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文讲评教案《三点一线话一得》讲稿

更新时间:2024-05-22 08: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点一线话一得

老师们:

“一课一得”这个词在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提倡一课一得。那么作文教学何不也试试让学生一课一得呢?怎样才能做到一课一得?我们团队在学习过程中是这样思考的:能否把我们作文讲评课中的三个点(欣赏点、指导点、训练点)贯穿于习作要求这条主线进行,从而实现一课一得。这就是我今天课例阐述的主题:在作文讲评课中三点一线话一得。

下面就结合箬山小学老师执教的作文讲评课《难忘的第一次》来谈谈: 一、欣赏点与习作要求这条主线紧密融合 1、欣赏点的挖掘

欣赏点在哪里?要求老师练就一双慧眼,按习作要求去学生的作文中寻找“欣赏点”,我们把这一次的习作要求定为“在写清楚的基础上把第一次的经历写得精彩、曲折,写出独特体验,突出难忘。”原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不是这样的,我们纵观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写事的文章不下10多篇,习作要求的安排基本上是扁平式的。例如:五(上)年级习作四的要求是“把经过写清楚,把启示写明白”,到六(下)习作一的要求仍旧是“把经历写清楚,并写出获得的启示”,有点雷同,教材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我们把这次的习作要求改为“写精彩”。不知是否妥当,值得大家商榷。欣赏点可以是一个句子、片段,也可以是题目,甚至是一个标点。像今天黄老师《难忘的第一次》她选出了10多个富有个性的题目,拟题的个性化实际上就是学生经历难忘的结果。还有10多个佳句,句句都包含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自然而然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欣赏的策略

找出欣赏的点后,更主要的是教他们学会欣赏,欣赏有哪些策略: (1)激发兴趣。如欣赏题目环节:黄老师让同学们大声呼喊榜上有名的小作者名字,这个环节,今天四节讲评课都有安排,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很管用,让“榜上有名”的学生有了光荣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让“榜上无名”的学生有了向往感和奋发感。无疑是培养学生习作信心的良好举措。

(2)刨根问底。黄老师追问:你觉得哪些题目最吸引你眼球?为什么?让学

生们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习得方法。在欣赏中得出“题好文一半”的道理,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往往最先抓住读者的眼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表面上是在教他们欣赏,实际上欣赏的背后是教他们根据习作要求如何选材及拟题。

再如欣赏佳句环节,黄老师用同样的欣赏策略,我选择其中的“俗语范”来阐述:黄老师出示“唉,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投,真是自讨苦吃啊!”请小作者读后,追问小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叹?有意识地围绕习作要求独特体验进行点评,写出了小作者第一次上船出海的独特感受。然后告诉学生俗语就是民间约定俗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但蕴含的道理却深刻明了。俗语的另一种形式叫——歇后语。像庄芷怡同学写的句子好几次被出示了,如果用一个歇后语夸夸,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这一不经意的夸夸,既有激励小作者的效果,更是让学生用出平时积累的歇后语。最后黄老师小结:俗话、俗语、歇后语、谚语等等,都是生活的智慧,在文章中出现那么几句,会让你的文章显得有生活味,有文采。

这一部分讲评的佳句均是黄老师根据习作要求,用一双“火眼金睛”精心挑选出一些来自学生的亲身独特体验,难忘经历的好句子,这些句子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写好作文的诸多“秘密”,而这些“秘密”全部来自于学生已有的作文,看得见,摸的着,学生容易接受,容易模仿,黄老师在欣赏过程中用简明而贴切的话语引导学生。 “好在哪儿”、“为什么好”,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欣赏。这种欣赏作文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作文自觉。所以学会欣赏也就是学习作文,只不过变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在一次会议上和几位初中语文老师谈起,他们一直抱怨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没有文采,“你看,整篇文章竟连一个成语都没有,更不用说名言警句了。你们小学老师教不教学生背古诗、背名言?”我惊讶。我们让学生背得还少吗?且不说书上的“日积月累”和指定背诵的段篇我们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就连古诗词我们也不止背了课标推荐的七十首,足足二百有余,再加上每月好段、美文的背诵熏陶,在积累方面孩子们即使算不上“富甲一方”,也至少不是“囊中羞涩”啊!可为什么作文中找不到积累的痕迹呢?这确实在我们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如果都像今天黄老师一样在讲评课的欣赏环节中通过激励、表扬等正能量措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赏析引用恰当的语段,再加上每次讲评时开始注重引用,

