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对中国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13 04:4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及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内容摘要】:
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要站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得失。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果我们在履行世贸组织规定的义务时,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变弊为利。
二.【关键字】:世贸组织(WTO) 利弊(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经济影响(the influences of economy)
三.【正文】:
(一).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用两点论分析
自1992年以来,中国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对中国加人WTO的利弊分析。然而,更多的分析足在经济学的框架内展开的,而事实上,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生存的重大问题,单纯的经济学分析有失简单化。我们认为,中国加入WTO,循着对经济影响的深人化,必将对置于经济生活之上的文化生活、民族心理与情感、民族理性价值、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结构、政治构造等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使之发生渐变或突变。这是中国在未来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中面临着的不可回避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由此,就要求我们超越单纯的经济框架,超越利弊比较的思维模式,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审视中国所面临的这一既是促进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蕴涵着巨大潜在挑战的行为,着力思考中国加入WTO可能付出的“代价”,将代价降低到最小限度。而要达此目的,就迫切要求中国从政府到国民都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冲击,并及时调整我们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完善我们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改进我们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借此良好机遇,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加入WTO,首先面临着一个如何调整我们自身的经济观念、经济行为方式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的问题。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特有的“游戏规
则”,这已成为通识。中国加入WTO也就必须按照国际经济的通行“游戏规则”进行经济操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按照“国际惯例”来行事。
第一,从经济的视角,明确我们的经济行为方式与西方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及观念的差异,方可更有效地使我们的经济活动规范化,以更为良好的经济人形象介入到国际经济活动这个大系统中去。因为,西方的经济学家在总结、反思市场经济活动时,明确地揭示其市场经济的价值前提,这就是:理性经济人。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一个必要的观念前提与基础.它的内在特点构成了经济主体的活动理念并规范着经济主体的活动方式,具体表现为“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筹划与经营活动中是最大程度地展开的、纯粹经济化的。这样,经济活动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它固有的法则得以充分的展开,并在经济行为中得以贯彻,从而使奠定在纯粹经济活动之上的法则也就具有了一致性、客观性与内律性。而在中国,理性经济人始终未能形成,并且在中国的文化中始终也没有给予纯粹经济人以适当的“合法”的文比空间,人们在观念上尚未对之给予恰当的认可。人们总是以“义”与“利”。在现在即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来评价经济人的社会化经济活动,从而使得经济人的活动与行为带有多重性。在进行经济活动、发生经济行为之时,其他与经济活动、经济行为无涉的因素也同时加入其中,这样使得中国经济人的行为带有程度不同的复合性,经济活动带有很多的“官方”色彩或非经济行为的色彩。其结果是经济活动没有得以充分的展开,其他与经济活动无涉的东西反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现”。同时,在这种理性经济人还没有成长起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诸多经济行为都或多或少带着人情的因素,政府替代企业做决定、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等积弊也就不可避免。这样,经济主体的经济目标在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之下,非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而且还严重地制约着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心理与情感的动力。这样的状况在中国加入WTO之时,西方理性经济人带有鲜明的目的性与功利性的行为方式会迫使我们改变对经济人行为方式的认识,并对中国经济人的行为加以调节。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为在行为方式之背后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性格、民族心理以及观念差异。
第二,受契约、合同规范的经济行为与受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严重的经济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警示着中国必须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西方契约理念源起于古罗马晚期,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之根,成为西方经济文化之深厚的传统。
