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工业园区发展路径

更新时间:2024-01-17 15: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防城港市工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摘 要】发展临海临港重化工业,是国家、自治区对防城港市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坚持港工互动、以工强市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符合时代要求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本文通过对防城港市工业园区的现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原因等方面的阐述,学习借助外地企业产业方向和发展路径选择的成功经验,分析探讨防城港市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防城港;企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建设 1 防城港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经过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防城港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发展成效明显。经过战略重组与提升,目前我市重点打造构建钢铁产业园、粮油食品产业园、大西南临港工业园、防城工业园区、上思工业集中区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共六大市重点产业园区。其中钢铁产业园、粮油食品产业园、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园区。这六大产业园区目前的现状和特点为: 1.1 六大工业园区发展情况

防城港市六大重点产业园区首期规划建设总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其中,防城港钢铁产业园约为87平方公里,广西金川有色金

属原料加工园6平方公里,粮油食品产业园3.5平方公里,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17.2平方公里,上思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12.8平方公里,防城区工业园区21.05平方公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为12.1平方公里(含江平工业园8平方公里),目前实际开发利用24.5多平方公里,约占规划面积的15.4%。

1.1.1 园区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底,市六大重点产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8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4.6%,完成工业总产值395.6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同比增量19.8%。六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85.4%和78.5%。其中,粮油食品产业园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6.5亿元,产值规模居广西沿海三市各产业园区之首;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近110亿元,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1个重点产业园区中首家突破百亿元产值的工业园,荣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产值超百亿元重点产业园区”称号。

1.1.2 园区投资势头强劲。市六大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2亿元,同比增长115.5%,园区新开发土地面积548公顷,同比增长46.9%。全市六大产业园区新开工工业项目共43个,总投资1439亿元;在建工业项目累计达到74个,年度总投资157亿元。新开工及在建工业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63亿元,增长155.2%。其中,企沙工业区完成37.2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绩效考评年度任

务的151.9%;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完成5.6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3.7%;上思县工业集中区完成9.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20.9%;粮油食品产业园完成4.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7.4%。 1.1.3 园区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市六大重点产业园汇聚有粮油加工、冶金、制糖、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电力、食品、冶金、机械制造、电子产品、林产加工等产业。其中,粮油加工业是防城港市首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2010年粮油加工产业总产值达186亿元,同比增长18.5%。园区拥有大海粮油、惠禹饲料、嘉里粮油、岳泰饲料等多家企业,粮油加工能力已达16500吨/日,是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大西南临港工业园是全国最大的磷酸出口生产基地,现有磷化工企业已达16家,2010年磷酸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6.4万吨和20.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1%和25.2%。随着钢铁、金川镍铜项目的强力推进,企沙工业区正加速建设成为南方钢铁之都和中国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已动工建设,东湾综合物流园区正在快速推进,港口建设强力推进,港口吞吐量稳步攀升,即将迈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

1.1.4 园区集中了全市工业名牌产品。目前,我市工业企业拥有3个国家名牌产品和4个广西名牌产品,均属于重点园区企业所有。这些名牌产品分别是:大海粮油公司“福临门”牌大豆油、菜籽油和岳泰饲料公司“岳泰”牌浓缩饲料等3个国家名牌产品;昌菱糖业公司的“昌菱”牌食用酒精、白砂糖和嘉里粮油公司的“香满园”

牌花生油、大豆油等4个广西名牌产品。同时,园区企业还拥有上上糖业公司的“玉棠牌”牌白砂糖这个上海名牌产品。 1.2 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特点

这些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产业园区在走向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集约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1.2.1 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市基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发展定位,坚持集约发展、差异化发展,形成了层次递进、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如企沙工业区范围内各园区都是依托大港口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展大进大出临港产业。形成了大海粮油为龙头,多家粮油饲料加工集中的粮油食品产业集中区,产能达250亿元以上;形成以华海、天睦为代表的一批磷化工企业落户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在不到10年时间迅速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磷酸出口基地,并正加速向深加工方向拓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1.2.2 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突出特色,坚持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对园区高标准规划。如企沙工业区是由清华大学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公司规划设计,金川有色金属原料加工产业园是由其母公司集团下属设计公司按照其现有模式结合沿海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在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十分注