我想长期下去,歇后语、成语、古诗句、名言警句肯定会成了孩子们笔下的常客,作文离文采飞扬的日子也将会不远。

二、指导点与习作要求这条主线无缝对接 1、寻找指导点

我们老师在欣赏环节是从美学家的角度来欣赏,那么指导点的寻找就要求老师更要从医生的角度去发现全班学生具有共性的不足,并及时记录病因,想出治疗方案,为作文讲评做充足的准备。比如这一次的习作要求是:启示学生大都会,写清楚问题也不大,但是如何突出难忘,把事情的过程写曲折,写精彩,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落实指导策略 ★正面范文

(1)据图依纲,唤起主线。怎样指导呢?黄老师先出示正面的范文,引导同学们看吴星霈写的《第一次被恶犬追》的提纲,是怎样突出“难忘”?为了更好地突出效果,黄老师采取的策略是画曲线图,然后让学生据图依提纲来评点,这样就一清二楚了。有的说,觉得小作者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了,有的说小作者通过曲折的经历,把第一次被狗追写得更难忘了。

(2)突出主线,导出方法。为了更突出此次习作要求,黄老师引导学生悟出:要写好一个故事,就要把故事情节写得曲折。

●反面病文

(1)相互交流,讨论病因。毋庸置疑,表扬和肯定是必须的,但不能以此掩盖问题。学生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要指出的,前提是方法适当。这一环节黄老师处理得比较简洁,依然把“球”抛给学生。出示病文“第一次炒菜”,你觉得他写得怎样?你们来给它把把脉,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经历没有写清楚;太平淡了,不够曲折;不够难忘,没有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2)找出病因,对症下药。那你们认为该怎样修改,要求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而不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当然,问题不可能一网打尽,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节课只要能够解决一两个方面的问题,就足矣!黄老师教学生作文,不是“告诉”,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如何写得难忘”,由于这些方法都是从学生自己的作文中总结出来的——作文寻找故事的曲折感, 故事寻找内心的曲折点。所以效果自然是学生们特别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训练点与习作要求这条主线环环相扣

根据习作要求,我们欣赏了美文佳句,并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似乎觉得学生都会了。但实际上却不然,我们还得继续“重锤”敲打,再引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让学生进行动笔修改,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黄老师让学生人人动手,分组自选其中一个曲折点进行动笔训练,在动笔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做到“一课一得”。当然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让学生当堂修改自己的作文,效果可能更好些。比如:让那些已经符合习作要求了的同学可根据欣赏中学到的方法,对自己文章中的词句不妨进行字斟句酌,也可帮助同学进行修改,还有一部分同学主要针对习作要求中的曲折点进行补充、修改,甚至动大手术,由于修改的文章是来自身边同学的作文,富有针对性,学生修改的积极性自然也高。但是本节课,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当堂修改自己的作文,只能让学生带回去当作业来进行二次作文。对此,我们也深感遗憾。

“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耳熟能详的教诲,也同样适合于作文讲评课。这堂课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紧扣习作要求学会品评,小到精美的语句、形象的用词,大到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再在指导过程中紧扣习作要求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归纳总结并习得作文的方法,最后通过修改环节加以落实。在讲评课中无论是欣赏环节,指导环节,还是修改训练环节,只要我们心中紧紧贯穿习作要求这条主线,就可以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一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nv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