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施工组织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4 16: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宁—百色成品油管道工程及配套设施站场工程

变电所(土建部分)

施 工 方 案

1

变电所(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1.1编制依据

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设计的施工图61-02/M1/01/02/03/L1,62-03/01/02/03/04/L1 施工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

《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H3510-2000)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3503-2007)

管理规定

1)《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

2)《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CB/T50484-2008) 3)总承包HSE相关管理规定

4)本公司在同类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及施工工艺 5)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末站土建项目为变电所,变电所为一层框架结构,长22.5m,宽12.5m。变电所地层±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40.35m。

变电所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比较常规,下面就所涉及的主要施工工艺进行阐述。

1.3工程定位测量

测量在工程施工中十分重要,我公司将在项目部专门配备一个测量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测量依据是施工图纸和规范。

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50米钢卷尺,检定到期的送具备资质的计量检定站,经

2

过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仪器、工具定期清洁保养,全站仪、水准仪按检定规程规定,在其检定周期内,每季度要仪器主要轴线进行校核,保证观测精度。

1.3.1 轴线标测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用全站仪把轴线标测到各层楼板边缘或柱顶上。每层楼板中心线应测设长线1-2条,短线2-3条,其投点误差为±5mm。然后根据由下层标测上来的轴线,在楼板上分间弹线。投测时,把全站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上,后视柱底部的轴线标点,用正倒镜取中的方法,将轴线投到上层楼板边缘或柱顶上。当各轴线投到楼板上之后,要用钢尺实量其间距作为校核,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2000,经校核合格后,方可开始该层的施工。为了保证投测质量,使用的仪器一定要经检验校正,安置仪器一定要严格对中、整平。为了防止投点时仰角过大,全站仪距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要大于建筑物的高度,否则应采用正倒镜延长直接的方法将轴线向外延长,然后再向上投点。

1.3.2 高程测量

采用水准仪、标尺及钢尺进行测量。在每层楼层上用钢尺引测3个高程点,然后用水准仪进行联测,求得闭合差,在限差之内进行误差配平,得到精确的标高,再引测至各标高控制点。

1.3.3 垂直度控制

采用传统的吊线锤法结合全站仪进行校核。线锤采用20kg重的特制线锤,直径0.8mm钢丝锤吊。为确保精度,线锤长度不超过15mm,即采用层层引测的方法。在大风期间或碰障碍物等的情况下,可采用全站仪进行校核。为减小累积误差,需定期进行复核工作,故在建筑物的拐角处,设置全站仪复测点以保证垂直精确度。

1.4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材料之一,是混凝土结构的骨架,对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对钢筋的质量仍要严格控制,钢筋进场必须有材质合格证

3

明书,并取样送检,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从钢筋的制作到绑扎必须认真细致密切配合,做到既要满足绑扎需要,又要减少现场积压。

1.4.1 钢筋工程施工流程

钢筋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钢筋焊接→钢筋绑扎→检查合格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4.2 钢筋加工

本工程所有钢筋均在预制场制作,各种构件的钢筋在施工前均由工程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作出下料表,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下发到工地,方可进行下料,各种成品钢筋必须严格做到按规格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

(1) 调直除锈:对于盘园钢筋,用调直机进行调直,同时也达到除锈的目的,对于粗钢筋,采用电动钢丝刷除锈。

(2) 钢筋切断:用机械式钢筋切断机,确保钢筋的断面垂直钢筋轴线,无马蹄形或翘曲现象,以便于连接或焊接。

(3) 弯曲成型:此步是下料的重点,先划弯曲点位置线,再用机械成型,下料中应细致耐心,达到以下质量要求:

a、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所用的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局部曲折。无油渍、漆污和铁锈等。 c、调直钢筋时,采用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d、Ⅰ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Ⅰ、Ⅱ级钢筋末端作90°或135°弯曲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长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e、箍筋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作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

4

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箍筋两端作135°弯钩。

f、各弯曲部位不得有裂纹。

g、弯曲成型的钢筋中,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净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为±20mm。

1.4.3 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 柱筋绑扎

a、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15°。

b、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c、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柱筋搭接处的箍筋及柱立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d、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并与上层梁板筋焊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2) 梁与板

a、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b、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5

c、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在板根部与端部必须加设板凳铁,确保负筋的有效高度。

d、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粱钢筋在上。

e、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一板的中一中跨度)。

f、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3)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搭接长度的未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b、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 c、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d、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e、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f、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1.4.4 钢筋工程的验收