意与国家及自治区的规划、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紧密衔接。

1.2.3 加强产业对接,突出引大引强,推进园区项目集聚。以钢铁、核电、金川镍铜三大“天字号工程”为引领,借助大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钢铁项目吸引了中一重工、中冶实久等大型钢结构加工制造企业。以大海粮油为龙头,集聚了益海大豆、岳泰饲料、惠禹饲料蛋白等一批国内较有影响的粮油加工企业。中华电力防城港有限公司与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雄厚的能源企业,联合打造形成装机容量达千万千瓦级的集核电、火电、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为一体的电力能源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1.2.4 注重发展质量,提高产出效益,推进园区集约发展。依托大港口优势,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战略,六大重点产业园区内集聚的粮油饲料加工、钢铁、磷化工、电力、建材、制糖等六大产业,2010年总产值31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9%。特别是在粮油食品产业园,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园区内,积聚6家粮油企业,2010年总产值186.4亿元,增长20.3%,产值规模居广西沿海三市各产业园区之首,土地产出效益和资金投入产出效益都走在北部湾经济区各产业园区前列。 2 防城港市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原因

2.1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园区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发展还不够快、实力不强、基础薄弱、重大项目推进难等突出问题。

2.1.1 多数园区产业集群度不高,缺乏根植性。目前,我市仅粮油食品和磷酸两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大多数产业工业园仍停留在园区化建设前期阶段,企业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集群化还需时日。各园区多以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低成本优势吸引企业,企业空间聚集产业关联性差,部分企业采购、物流成本偏高,缺乏根植性,难以适应越来越高涨的企业生产成本,难以承受周边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冲击。

2.1.2 尚未形成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成长的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园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美国的硅谷等,大多有系统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建设指标体系。而我市六大重点产业园区仍然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市场化发育不够,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的园区文化、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团文化等还相当匮乏,海洋文化尚未能成为企业文化的根。部分园区虽然成立有行业性协会,但协会对企业的自律约束力不强,对推动区域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作用不大。

2.1.3 园区规划依然滞后。园区规划系统性不强,规划深度不够、标准不高,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园区规划与建设脱节;各

园区间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园区缺乏产业布局规划,工业园区具体规划和产业链规划还没有完全确定,直接影响到项目入园与建设。由于部分重点项目落户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项目的推进,易引发规划与实际项目引进相冲突的矛盾。 2.1.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目前,我市只有广西桂人堂金花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产值只有3.5亿元,不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而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产值做为新发展的产业,2010年产值分别只有1.9亿元和0.3亿元,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到2%,远低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20%以上水平,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2.1.5 园区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一般情况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应达到8000-15000万元/平方公里,才能满足企业进区需要。而我市六大重点产业园区除粮油食品产业园投资强度较大外,其他产业园区的开发普遍欠缺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远低于发达地区投入水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2.1.6 园区建设进度不够快。大多数园区的总体开发还不够快,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不尽人意,土地开发利用率不高。工业区土地供需矛盾大,加上地方财力不足,征地拆迁难度大,项目用地、用海审批难,部分有资金保证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较快推进。钢铁项目尚未正式动工建设,相关产业的众多投资者持观望态

度。

2.2 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原因

2.2.1 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长。到2010年底,我市六大产业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89家,总产值395.6亿元,约占全广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由于防城港市工业园区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工业集群、产业链未能形成,且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抗风险能力弱。

2.2.2 园区建设资金缺乏,制约园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民间融资不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近几年来,防城港市实际吸引外资额不多,2010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只有 1715万美元。所吸引的内资中,合同投资额不小,但实际形成的投资量不到签约投资总金额的10%。

2.2.3 缺乏具体政策引导,飞地经济尚未起步。飞地经济所涉及到的利益分配、就业、产值、统计等一系列问题没有量化的政策规定,在推进飞地经济方面缺少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投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大财团或地方政府与我市就建设飞地经济进行过实质性洽谈,飞地经济发展落后于周边地市。

