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22 0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峨眉山报团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野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姓名:昝春平学号:专业:地理专业
外综合实习报告
20080421班 2008042147
1
2011年4月
目录 导言
一、地形
二、气候
三、植被
四、土壤
五、地质
六、小结
2
导言
观察和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自然地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主要是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实习。重点是峨眉山的生物土壤的实习。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接龙门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峨眉山瓦山块断块的一部分。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实习目的:
1. 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 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 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年4月8日——2011年4月17日
三、实习地点:峨眉山
四、实习线路:曲靖—昆明—峨眉山—成都—曲靖
五、实习组织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指导教师:夏吉昆、张晶香、张玲、张梅芬、童彦
七、实习区概况: 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3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m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相对高差近2600m。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米。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佛国仙山”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4
峨眉山是自豪而骄傲的,它用头顶托着人们,仰望苍穹,俯瞰人生,远眺未来,站在中国最高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峨眉山之巅,如破蚕的神蛾,穿越轮回,重获生命的灿烂辉煌。
5
一、 地形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则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形成深峡之姿;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6
二、 气候
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边为陡峭的摄身崖,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三千余米,高出峨眉城区十千六百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以上因素成就了峨眉山地区作为我国以及四川省西部降雨中心的地位,年平均降雨量为1580~1900毫米,而且绝大部分雨量集中在6~~9月。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系统带谱的气候整体。
峨眉山的气候,除受三大因子(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景区内低云、多雾、雨量充沛(地当著名的“华西雨屏”),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有寒带(海拔3047m以上,年平均温度为3.O.C,极端最低温度为一20.9℃)、亚寒带(海拔2200m一3047m,年平均温度为7.6℃)、温带(海拔1200 m一2200m,年平均温度为13.1.C)、亚热带(海拔1200m以下,年平均温度为17.2.C,极端最高温度为38.3.C)。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
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年平均雾期139.4天,雨期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 气候特点
从气温来看,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 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7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对照表
表一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山脚月6.9 8.7 13.3 18.0 21.6 24.1 26.1 25.7 21.9 17.6 13.3 8.8 平均温度(℃) 山顶月-6 -4.9 -0.7 3.3 6.1 9 11.8 11.2 7.8 3.4 -0.9 -3.8 平均温度(℃)
8