钢筋成型后合模前需进行隐蔽验收。钢筋工程的验收分内业和现场二部分,内业资料包括钢材出厂合格证、化学成分分析、原材送检报告、焊接试验报告、自检记录等。现场情况需符合国家有关的验收规范,自检合格后提前一天通知监理公司,然后由监理公司通知有关部门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 保证项目

6

a、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b、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c、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d、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二个抗拉试件,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可不再从成品抽样取试件。

(2) 基本项目

a、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b、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c、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焊缝表面平顺,没有较明显的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3)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项 目 钢筋网长度、宽度 网眼尺寸 骨架的宽度、高度 骨架的长度 间距 受力钢筋 排距 箍筋、构造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移 中心线位移 焊接预埋件 水平高差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3,-0 10,-10 用尺量 7

5,-5 20,-20 20 5 用尺量 用尺量 用尺量 允许偏差mm 10,-10 20,-20 5,-5 10,-10 10,-10 用尺量 检查方法 用尺量 用尺量 用尺量 用尺量

梁柱 墙板

1.5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5,-5 3,-3 根据我公司建筑施工经验,模板体系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的质量及施工进度。我们将以创优目标为着眼点,采用优质刚模板体系,来作为保证工程进度实现创优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工程所需模板体系主要包括:框架柱模及梁板模板,其主要支模方式及体系选择如下:

工程部位 1.梁、板、柱 2.楼梯 3.梁、柱接头 1.5.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中心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竖向模板安装的底面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 模板应涂刷脱模剂,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 做好施工机具及辅助材料的准备工作。 1.5.2 柱模支设

采用定型组合平板钢模和适量的角模拼制而成。柱接头不符合模数时,配以少量木模。

8

模板体系 50×100mm木方、钢模 七夹板 木模

柱模采用钢管、扣件加固。搭设满堂架时,离开柱边线200mm,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管立柱,边长700mm以下的柱子布置四根即可。在模板四周布置钢管柱箍,边长700mm的采用双钢管柱箍,间距为700mm。

施工放线时,柱四周的边线应延长300mm,以便检查,找正模板.

为固定模板,楼面板砼施工时,离开柱边线300mm预埋φ25的短钢筋头,埋入100mm,外露120mm.

支模前须对柱钢筋骨架进行检查和验收,防止钢筋骨架偏斜,柱模找正困难. 1.5.3 梁模板支设

全部梁模板系统,包括底模侧模均采用定型钢模,在现场组拼,个别不符合模数的,补以少量木模.梁模支承系统采用钢管、扣件满堂脚手架支撑.

搭设满堂脚手架时,离开梁边线150mm,立杆间距视梁断面尺寸而定,一般控制在600-900mm范围内,大断面梁下适当加密.

支梁底模时,利用水平杆铺上短钢管,即可支设梁底模.梁下水平杆的标高一定要准确,应比梁底标高低105mm,短钢管间距视梁截面而定,一般在500-900mm之间。梁底模与梁侧模间加阳角模连接,以增加梁模的整体性。

施工放线时,在底板、楼板上弹出梁的中心线或轴线,以此作为支模的基线,控制梁的准确位置。

当梁跨≥4000mm时,梁底模应起拱,起拱高度控制在梁跨的1/1000-3/1000。 为防止梁底模移动,梁底模两侧必须加扣件紧固。加固梁模时,需拉设通线将模板找直、找正。

梁侧模上口须加锁口,锁口可采用钢管和木方扣牢。 1.5.4 楼板模板支设

现浇楼板支模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模板采用九层木质防水胶合板。

模板的排布先用标准尺寸的整块胶合板对称排列,不足部分留在中央和端部,用胶合板锯成所需尺寸和开头镶补。

楼板模板的楞木以50×70mm的方木为主,楞木间距以450mm为宜,模板接头处可适当加密.以胶合板接头处用钉子将胶合板固定在楞木上。

9

1.5.5 楼梯模板支设

楼梯平台梁的支撑系统采用钢管脚手架,在上下两平台梁间,按标高和坡度铺上100×100mm方木,楼梯的底模用钢模平铺在斜方木上,楼梯外帮侧模、踏步模均采用木楞子,以便以加固。另在斜面方木下增加适量的垂直顶撑。

楼梯模板施工前,根据实际层高先安装平台梁模板,再支楼梯底模,然后安装楼梯外帮的侧模。外帮侧模需先在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划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挡木,再装钉侧板。

踏步高度要均匀一致,特别要注意最下一步和最上一步的高度,并考虑楼面粉刷厚度。 1.5.6 模板拆除

模板的拆除须掌握时机,使砼达到一定的强度,一般柱及梁侧模板在砼浇筑18小时后,就可拆模(砼强度大于100N/cm2 ),楼梯模板要等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方可拆模,但不低于C15;梁和楼板底模要等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才可拆模,但不低于C20;悬挑结构的底模要等砼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模。满足拆模强度后及时拆除,这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施工进程。