2.2.4 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人才集聚力不强。全市150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职工人数达1.6万人,而高中层经营管理人才约为1400人,拥有高级职称不到6%。专业技术人才为20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01人,约占4.9%。高技能人才为880人,其中具有

技师以上资格212人。这样的人才比例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2.2.5 周边城市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磁极效应明显。由于钢铁项目未获批准而不能大规模建设,配套产业上不来。而周边地市由于有石油、电子等产业建成投产,保税物流体系的封关运作,发展较快,产生较强的磁极效应,对我市发展构成很大竞争,并且同质竞争严重。

3 国内工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的经验和特点

纵观全国,有特色且对防城港市借鉴意义强的园区主要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工业园区、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山(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苏州宿迁工业园、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些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特点。 3.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3.1.1 用好用足现有园区政策。省级、国家级开发区在获得上级关注和资金支持方面有更多的优势,因此提高园区级别,是各地实现政策优惠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于促进钦州港区产业的发展无疑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3.1.2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型开发。重庆市在推进工业园区开发中,注重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探索出多种方式:负债经营——由园区开发公司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开发;委托开发——将部分

园区委托给有实力的企业、财团开发;借鸡生蛋——将园区主要设施交给有实力的公司先期开发,然后由政府或管委会还本付息,对土地实行先租后征,等等方式。

3.1.3 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如江苏省宿迁市集中全市力量,重点发展以苏州宿迁工业园为核心的宿迁市经济开发区。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发展要素向工业园集聚,在较短时间内引进大量企业,开发区形成了工业富集、园区集中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地支撑宿迁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洼地效应”。 3.1.4 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开发之初,编制出50年发展总体规划和首期开发详细规划;开发建设过程中,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投入400多亿元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项目全部都是按当初规划设计的要求来布局的,真正体现了规划的严肃性。 3.2 项目引进方面

3.2.1 培育引导优势产业。培育优势产业,依靠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产业群,是成功产业园区的共同特点。如天津滨海新区,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以汽车、电子为突破口,积极促进汽车和电子两大产业联袂发展,由此带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关联产业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大飞机、大火箭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滨海新区逐步成为全国航空制造业重要基地。

3.2.2 实施财政及资金扶持。钦州市出台政策,对石化、造纸、能源、粮油加工、冶金等重点龙头产业项目给予全方位政策优惠,有效促进了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国内首个有外资参与的风险投资基金,并率先建成了电子信息等8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园区。

3.2.3 选定一个地区作为深化对外开放合作重点。如江苏盐城经济开发区,以日韩港台为深化对外开放合作重点地区,重点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9年盐城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排江苏省苏北地区第一。广东中山(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则主要通过飞地经济方式吸引广州、中山等地投资者入园,引领阳江市工业跨越式发展。

3.3 产业集群方面

借助外力,建设飞地工业。如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就是在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结合宿迁土地、劳动力等优势的基础上,联合开发建设的。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已建设成为当地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外向带动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区。又如钦州市已与湖南省有关方面达到联合建设湖南(钦州)临港工业园区协议,进一步助力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开发建设。

3.4 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方面

中心城市和近郊工业“互动倍增式”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园区发展时,就及时实施了园区与周边乡镇统筹规划建设,确保区域土地发挥最佳效益功能。宿迁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苏州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形成玻璃建材、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实现中心城市和近郊工业双向促进、两位一体的“互动倍增式”发展。

3.5 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已成为不少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如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投资1.7亿元建设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开发区内全部工业废水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 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园区发展方面

发展高教园区是有效地支撑当地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苏宿迁1996年才建市,宿迁市委、政府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占地面积为11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作为支撑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点,宿迁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高教园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建成4所高校,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地区举办高等教育的新路子。如宿迁学院采取“省市共建、八校联建”的新型办学体制和模式,2002年才建校,目前已开设有39个本科

专业,44个专业方向,在校生达14000余人,其本科教学水平已挤身于江苏省高校前列。宿迁市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有力地了支撑产业园区的发展。 4 促进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的路径选择思考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由工业化中期快速进入工业化后期,随着钢铁、核电和金川镍铜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形成千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科学地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对加快我市产业园区发展,适应工业化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园区发展的主线