西方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受着严格的市场法规的约束与调节,形成了“代价”最小的规范性的经济行为方式。这具体体现在经济主体问的关系奠基于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契约”与合同上,这是契约理念的经济语言表达。契约与合同以责、权、利三者清楚明晰的划定为内涵,对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具有矫正性与导向性,这就使得经济活动有了深厚的、严格的法律基础,这使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而中国在近20年,尤其是在近10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本身并未如西方的市场经济一样得封充分的展开,使得中国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契约、合同意识还很淡漠,市场法规体系“匮缺”,已出台的法律与条规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内部裂缝,这样,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往往出现责、权利含混不清,也出现了无法可依,有法也难依等等多种多样的“问题”,从而导致经济主体的行为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以及协调性。由此,中国加人WTO,客观上就必然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强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加速国内企业产权的清理,使中国的经济活动更趋于法制化。
第三,中西经济伦理的价值基础的差异,要求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必须积极、有效、快捷地协调、整合这种深刻的差异,使中国大大小小不同的经济主体形成良性的协作关系,激发“人”的潜力与凝聚力,促进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迅速转型。—般地说,西方的经济伦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个体为本位、为中心,确信人人机会均等,崇拜竞争。加之西方企业精神鼓励人们选择的自由,人们容易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实现自我,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以人为本”。这就有利于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在遵循共同的市场原则的基础亡,形成鲜明的“个性”,催发出生机勃勃的“经济生态”环境,培育创新精神,孕发巨大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得经济主体在国际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这样也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但是,不容讳言,以个人主义为基础所构建起来的这一套经济伦理固然促进了个人和企业充分地释放能量,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只能在契约的基础上来维持,导致了协作精神的缺乏,人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这就增大了在人际关系的摩擦中消耗的能量,提高了浪费的概率,加之社会流动性大,人身依附弱,有时极度的个人奋斗和缺乏群体的配合等,都将客观地限制个人能力的实现程度。相反,中国的经济伦理是以集体主义为其价值基础的,社会、集体在价值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是轴心,而个体则是次要的、非轴心的。社会、集体是个体的价值归属。这样,一方面构筑了社会的“家族道义的网络”,在生产中,在企业内部容易形成职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强化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稳定意识,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提高。在企业外部,商会和工会等中介组织与政府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家族式的关系,它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同时,也以家族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出现的各种摩擦。但是,另一方面,也正由于此,个体的价值与利益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使个体在整个生产系列中渐渐丧失“不可替代”的本位感与生产,生活的主体意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个体的选择与创造性的激发、挖掘。
第四,WTO所要求的市场经济观念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现状之差距,迫使中国通过更全面、深入的改革来剔除计划经济所留下的“痕迹”。这里涉及到——个市场经济本身的观念问题。WTO要求其成员的经济构成不能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而是比较纯粹化的市场经济,这样,才能更好更严格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运转。而在我国,虽然我们也在搞市场经济,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与WTO所要求的市场的经济构成状况还存在差距。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我国已经市场化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还很不成熟,刚进入市场的公有制经济成分还严重地被计划经济的“惯性”牵制着,其活力不高,效益不好。从我国加入WTO长达十几年漫长的谈判即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之必要性、紧迫性与艰巨性。
第五,贫富观念的差异。这里的贫富观念涉及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贫富本身的看法,第二个层次则是对导致贫富差异的原因如何看待。西方国家由于经历了市场经济发育、发展与成长的历程,而今已经比较成熟,再加上政府的一系列调节措施比较得力,使得西方人对贫富差距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态度和更强的心理承受力。而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对贫富差距的认识则偏重感性,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第六,风险观念之差异。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风险经济。西方国家的经济主体由于经历市场经济洗礼的历史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相应地风险意识比较强,风险承受能力也比较大,防范与抵制风险能力也比较强。而在中国,企业主体还
没有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风险概率也还没有完全自觉地进行理性的预设,从而使得企业缺乏应有的预防与保护措施与手段。这样,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加入WTO,国内企业就很难抵御与承受国外企业的全面冲击和剧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对市场经济竞争所导致的倒闭、破产、失业(下岗),人们往往感到茫然无措。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观念差异,当然还存在着其他的一系列的观念差异.譬如:投资理财观念、竞争观念、公平观念、失业观念、消费观念、管理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生态观念等都存在着或强或弱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是我国加入WTO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加以调整和完善。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发出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政治领域。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展开与深入,在经济之背后的政治观念、政府行为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加入WTO,客观上就必然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政府的经济职能、权利管理职能。
