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专业介绍

更新时间:2024-05-26 0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业设置

1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2 机械工程学院 3电子信息学院 4经济管理学院 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7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8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9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 公共管理学院 11 数理学院 12外国语学院 13马克思主义学院 14 体育学院 15 南徐学院 16张家港校区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我校最早设置的船舶工程系,拥有我校最具优势的传统学科和特色学科。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江苏以及全国造船界均享有声誉。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和 “海

洋工程与技术”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1个专升本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十五”、“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于2008年7月获批江苏省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0年作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获得首期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重点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船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处以及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挂靠单位。目前在校各类学生2800余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32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75人,全日制本科生2400余人。

学院下设船舶工程系、海洋工程系、工程力学系3个教学系,1个工程实验中心和多个研究所,并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继续教育办公室等管理机构,现有教职工82人,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博士18人,硕士44人;拥有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3人。

学院现拥有“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共有实验用房8000平方米,设备总数1100套(件),设备总资产140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190套(件)。拥有MTS系统公司生产的结构疲劳试验系统、大型结构试验平台、船模拖曳水池、风浪流综合试验池、波浪水槽等重型实验设施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FD/CAE/CAD/CAM软件系统等。

学院坚持“质量取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充分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拓展学生素质;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我国各大造船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英国、俄罗斯、乌克兰、瑞典等国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英国劳氏船级社、日本NK等多家国际知

名船级社在我院设立奖学金,资助我院优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由我院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江苏省力学创新计划大赛获得一、二等奖及特等奖多项。学院迄今已培养的6000余名毕业生,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船舶工业以及各个领域的重要骨干力量,同时,也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国际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输送了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作为江苏科技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在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科积累和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教学质量高,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体系。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将秉承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开拓创新,做出更大的成绩。

专业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专业是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性能、试验、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方法等方面专业知识。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水利、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工作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海岸动力学和建筑结构学科基本理

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制图、测量、运算、实验、综合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的设计方法,具有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具备港口航政管理能力。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具有累积一年的海洋工程领域企业实践经验,能够在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教育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海洋工程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海洋平台设计原理、海洋工程结构物制造技术、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流程中的关键技术、熟悉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与建造项目的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累积一年的企业实践训练,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以机电结合为特征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工程学院的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高和加强,在船舶和机械行业中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工业设计3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硕士点,建有5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余人。自1978年至今,共培养本科毕业生70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300名。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创业,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30%左右。拥有江苏省“333”工程学科带头人及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6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思想作风好、学术造诣深、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十一五”期间,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成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1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正式出版教材16本,其中1本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省级机械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科研手段齐全,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多台套高、精设备及300余台各类计算机,为面向海洋工程、船舶配套设备及其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提供了保障。学院每年承担各类科研、科技服务项目数10项,近五年,平均年度经费近500万元,省部级以上鉴定成果数10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机械工程学院秉承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年,学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晓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具有宽广的机、电、管理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生产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大学生所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外国语、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系统地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系统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技术等。

机械电子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面宽、既有较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能从事现代机电系统应用研究开发、设计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大学生所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外国语、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系统地学习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工程实践技能。具有进行机电产品及系统开发、设计、制造及机电设备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机械设备电气控制、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等。

工业设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掌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机械设计等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现代社会全面人文素质、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创新意识强、有一定实践经验、能够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科研和设计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产品与市场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上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设计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电子信息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船舶电器装置专业。经过几十年的磨砺,现已成为集自动化、电子工程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教授12人,副高17人,博士20人。

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点和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其中,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校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24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65人。

学院拥有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以及船舶电气与电子三个学科实验室,在建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用房总面积超过3320m2。

学院在其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应用技能培养,为我国的国防事业、船舶行业以及地方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级人才。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用爱心服务、促学生成才”的人才培养宗旨,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的广阔空间。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等多次获奖,多次获得江苏省先进党支部、江苏省优秀班集体和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表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环境报》及《中国财经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培养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等知识,能够从事工业(船舶)自动化设备和仪表、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科技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控制等),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仪表,过程控制基础,电气与PLC技术,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工业(船舶)企业、工业(船舶)设计研究院(所)及相关科研单位从事现代化工业自动化系统,自动化检测设计与仪表,计算机控制装置与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有教育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进入伦敦城市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我校特色专业,培养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设有集成电路及应用和船舶电子两个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传输与处理、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和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非线性电子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测量与虚拟仪器,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可编程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集成电路系统及其应用,模拟结构集成电路设计,船舶电子导论,船舶通信与导航,雷达原理等。