表二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山脚极18.7 22.52 29.5 34 37.9 37.2 36.9 38.3 35.1 29.2 24.6 20.8 端最高气温(℃) 山顶极19.2 18.5 23.1 22.1 20.7 21 22.4 23.4 19.3 19.5 16.6 16.3 端最高 气温(℃) 表三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山脚极端-3-1.1.5 2 10.13.16.5.6 13.10.2.2 -4.最低气温.3 7 6 7 2 3 2 4 (℃) 山顶极端-2-17-13-12-5.-1.3.2 0.3 -3.-10-14-19最低气温0..8 .8 .9 5 1 1 .5 .7 .3 (℃) 9 第二,从降雨来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山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产生一定数量的地形雨而至,峨眉山年降水量1959.8mm,峨眉县1593.8mm,两地相差366mm。降水集中在夏季。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雨量对照表
表四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山脚雨量1324.41.87.12717435642171 83.37.16.155(㎜) .5 6 3 6 .4 .1 .5 0.6 9 9 5.3 2 山顶雨量17 26.54.1141732383994723412249.20.192(㎜) 5 9 .9 .7 .9 .8 0..6 .3 4 6 2.8 3 第三,从湿度来看,峨眉山平均湿度在86%,个别月份达93%。峨眉城区为80%。主要因为峨眉山山体高大,是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峨眉山终年在云雾笼 罩之中。
月份
1 2 3 4 5 6 9
7 8 9 10 11 12 山脚湿度 山顶湿度 80 75 80 80 76 82 75 86 74 88 77 86 82 88 81 89 83 91 84 92 82 88 85 78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湿度对照表
表五
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大,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顶到山麓有明显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至使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带的主要原因。
三、 植被
峨眉山山势高,相对高度为2685米,其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峨眉山上的植被生长期及植物的种类,在不同的高度有极大的差别,峨眉山的植被隨海拔升高其垂直带非常明显。
峨眉山植被特征:
峨眉山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博物馆。峨眉山海拔3099米,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兼备,雨量充沛。中、酸、碱性土壤3种兼有,其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全山森林面积达677 Km2,森林覆盖率为87%,绝大部分为常绿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拥有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和“绿色宝库”。峨眉山植物垂直带谱自山麓至山顶,反映了亚热带至亚寒带的植被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被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的融合,使之荣获“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峨眉山位于多种自然要素(地质、地理、气候等)交汇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区系成分。地质时期峨眉山地区历经多次海陆变化,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是该地区孕育现代植被类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地处康滇古陆北缘,峨眉山植被继承了丰富的古热带区系成分,新生代始新世末期至新近纪伴随着青藏
10
高原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的阶段隆升和古地中海的退却(吴征镒,1980;孙航,2002),包括峨眉山在内的康滇古陆植物区系与东部的扬子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印度等)植物区系产生交流,伴随新近纪的河流侵蚀和冰川作用以及北半球古气候的冷暖交替,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小气候等自然因素成为许多(北方)古近纪植物的避难所和新植物类群演化的摇篮,致使现代峨眉山的植物区系成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峨眉山具有世界上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谱。峨眉山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了群落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峨眉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乔木、灌木和草地等各层发达且结构完整的特点,各层种类很少由单一的优势种组成,通常为多优势种(李旭光,1984;黎昌谷,1990;谷海燕、李策宏,2006、)。