2.伴随着加入WTO,在中国,包括生产模式在内的一系列模式都相应地必将发生变化,从而迫使人们对生产观念、管理观念等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的观念做出恰当的调整。
3.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人的收入状况、消费模式、交往方式、生活结构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的内容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相应地,人们的消费观念、交往观念、生活观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4.伴随着加入WTO,体现西方人价值观的文化样式与作品将大量地“涌入”,中国,中国的文化空间将承载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如何在加强、保持中国文化传统,不失中国文化本位的状况下,又能够有鉴别地吸纳其他民族的思想、观念,达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成人们的思维方式向现代转化或转变,繁荣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呢?这是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
5.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态势更为明朗与清晰,社会的价值理性、价值结构也必将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变革和进步的时代契机。在与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的冲撞与磨合中,奠定于传统生产与生活基础上的等级观念、等级制度、社会的结构等等也都将受到新的冲击与审查,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理性与批判理性将获得新的成长,最终新的文化构造运动咀不可避免。
总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经济事件,但又决不仅仅是经济事件,它从经济领域中延伸、扩散出来,遵循着社会文化的演化规则与内律,将对中国发生深远影响。我们当前必须认真去做的工作就是观念先行,调整自身,变被动为主动,这乃是人之活动的特点使然。至于如何加以调适则是一项带有很强技术性的系统工作,有赖于国人集思齐力而为。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政策
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要站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得失。既
要看单个产业,又要看整个产业;既要看当前,又要看长远。 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得失,不能只以某一个或几个产业,而应着眼于整个经济发展。从单个产业看,加入WTO会给一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如农业中的水果、肉类和蔬菜等,工业中的一般机电产品、轻工产品、纺织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服务业中的建筑、旅游等,都将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但是,加入WTO也会给国内一些产业带来一定冲击与压力,如农业中的粮食,工业中的汽车,服务业中的银行、保险等,均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从整体产业看,加入WTO给我国产业带来的机遇要大于造成的冲击,我国多数产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加入WTO,不仅对近期经济增长有积极意义,而且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近期看,加入WTO可以扩大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机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加入WTO虽然暂时会对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甚至造成一些冲击,但只要我们应对得当,这些产业也是可以在竞争中求发展的。从长远看,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国际地位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加入WTO的利弊得失。如果对WTO赋予我们的权利利用得好,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更多地吸引外资,更恰当地保护和支持国内产品和产业,更有力地对付某些国家的贸易歧视;如果利用得不好,上述利益就难以充分获得,有的甚至会丧失。同样,如果我们在履行世贸组织规定的义务时,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变弊为利。
加入WTO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这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兴利除弊、趋利避害的根本途径。我们要统一思想,未雨绸缪,努力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全国上下特别是各级干部要对加入WTO的战略意义有充分认识,对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把加入WTO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部署。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迎接挑战。各行各业要根据WTO的要求和我国的承诺,研究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应对措施,迎接WTO给我国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首先,要对农业提供合理的保护和支持。根据WTO《农产品协议》的规定,合理保护国内农业生产,防范和减轻进口农产品的冲击。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名特优稀农产品的比重,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动植物检疫标准,加强对国内外疫情的监测和检疫。