学生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本面向,重点服务于长三角和船舶电子信息子行业,可以在各类电子信息公司、研究所、事业单位和民营科技企业从事研发或管理工作,也可选择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上进一步深造。

该专业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有教育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进入伦敦城市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具备扎实基础、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方面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电路、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电气工程技术基础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结合、信息与控制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控制理论、电气与PLC技术、电力工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船舶机舱自动化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工业企业、船舶行业,从事电气技术及自动化设备、装置及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调试及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有教育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进入伦敦城市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接受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据结构和算法、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单片机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微波技术基础、信息论与编码、电子测量与虚拟仪器、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可编程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船舶导航原理、船舶电子导论、雷达原理、现代通信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集成电路系统及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和网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集成电路、电子/电器产品、船舶电子电路等设计以及船舶电子通信等方面工作。

该专业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有教育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进入伦敦城市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测量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船舶工业或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机械原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光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检测技术与系统设计、仪器可靠性、测控总线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信息、计算机、测量、控制、仪器类等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调试、技术支持、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1998年)、企业管理(2003年)、会计学(2003年)、技术经济及管理(2006年)4个硕士点;有工业工程(2003年)、项目管理(2006年)2个工程领域硕士点和MBA(工商管理)、MPAcc(会计学)、物流工

程专业硕士点(2010年);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等7个本科专业和工商管理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及工商管理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设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方向(省教育厅核准的单独招生的专业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敏捷造船集成管理研究”团队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为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会计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建设专业,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拥有江苏省数字化造船软件开发工程中心和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下辖工商管理系、经济系、会计系、信息管理4个专业系;有物流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暨影子工厂、会计学4个实验室;有3个研究所(院),1个图书资料中心,1个科研实体(校内产学研)——镇江金舟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25人,副高职称39人,博士32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333”工程学科带头人2人,省突贡专家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硕士研究生240余人,工程硕士200余人。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实施品牌战略和专业建设首席负责人制,率先按专业类制定教学计划;重点建设经管专业核心/平台课程17门,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重视实践教学和创新精神培养。20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培养经济管理人才4500余

名;为中国船舶行业举办厂长、经理、总会计师培训班30余期,培养了近2200名后备干部,被誉为中国船舶系统干部培训的“黄埔军校”。

学院以制造业为基本对象,以信息技术应用为背景,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十一五”以来,承担/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防研究基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企业委托等各类科研课题230余项,科研经费3800多万元,其中政府计划项目经费1800余万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国际权威期刊2篇,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专著8部、教材20余部。承/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次。“十五”以来,获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项,有2门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部江苏省精品教材、1部江苏省精品建设教材。

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以“团结、协作、和谐、高效”的学院文化为内涵,奉行“思路决定出路,作风决定作为,管理就

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思路,倡导“务实、严谨、有序”的管理作风,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呈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传承历史伟业,谱写改革华章。学院将凝心聚力,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管类人才为己任,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向各种类型企事业单位(重点面向制造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能在制造业、机关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与维护的高级专门管理工程人才。毕业后能在制造业、商业、行政事业、银行证券、保险、电力、邮政等单位胜任计算机开发、应用、及管理的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管理、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金融、财务、贸易、法律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应用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调查、获取、分析、表达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现代经济学、会计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本专业是江苏省的品牌建设专业,毕业生考研通过率达20%,就业率达到98%左右,大多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软件开发公司、沿江沿海城市的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中心、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其它IT行业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懂得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系统工程理论,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所提出的较为复杂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评价、控制和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现代产品开发与设计、运筹学、工程经济、关系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CAD/CAPP/CAM等数十门课程。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际先进制造基地企业、服务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规划(计划)、生产(运作)、经营、质量、服务等部门从事提高系统效率的工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作为主要致力于提高生产运作系统效率和效能的工业工程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其从业者亦将有巨大的施展空间。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技术背景,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及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面向制造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化经营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管理学、现代经济学、运筹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学等。

