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桃花心木》获奖教学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姓名 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本课力图体现这一观点,引导学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由感知种树人的种树之道,悟出做人之理。 2、阶段目标要求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也是本课想体现的指导思想。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种树人的种树方法与众不同。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种树人是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就能练就独立自主的心。全文借种树喻做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桃花心木》所在单元是让学生从平凡小事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学生情况: 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于语文的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阅读能力的训练显得很重要。另外这个时候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独特阅读体验的保护,做好向中学语文学习的衔接工作。 对于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学生理解内容上不是问题,但是,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有些孩子还是感到吃力的。 教学方式:本课教学采取以教师的讲授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 教学手段:教师采取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讲授式教学,其中加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讨论将个人感受与理解引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 技术准备:演示文稿 联系方式 语文 小学语文 书名: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学段: 高年段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否 年级 六年级 1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语段,结合实际理解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进行概括性复述的能力,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体现中小衔接的意图,努力实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阅读实践等方面的衔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教学关键流程示意图 整体回 顾, 初识桃 花心木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整体回顾,初识桃花心木: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5、桃花心木 2、通过第1节课的学习,并结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课外资料,大家对桃花心木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有关桃花心木树形、材质、用途等方面的资料 3、鼓励学生说出一段话概括桃花心木的多个特点。 (本环节设计意图: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和课前的预习笔记,使学生逐步养成课前深度预习的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对课文整体回顾,初识桃花心木。) (此环节约5分钟) 二、走进文本,结识种树人 过渡: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竟能长成这样的高大的树木,可以确定培育它们的种树人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辛劳吧!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位种树人最初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找到“奇怪”一词 2、请大家再来浏览课文,把带有“奇怪”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再次浏览文章会发现:文中带有“奇怪”的句子分别是——

2

走进文本, 结识种树人 深究解疑, 品读种树之道,感悟做人之理 品读摘录, 种树之道独特 回归整体, 揣摩写法 抓首尾, 感悟写法 口语交际, 体会种树人用心 引读练习, 由树及人悟理 赏作品, 延伸阅读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出示课件: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3、听读训练,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发现了什么? (课件随学生的发现、回答,相关的语句变颜色) 4、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通过“奇怪的是、越来越感到奇怪、更奇怪的是”,学生发现作者对这个种树人种树的行为越来越好奇,奇怪的程度越来越强。 5、那么这几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的确如此,作者的好奇心真是越来越重了。 6、请你出声音读读第3—11自然段,概括地说说种树人的哪些行为让作者觉得奇怪、越来越奇怪、更为奇怪? 依据学生的发言,出示课件,出示种树人令人感到奇怪的行为: 我奇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浇水没规律、浇水量不一定 越来越奇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浇水时间不一定 更为奇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时补种树苗 7、请一个同学将这三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这样的话又完整又概括,听起来真清楚。 8、刚才同学们说了,作者感到奇怪的程度是不断增强的,那么,这几句话连起来说的时候,语气上也是应该——越来越奇怪的 再请一个同学将这三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注意说的语气。 9、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3—11自然段——同学们读种树人的表现,我来当作者。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因好奇而读文,因发现而生疑。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及作者开始初步对话。) (此环节约10分钟) 三、深究解疑,品读种树之道,感悟做人之理 (一)品读摘录,种树之道的独特 过渡:既不懒,又不忙,为什么还要这样种树呢?真是个奇怪的种树人! 1、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一一指学生来问出问题) 出示课件: 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多久浇一次水? 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2、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这位种树人轻轻松松,简简单单说了两段话,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了,找到这两段话自己读读。 课件出示: 3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两段话,想想这些话能回答作者刚才的那几个问题吗? 4、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想想换做种树人会怎样回答: 种树人,我想问问你: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学生能体会种树人的想法,用书上的话回答: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几天下一次?一次下多少,都是不确定的。 种树人,我还想问问你:那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呢? 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很容易回答出:无法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就会枯萎,要是拼命扎根,找到水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我最后还想问你: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不就不会枯萎了吗? 学生读到种树人的第二段话,就会得出答案:每天浇水树木会养成依赖心理,停止浇水,就会枯萎。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是啊,种树人的话里,饱含着自己的种树之道,再次默读这两段话,把他独特的种树之道找出来,总结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学生摘录做笔记,教师巡视 6、请学生将自己的摘录板书,交流词语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对种树人的话的理解,学生能够摘录出表现种树之道的词语并板书: 学生板书:模仿 寻找水源 拼命扎根 汲水生长 教师小结:种树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爱着这些可爱的桃花心木,他希望有一天这些能自己寻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的桃花心木会长成为参天大树。 (本环节设计意图:理解种树人的两段话是针对着作者的几个问题来回答的,答的过程是分层次理解种树人的话的过程,是与作者和文本再次对话的过程。由问答的形式训练学生人称的转换,也在训练学生概括性的复述能力。摘录词语做笔记,意在体现中小衔接的意图。) (此环节约8分钟) (二)口语交际,体会种树人用心 过渡:我们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听得清清楚楚,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1、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棵,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 这棵桃花心木,种树人已经几天没来浇水了,你不怪他吗? 学生会将种树人前面的话通过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我知道他希望我不那么依赖他,他不浇水的时候,我要学着自己扎根找水源,等我找到水源,我的根也就扎得更深了。 教师引导: 这棵桃花心木,你长得真高啊,你想对种树人说什么? 学生会表达出对种树人的感谢,以及由原来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理解。 2、为了仅及膝盖的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种树人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4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板书:用心良苦 3、这就是种树人的种树之道啊,你现在理解他的奇怪的行为了吗? 4、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段话,把自己当成种树人,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桃花心木,从另一个角度揣摩种树人的做法,从而体会到种树人的用心良苦,同时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种树人的表现时,也曾感到很奇怪,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此时的读,必是有感而发了。) (此环节约5分钟) (三)引读练习,由树及人悟理 1、种树人没有豪言壮语,他的种树之道就是这样娓娓道来,这些话让作者信服吗?不仅信服,而且是“非常感动”,于是他由种树之道悟出了这样的做人之理: 指名读,课件出示: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作者在感悟到的道理中,反复提到了一个词——不确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不确定的因素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确定”:可能会提到生病、考试或是比赛的失败、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的情况等等 3、是啊,这些都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的因素: 教师引读: 即使身处逆境,遭遇不幸,林清玄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教师:我们要不气馁、不放弃) 即使得到上天很好的眷顾或是出现了意外,林清玄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教师:顺境时不骄傲,受帮助时不依赖,总能勇敢面对)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面对什么环境,林清玄都会这样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教师:这样的生命才会更精彩) 出示课件: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课件随学生的朗读出示 教师小结:这些就是林清玄想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人的成长其实就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正可谓是:经历风雨树成材,独立自主人成长。 板书:“生长”改为“成长”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读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体会这人生哲理对我们深深地启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对“不确定”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获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此处的设计意在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 (此环节约7分钟) 四、回归整体,揣摩写法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os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