其次,要努力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深化企业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加快企业战略性改组,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加强企业管理,采取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同时,合理运用世贸组织允许的贸易补救措施,如紧急进口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确保关系我国经济安全和重大利
篇二:浅谈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WTO
对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学号:08451125 专业:08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WTO
目录
(一)??????..概述WTO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二)???????概述WTO对中国经济消极的影响
(三)???????列举WTO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影响
(1)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2)加入WTO后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影响
(3)旅游业迎接加入WTO的对策建议
(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概述WTO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WTO (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缩写,即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
织 )是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在关贸总协定第八次谈判即“乌拉圭回合”谈判结
束时于1995年1月1成立的。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其成员已达136个,各成员间的经济贸易约占世界经济贸易的95%,有利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过13年的交锋和努力,终于于1999年11月15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签署了《中美WTO双边协议》,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那么,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什么?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应该怎样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却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1)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
首先,中国为什么加入WTO,有两个大的背景需要考虑。一个是全球化的
大背景,另一个是中国改革的大背景。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发展使各国日益相互依赖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无疆界经济的过程,其表现之一是生产的全球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不仅可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另外,加入WTO将使中国对于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竞争将反过来刺激中国国内的服务业,从而使公司和消费者有更宽的选择面。
此外,加入WTO将加速中国社会的变迁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动将进一步加快,加入WTO无疑会进一步推进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一起,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进行利益分配和整合,个人、经济组织等也都必须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进行利益分配和整合。同时,获得成长的、新的社会组织及职业群体也必然参与到利益分配过程,迫使原有的利益群体和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分化和重组。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目前已经形成的社会分层结构、群体构成以及不同阶层的实际资源占有状况也会出现进一步变动。
(2) 综上所述:加入WTO后,由于对外经济活动的迅速拓展、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以及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也会加快。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竞争的结果,必然带来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方式的创新,原来由政府直接承担的一些经济职能将逐步分离出去,各种非政府的市场中介组织和机构则会迅速成长。随着独立于政府的社会资源和新经济组织体系的扩张,利益群体以及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不同经济组织之间、经济组织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模式将会发生更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协调不同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以及政府和公众关系的社会中间组织也会加快发育和成长,整个社会的组织形态将会发生更大变化,市民社会框架将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
(二)概述WTO对中国经济消极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虽然获得了平等、自由和规范的贸易机会,但是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对一些行业来说会遇到非常残酷的竞争环境:
① 加速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
大,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与最贫穷的1∕5人口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 , 扩大到1997年的74∶1 。一国内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导致该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国际上贫富差距拉大,则是世界不稳定的经济根源。
② 增大了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由于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
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际经济风险面前更具脆弱性,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墨西哥、亚洲、俄罗斯、巴西的几次世界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国际资本快速流动和失控的后果,有了记忆犹新的认识。