峨眉山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报国寺到洪椿坪(海拔500~1100)m),为常绿阔叶林和低山针叶林,以桢楠、川桂、杉、柏和马尾松为主。洪椿坪到洗象池(海拔1100~2 100 m),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林,以油杉、香樟、冬青、六角枫和峨眉栲为主。洗象池到金顶(海拔2100~3099m)为高山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以冷杉、红杉、木莲、杜鹃、箭竹、高山桦和野樱桃为主,并兼有高山灌木丛林和草甸。从低至高由常绿阔叶林一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一针阔叶混交林一亚高山针叶林形成了完整的森林垂直带谱,构成了生态多样的峨眉山自然景观,当属世界亚热带山地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植被景观之一。
根据峨眉山不同垂直高度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群落特征,将峨眉山植被分为五个带,见表六:
海 拔高度(米) 植 被 类 型 2900-3099 梳妆台~万佛顶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 2100-2900 洗象池~梳妆台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 1500-2100 茶棚子~洗象池 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000-1500 万年寺~茶棚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70-1000 峨眉县~万年寺 亚热带次生植被 表六 峨眉山植被带表
1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带 分布:万佛顶—梳妆台
11
观察点:万佛顶—次生灌丛 云成寺(太子坪)--冷杉林 (1) 杉林
冷杉林为四川西山地亚高山长绿针叶林,由冷杉组成的纯林。
① 冷杉树资挺拔、冠幅大,显尖塔形,能耐低温,阴湿,主要分布于高山峡谷。
② 群落外貌暗绿,林相稀疏。 ③ 群落结构简单: 乔木层:为单优势种峨眉冷杉纯林,其它树种及少见,林冠层总的来说郁闭度大,在不同地段,其郁闭度由0.35—0.7—0.75—0.9不等,林内阴暗。 灌木层:以箭竹占绝对优势,生长密集,箭竹中渗有花木秋,绒毛柳及多种杜鹃,林下灌木层的种类成份。随光照强度影响而改变显著,若林下透光良好,杜鹃及其他落叶灌木数量增多;相反,若林内很阴暗、箭竹密集丛生盘根误节,其它种类难于渗入其中。
地被层:林下地被层繁茂,地表几乎为藓类所覆盖,盖度一般达80%以上,厚度10—15厘米,并以锦丝藓为主,混有塔藓。在局部低洼易积水地段,则有泥炭藓出现。
层外植物:林内阴暗潮湿,附生植物地表,苔藓十分发育,密布于冷杉树干和灌木茎枝上,尤以长松罗悬挂林间而十分醒目。
④ 认为影响严重:植相稀疏,郁闭度一般小,呈斑块状或小片状分布,形似“公园森林”。仅在局部郁闭度大的冷杉内,与人以阴暗针叶林之感。 (2) 次生灌丛
峨眉山2900米以上的次生灌丛应属冷杉带内的植被类型。广布林间的局部地段,在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一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这类次生植物是由于冷杉过度砍伐,或成片毁林之后形成。目前次生灌丛林相稳定。
次生灌丛一般可分为两个亚层,第一层主要是由喜光的绒毛柳、野樱桃、杜鹃组成,一般分布稀疏,盖度小。第二亚层,以箭竹为主,盖度很大,可达80—95%。
2 温带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梳桩台—洗象池 观察点:大乘寺
此带年平均温度4--8oC,年降水量2100—1850mm,是一个上、下气候要素交叉的场所,高山上部的植物可以生长,这里是冷杉的下限,低山植物可以生长,这里是衫木的上限,亚热带与温带,长绿与落叶的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这里成了植物的避难所,所以种类组成复杂,优势不明显。
常绿树种以山毛榉科的栲属,石栎属,青冈为优势种,拌生有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珙桐科、蔷薇科、虎耳科、木科、五加科的常绿树种。落叶树种以桦科的鹅耳属、桦属、槭属科的槭属、漆树属,山毛榉科的水青冈属,栎属为主,其它常见树种有昆木兰树科连香树科,珙桐科,清风腾科,标科,胡桃科,苦木科,七叶树科及冬青科,忍冬青科等落叶树种。
这一带具有古老和特有种属特别丰富,如珙桐、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 在针阔混交林带内,以落叶松为背景,冷杉以斑块状镶嵌其中,稀疏不均,分布星散。
12
这一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变幅大,因冷杉受人砍伐严重,其次是许多落叶阔叶树种生态幅度大,因此,植被分布往往模糊,掩盖了原生植被的自然界线,致使目前难以确切分带。
3 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洗象池与茶棚子之间
此带与相邻两带互相延伸。犬牙交错。这种分布特点主要因为地形破碎,水热分异急剧,局部生境差异显著,加之人为砍伐严重。 观察点:九老洞、龙桥沟
本带植被带的生态环境,层次结构及代表植物此带植被外貌季相变化显著,夏季淡、浓 绿色镶嵌,入秋呈黄、绿、褐色斑驳混杂。 群落层次结构复杂:
乔木层:又可分为2、3个亚层,乔木层植物种类丰富,以壳斗科的石栲及栲属为主,伴有少量的樟科植物;落叶乔木主要有峨眉四照花、珙桐、野核桃,野樱桃,红椿、鹅耳,还有少量杉木渗入或者局部
地段块状分布。
灌木层:以箭竹占优势,另外还有峨眉桃叶珊瑚,青叶 ,杨叶,木姜子,山梅花,新木姜子等。本带植被的分布界限以珙桐为其标志。
4 常绿阔叶林带
分布:茶棚子—万年寺 观察点:万年寺