本专业学生就业以制造业为基本面向,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会计本科人才。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培养新世纪人才。毕业生应成为既懂会计管理,又懂生产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财会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重点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突出会计电算化特色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能力和从事涉外会计工作的业务及语言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会计事务所和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会实际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统计、财务管理、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审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参与涉外经济管理的能力,珠算考试通过四级;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计算机实施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能力,达到计算机统考二级水平;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金融概论、经济法、应用统计、税法、会计理论、会计电算化等。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贸易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国内外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理论分析、实务操作的能力,能在国内外经济贸易部门、内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调研、市场预测、信息处理、市场营销、市场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懂得经济、管理、法律、统计、财务等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法、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商品学、证券投资、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本专业学生可参加由中美教育交流服务机构(ESEC)主办的长达半年时间的国际商务班学习。该班全部课程均由外教用英文原版教材讲授,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由该机构颁发的国际通用的国际商务班毕业证,因而毕业生具有独特的竞争能力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能基础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沟通能力,掌握经济贸易、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物流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大型物流企业(运输、货代、物流配送中心等)、制造企业、商业连锁企业和城市区域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评价、创新和物流系统进行运作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规划与系统设计、商品学、运输与配送、采购与仓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工业工程、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等。

本专业特色有:二个基本知识点(信息应用技术、工商贸业务管理);一个中心(物流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市场经济理论基础和综合基本技能的,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金融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开设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金融概论、经济法、应用统计、税法与纳税策划、会计理论等课程;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影子工厂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实验(基础会计学实验、财务会计学实验、成本会计学实验、审计学实验、财务管理实验)、课程设计。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具有再学习的基本素质;熟悉我国财税、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需要管理资金的单位从事会计或财务管理的工作。具体讲,可就职于国内各工商企业以及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工程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咨询中介机构;国家或各省市计经委等政府有关部门。 经济学专业 (金融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投融资技术背景,掌握经济、法律及金融企业管理和金融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务及相关职能部门及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知识和能力有:计算科学;现代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同时掌握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与方法,熟悉我国金融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金融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投融资的基本能力。

本方向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央银行学、风险分析与模拟、期货理论与实务、公司金融等。

本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是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财务部。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就业前景会越来越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电子商务)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现代经济管理、管理学、法律、外语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以电子商务的业务和技术并重。在培养方案中,以贸易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学科知识结构为主线索,同时设置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及法律等有关课程,加强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商业机构、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以及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并可以从事实际业务的管理、策划、调研、咨询、以及研究工作,从事IT业的其它工作。

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贸易)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业务知识、基本技能,熟悉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惯例,熟悉我国对外经贸方针和政策,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及其趋势,了解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经贸关系,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外经贸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跨国公司、各类涉外企业、外经贸管理部门从事外经、外贸业务与管理工作。

马克思学院简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社科学院肩负着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工作,承担着江苏科技大学建

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9人,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9人。学院现设有政治与行政学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人文素质实践中心等机构;校思政理论课教研部及校公共艺术中心挂靠我院,校思政理论课教研部下设历史学教研室、哲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思想品德教研室和人文教研室。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一个本科专业。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人文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我院面向全校开设了60多门人文类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2002年被评为省重点课程,并在2005年被遴选为校精品课程进行再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于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示范课程;《中国近代史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与《思想品德修养》课程群于2006年均以优秀成绩通过学校重点课程验收;《自然辩证法》在2010年被评为省研究生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省部级获奖10余人次,省厅级哲学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奖20项。我院现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一人获国防科工委思政教育先进个人,一人获江苏省高校思政教育先进个人。 专业介绍: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我国政府体制、运作机制及其政策法规,了解国际政治,具有较强的政治分析和研究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政治学原理、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学导论、比较政治制度、行政学、领导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经济学、公务员制度概论、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电子政务实验、素质拓展实验、人员素质测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VFP)课程设计、公务员模拟面试公共机构实习、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掌握系统的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能力,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可报考本专业以及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等相近专业