4.1.1 发挥信息纽带作用,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带动工业化。防城港市应将新型工业化与信息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财政对企业信息化扶持力度,建设“数字园区”,促进企业与国内、国际市场联网,将资金和技术引进来,将产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提高企业知名度与竞争力,以信息化融入工业化,以信息化产业化带动工业发展。 4.1.2 注重科技支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后劲。“三大天字号工程”建设要注重引进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配套项目。要及早考虑在企沙工业区内规划建设高新产业园,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我国在装备制造、电气、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根

据东盟国家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和电子信息产品、新型节能材料和环保产品等出口加工产业,把防城港市打造成为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出口东盟的重要基地。

4.1.3 注重生态效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更大力度支持各园区在制糖、火电、水泥、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要进一步加强与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能源合作,积极争取将防城港市纳入国家能源基地。全力支持业主加快核电站建设,加快上思县生物质发电项目,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中电二期项目上马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设企沙风电项目,推进磷化工企业余热发电,把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建设成为省级甚至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园区。着力培育粮油食品产业园、上思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发展成为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4.1.4 注重产业先导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等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防城港市潮汐能、风能、生物能等资源较多,特别是海洋产业潜力巨大。因此,要突破核心技术、强化政策支持,规划建设医药产业、海洋产业等园区,争取把医药产业园、海洋产业园打造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产业高地。

4.2 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区的定位,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 园区的生命力在于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业特色、产业规模、核心企业等方面。因此,加快发展防城港市产业

园区,首要任务是明确园区定位,千方百计地挖掘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4.2.1 打造特色主导产业,提高园区差异化竞争能力。目前,应尽快推进三大项目的建设力度,形成钢铁产品、铜镍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与钢铁产业有关的船舶修造、海洋工程平台、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主导产业。要加快提升粮油、磷酸等传统产业,向研发、出口等多功能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东湾片区粮油食品、物流、石化等产业的扶持,力争打造成为广西北部湾沿海首个产值超500亿元的园区,以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边贸业要向加工贸易转型,带动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繁荣发展。制糖、林板林化、农产品加工、建材等资源加工业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4.2.2 以企业集群式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提高园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要以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理念,依托钢铁、核电、金川镍铜等重大项目的落户,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项目向园区集聚,提高我市产业转移吸引力、集聚力,提升投资创业竞争力,逐步形成“成行成市”的产业转移格局,特别是要尽快形成以沙企一级公路两旁为核心的工业产业带。研究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含金量的“短平快”政策,鼓励对本土企业和已落地生根外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购并联合做大做强。

4.2.3 加快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注重节能降耗,落实生态环保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方面防城港市也应有大动作,重点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入园,把防城港市的重点产业园发展成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示范地。 4.3 大力发展一区多园,建设飞地经济

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到防城港市共建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兴办“园中园”。

4.3.1 探讨建设东北防城港产业园和甘肃防城港工业园区。可考虑在大西南临港产业园附近新建一个东北工业产业园,借助东北制造业的优势,结合防城港市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共同推进以港口为依托的重型装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修造船等制造基地建设,建成面向东盟的南北合作示范园区。吸引甘肃省政府到防城港市投资,把金川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园更名甘肃防城港工业园区,努力把这个园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区域合作发展的示范园区。对于整体搬迁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用地、地方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让利于企业原有地方政府,实现共同开发建设。争取大型国防军工转民用企业来防城港市发展。

4.3.2 设立防城港市县域经济工业集中区。可按照“谁引进项目谁受益”政策,可考虑在企沙半岛设立县域经济工业集中区,对全市各县(市、区)招商进入和将各县(市、区)转移入园的企业,

由市县域经济工业园区统一管理,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地方税收部分,按谁引进、谁收益的原则决定归属。通过这个政策,逐步将分散的的部分工业企业集中摆放在重点产业园区内,以提高防城港市产业集中度。

4.3.3 启动内源资本,建立民营工业园。要放开准入门槛、投资规模、投资行业等方面的限制,实施倾斜政策,引进民间资本,实行政府引导、政策吸引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方式运作,建立防城港市民营经济开发区。政府要提供发展平台和优质服务,努力把防城港市民营产业园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最快的民营产业园区之一。

