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气环境 - 第1课时 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教案1

更新时间:2023-10-31 22: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时 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特别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点;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大气热量平衡状态。 4.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对气温垂直分布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3.读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热力过程,并能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认识全球的热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但由于人类活动有时会打破这种平衡,带来不良后果。树立学生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观点。

【教学重点】 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征;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难点】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理念】

1、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等,在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讲解,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节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新课:一个人最多可以几天不吃饭?——10天,几天不饮水,——5天?勉强可以活下去,但一个人一分钟不呼吸就很难受,10分钟不呼吸就会——?通过这个有趣的提问可以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进入到学习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那么大气主要成分有哪些呢? 结合初中所学的化学物理知识,思考大气的主要成分及重要的作用。 设疑:低层大气有哪几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各成分对地球的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低层大气中哪些物质的含量,是因时因地而变化?变化原因是什么?

事先在雨天,用透明瓶子装好一瓶雨水,现在出示给学生,雨水中有哪些东西?让学生通过观察,想一想,大气中哪些成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列表总结: 低层大气 干洁空气 成分 氮 氧 二氧化碳 臭氧 堕性气体 水汽 固体杂质

(导入)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的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各层不尽相同。据此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导学)出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导疑)填表:

体积分数 78.08% 20.94% 重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物质 光合作用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重要作用 成云致雨必要条件、分布因时因地而异

层次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 气温 大气运动 其他 (导学)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导疑)(1)假设珠峰近地面气温为25 ,那么山顶气温是多少? (2)为什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小结)(1)—28 (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 (2)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导学)动画显示:空气对流运动简图

(导疑)(1)为什么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大而降低?

(2)同一地区,夏季与冬季相比,哪个季节对流层高度更大些?

(小结)(1)低纬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高纬地区受热少,气温低,空气对流弱,所及高度小。

(2)同一地区,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更大些。 (导学)回顾“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有关文字及p30页第三自然段。 (导疑)(1)为什么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2)为什么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3)本层大气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 (小结)(1)由于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2)a.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b.在22—27千米高度,形成臭氧层

(3)本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利于高空飞行。

(导学)出示无线电波的传波图 (导疑)(1)电离层的高度?

(2)电离层为什么能反射无线电波?

(小结)(1)80—500千米。

(2)在电离层,大气在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高度电离,能反射无线电波,反射无线电长波,吸收短波,夜间衰减,则能收到无线电短波。

(导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造成某些大气成分的含量的变化,导致大气污染。 (导学)1.出示材料

(1)近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增长乐25%,专家估计到2100年前还可能增加4倍。据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若增加一倍,台风的强度可增大40—50%,甚至可达60%。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还可导致地球严重的“温室效应”。从1991年开始,南极不段有巨大的冰山开裂漂移;自1994年夏天,阿尔卑斯山千年积雪融化,致使20多位等山者丧生。自1920年以来地球海平面将继续升高25—100厘米。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下一世纪中叶,世界各地70%的海岸将被海水淹没,那些富饶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几亿居民的生活将受到威胁。 2.出示材料

(2)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神话故事,最近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美.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出现了一个空洞,科学家们真的要补天了。

近些年来,工业生产和家庭中广泛使用冰柜和冰箱,排放出大量的氟氯烃。这些化学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可以上升至平流层,破坏那里的臭氧,使臭氧丧失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性能。据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增加2%。臭氧层的破坏,给地球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首先,臭氧减少,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多,这就会损坏人的免疫能力,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并可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还可能导致世界气候变暖。这不仅是因为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而且氟氯烃还可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引起“温室效应”。

3、插播广告:小护士化妆品――防紫外线。

(导疑):(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2)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臭氧层。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采取国际合作方式,共同保护大气环境。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作用 N: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物质 CO2:光合作用原料,保温 O3:吸收紫外线 水汽、固体杂质 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

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层,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1、高层大气

高度电离,能反射无线电波 有极光现象 2、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

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 3、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上下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复杂多变 【典型例题】

1.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暴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 A.迅速着陆 B.降低飞行速度 C.保持原高度

D.升到12000米以上的高空

解析:本题学科内综合性强,涉及到对流层厚度,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还有地理纬度判断等知识。天气现象多发生于对流层,对高空飞行造成不利影响,而平流层空气以平流为主,易于高空飞行。

答案:D

2.下面有关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B.现代大型飞机飞行多在对流层

C.能反射无线电波的大气层分布在对流层中

成云致雨必要条件、分布因时因地而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l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