的硕士研究生,以及报考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继续深造。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各级行政机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从事党务、政务、行政管理、组织、人事、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院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学院现设有公共管理系,学院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我院现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一人获国防科工委思政教育先进个人,一人获江苏省高校思政教育先进个人。 专业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和综合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人员素质测评与招聘、工作分析与素质模型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绩效管理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素质拓展实验(独立)、薪酬管理课程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VFP)课程设计、组织设计课程设计、法律实践、专业实习、认识实习、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论文写作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文字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可报考本专业以及工商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报考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继续深造。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有: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高等院校、新闻文化单位和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社区组织等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政策研究、宣传策划、行政管理、行政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基础和综合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关系学、行政伦理学、社会保障学、管理沟通、社区管理概论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素质拓展实验;电子政务实验;人员素质测评实验;国家公务员录用训练;论文写作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运作组织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较好的文字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可报考本专业以及工商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报考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继续深造。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行政管理有关部门工作。

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其前身是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系。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拥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1993年创立,已形成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及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发展方向,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建设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于2002年正式招生,现为我校特色建设专业。建筑学是学院新办专业,该专业要求报考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院目前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2个教学系, 1个工程实验中心,1个研究所和1个工程咨询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并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管理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专任教师37人,其中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人1人,教授4人,副高职称教授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5%,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4%,另有2人脱产攻读博士学位、3人进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深造。近年来,年轻的土木建筑学院(教师

平均年龄36周岁)发展迅速,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建部、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横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镇江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学院注重校企联合,设立产学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等共14个,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大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教学效果,形成了教学、科研、设计一体化的办学特色。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外语系,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具有较强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现任教师1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26名。学院由英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生外语教学部、语言实验中心、语言文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赛珍珠研究所、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部门组成。学院共有12个语言实验室,1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语音实验室,2个自主学习中心。

目前,学院在籍本科生、研究生近400人,设有“英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及船海英语方向),拟增设日语和英日双语等专业。2006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专业被列为学校的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为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称号。

英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船海英语和相关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开设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英语口译、第二外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英语函电、船舶概论、船海英语阅读、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商务、文化、教育、科研、旅游、船舶等部门从事涉外管理、对外贸易、翻译、教学和专业研究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5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焊接专业1953年开设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时期。1988年成立焊接与材料系,2003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拥有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下属的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下属的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材料工程硕士领域。拥有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电子封装技术,以及冶金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

学院下设3个教学系:材料与成型系、焊接与电子封装系、腐蚀防护与高分子系,4个实验室:金属材料与材料成型实验室、焊接与电子封装实验室,腐蚀防护与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以及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单位,江苏省焊接学会挂靠单位和理事长、秘书长单位,中国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材料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010年启动的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群“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由原国防科工委与江苏省共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拥有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现代焊接技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省高效焊接工程中心、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级)高效焊接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原国防科工委特种焊接技术和大型结构件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的共建单位。

学院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2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19名;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3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

人,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多人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达1600多人,工程硕士100多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学院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为“四位一体”,注重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近5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研究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省工业支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研究课题200余项,累计科研到款经费7000多万元;申请及获得国家专利80余项,获部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目前在特种焊机、水下焊接与切割、高性能材料、涂料及其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特色,已转让科技成果数十项,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建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研究生优秀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1部,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4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共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近200篇被SCI、EI、ISTP收录。

长期以来,学院与俄罗斯克雷洛夫海军研究院,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乌克兰国家海洋技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群马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滑铁卢大学、阿尔伯特大学,韩国材料研究所、科学技术院、光州大学,美国密苏里理工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良好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方向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材料科学基础、工程图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近代分析方法、CAD基础、金属熔炼工艺学、金属液态成形原理与工艺、新型材料制备方法、金属塑性加工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等、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素质,能系统掌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的编程、分析、实验、测控、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技能。本专