柱、梁模板拆除时,须先将穿柱和梁螺栓卸掉,拆模时保证构件表面和棱角免受损害。 拆模的程序为: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

拆模时不要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模板、钢管及时运走。

现场模板拆除过程中,须逐渐传递下来,不得随意抛掷。拆下来的模板随即清理干净,并将板面涂油,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1.5.7 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按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面检查,合格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各种连接件、支承件、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模板拼缝要严密。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

10

模板工程质量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6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1.6.1 混凝土供应

变电所砼均采用商品混凝土供应。为了达到砼浇筑一次性成型,要求每一层次的砼浇捣前备足原材料,保证砼搅拌的连续性。

混凝土工程是结构工程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进场前要求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具有出厂(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否则不得使用。杜绝现场加水稀释,每班设专人值班,工号长、工号质检员,技术员对混凝土的工程质量直接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1.6.2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准备

a、做到班前交底明确施工方案,落实浇筑方案,使施工人员对浇筑的起点及浇筑的

11

预留孔 截面尺寸 项 目 轴线位移 基础 柱、墙、梁 标高 基础 柱、墙、梁 允许偏差mm 5(4) 3(3) ±5(±3) ±5(10) 2,-2 6(5) 2(1) 5(4) 3(2) 3(2) 3 10,-0 10(8) -0 检查方法 用尺量 用水准仪、拉线、尺量 用尺量 用2M托线板 用尺量 用2M靠心和楔形塞尺 用拉线和尺量 用拉线和尺量 用拉线和尺量 用拉线和尺量 每层垂直度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移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移 截面内部尺寸

进展方向应做到心中有数。

b、为了确保浇筑连续进行,对每次浇灌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准确,对所有机具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并准备好一旦出现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人力、机械、材料均能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c、注意天气预报,不宜在雨天浇灌混凝土。在天气多变季节施工,为防止不测,应有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d、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检查。应确保尺寸正确,强度、刚度、稳定性及严密性均满足要求。对模板内杂物应进行清除,在浇筑前同时应对木模板浇水,以免木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e、对钢筋及预埋铁件进行检验。应请工程人员共同检查钢筋的级别、直径、位置、排列方式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认真作好隐蔽工程记录。

1.6.3 作业条件

a、下达任务单时,必须包括工程名称、地点、部位、数量,对混凝土的各项技术要求(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缓凝及特种要求)、现场施工方法、生产效率(或工期)。交接班搭接要求,以及供需双方协调内容,连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下起下达。

b、设备试运转正常,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满足要求。

c、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d、全部材料应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 e、天气满足作业要求。 1.6.4 混凝土浇筑

(1) 柱子浇灌混凝土时,应在柱头上搭设下料平台,混凝土先放在平台上,接顺后再由人工用铁锹铲混凝土入模,并做到分层下灰,分层振捣。混凝土浇灌前,柱和墙根部先浇灌30─50cm厚一层同等级水泥砂浆。

(2) 梁板浇灌应连续进行,并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后层混凝土浇灌完毕,对每

12

层的卫生间和屋面混凝土浇灌更要高度重视,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及无施工缝出现,确保混凝土质量,严防漏水。

(3) 施工缝位置的留设,应预先确定,留设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同时应征得技术负责及监理单位的同意。对施工缝的处理时间不能过早,以免使已凝固的混凝土受到振动而破坏,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1.2MPa时方可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a、清除表层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充分湿润但不能残存有积水。

b、在浇筑前,施工缝先铺一层水泥浆或者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c、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1.6.5 混凝土振捣

采用平板振动器(用于板)和插入式振捣器(用于柱、梁) a、斜插和直插两种方法,做到快插慢拔。

b、插点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间距不应大于振动半径的1.5倍,不能碰撞钢筋和予埋件。

c、振动时间为20~30秒,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显著下沉,不出气泡,表面泛灰浆为捣实。

1.6.6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采取自然条件下,混凝土浇灌完10--20小时(热天气8--9小时)及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0昼夜,头三天在无积水的情况下白天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两次,三天后适当减少,对每层卫生间和天面混凝土应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14天,同时作好养护记录。各楼层养护的主水管采用D48×3.5mm钢管用逐级加压的方式将水送往各施工楼层,主管上到各楼层设阀门,水嘴用橡胶管接至养护部位。

