒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5.传统工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转换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面临巨大的进退壁垒,试分析进退壁垒及其影响。

6.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7.实证证据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拥有IBM1400计算机的公司在进行新采购时与其它公司购买IBM计算机的可能性相等;相对于没有IBM360的公司而言,拥有IBM360的公司则更有可能继续购买IBM计算机。IBM1400使用的软件对于IBM后继的产品(360,370,3000和4300)并不适用,而IBM360使用的软件也适用于370,3000盒300。你如何解释这样的结果? 8.案例分析

案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汽车作为当今世界最普通但又具有较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示器。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后向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前向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技术方面要求很强的综合配套;在经济性方面要求大规模生产,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投入产出效率高;能够为社会提供较为广泛的就业机会。所以,汽车工业的水平实际上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从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算起,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到今日发展到年产超过百万辆的规模。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主机厂和零部件配套厂相结

合,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汽车工业体系。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78年,这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汽车工业的任何一项建设都是在国家的集中计划指导下进行的。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采取了集中有限力量进行重点建设的办法,先后建设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以及一些零部件厂,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应当说,那时的生产能力虽然十分有限,却基本上是与需求水平相适应的。这一时期的汽车产品主要是中型载货车,产品全部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对企业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按市场需求生产和竞争的机制。

第二阶段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9年到90年代初期,这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被打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增强。在这一阶段,需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市场需求同样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放权让利和财政包干,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一大批生产轻型、重型货车的地方企业应运而生,开始形成了一汽、二汽、重汽、南汽、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多种类型汽车生产基地,并出现了可喜的国内汽车工业的竞争局面。虽然在这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即缺重型车、少轻型车)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同时也出现了整车厂数量很多而

产量水平偏低,同一产品生产分散,重复建设,关键零部件厂家缺少的严峻问题。

80年代初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轿车的需求量猛增,然而,轿车生产能力在我国汽车工业中却是微乎其微,产品结构上的缺陷导致了供需的尖锐矛盾。 1987年我国政府决定加快轿车工业的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首先开始了大规模建设上海轿车工业项目,这也标志着中国轿车工业现代化历程的起步。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了8个轿车生产点,轿车产量从1986年的1.25万辆增加到1993年的23万辆。这一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建设改造并举,整个汽车工业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方面,汽车生产能力提高了,总产量从1979年的1.8万辆增加到1991年的7l万辆;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重型载货车转变为以重型载货车为主,重型、轻型、微型货车等多品种商用车、专用车、客车同时发展的比较合理的结构,而且轿车的比例不断上升,轿车的水平也大大提高,有的轿车产品已经接近国外80年代初的水平。

从80年代开始,国际知名的汽车公司陆陆续续以合资企业的形式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1990年以前进入的厂商绝大多数为中小规模的企业,项目投资额普遍较小。90年代以后,世界跨国汽车生产寡头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例如,德国大众和奔驰、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日本铃木和丰田等。

第三阶段从1994年颁布《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起至今,这标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oy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