③ 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更为尖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仍然存
在,发达国家往往把污染工业、资源密集型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基础。
④ 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随着全球网络系统的出现,使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通
过网络的合作,使本国科技人员完全脱离控制而为外国资本服务,这种看不见的人才外流,无疑将加重发展中国家本已存在着的人才匮乏。
在各行业中的具体表现:
①农业。根据已签的农业协议,我国农产品关税到2004年将从现在的45%平均降到17%,重点农产品降至14.5%,这样美方会每年增加300万吨的小麦对华出口,将使我国麦农损失54.6亿元人民币。除小麦外,美国的玉米、柑橘、肉类产品的大量进入,将可能使我国国内市场卖难问题更加突出,农民的增收更加困难。
②电信。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服务业中占49%的股权,自投资之日起两年后可达50%;在增值服务和寻呼等服务业中占51%的股权。这将使我国电信市场由垄断转向激烈竞争,电信业提高技术、服务质量以及降低价格的压力很大。
③汽车。加入WTO后,汽车关税每年下降10%,到2006年将从现在的80%-100%降至25%。据测算目前我国轿车价格比国际轿车价格要高200—400%。如果我们下调了关税并取消进口配额,国外汽车在5年之后将大量进入,国内汽车厂家将受到猛烈冲击。
④经融保险。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将在2005年之前,允许外商独资银行经营银行零售业的全方位服务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业务,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拥有50%的股份,允许外国银行为中国用户提供购车贷款。这样对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将提出严峻的挑战,特别对这一行业的服务效率、服务种类和服务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⑤高科技产业。到2005年,我国将不再对半导体、电脑及电脑产品、电信设备等IT产品征收关税,实行国际通行的零关税。这将使国内市场变成真正的国际
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⑥互联网。中国将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互联网业,在中国建立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这意味着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将会被打破。好在在互联网内容本地化方面,我们有天然优势,否则,这个充满商机的领域真是不堪设想。
⑦电影业。今后几年里,将允许外资在中国影院占50%以上的股份,每年进口不少于20部的美国大片,这将对中国电影业产生很大的冲击。
(三)列举WTO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影响
(1)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旅游业对外开放的特点:
1.开放时间早。我国旅游饭店业是70年代未和80年代未外商投资的首选行业
之一,70年代未就诞生了第一批中外合资饭店。
2. 开放领域广,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格局。到1998年底,外商投资
的旅游涉外饭店数和客房数已分别达458座和8.73万间,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9%和11.4%,如加上我国港、澳、台商投资,饭店数和客房数分别为694座和13.32万间,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2%和17.4%;1999年,《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出色,国家旅游局批准开始试办中外合资旅行社;旅游景区(点)、一般旅游商品生产等允许外国商业以合资、合作形式进入;旅行支票收受、旅游保险和旅游交通也放宽了市场准入。突出表现在外国的饭店管理集团可以人员流动和传授管理经验为由,自由进出。据统计,截至1998年,己有18个著名跨国饭店集团涉足我国92个饭店。
3. 开放的基础扎实,承受外来冲击能力较强。就服务贸易中旅游业的三个部分
(饭店、餐饮、旅行社和导游)而言,旅馆、餐饮业除不允许外商独资外,仅有合营年限的一般性限制,人员流动完全畅通;旅行社(导游)市场1992年就已部分开放(举办国家旅游度假区),在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前又进一步扩大了开放领域;合资游船和旅游汽车也有一定程度开放;在消费者跨国境流动方面,我国公民自费出国(境)旅游市场正在有序、逐渐地开放。就国民待遇原则看,我国对合资、合作饭店实行高于本国同类企业的待遇,如部分进口设备和建筑装修材料享受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减免,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为零税率,在经济特区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外方服务提供者的劳务收入、管理费收入减半缴纳所得税等。旅游业是最早全方位进入市场的行业,其运行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磨合得比较好;同时,与整个国际市场的对接状况也比较好。因此,我国旅游业基本能够承受和防御外来的冲击。
4.开放的成效显著,吸引和利用外资量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旅游业从70年
代未到80年代未,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5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9.1%;90年代以来(截止到1996年底),总体规模达到200亿美元,其中,饭店业约150亿美元,旅游度假区20亿美元,旅游景观建设10亿美元,旅游度假别墅、公寓20亿美元。
(2)加入WTO后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篇三:入世对中国影响(作业论文)
“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内容提要】 “入世”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产生十个方面的影响。此外,中国“入世”, 将会极大地促进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为香港带来第三次经济调整和转型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经济影响 经济全球化
1999 年11 月15 日,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使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这个协议的签订,来之不易。它说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将不仅让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来共同参与开发。那么,“入世”对中国经济有什么重大影响?