1.7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13

1.7.1 砌筑准备

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保持干燥。进场水泥应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砂宜用中砂,并应过筛,砂中含泥量不应超过2%。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做好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配合比设计工作。砖的品种、强度等级经复查试验合格后才可使用。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含水率控制在10%-15%。

1.7.2 操作工艺

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手推车上料,磅称计量。材料运输主要采用井字架作垂直运输,人工手推车作水平运输。

根据试验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水泥配料精确度控制在2%以内;砂石灰膏等配料精确度控制在正负5%以内。

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拌合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1.5min。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小时内和4个小时内使用完毕。

1.7.3 多孔砖墙砌筑要点

砌筑时应试摆,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多孔砖宜采用\三一\砌砖法,竖缝宜采用刮浆法,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但应不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要刮浆适宜,并加浆灌缝,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多孔砖墙每天可砌高度应不超过1.8m,门窗洞口的预埋木砖、铁件等应采用与多孔砖横截面一致的规格;多孔砖墙中不够整块多孔砖的部位,应用标准砖来补砌,不得将砍过的多孔砖填补,砖墙与构造柱相接处,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每个马牙槎退进应大于60mm。每个楼层面开始,马牙槎应先退槎后进槎。砖砌体拉结筋原则上在结构施工时预留,

14

砌筑时凿出,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高度间距不大于500mm,伸入砌体长度为1000mm,当结构不方便预留或遗漏时,可考虑打φ8膨胀螺栓,再用钢筋焊牢。

1.7.4 砂浆取样标准

砂浆试块取样标准:砂浆试块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一组试样应在同一盘砂浆中取样制作。同盘砂浆只能制作一组试样。砂浆的抽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每一工作班每台搅拌机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b) 每一楼层的每一分项工程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c) 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同强度等级和品种的砂浆取样不得少于3组。基砌体可按一个楼层。

1.8(d) 如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化时,也应制作试块。砂浆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不得使用隔夜砂浆劳动力计划 以下人员不包括项目部管理技术人员在内。

15

工 种 人 数 工 种 人 数 普 工 20 钢筋工 10 砌筑工 8 抹灰工 8 油漆工 5 机操工 3 架子工 6 1.9工程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具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台 1 2 全站仪 台 1 3 30KW发电机 台 1 4 ∮200清水泵 台 2 5 钢筋调直切断机 台 1 全自动钢筋箍筋1 6 台 弯曲机 7 砂轮切割机 台 1 8 钢筋弯曲机 台 1 9 抛丸除锈机 台 1 10 平板式振动器 台 2 11 插入式振动器 台 3 12 电动夯实机 台 2 13 砂轮切割机 配套 2 14 电焊机 台 2

16

15

2.5T客货车 辆 1 1.10 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坚持“用户是上帝,质量是生命”的质量方针,认真运作ISO9001-2000质量管理模式,对不同工种及每一道工序都进行质量监督,使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都在受控状态下,从而使工程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证。

1.10.1质量管理措施

a、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自总公司、分公司到项目管理层,自上而下建立质量管理网络,使工程质量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b、制定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自开工至竣工后服务的全过程从工期计划、物资采购、器材发放、技术保障、机械设备管理,分包单位质量控制等,推行GB/T19002-9002系列国家标准运作。

c、项目经理按国家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由项目经理部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在操作中,进行实测监控,作好记录。

d、土方开挖前,将开挖顺序、方法及注意事项向开挖人员交底,开挖过程中,随时测控开挖标高和范围,防止超挖、振动原状土,土方清理完毕,请甲方监理、设计单位验槽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e、模板安装须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接缝要严密,支撑接头不能错位和扭边,严格控制几何尺寸,标高以及整个平台的平整度,跨度大于4m 的梁要采取起拱措施,一般为跨长1-3‰。保证结构尺寸的准确性和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f、对进入现场的钢筋要有生产合格证和材质证明,并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加工使用。钢筋焊接的质量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84)之规定,焊工应有上岗资格证,试件经过试验合格后方能正式焊接,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钢筋接头应错开,任一截面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规范的要求,钢筋绑扎应符合图纸要求,变更

17

代换须经设计代表同意。

g、 混凝土必须设计的配合比计量搅拌,混凝土浇筑若遇雨天,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并做好已浇混凝土的保护,施工缝严格按设计要求留设,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处理和施工。

h、加强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检验和施工过程中的性能检测,凡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在工程上。

i、物资采购:严格按照我公司物资采购程序文件执行,对重要施工材料必须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品不得进行入现场。