本带植被大致以海拔1200米(小红椿坪)分界,上部常绿阔叶林带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群落组成以耐寒的壳斗科种类为优势,并含一定数量的落叶成份;下部常绿阔叶林,因海拔低,生境湿润,群落组成以樟科植物为优势。
① 壳斗科为优势的耐寒长绿阔叶林 分布在茶棚子—小红春坪。种类组成以壳斗科的常绿栲属为主,还有樟科山胡椒属及木姜子属,其它还有多种常绿阔叶成份如梁王茶,穗序鹅掌柴,峨眉桃叶珊瑚,常绿类及茶科植物。落叶树种也占一定数量,如珙桐,红椿,四照花。
② 樟科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 分布在小红椿坪—万年寺。以樟科的阔楠属,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山胡椒属,黄肉楠属为主;另外还有壳斗科考属,木兰科含笑属,省沽油科山香园属以及山矾科,苯科的一些植物。
5 亚热带次生植被
13
分布:万年寺以下
观察点:从峨眉县出发沿途观察。
峨眉山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主要分布着亚热带次生植被,亚热带次生植被是指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各种稳定的植被类型,包括多种次生灌丛,次生针叶林及落叶阔叶林。
四、 土壤
峨眉山受东南风影响,降雨量充沛,湿度大,属我国亚热带温湿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中亚热带黄壤和红壤。由于峨眉山屏障的作用,境内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又差异很大,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异现象异常明显。其土壤山地垂直带谱表七: 海拔 土壤类型 600米以下 潮土、紫色土 600~1500米 山地黄壤 1500~1700米 山地黄棕壤 1700~2100米 山地棕壤
14
2100~2900米 2900~3099米 表七 山地暗棕壤 漂灰土
一、简述各类土壤分布和特征: 1、漂灰土
漂灰土又名棕色针叶林土。在我国,它是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在地方性气候和植被影响下的一种特殊土壤。 观察点:金顶东、南两侧,海拔3048米。 在杜鹃冷衫林下发育的漂灰土剖面如下: (1) 枯枝落叶层0~4cm为木本植物凋落物、苔藓死亡部分及其细根,紧接土表部分出现泥炭化。
(2) 腐殖质层4~15cm灰黑色,团粒结构,疏松,多木质粗根。 (3) 漂灰层(灰白色层)15~35cm淡灰色,细粉砂质,有根系。 (4) 淀积层35~55cm棕黄色,质地较为粘重,有砾石。 母质层55cm以下,峨眉山玄武岩风化残积物。
2、山地黄棕壤
黄棕壤过去称为灰棕粘盘壤。它是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观察点:九老洞
林地中黄棕壤的典型剖面如下:
(1) 残落物层:植物残落物很薄而不连续。呈半分解状态。
(2) 腐殖质层:厚10~20cm暗灰棕色,具粒状团块状结构,疏松多孔。向下逐渐过渡。
(3) 淀积层:厚约40~80cm质地粘重。基本色调为棕色,结构呈棱状和块状,结构体面常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有时存锈斑。再下为母质层,多系杂色的半风化物。
二、土壤剖面
峨眉金顶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1 日 期:四月十二日 观察地点:峨眉金顶 天 气:晴
海 拔:3025米 坡 度:18.5°
经度纬度: 103°20′E , 29°31533′N
15
发生层 剖面深颜色 度 枯枝落3cm 黑色 叶层 质地 重壤 结构 块状 松紧度 空隙 松 多孔 根系 多 PH 腐质层 8cm 灰黑色 重壤 团粒结疏松 构 多孔 多木质 粗根 灰化层 9.5cm 灰白色 轻壤土 团粒结紧 构 少 少 母质层 55cm以下 灰色 砂壤土 块状 紧 少 少
峨眉雷洞坪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2 日 期:4月13日 观察地点:峨眉雷洞坪 天气:阴(小雨) 海拔:2450米 坡度:21° 温度:10℃
发生层 剖面深颜色 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空隙 根系 PH 16
枯枝落3cm 叶层 棕黑色 重壤 块状 松 多孔 多 4.5 腐质层 10cm 灰棕色 重壤 粒状结紧密 构 多孔 多木质5 粗根 灰化层 8cm 灰黄色轻壤土 团粒状相对松 少 或淡棕结构 色 团块状土密 结构 少 少 5.5 淀积层 大于暗棕色 粘重 40cm 少 6
峨眉仙峰寺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3 日 期:4月13日 观察地点:峨眉仙峰寺 天气:阴
海拔:1747米 坡度:27° 温度:11.5℃
经度纬度:103°21′E,29°32′
发生层 剖面深颜色 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空隙 根系 PH 17
枯枝落3cm 叶层 黑色 重壤 块状 疏松 多孔 多 腐质层 8cm 暗灰棕色 重壤 具粒状团块状结构 疏松 多孔 多木质 粗根 淀积层 40cm 棕色 轻壤土 呈棱状土密 和块状 少 少 母质层 57cm 杂色 黏重 块状 紧 少 少
峨眉清音阁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4 日 期:4月14日 观察地点:峨眉清音阁 天 气:阴 海 拔:798米 坡 度:
温 度:19℃
经度纬度:103°23′,29°34′
发生层 剖面深颜色
质地 结构 18
松紧度 空隙 根系 PH 度 腐质层 11cm 暗灰棕至淡黑色 重壤 核状或团块状结构 疏松 多孔 多木质 粗根 淀积层 38cm 鲜艳的粘重 黄色或腊黄色 块状结构 疏松 多孔 多木质 粗根
峨眉伏虎寺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5 日 期:4月14日 观察地点:峨眉伏虎寺 天气:多云 海拔:630米 坡度:38°