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可在科研院所从事工程材料及新型材料的产品开发和研究工作,也可在船舶、机械、电子、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冶金、建筑、轻纺、军工等企业从事材料制备、材料选择与应用、材料质量与性能检测等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材料学科和机械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的控制技术,能在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弹塑性力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近代分析方法、材料成型原理与技术基础、冶金传输原理、凝固原理、铸造合金及其熔炼、液态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特种铸造及模具设计、材料成型数值模拟技术、塑性成型原理、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材料成型CAD/CAM、材料成型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测试与控制、现代模具制造技术、主流CAE软件概论、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无损检测、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毕业后可在机械、冶金、船舶、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各类企业、科研院所从事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及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与检测、相关设备及模具的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应用与开发、数控加工、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的掌握材料科学、焊接冶金及材料焊接性、焊接设备及自动化、焊接应力与变形控制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船舶、机械、化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方面的试验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材料连接原理、焊接设备及自动化、焊接结构设计与制造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材料连接原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与设计、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江苏科技大学是船舶行业唯一具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办学历史最长的焊接专业之一,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素质高、适应面宽,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江苏省高校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几年保持100%,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的基本原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共混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质量,制定了合理的培养计划。学生要系统地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基本技能训练;运用化学和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开发新材料及其应用。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材料近代分析方法、聚合物合成工艺、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改性、涂料和胶粘剂、复合材料、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本专业毕业生的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合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复合材料、橡胶、塑料及纤维制品等的生产企业以及研究单位的新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主要面向化工、建材、汽车、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电子、家电、包装以及造船等行业。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本专业在电子封装领域内,以电子封装工艺与封装材料等为主要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子封装工艺和设备及相应的控制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领域及其它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侧重电子封装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子封装工艺及设备、电子封装材料、过程控制、应用技术开发、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电子学基础、材料连接原理、微连接原理与方法、电子封装结构与工艺、电子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电子工艺材料、电子组装技术、电子封装可靠性理论与工程、连接装备及自动化、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IT、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封装技术与工程等相关行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军事电子设备、视讯设备等的器件和系统制造,以及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封装设备、电子封装工艺等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封装测试、产品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金属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方向)专业

本专业在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内,以腐蚀机理与腐蚀防护方法及应用等为主要方向,培养系统掌握金属材料腐蚀机理、腐蚀防护方法及应用、腐蚀电化学基础理论,具有金属材料腐蚀防护专业所需的计算、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

能和数据分析、实际工程应用中腐蚀防护方法等基本能力,熟悉腐蚀防护工艺设计和测试设备,能在金属材料、电化学、腐蚀防护机理、电化学防腐蚀方法、涂料生产及涂装工艺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和实际工程应用等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CAD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图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近代分析方法、腐蚀学、耐腐蚀金属材料学、金属腐蚀实验方法、涂料化学、材料防护、涂装工艺腐蚀学、腐蚀电化学、涂料化学、涂装工艺、功能高分子材料、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高分子配方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面宽、需求量大。可在各类企业、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机理、燃料电池、工程防腐方法及应用、涂料生产、涂装工艺、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学术力量基础上,通过整合相关学科而建立的专业特色鲜明、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涵盖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的高起点新兴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有博士学位者24人,专业教师中100%具有硕士学位。目前有博士生导师4人,专兼职硕士生导师41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名。

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特种经济动物饲养),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学院下设生物技术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目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近千人。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近五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

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6部。学院拥有一个农业部家蚕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江苏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达1500多万元。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院培养实验技能高,动手能力强,实用与研究型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各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作为江苏科技大学的特色学院,在十余年的奋斗历程中,经过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院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能掌握系统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并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药理学、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并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了分子遗传学、生化技术原理、发育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营养与卫生等两个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课程;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生理与药理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综合实验、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验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等。

本专业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拥有雄厚的实验条件和科研教学基地,保证学生受到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训练。近几年来,通过优秀生选

拔、大学生创新、参与教师科研、甚至省及国家相关竞赛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得到很好锻炼,研究生考取率逐年提高,达专业人数的20%以上。

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物技术、食品保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生物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内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分子生物学、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主要实践环节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实验、药剂及药物分析实验和电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专业课程实验及毕业设计(论文)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分析检测手段和工程设计方法;掌握现代生物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以及新产品与新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具有开展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医药、化工、保健品等生物技术与工程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物工程相关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具备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工程制图、CAD基础、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设计、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修复工程等。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并通过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和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实行优秀生培养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本专业拥有充足的实验教学场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分析测试仪器,拥有稳定的实习基地,人才培养手段和条件可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在市政建设部门、工矿企业(包括合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等工作单位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报考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