1.11 安全施工措施

a、施工现场设安全工长进行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与管理,对现场施工人员、现场机械设备及现场用电进行统一管理。要求参加施工的特工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电工、电气焊工应穿绝缘鞋,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b、作业前应对使用的工具、机具、设备进行检查,安全装置齐全有效。

c、操作面应有可靠的架台,护身,经检查无误,进行操作。构件绑扎方法正确,吊点处应有防滑措施,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应放在安全地方,禁止随便放置。

d、起吊钢构件时,提升或下降要平稳,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专人指挥,信号清楚、响亮、明确,严禁违章操作。构件安装后必须检查其质量,确实安全可靠后方可卸扣。每天工作必须达到安全部位,方可收工。

e、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闸箱、电焊机,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电器操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电焊机使用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一次线不得超过2米,二次线不能破皮裸露。

f、安全设施有专人按规定统一设置,其他人不得随意拆动。因工作需要须拆动时,要经过有关人员允许,事后要及时恢复,安全员要认真检查。

18

g、搞好安全用电,所有用电设备的拆除及现场照明均由专业电工担任,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h、重点把好高空作业关,工作期间严禁喝酒及打闹,手持工具应系好安全挂绳,避免直线垂直交叉作业。

i、切实搞好防火 ,各项操作均应按规定正确使用。 j、屋面安装时,要布置好安全网,并设置拉栏。

k、坚持班前安全会议制度,将当日工作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交底。 l、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m、 起重指挥要果断,指令要简洁明确。 n、加强现场保卫,注意防火防盗。

o、吊装作业范围内设安全警戒线,非操作人员禁止入内。 p、所有的安全活动记录及文件要齐全。 1.12 环境保护措施

1.12.1夜间施工尽量减少电动工具的使用次数。

1.12.2 现场混凝土的搅拌机布置应尽量远离周边建筑物,且混凝土浇筑时间尽量避开夜晚施工。

1.12.3 建筑物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归堆,洒水湿润后转运出现场。 1.12.4 现场排水沟未端设沉积井,并周期清理沉积井内的沉积物。

1.12.5 食堂下水道和厕所化粪池要周期清理并消毒,防止有害细菌的传播。

1.13 雨季施工措施

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在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后进行调整,以保证计量准确。雨量较大时,禁止浇筑大面积混凝土。较小面积浇筑时应准备充足的覆盖材料。

对于汛期、暴雨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应加强同气象台的联系,及时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在特大暴雨来临前,应停止施工;对简易架子应采取加固或拆除处理;对新浇筑的混凝土

19

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保护。

1.14 工程资料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的内容

①提交建设单位、国家地区档案馆保存的技术资料

1) 永久水准点坐标位置、建(构)筑物及基础深度的测量记录 2) 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工程预算(决算)或投标结果。 3) 工程施工合同 4) 图纸会审纪要

5)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施工方案 6) 设计变更、材料代用、技术核定单 7) 技术交底资料

8) 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钢材、水泥、砖等) 9) 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10) 混凝土及砂浆试块试压报告 11) 分项、分层工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2) 混凝土结构状况验收记录 13) 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 14) 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报告 15) 测量定位成果复查记录 16)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 17) 地基验槽记录 18)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19)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20) 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20

21) 主体结构验收记录

22) 工程竣工报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 23) 竣工图

②由施工单位保存的技术资料

1) 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设计、技术总结 2) 施工技术交底、技术复核 3) 施工日记、三检记录

4) 工程测量定位记录,混凝土申请单 5) “四新”技术推广使用试验记录

1.15 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拟定总工期50天。本着从全局出发来合理安排工程的主体施工,内外装饰等分项工程程序和工期计划。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1 年6月8日 本工程计划竣工日期:2011 年7月18日 **总工期见如下控制点(仅表示关键线路): 第一控制点: 进场准备及基础土方 5天 第二控制点: 基础 10 天 第三控制点: 主体结构及吊装 20天 第四控制点: 装修施工 15天 合 计 50天

21

21) 主体结构验收记录

22) 工程竣工报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 23) 竣工图

②由施工单位保存的技术资料

1) 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设计、技术总结 2) 施工技术交底、技术复核 3) 施工日记、三检记录

4) 工程测量定位记录,混凝土申请单 5) “四新”技术推广使用试验记录

1.15 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拟定总工期50天。本着从全局出发来合理安排工程的主体施工,内外装饰等分项工程程序和工期计划。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1 年6月8日 本工程计划竣工日期:2011 年7月18日 **总工期见如下控制点(仅表示关键线路): 第一控制点: 进场准备及基础土方 5天 第二控制点: 基础 10 天 第三控制点: 主体结构及吊装 20天 第四控制点: 装修施工 15天 合 计 50天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oe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