发生层 剖面深颜色 度 枯枝落4cm 紫色 叶层 质地 黏重 结构 松紧度 空隙 根系 多 PH 团状结土质疏多孔 构 松 淀积层 28cm 紫色 黏重 块状结土质疏少孔 构 松 多
五、 地质
(一) 峨眉山地质发展史
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瓦山断块带。其地质发展史和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距今约8.5亿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区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纪中后期到奥陶纪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
19
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这个时期,大量的低等植被和单细胞动物开始诞生,现在洪椿坪附近的岩石上,尚可清晰地看到藻类的化石遗迹。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因此,在从仙峰寺经遇仙寺到洗象池的地层上遗留下岩石交互成层,色彩交错的现象。此地层含有丰富的笔石化石、三叶虫化石和腕足动物化石等。
到奥陶纪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在其孤岛“生涯”的两亿年里,大地发生了地质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变,变得生机勃勃,万物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而峨眉山区却宁静地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纪的历史记录,二叠纪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纪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如雷洞坪千米悬岩和七十二洞都出现在这套岩层中,并保存着珊瑚、腕足类和蜓科的化石。
延至晚二叠纪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但好景不长,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目前主要分布于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和清音阁等地。
二叠纪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纪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目前,龙门洞一带岩层即是这一时期的遗存。
直至晚三叠纪(距今约1.8亿年左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地势上升,海盆逐渐缩小,直至最终关闭,海水永远退出了峨眉山区。距今约1.8—1亿年左右,峨眉山还是一个大陆湖泊,沼泽环境。经多次转换,沉积形成一套以砂岩、泥岩、粉沙岩为主的含煤地层,现主要分布和出露于山麓地带。到第四纪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秀影的真正形成,是从白垩纪(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白垩纪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程度不均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又开始发育,峨眉山主体已开始崛起,但当时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成为四川盆地边缘的一座低山,还貌不惊人。
时至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这次喜马拉雅运动,强大的侧压力,震撼了整个亚州东部。峨眉山也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的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地抬升,高度已达海拔2000米左右,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峨眉山背斜开初还是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断块,特别是主压应力在北西、北东方向的“X”分压应力所造成的呈北西向断层,
20
更进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这为以后峨眉山的进一步迅速崛起和地形地貌的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格局。
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余米。
近数十万年以来,包括金顶的峨眉山主体,即峨眉大断层和观心坡断层之间的三角地带,上升了近1000米,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纯阳殿凤凰坪一带,即观心坡断层北侧,上升了约500米,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而山麓外侧,即黄湾、二峨山等地,只上升了约100米,平均每年上升0.2毫米。也正由于山体抬升具有间隙性和各断层抬升速度不同,决定了峨眉山的整个地貌是西南方向高山峻岭,东北方向则为低缓的浅丘平原,以及人们常称的峨眉山是“三大层七小层”,即接引殿为第三层之麓,洗象池为第二层之麓,报国寺为第一层之麓。