4.4 多方培育引进人才,为产业园区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建设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工科院校满足即将来临的用工高潮。鼓励在工业园区内设立创业服务机构、留学生创业园等,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资创业。鼓励企业与高校供需对接,共建实习基地,优秀技术工人直接输送企业。实施企业与政府联合选派优秀工业研发人才出国轮训、定点学习,政府给予出国政策优惠和补贴。建立高级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储备库。

4.5 统一整合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的构建

产业集群优势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优势。防城港市企沙工业区属于一区多园的综合性园区,主要方向应是产业集群与生态产业

链工业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4.5.1 重新规划调整企沙工业区范围,打造国家级园区。为了进一步加快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议及时对企沙工业区重新进行区域调整,使之包括港务集团、粮油食品产业园、大西南临港工业园、钢铁产业园、金川镍铜产业园等主要部分,并早作规划,在工业区新增高新产业园区,园内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要求,设立党政办、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管理局等一级政府机关。同时,应将全市工业人才向企沙工业区工管委集中,以全市力量形成企沙工业区几何级发展的态势。及时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强、全国沿海城市都排得上号的工业区。 4.5.2 大力打造主导产业,提高园区差异化竞争力。一要进一步规划好钢铁、金川镍铜、船舶修造等重点项目和配套项目,实现产业带上有分工,专业园区和一般园区经济上有特色。二要进行装备制造总体规划和小类产业布局规划,强化零部件、元器件生产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完善各专业园区大型企业间的配套体系。三要尽快制定装备制造、船舶修造等专业的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和促进方案,促进区域分工,避免园区恶性竞争和资源重复浪费。四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通过加强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或技术开发能力,强化产业集群的产业链联系,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4.5.3 进一步提高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意识和行动。按照资源循环模式引进相关企业,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以提高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环境保护。如要进一步指导港务集团优化码头作业区散货的堆放和管理,保证粮油食品产业园区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力争把食品粮油产业园建设成为防城港市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4.6 多元化融资,强化建设资金保障

防城港市园区建成还处于初期阶段,建设资金需求大,在继续大力争取国家及自治区资金扶持的同时,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市场投入为主,以多元融资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一要实行政策性融资手段。对建设还贷期前2-3年内减免部分营业所得税。二要成立重点产业园区投资公司。以授权收储土地,配置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或收费权等方式,构建统筹防城港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适当采用“bt”、bot模式进行项目融资,特别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特许经营项目,可有选择地采用bot模式进行融资。三要通过集合委托贷款等方式撬动民间融资。2010年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10多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说明我市民间资金实力雄厚。要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要进一步加强政银合作,争取银行创新信贷方式,撬动我市雄厚的民间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多争取外商投资于自来水厂项目、热电联产项目、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厂等国家允许的外资经营项目。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要充分利用外商投资省级特许审批权,大力吸引外资用于园区建设。要探索通过发行债券、信托投资基金、可转换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进行融资,争取更多国际金融组织如亚行、世行贷款等到防

城港市投资。

4.7 做好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文章,做大做强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和边贸产业

防城港市应抓住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开展多区域合作,加快壮大园区经济。一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在东兴试验区内建立中外合作的产业园区。要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积极向自治区、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请求,争取从国家层面支持在东兴试验区设立中外合作工业园区。通过建设大型中外合作的工业园区,吸引更多的中央企业和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我市,进一步做大我市工业产业,把我市建设成为新世纪特区城市。二要利用东兴是全国第三大陆路口岸,大量纺织产品通过东兴出口东盟国家的优势,申请合法利用外国劳工到东兴工作,建设全国首个允许外国劳工合法就业的产业基地,吸引周边国家的富余劳动力到防城港市就业,以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防城港市,以发展成为面向东盟的出口基地,同时,也可以有计划地与东盟国家开展劳工培训合作,为东盟国家培训高素质的劳动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及时规划建设东兴进口资源加工区,利用越南等东盟国家丰富的橡胶、红木等资源,形成完善的加工工业体系。四要以边境贸易为动力,进一步推进东兴乃至全市物流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n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