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2

更新时间:2024-05-04 09: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1、 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 千以内数的读写; 3、 万以内数的读写;

4、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估计;

5、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 2、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素材,信息量大。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 4、注重选取真实的数据资料。 二、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够运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教材提供的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大的飞跃。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并结合情境感受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进不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5、提倡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第1课时 信息窗一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

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 投影出示“面包”问题: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每人分几个 分给几人 还剩几个 3 3 —— 1 2 9 4 —— 1

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 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 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9÷4=2(个)??1(个)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3、 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4、 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三、试一试。

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 、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 自主练习第一题。

3、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 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 【作业设计】

1、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 2、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串教学,使学生始终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调动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

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信息窗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平均分导入新课,利用“分面包”的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探索、交流、发现平均分后剩余现象,再通过独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第三,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本节课在作业设计上注意了这个问题。

第2课时 信息窗2:搭帐篷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导学案】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看图,找到数学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竖式,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小组讨论,写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 )根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板书:9÷2= ( )??( )

② 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 )根 板书:11÷4=()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课后反思】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且饶有趣味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课堂上我避免了单纯的进行计算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学习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比如“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中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这些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比如“补充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时 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导学案】

一、 创设情境,复习巩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在做有余数除法的题目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再一次强调做这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藏在哪里吗?请把它找出来。 14÷4=3??2 8÷5=1??3 16÷3=5??1 10÷4=2??2 (1)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 (2)组织学生指出余数、商。

(3)请学生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第5题 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请学生先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然后根据要求涂色。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请学生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首先,请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然后在全班交流,补充。 3、游戏:蚂蚁躲雨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1)请学生先独立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提示,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沙滩上还有什么?(饲料)箱子里还有多少瓶饲料? (2)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 ①没有余数的算式 48÷8 36÷6 49÷7 ②余数是3的算式 27÷8 48÷9 33÷5 ③数是1的算式 22÷7 37÷4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三、 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还剩几枝 0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2 10 3 4 5 6

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总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本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流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在教学中注重转变教师角色,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教学中教师“讲” 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

的思维空间。

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回顾整理。

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以复习唤起记忆。] 二、作业延续。

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式 18÷2=9(人) 18÷3=6(人)

18÷4=4(人)??2(块) 18÷5=3(人)??3(块) 18÷6=3(人)

18÷7=2(人)??4块)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以18÷7=2(人)??4(块)为例,师:“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 。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 三、先摆一摆,再计算。

1、 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2、 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 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

1、师: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 找规律

通过刚才的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3、 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五、解决问题。

1、思考:一件衣服钉几个扣子?30个扣子可以钉多少件衣服?还剩多少个? 集体交流,订正。 2、 自主练习4题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多少?各剩几只?独立观察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 自主练习5题

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自主练习第6题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作业设计】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两点:

1、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教学中教师“讲” 的少,学生“说”的多,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仅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做自主练习第4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列式计算,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道题的意思,列出正确的算式。

第5课时 我学会了吗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我学会了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关计算。 2、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 一、回顾;

课前谈话:同学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己看书整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 二、梳理: 1、交流整理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1)我知道了什么是有余数除法。 (2)我会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我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对照比较找出难点。

教师提问: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 学生可能回答:(1)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2)不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解决: 1、()最大能填几?

6× <52 8× < 61 ×6<52

×8<52 3× < 19 ×4<27 2、先圈一圈,再计算 (1)2个2个的圈 (2)3个3个的圈 (3)4个4个的圈

(4)5个5个的圈 3、用竖式计算

19÷2= 23÷7= 59÷9= 27÷6= 50÷8= 38÷4= 四、应用: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吗?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小朋友要去观看足球比赛。有一辆汽车,限乘8人。门口有售票处,上面有各种门票的价格。 2、提出问题:

(1) 小组讨论:如果我们班的同学要去看足球赛,要解决哪些问题? (2) 组间交流:第一,要解决乘车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门票的问题。 (3) 解决问题:

第一、我们班有58名同学,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学生列式解答:58÷8=7(÷辆)??2(人)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需要几辆车?7辆还是8辆。

第二、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只有50元的费用,该怎样买票? 方案一:买A区票。理由,位置好,看的清楚,比较舒服。 50÷9=5(张)??5(元) 存在的问题:钱不够,方案行不通。

方案二:买B区票。理由,位置也可以,看的比较清楚。 50÷8=6(张)??2(元) 可以实施。

方案三:买C区票。理由,价钱便宜。 50÷7=7(张)??1(元)

存在问题:余着一张票,位置不是太好,看的不清楚。 小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方案二。

4、拓展应用:

为了增加现场的热闹气氛,同学们在看台上摆了一个造型。他们按照红、黄、绿、蓝的顺序排列。第21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第34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第36名同学呢?你发现了什么?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本节课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与学生共同的探索、交流,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这样,在整个导学案中,课堂气氛始终很活跃,师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

24÷7= 36÷5= 8×6= 29÷4= 11÷3= 46÷5= 72÷8= 7×5= 9÷9= 23÷4= 37-8= 40+37= 24+60= 67-9=

64-9= 46+40= 24÷8= 25+50= 58-50= 37+4= 二、填空题

1.19根小棒可以摆( )个小正方形,还剩( )根。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 )要比( )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 )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 4.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 )个,还剩( )个。

5.△÷8=3……□,□里最大是( ),△÷□=6……5,□里最小是( )。 6.一根绳子34米,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这样的( )段,还剩( )米。 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 )个正方体。 8.□÷□=8……3除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是( )。 9.□÷□=□……3,除数最大应是( ) 三、( )里最大能填几

( )×8<35 ( )×6<34 ( )×9< 70 50>( )×7 20 >( )×3 27> 5×( ) 四、看图填空

(1)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个苹果。

(2)如果平均分给6个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个

苹果,还剩( )个。

(3)如果每3个苹果放一盘,至少需要( )个盘子。

20个

五、列竖式计算

58÷8= 23÷4= 47÷6= 64÷7= 六、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2.舞蹈队有24个同学跳孔雀舞。

(1)如果排成5行,平均每行几个同学,还多几个? (2)如果排成7行,平均每行几个同学,还多几个?

(3)你能设计出一个排队方案,正好排完,没有多余的同学吗? 3.有37米白布,每4米做一条被单,可以做几条被单,还剩几米布?

4.小明要把13本卡通书分给4个小朋友,算一算每个小朋友平均可以分得几本?还剩几本?

5.一件上衣要钉5颗扣子。有41颗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还剩几颗?

6.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mh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