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30 17: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经典生态学与现代生态学

经典生态学:意识到环境和气候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生态学从描述、解释走向机制;生态学已在学科范围层面构建其系统;生态学专门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的涌现

现代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形成;条件:高精度的分析测定和遥感等技术发展;客观:社会的需求-环境、人口和资源问题

2.城市生态学:对人们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

3.现代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边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特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

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调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4.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人类外部的物理环境 城市生态: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 人工环境及复合系统② 以人为中心的复合体③ 环境要素与生态关系结合型

5.城市物质:指构成城市及维持城市运行所必须的成分

6. 城市物质(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①物质丰盈程度对城市选址的影响 ②城市物质中隐藏流的比例反映了城市发展环境代价和负面效应大小 ③城市物质的人均消耗强度反映了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征 ④城市物质流对城市地质环境的影响 ⑤城市物质数量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7.城市物质效应分析:城市物质流分析(围绕物质的输入、输出与存量来进行。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指标计算和分析等环节),城市物质代谢分析(通过分析物质流动与资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构变化来研究物质代谢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

8.能源的概念: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9.能源的三个基本特征:利用的相互替代性,传递与转化性,品质的差异性 除此之外,城市能源的特征独特性还体现在:

(1)构成及运行的系统性

(2)生产及消费的不均衡性

(3)能源消耗在城市中的集聚现象

(4)城市能源流动的网络

(5)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10.能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选址:工业革命前后,城市对内外能源的利用的跨度变化

城市规模:城市化、中小城市、大城市、巨型城市

人口迁移:农村缺乏有效的能源系统

城市形象: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全球一体化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11.能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能源类型具有不同的污染效应,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直接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12.城市气候:城市气候是地理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地形所形成的区域气候背景及基础上,在城市下垫面和城市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地方性气候

13.气候对人居环境及城市的影响(为什么要学城市气候?)

(1)气候与人类栖居集中度的关系,气候适宜度越高,生态环境质量也越好,人类栖居集中度越高。但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2)气候对城市选址的影响:① 早起城市的基础是农业(三大要素:水、耕地和能源)② 物产丰盈与气候温和的关系③ 全世界绝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温带上

(3)气候对人居环境聚居形式特征的影响,建筑样式和聚落景观风貌,建筑材料,城市色彩

14.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地表特征对气温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对气候的影响

15. 缓解热岛效应的规划措施:① 增加城市各类要素的表面反射率② 增加植被覆盖和水体③ 减少人为活动热量的释放④ 优化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

16. 城市地质灾害:指由于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者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生财产损失的现象或者事件。如地震、火山、泥石流、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此外,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及环境污染带来的地质灾害也日益严重。

17.城市地质问题: ① 城市地下水开发引起的地质问题:地面沉降 & 地面塌陷② 城市地表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问题:水土流失 & 边坡失稳③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问题:地面变形 & 地质生态环境恶化(地下工程常采用具有危害的化学灌浆进行护臂和堵漏,其与地下水进行交换而影响生态) 4、城市垃圾堆放引起的地质问题:垃圾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18.土壤与城市土壤的区别?(两个概念)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出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城市土壤:在原有自然土壤的基础上,处于长期的城市地貌、气候、水文与污染的环境背景下、经过多次直接或间接的人为干扰而组装起来的具有高度时空变异性而现实利用价值较低的一类特殊土壤。

19.城市土壤的类型:动态土,静态土:

20.城市土壤的生态功能: ① 气候调节:土壤与植被的共同作用;减缓城市热岛效应② 水分调节:土壤对水的入渗、截留和储存③ 污染净化: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21.城市规划建设中对土壤保护措施:① 进行城市土壤调查研究 ② 建立科学的土壤质量监控体系 ③ 减少城市土壤污染源 ④ 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22.城市生物对城市的作用及影响

(1)城市生物的环境指示作用,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动物:恶劣环境中的动物(鼠、蚊),微生物:数量和分布反应环境质量(2)城市生物效应:① 正面效应:改善小气候,净化美化环境,形成碳汇系统,减少噪声② 负面效应:传染疾病,直接伤害(3)生物入侵: ① 破坏生物的多样性② 破坏本地生态系统平衡③ 对生物健康造成影响④造成经济损失

23.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①植物物种数减少②动物的迁移

24.城市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

(1)城市发展应考虑生物利益: ① 城市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承认生物系统的内在价值,遵循生态规律。② 人为创造生物生存需要的环境条件:以人为本 & 以

自然为本 (2)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结合: ① 运用生物多样性信息指导城市规划-物种、群落、生境等② 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中

(3)编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栖息地规划(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廊道(4)编制城市自然保护区规划:确保政府规划时重视自然价值,减少城市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市民生活生活环境的生态化,提高城市辐射力和经济效益。

25.城市生态规划:以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调控“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生态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居环境水平和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规划类型。

26.环境规划:对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进行保护,并对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为有效地实行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27.生态城市: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

28.生态城市的特征:① 生态性② 自律性③ 正向演替性④ 可持续性⑤ 理想性 第

29. 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准原则

①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制定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

② 实现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③ 发展生态农业

④ 以人为本

⑤ 重视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⑥ 大力发展绿化,将城市融入自然

30.现有城市如何向生态城市迈进?

可从交通规划突出节能减排,推行“绿色住区”建设模式,实现污水,垃圾资源化,全面推行节能减排等方面回答,也可结合上点建设标准原则的内容回答。

31.生态住区: 一种城市或乡村住区,其居民努力经营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地球的索取不超过回报,并试图将起支撑作用的社会环境与低度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32.生态住区的内涵: ① 社会层面:基本配备、居民互助、资源共享、健康安全、文化教育、社会多样性等② 生态层面:有机食品生产、可再生能源系统、用品的自然循环、能源与废弃物管理、环境清洁、保护自然和原生自然生境。 ③ 精神层面: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文化差异、生活归属感等

33.生态住区的特点:① 良好的生态位② 较高的环境质量-自然化程度高(中海誉城③ 与自然的亲和性好-尊重④ 以绿化为主的住区空间结构模式⑤ 具有较好的循环性和可持续性⑥ 具有丰富的社会性-邻里关系等⑦具有浓郁的文化性

34. 生态工业园的定义:① 国家环保部: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② 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模式的物质循环方式,是进入园区的物质流形成闭合循环,能源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量最小化。

35.生态工业园的组成:核心为生态产业链,辅助成分为公共服务设施和支持服务系统。P475图

36.生态工业园的特点:① 链网性与稳定性② 循环性与高效性③ 多赢性④ 技术性

37.生态工业园规划基本原则:① 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② 生态效率原则-经济、环境与资源指标③ 区域协调原则④ 软硬件并重原则⑤ 生态链原则⑥ 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38.发展生态交通体系的策略

①发展生态交通工具,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适当建立自行车网络、开发节能型交通工具②营造生态交通环境,零换乘、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绿波带、改善道路状况、保护生态植被和生物廊道③限制小汽车,拥挤收费、小汽车共享

39.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40.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化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整体格局的建设,提高城市植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中植物优化配置措施

41.生态规划:屋顶绿化, 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公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o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