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化工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和化工分离工程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科学教学工作,或到化工、石油化工、轻工、高分子材料、食品及医药工程、能源、冶金等工业部门或环保、质检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金融、商检、公安、外贸、海关、政府部门等系统从事相关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的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工业分析、药物化学、涂料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设备与仪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食品分析、环境分析与检测及有机合成等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应用化学及与应用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开展产品开发和研究工作,也可在化学、化工、生物制药、

环境、材料等企业从事分析、商品检测、环境监测和药物的合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动力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系之一。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船舶轮机、动力装置、舱内环境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船舶、能源与动力行业中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其中“轮机工程”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900余人。

学院下设热工基础、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个教研室,1个工程实验中心和3个研究所,并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管理机构,现有教职工46人,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25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省 “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及各具特色的学术梯队,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院依托行业优势,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工程应用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镇江市社会发展计划项

目等在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近40项。,

学院现拥有轮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下设热工基础实验室、动力装置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振动噪声实验室及轮机仿真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约1200万元,其中20万以上设备10余台套。目前实验室拥有船舶柴油机性能试验及船舶辅机试验等综合实验台架、船舶轮机综合仿真操作系统、轮机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数字系统、燃料电池SOFC堆实验测试系统、VCR便携式热成像仪(德国)、扭振测试分析仪、多种传感器、丹麦B&K多通道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B&K 2250-H-003手持式噪声振动分析仪等。实验室配备有浪潮TS10000高性能计算服务集群工作站,拥有STAR-CD、AVL EXITE(POWER UNITE)、BOOST、FIRE、NASTRAN、ANSYS、COMSOL Multiphysics等大型计算分析软件。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院的中心工作,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正式出版教材15本,其中1本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人环奖”大赛三等奖1项、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

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充分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拓展学生素质,通过加大校企联合,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等15个、“江苏省船舶与海洋空调冷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个。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98%以上。

专业介绍 轮机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控制及管理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轮机工程的专业知识,能在轮机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修造及技术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传热与传质、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船舶柴油机、船舶动力装置、机械、计算机、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动力测试技术和轮机自动化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轮机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掌握轮机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设备与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并了解设备开发的方法。

本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拥有 “轮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轮机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形成轮机设备和系统设计制造与性能优化和船舶机舱安全两大特色方向。本专业所在的“轮机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围绕船舶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热、机、电、管理论基础,掌握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电工电子等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计算机系列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动热质传递基础、自动控制基础、新能源技术、热力发动机构造、内燃机原理、辅机、船舶动力装置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及装置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热能与动力机械及装置设计、制造、检测、控制、运行管理以及技术开发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专业为学校的特色专业,现已形成热力发动机、动力装置以及新能源三个专业方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土木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及人工环境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建筑环境与设备的专业知识,能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传热与传质、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流涕输配管网、机械、计算机、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暖通空调、制冷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和建筑自动化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掌握室内(舱内)环境及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室内(舱内)环境及设备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并了解设备开发的方法。

本专业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拥有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形成舰船空调制冷和建筑节能两大特色方向,与企业联合建有“江苏省船舶与海洋空调冷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个。

核工程与核技术(没批此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掌握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核电工程及船用核动力装置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以及设备设计制造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动热质传递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学物理方法、热工测试技术、量子力学、专业导论、核动力装置、核动力系统与设备、核汽轮机、核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多相流基础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伴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雨露春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历了艰苦创业、专业结构调整、快速发展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已成为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通信、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工程硕士培养多层次办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雏形是在1979年由当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批准更名的“镇江船舶学院”设置的电子计算机专业,1981年,计算机专业与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合并成立了“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系”并开始招收培养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经过近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计算机专业在专业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各个方面日益成熟,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7月,经江苏科技大学党委研究决定,批准成立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包括专任教师63人,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17人,学生工作和行政管理人员12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22人,此外,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已拥有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中法合作办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在校各类学生165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工程硕士180余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与专业建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专业人才需求为目的,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密切结合。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基础研究子课题、国家科技部项目子课题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和横向研发项目2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多万,完成专利申请4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SCI/ SCIE / EI /ISTP等检索48篇。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服务的办学宗旨,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发展主流和社会信息技术人才要求,本着“注重基础,强化实践,面向企业,优化知识组合,综合教育与分流培养有机统一,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新途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3年来,学院学生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6.3%,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受到普遍好评。此外,学院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