一、“入世”后的利与弊
(一)中国“入世”将形成“三赢”的结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中国、美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三赢”的结果。众所周知,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其经济总量在全球排第七位,并已经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21 世纪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没有中国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将是不完整的,其作用必将受到很大影响,中国“入世”是WTO 实现其普遍性的必需。对美国来说,中国加入WTO 实现了中美双边贸易发展的格局和利益关联的一般需要,并可逐步解决对华贸易巨额赤字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经过13 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实现了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 的目的,中美双边协议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意义十分重大,它意味着中国可以依法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幼稚工业的保护、出口补贴、关税制度的弹性规定。例如,汽车行业六年后中国仍能保有25 %的进口税税率,农业领域中大部分市场还只允许国家专营(小麦、玉米、大米、棉花、食糖、化肥等),以确保国家有足够的宏观调控手段,避免损害农民的利益;银行业也是按照过渡期逐步实行开放,而且,有些领域仍然没有开放市场,或者说还须经过中国政府审批。上述缓冲的机会只有发展中国家才有权利享受。在中美协议中没有出现类似禁止中国引用WTO 例外条款的内容,说明中国可以引用专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客观上承认了中国所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可以引用幼稚工业保护这样的例外条款,在国内市场受到外来的强烈冲击而招致损害时,可以采取临时措施加以补偿。
总之,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世”,它确保了“入世”后所承担的义务与中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大大减少了“入世”后造成对中国产业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入世”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 多年的实践证明,愈是改革开放较早的行业,发展就愈快。同时,我们
也应看到,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处于十分关键的时刻:国企改革问题、市场疲软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中国经济遇到的所有困难全部都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大局,处理不好这些关键问题,不进则退;加入WTO,从改革开放的逻辑上讲,可以借助外资和外在的推动力,促进改革进一步发展,突破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成功“入世”,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中国“入世”将有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以一个有巨大潜力和庞大的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 ,可以在规则上发挥影响力,参与规则的制定,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执行,从而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讨价还价中的分量,促其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加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和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与此同时,有助于打破国内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借鉴各成员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加速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治建设。
(四)中国“入世”将会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综合国力
据研究测算,中国到完成各项加入WTO 的承诺之后的2005 年,其GDP 和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提高1955 亿元和1595 亿元人民币(1995 年价格),占当年GDP 的1 . 5 %和1 . 2 %。其如此巨大的收益主要源于根据比较优势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的效率提高。此外,中国“入世”之后为某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例如纺织品进口的发达国家,已于1995 年开始实施逐步取消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协议,但对中国一直在增加纺织品配额限制,并要求中国继续签订配额的协议,减少了中国纺织品出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其规定,在2005 年之前须分阶段取消纺织品配额,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歧视性配额将被取消。纺织品、服装和鞋帽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约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量的20 %。
除纺织服装业外,加入WTO ,对中国部分化工产品及部分钢铁产品也是有利的。对已具规模和技术成熟的彩电、洗衣机、电风扇、自行车、玩具、制笔业、文教用品、食品罐头行业和部分机电产品也是有利的。
(五)中国“入世”将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拉动内需
从长期看,中国“入世”后将会大大改变投资环境,法律的透明和国民待遇的实现将会吸引大量外国资本。据预测,到2005 年将能得到1 000 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整个20 世纪90 年代的10 年中吸收的外资也没有超过2500 亿)。
“入世”后经济效益的产生,来自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后,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效率收益;但上述效率收益并不是在各产业部门间平均分配的,其结果必然是进行较大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汽车、仪器仪表、棉花、小麦等受到保护的部门和资本密集型等部门,其产出水平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将会受益,一句话,加入WTO 也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六)“入世”后将会带来一些体制上的震动和冲突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WTO 的基本原则之间存在一个根本共同点即市场经济。但是,现行的经济体制与WTO 的基本原则之间也存在许多重大差距。例
如,除了经济方面的以外,还有理念、文化、政治、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性,它们必然会带来体制上的巨大震动和冲突。一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面是遵循世贸组织的“通则”参与国际分工,一系列崭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会摆在我们的案头,需要运用世界市场经济的一般通则,结合中国的实际重新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局面更复杂了,形势更严峻了:与其高喊WTO 是“狼来了”,不如将其视为一把“双刃剑”。问题在于如何将之运用自如,使其能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近期遇到的课题例如有某些失去保护的行业或大中型国有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其性质、时间、范围、程度,与“入世”之前相比,均不能同日而语;合资或独资企业的行业覆盖范围、规模、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与今天相比,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简而言之,体制上的差异性调整和适应需要很长的时间。
