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4-03-16 06: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并非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而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有人把废水的再利用称为利用水的剩余价值,把废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称为利用物品的剩余价值,此“剩余价值”也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来看,剩余价值被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关于二者生产方法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而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这种剥削方法更隐蔽、更巧妙、更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是绝对地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截然分开的。因为一方面,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是统一的,延长工作日正是大工业的特有产物。并且相对剩余价值也是绝对的,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到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也是相对的,它以劳动生产率提高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为前提。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是看不出来的。

关于剩余价值,还需要说明两点:第一,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独有的,而是自文明初期就有的。许多人把剩余价值当成了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力图去证明资本主义剥削中资本家无偿占工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孰不知,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在如此短的历史时期内,积累起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正是因为它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比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要严重。第二,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式。是剩余价值(即利润)除以工人工资(可变资本),不考虑资本家购买机器、原料等费用(不变资本)。不变资本并不耗费资本,经过工人的劳动,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到了工人的产品之中。工人的产品价

值由三部分组成:工人的工姿即可变资本,机器、原料等费用即不变资本,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额外价值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呢?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劳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 价值便越多。 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任何人创造了社会需要的东西就都创造了价值,创造的价值不光能满足自己及家庭的需要,还能满足其他人的需要,就都创造了价值,绝非因你不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就没有创造价值、剩余价值。

三,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衡量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剩余价值总量实为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民消费总量所得之差,可准确反映国家掌握及可以调度的财富数量,可准确衡量国家财力的强弱。

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研究其的重要原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的运动规律, 而且也蕴含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因而, 我们学习与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解决劳资矛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于生产营利性的目的的存在,必然存在对员工剩余劳动的剥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国家的引进外资政策和监管的不力,劳资矛盾在一些企业相对比较激化。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了解资本家剥削雇工的手段和方式,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这对于正确解决劳资矛盾,合理兼顾二者利益,健康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剩余价值理论,是我们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理论支点。

根据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描述,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主要靠绝对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但在科技比较发达,生产力水平比较高,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在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剥削工人,会遭到工人的激烈反抗。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就转向相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即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人的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榨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关于此的论述,使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财富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远远大于以劳动力的投入所引起的推动作用。

三、剩余价值理论对于中国打开国门,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资本国际流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和本国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内工人阶级的不断反抗,在本国从事剩余价值的榨取变得越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就把目光瞄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因二战后,随着资本的国际间转移,发达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跨国公司和分公司,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榨取到巨额的剩余价值。而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资源都呈瓶颈制约趋势。只有忍一时之痛,打开国门,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自己的品牌企业和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间的国别分工和广阔的资源市场,在竞争中广泛学习,在竞争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壮大自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参与世界间的竞争,实现中国对外投资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依然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社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各部门、各产业,全社会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生产过程社会化、产品社会化,因此,劳动者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占有也应该社会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及其生产的剩余产品,表现为合理的工资收入、利息收入、创业劳动收入、租金收入、风险收入等,以各种形式归全社会劳动者所有。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秘密就在于,资本家要实现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必须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证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多元市场主体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产品的丰富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有效利益机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和培育私营企业,引进外资企业,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原有的国营企业;我们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我们进行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们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所有这一切,无一不是为了激发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意识,发挥剩余价值作为市场机制的动力作用。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申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借鉴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方式,即企业利润分享制、企业价值分享制、企业所有权分享制,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剩余价值;加大医疗保健、教育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投入;打破经营垄断,对国有垄断部门和行业的收入分配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强化税收调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重视初始分配的公平,正视弱势群体经济诉求,对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加强宏观调控,将不同地区的工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完善并有效落实职工工作时间、劳动卫生安全、女职工劳动保护等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依法制止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法律、制度、政策各个方面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我们要践行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让社会剩余价值生产与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保持同步,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nj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