”的学生教育工作方针,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的广阔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学院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

被《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新华日报》、《教师报》、《中国中学生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81年起招收本科生,是我校最早开办本科教育的专业之一。1995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科技大学校品牌特色专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吸取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能从事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开发、维护与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本专业教师在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并始终保持同企业的密切联系,毕业生总就业率平均在98.5%以上。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同时,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学生参与申请的专利有15项,有20多项大学生创新课题立项,有38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的一、二、三等奖项和荣誉奖项。

主要课程:电子与电工技术、集合论与图论、数字逻辑与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

微机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公司、研究院所、各类院校或工厂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发、教学和管理与维护工作。

软件工程(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向)专业介绍

本专业的特色是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企业的人员培训模式有机结合,采取“3+1”模式(即3年高校课程学习,1年企业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以软件工程专业的经典课程为基础,以国际上先进的软件工程师培养课程,即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课程模块的有机嵌入为拓展,以企业课程与企业实训为桥梁,以“感知企业”、“接近企业”和“进入企业”为步骤,构建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满足企业软件人才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通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软件开发工程理念的实用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并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有关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教育、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学习软件工程与项目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应用开发相关的其它知识与技能,通过接受一系列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基本训练,使其具有研发计算机软件和项目工程管理的能力。本专业还与

NIIT无锡培训中心签署协议,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在该培训中心完成面向企业课题的毕业设计工作,接受就业指导和培训。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离散数学、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项目管理、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OOPS using C++、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s、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 Design using UML、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using .NET、J2E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及网络应用程序、嵌入式系统等,其就业领域包括世界知名的软件大企业、软件开发公司、企事业单位等。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面广,基本素质好,具备信号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等现代通信系统以及资源共享技术,具备较全面的计算机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我国通信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涉及的有关系统、软件和设备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通信领域中信息传输、信号处理、数字通信、计算机和通信网的基础理论,掌握以计算机通信为主线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与设计,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和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数字逻辑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TCP/IP技术、现代交换技术、通信新技术、船舶通信网分析与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及在船舶行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与开发,也可以在科研院所、各类院校或工厂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研发、教学、管理与维护工作。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产业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以舰船和海洋装备的现代化作为背景,将物联网与现代化舰船和海洋装备相结合,打造复合性船舶通信人才,并为推进物联网应用提供应用人员。该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与舰船综合系统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能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舰船物联网系统分析、设计、研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具有项目规范管理能力、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船舶概论、物联网标准及体系结构、WSN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RFID应用技术、线性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基础、网络工程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安全、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融合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智能船舶、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方面的研发、教学、管理与维护工作。

数理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是承担我校理学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教学的二级学院,前身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的基础部, 1978年学校升为本科,同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基础学科系,2001年基础学科系更名为数理系, 2005年成立数理学院。学院下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学系、应用物理系、大学数学部、大学物理部、数理学院实验中心。目前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全院共有教职员工8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54人,其他中级职称3人。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80%,硕士生导师7人。有 5位教师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称号,先后有9位教师被国家或学校公派出国深造。我院注重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总面积达 3910平方米, 设备总资产达近千万元,拥有省级大学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应用物理实验室,信息与统计实验室,承担了全校大学物理及学院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任务,为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提供平台。

数理学院教学严谨、管理有序,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现有在校本科学生607人,硕士研究生10人。学院注重学术研究,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65篇,其中60余篇为教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 34 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学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主持或参加了20余项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教师主编教材7部,出版校内讲义10余部。大学物理及实验、大学数学两门课程获省二类优秀课程及校精品课程称号。 我院教师参加江苏省高校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比赛

先后获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计算机多媒体物理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m8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