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

更新时间:2024-02-27 12: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一、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三、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课标修改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把“四基”与数学素养整合: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五、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修改)、运算能力(增加)、模型思想(增加)、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增加)、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增加)

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

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

八、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四个“问题”)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九、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 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的变化:(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第一学段:

①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提高要求)

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 ①增加的内容:

●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回归) ●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回归)

●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②调整的内容:

●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图形与几何的变化: 第一学段

①删除的内容(整体上看,降低要求)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

①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新增)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要求“降”中有“升”)

●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第一学段:

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②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③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

①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 ②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③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 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013-8-26

●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第一学段:

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②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③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

①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 ②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③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 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013-8-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lq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