根据峨眉山沉积的岩层,以及下面的花岗岩计算,两者的厚度相加,峨眉山的应有高度为海拔7000多米,而现在峨眉山的最高峰也不过海拔3099米,那么还有3000多米的岩层怎么不见了呢?一方面是因为峨眉山山体本身,断层纵横,岩层破碎,易于风化侵蚀;另一方面,冰川、流水、大气等因素的剥蚀,致使其高度在增长的同时被减少。尤其是第四纪(距今约200万年左右)冰期的出现(据蕨坪坝冰积物的堆积情况考查,峨眉山至少出现过3次),强大的冰川活动,极大程度地剥蚀着岩层。加之峨眉山区雨量充沛,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也严重地浸蚀、冲刷岩层。各种岩层中,只玄武岩岩层质地坚硬,破碎程度极小,风化作用十分缓慢,所以在峨眉山抬升过程中,被剥蚀掉的是玄武岩以上的3000米岩层,从而被玄武岩覆盖的峨眉山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得以矗立在海拔3099米处。
正是大自然的内外营力雕刻,创作出无数奇特秀丽的景观,把峨眉山打扮得绚丽多姿,使雄、秀、奇、幽、险集于一山之中。
(二) 峨眉山的地质概况 1 峨眉山的地层
峨眉山区的地层,除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灰系以外,其余震旦系、寒武系、下奥陶统、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到第四系都十分发育。
峨眉山地层厚度巨大,从震旦纪到晚三叠世垮洪洞期,其间除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为陆相基性岩浆喷发岩,宣威组、飞仙关组为陆相碎屑沉积外,其余均为海相沉积。从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开始,峨眉山即结束了海洋环境,而代之以陆相的河流、湖泊沉积。
新生代以来,峨眉山体快速升起,致使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呈零星和椐状分布于山麓平原地区,本区地层发育情况见表八: 界 系 统 地
代厚度21
备注 方号 性地层名称 第四新生 界 系 新第三系 中 溪口K1g 新第三系 N Q (米) 135 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的韵律层 又称嘉庆统 (K1j)底部以砖红色泥岩与夹关界分界。下部为棕红色泥岩、页岩、粉砂岩、1600 砂岩,夹杂色页岩、泥灰岩,下部为棕红色泥岩、页岩夹浅灰色泥灰岩及褐色页岩。本组岩层中发育有波痕、泥裂、虫迹等构造,并夹石膏薄层。 夹 关K1j 400 砖红、大红色铁质厚层块状砂岩为主,发育波痕、泥裂构造,具泥质同生砾岩。底部砂岩含石英砾石 底部为灰绿色中厚层,透镜状泥质、钙质粉砂J3p 150~878 ---细砂岩,全组岩性主要为棕红、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下统 白组 垩 系 生 侏 组 蓬上莱 统 镇组 界 罗 中 遂宁J2sn 200~335 组 棕红色、砖红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中上部局部产透镜状石膏薄层。 22
系 沙溪 统 庙组 灰绿色岩屑砂岩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中J2s 500~900 部夹一层厚1~~3米的黑灰色、黄灰绿色页岩。其内含叶肢介化石。 自灰白色、浅灰色、灰绿色石英砂岩,岩屑石英流J2z 224~422 岩和紫红色、紫灰色砂质泥岩互层,底部夹有井中至薄层状粉砂、细粒石英砂岩。 组 白下田灰褐色粘土岩和页岩,夹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J1b 34~75 统 坝局部含煤线。 组 广义嘉陵江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山北侧须(川主)和东南侧(高桥----龙池)。在东麓上家高桥至龙门洞之间,由于峨眉山大断层和报国T3x 520~950 统 河寺断层的破坏而大多缺失。底部为灰黑色页岩,组 薄层粉砂岩,夹多层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有人将此曾单独命名为“垮洪洞组”)。 广义飞仙关组、本组地层主要发育于峨眉山东麓。由于岩石坚硬,通常形成峡谷地貌。如龙门峡、庙儿岗峡、张沟口峡等。下部为灰至深雷灰色薄层钙质页岩及白云质泥灰岩,本层底部三 中口T2L 426 常有一层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中部为浅统 坡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夹组 有瘤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部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至薄层状白云岩。 顶部为深灰色膏溶角砾岩(约20~~40米厚) 属浅海至滨海沉积。 迭 嘉 陵T1j 169 下部:黄灰色薄层泥质灰岩。 中部:灰至浅灰色薄层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互层,部分为紫色。 上部:浅灰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及浅紫色膏溶角砾岩。属滨海相沉积。 下部:紫色薄层细粒钙质岩屑砂岩与浅灰色灰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等)互层,在露头上T1t 114 紫色白色相间,十分醒目,极易辨认。岩层中波痕、斜层理、虫迹、泥裂等曾面构造发育,属滨海至浅海相 系 下 江组 铜统 街子组 23
