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2节 第2课时 湿地资源问题和保护湿地课时作

更新时间:2023-04-06 12: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课时湿地资源问题和保护湿地

学习目标

1.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2.知道湿地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①____________。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②______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③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发挥,④____________的能力明显降低。

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______环境和区域的?__________。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______效益,提供更好的?____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__________、退田还湖、?________、以工代赈、?__________、加固干堤、?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湿地破坏的原因

1.我国西北地区湿地人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

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

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

D.人类活动过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

考查点2 湿地破坏的后果

2.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

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考查点3 湿地的保护措施

3.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冰川、湖泊萎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

B.气候逐渐干燥,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C.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D.野生动物锐减、虫鼠害肆虐

5.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A.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C.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植被恢复以植树造林为主

方法技巧练

湖泊退缩、消亡的原因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积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材料二

(1)

(2)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3)湖泊退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重大,试根据所学知识对此作出简要叙述。

方法技巧湖泊退缩、消亡的原因:(1)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使湖泊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减;(2)湖泊面积缩减、水量减少使湖水矿化度增加,水质变劣。我国湿地

一、选择题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策略,但是滇池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据此回答1~2题。

1.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邻近滇池和森林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

2.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是(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一个温带湖泊的情况,并将冬季和夏季不同水深的氧气含量和温度绘成曲线图。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冬季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m2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