(七)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可能性增加
加入WTO 之后,中国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增加,固定资本投资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赖也会增加。尤其是,按承诺的期限,若干年以后,银行、证券、外汇等市场全面开放之后,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必将十分明显,国际金融风波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甚于以往。诚然,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并不等于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尽管如此,对中国银行体系也会带来巨大冲击。金融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就必然会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八)劳动力部门转移将会产生重大调整,就业压力将会增大
中国农业部门所占的就业比重很高,占就业人口总量的60 %以上;由于农业生产集约程度较差,在粮食等大宗产品生产上缺乏优势,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差距,“入世”之后,农产品市场受冲击较大,大量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据研究,从1999 年到2010 年间大约近1 000万农业劳动力需转移到其他部门。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或称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相应的调整成本。此外,“入世”之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大幅下降必将对竞争力不足的产业产生冲击,信息、金融、化工、制药、汽车、机械等某些资金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和产品将会被迫逐渐退出市场,从而造成新的就业压力。1999 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为700 万人左右,每月生活费为人民币170 元,加上代缴的社会保险费可领取253 元左右。下岗职工人数的激增,在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必然为国家财政带来新的压力。
(九)将会加大收入分配不公
“入世”后对农业部门的冲击很可能会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虽然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部门,但到2005 年,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将会比基准情景下降2 . 1 %左右,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则会增加4 . 6 %。城乡之间收入差异的扩大,将会为社会稳定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
(十)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强化将会让出一定的市场份额
知识产权涉及每一个行业,但它本身又不专属哪一个行业。中国“入世”后,必须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假冒、盗版行为进行有效、有力的打击和制裁,其结果将使那些缺
乏创新能力、缺乏品牌、依靠仿制生存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最终不得不让出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期看,我们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想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更多地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激励和保护自己,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二、“入世”后的两岸三地
台湾当局采取的“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一直是制约海峡两岸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尽管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采取了一些放宽措施,但总体上讲一直未能突破“民间、间接、单向为主”的局面。尽管如此,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两岸的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0 年来,两岸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它为两岸都带来了实际利益,为海岛型的台湾经济注入了活力。海峡两岸“入世”之后,必将极大地促进经贸交流,从而取得互惠互利的“双赢”可能。
到2005 年,祖国大陆对外贸易将由3000 多亿美元急升至6000 亿美元;现在台湾每年同祖国大陆的间接贸易额已经超过300 亿美元。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作为独立的关税区也将加入该组织的台湾,将不得不取消大多数对祖国大陆进行直接贸易的禁令,本来已是台湾岛第二大贸易伙伴的祖国大陆将会更加扩大与其贸易总量。例如,虽然1999 年上半年李登辉的“两国论”严重干扰了台商的投资贸易积极性,但头8个月的贸易额却仍比去年同期增长8 % ,达160 亿美元。中国“入世”降低关税之后,肯定会更加促进台湾岛的石化、钢材和电子等最具有竞争力产品向祖国大陆的出口。
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按WTO 有关条款规定,两岸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台湾应开放“三通”,即两岸“三通”问题即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中国“入世”,对香港来说更是充满了机遇。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使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更为紧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促使香港与世界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入世”不但不会削弱香港的地位,反而必将为香港带来第三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大量外资直接投资中国内地后,港资也会遇到较大竞争。
总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香港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多重压力,香港各相关行业应紧紧把握机会,不断做出调整和提高,适时地推动香港的第三次经济调整和转型。
【参考文献】:
[ 1 ]王东,丰子义,聂锦芳。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2 ]周春明。 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 3 ]李勇军。 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抉择[M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正在阅读:
WTO对中国的影响02-13
Photoshop练习题04-02
计划生育协会职责制度08-27
浙人专〔2007〕57号03-15
山东省工贸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标准(试行)201801-22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案03-04
上海开放大学公共安全管理试题库03-30
办公室管理制度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