飞仙T1f 关组 沙湾P2s 组 峨上 眉统 山P2β 玄 武二 岩 古 迭 系 栖生 统 界 奥 陶系 霞组 梁山组 大乘寺组 下统 罗汉坡组 O1L O1d P1q 下 茅口组 P1m 198 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细粒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沙质泥岩及中粗粒砂岩,含钙质结核,具大型斜层理,泥裂等,属河流及三角洲沉积。 又称乐平统(P21)主要为暗紫色铁质凝灰岩、页岩、粘土岩、粉砂岩与黄绿色、灰绿色岩屑砂岩、铁质粘土岩互层,含菱铁矿结核。 本区玄武岩底部常有一层灰色薄层粉砂岩,夹炭质页或透镜状煤层及灰色铝土质泥岩。本区玄武岩主要为黄绿色斑状玄武岩,暗灰绿色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三种,一般可见由斑状——微晶(柱状节理发育)——杏仁状的喷出顺序,均属大陆喷发性质。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茅口灰岩的预面呈凹95 227 346 凸不平,具黄褐色色调,代表经过一个时期风化剥蚀作用。其上的煤系地层代表海岸沼泽,故二迭系上下统间为一平行不整合面。 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白云岩灰岩及白云岩、易碎,富含方解石脉及沥青质。 282 P1L 0.5—16 灰色,黄绿色及黑色砂质页岩夹灰质页岩及赤铁矿、菱铁矿组。 148 又称新阳统(P1y)以黄绿色及灰绿页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整合于O1L上。 底部为浅灰色页岩及石英砂岩,夹多层竹叶状灰岩。下部为浅灰、橘红、紫色薄至厚层白云159 岩夹浅灰色石英砂岩。上部为黄绿色、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白云质砂岩及结晶灰岩,发育波痕及交错层理等构造。 24
洗中象上?2~~3X 池统 组 大中鼻?2d 统 山寒 组 武 下 系 统 遇仙? 1y 寺组 九老洞组 麦地坪组 洪椿坪元 震古 旦系 界 喇叭岗组 组 ZbLl Zbh ? 1m ? 1j 165 21 171 灰色中厚至厚层致密细晶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少量钙质砂岩,底部常见3~5米厚的浅灰石英砂岩,本层致密坚硬,常成绝壁,洗象池,仙峰寺一带的悬岩上部均由它构成。 杂色(浅灰、紫红、黄、灰、灰绿)薄层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细砂岩之互层。下部泥砂质教重,中上部钙镁质较重其中夹有多层紫红色岩、与Q2 其中的紫红色夹层想对照,称“上红层”。 下部为灰色中层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及白云岩。上部为灰色薄层至厚层泥质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及白云岩。含三叶虫化石(古油节虫、莱得利基虫) 底部为一层黑色、灰色炭质页岩及粉砂岩,其299 上为灰、深灰、黄灰色等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顶部为灰色页岩。该层页岩中含三叶虫化石。与下伏麦地坪组为平行不整合。 主要为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中38.42 夹有硅质岩,硅质条带及磷块岩,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磷矿层位。 洪椿坪(Zbh)为浅灰色薄层微晶白岩,局部夹94.2 硅质条带,含丰富的藻类化石,与下伏喇叭岗组及上伏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 喇叭岩组(ZbL)下部浅灰色砂岩夹薄层不纯白47.5m 云岩,底部有一层含细砾石英岩(不稳定),上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层泥至白云岩,顶部夹黑色碳质页岩,厚47.5米。 25
正在阅读:
峨眉山实习报告06-22
财政部(财企231号)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问题的通知01-24
【小站教育】新gre阅读理解36套(题目+答案+解析)04-18
华中科技大学接口技术模拟题3(带答案)11-1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02-06
开展机构编制纪律专项督查的报告02-21
专题2.6 以二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问题为背景的解答题(原卷版)01-24
会务后勤组工作方案04-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峨眉山
- 实习报告
- 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变换
- 试论丁玲小说的女性疾病叙事 -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 藤本月季种植经验分享-月季花种植基地整理
- 三年级2013下教案
- 管理XML数据
- 土壤地理学
- 内1-2016“三基三严”知识竞赛题库
- 年宵花巧养护让花香长长久久 78 - 图文
- 实验指导书(液压)
-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 2.2.6对数与
- 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答案(含附加题)
- 哈尔滨市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五:计数原理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后习题答案
- 2012市政公用工程精讲通关21 - 图文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试题2
-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
- 评标专家题库(500题)
-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629分析化学试题
- 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同步试题2
- 常用洗液的配制方法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