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运行成本优化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12 11:34: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多校区高校运行成本优化的研究

  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的显著特征。多校区高校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正在向着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迈进。
  然而,在多校区办学的过程中,其运作期望值与实际效果存在诸多矛盾,给很多高校带来困惑和压力。其中最为凸显的问题就是运行成本问题。优化运行成本,是所有高校都应该注重的问题。
科学规划校区提升办学效应
  高校运行成本指的就是高校建设、生存、发展所耗费的货币表现。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广义运行成本,它包含建设投入在内。二是狭义的运行成本,它仅指高校运行中发生的费用。前者指的是各项资本性支出,包括校区土地的购买、新增教学楼、宿舍楼等房屋的建设费用;后者则指的是高校周而复始所需要的费用,主要用于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的经常性支出。
  校区规划是校区建设的首要一环。校区规划的路径有集中办学、分散办学以及在资产置换前提下的多校区办学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校区规划,都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关系。由于资金缺乏和条件所限,校区规划往往难以从长远和运行的需要出发,仅仅满足建设的速度和建设的可能,由此造成年复一年的巨大浪费。因此,必须在规划时兼顾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均衡,既不能因为过多地考虑长远利益,造成因条件不具备而迟迟不能建设;更不能屈从于眼前利益,造成建成后无法维持高额的运行成本。
  高校在向外拓展新校区时,主要受土地成本、服务保障、自然环境、校区间距离以及人文环境的影响,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把优化高校新校区选址问题归纳到定量分析层面来,弱化情感因素、利益驱动、短期效应等方面的干扰与影响,使得高校能够在众多备选校区方案中量化地确定高校新校区最佳方案。
  合并办学是多校区高校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实现合并目标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办学效应,降低办学成本、优化学校资源是永恒的课题。为此,合并后的高校必然要面对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问题。宏观上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区域性社会服务的问题;微观上要格外注意拓展
时的位置、交通、环境等问题。
使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佳方案
  为了掌握目前我国多校区高校办学优化问题,我们采取了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与人们对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过程基本一致,最

突出的特点是分层比较、综合优化,即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新校区选址的科学性、多校区高校各个校区学科分布的合理性,可以大大提高多校区高校运行成本的效率,缓解高校资源不足的压力。然而,如何排除情感因素、利益驱使、短期效应等方面的干扰和影响,科学地确定高校新校区最佳方案、学科设置最佳方案,这便需要有效使用能确定最佳决策方案的科学方法,即层次分析法。
  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是否长期存在、是扩增抑或是缩减的决定性因素是高等教育总规模,而在校大学生数量是高等教育规模最重要的基础,是其中各种指标的逻辑起点。我们利用适龄人口预测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以及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毛入学率与适龄人口的乘积模型对2010至2020年间适龄人口数进行估算、对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行预测以及在大学生数量预测,结果表明,在这10年间,尽管我国适龄人口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然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从而使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量规模仍将稳步增长,这也意味着高校多校区的办学模式将长期存在。
  办学规模效益的优化。扩大办学规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是任何国家、地区高校追求的目标。我们认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相对比例,决定着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根据经济学对规模报酬、规模效益的定义,可以构建出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的优化模型。
细化办学成本逐项加以讨论
  将办学成本细化,需要逐项加以讨论,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管理方式的优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快管理模式的创新,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多校区运行成本向优化方向演进。
  学科分布的科学性。学科是高校的细胞组织,多校区高校在各
校区设置学科时应审慎而行,要依据学科分布的原则,即学科发展原则、整体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分布各校区的学科。同时,多校区高校进行科学分布时要考虑到资源利用效率、学科融合、校区功能定位、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等因素。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优化。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对高校教学、科研以及为社

会服务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因为仪器设备购置、分布、使用等方面不够优化,将会严重影响着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收益率。我们认为实现仪器设备购置优化的主渠道是招标,分布上的优化标准是效用,使用上的优化目标是效率。只要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能逐步实现多校区高校仪器设备运行优化。
  后勤服务的优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高校校园的生态化、网络化、社区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此,多校区高校要充分利用新校区建设的契机,整合各个校区的后勤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
  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劳动力成本是高校总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多校区高校应从人力资源的引进、保障、发展机制着手,科学制订高校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多校区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途径。
  一个大学多个校区的普遍出现,时间还不很长,对其运行成本的把握,还有很多研究的路要走,我们对其的探索,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校多校区的运行成本优化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om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