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

更新时间:2023-11-26 04: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简答题:

1、简述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内容。

答:基本涵义:生物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泡沫分离、萃取分离、沉淀(析)分离、膜分离、层析(色谱)分离、电泳分离技术以及产品的浓缩、结晶、干燥等技术。

2、物质分离的本质是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溶质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和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实现溶质间的分离或目标组分的纯化。请从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几个方面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答: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是:

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差速离心与超离心、膜分离、凝胶过滤等;

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带电性)差异进行分离,如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电聚焦法;

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如溶剂提取法、逆流分配法、分配层析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及有机溶剂分级沉淀等;

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如选择性吸附与吸附层析等; 5)根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如亲和层析法等。

填空题:

1.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 每一级的回收率 ,二是减少 操作步骤 。

2、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 浓缩程度 ② 分离纯化程

度 ③ 回收率 。

判断并改错:

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选择题:

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

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 A )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 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第二章 细胞分离与破碎 概念题:

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多孔性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被截留,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离心压力,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

填空题:

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 大 ,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 越 小 ,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 介质 阻力和 滤饼 阻力,其中 滤饼 占主导作用。

3.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 重 力, 浮 力, 摩擦阻 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 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 4.区带离心包括 差速 区带离心和 平衡 区带离心。

5.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 越小 ,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

判断并改错:

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改:不断下降。

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改:更易破碎。

选择题:

1、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B )

A、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 2、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 A )破碎。

A、珠磨法 B、高压匀浆法 C、A与B联合 D、A与B均不行 3、撞击破碎法适用于( C )的回收。 A、蛋白质 B、细胞壁 C、细胞器 D、核酸

4、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 B A.重力 B. 压力 C.浮力 D. 阻力

5、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A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6、碟片式离心机中碟形分离板的作用是;( D )。

A、增大离心力,提高处理能力 B、增大流体阻力,提高处理能力

C、增大料液量,提高处理能力 D、增大沉降面积,提高处理能力 7、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 A )

A. 高压匀浆 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8、可压缩滤饼的平均比阻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C )。

A、随压力提高而减小 B、与压力无关 C、随压力提高而增大 D、与压力的倒数成正比 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

) A.重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浮力 10.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 11.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12.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调整pH B.加热 C.降温 D.加盐或絮状剂

1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14.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收集常采用的方法( C ) A.盐析 B.超声波 C.膜过滤 D.层析 15.高压匀浆法破碎细胞,不适用于( D )

A. 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 巨大芽孢杆菌 D.青霉 16、目前在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破碎方法有:(D ) A、超声波法和化学法 C、冻融法和渗透压法

简答题:

1、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有哪些?

加热;调pH值;加水稀释法;凝聚和絮凝;添加助滤剂。

计算题:

1、用管式离心机从发酵液中分离大肠杆菌细胞,已知离心管的内径为0.15m,高0.8m,转速为18,000 r/min,生产能力为Q=0.3m3/h。 求细胞的离心沉降速度Vg。 解:由题设,根据

vg?Qg2?lR2?2?(0.3/3600)?9.812??0.8?0.152?(18000?2?/60)2

B、酶解法和干燥法 D、高压匀浆法和珠磨法

=2.038×10-9m/s

第三章 初级分离 概念题:

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等电点沉淀法:蛋白质在等电点下的溶解度最低,根据这一性质,在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和双电层,降低分子间斥力,加强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得以聚集成团沉淀下来。 有机溶剂沉淀: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的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盐析:是利用不同物质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盐,使原溶解的物质沉淀析出的分离技术。通常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

等电点:是两性物质在其质点的净电荷为零时介质的pH值,溶质净电荷为零,分子间排斥电位降低,吸引力增大,能相互聚集起来,沉淀析出,此时溶质的溶解度最低。

填空题:

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 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 和 双电层 。 2、.降低蛋白质周围的 水化层 和 双电层 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

3、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 盐析 沉淀, 等电点 沉淀, 有机溶剂 沉淀。

4、8.Cohn方程中,Ks越 大 ,β值越 小 ,盐析效果越好。 5.等电点沉淀的操作条件是 低离子强度 和 pH=pI 。

6.有机溶剂沉淀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 ,则有机溶剂用量越 少 ;在溶液等电点附近,则溶剂用量越 少 。

7.盐析常数Ks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 增高 或分子结构的 不对称 性而增加。

判断题:

1、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点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

2、无论是亲水性强,还是疏水性强的蛋白质均可采用等电点沉淀。(×)改:适用于疏水性强的蛋白质(酪蛋白)。

选择题:

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2.从组织中提取酶时,最理想的结果是( C ) A.蛋白产量最高 B.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 C.比活力最高 D.Km最小

3、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 A )。

A、KS盐析法 B、β盐析法 C、重复盐析法 D、分部盐析法 4、下列电解质的凝聚能力最强的为:( A )。 A、Al2(SO4)3?18H2O B、MgSO4?7H2O C、FeCl3?6H2O D、NaCl

5、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C )。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6、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 C )。

A、过滤 B、萃取 C、离子交换 D、蒸馏

7、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B ) A.酸性条件 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8、将四环素粗品溶于pH2的水中,用氨水调pH4.5—4.6,28-30℃保温,即有四环素沉淀结晶析出 。此沉淀方法称为 ( B )

A、有机溶剂结晶法 B、等电点法 C、透析结晶法 D、盐析结晶法 9.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盐析常数Ks反映 C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操作温度 B.pH值 C.盐的种类 D.离子强度

10.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β常数反映 B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无机盐的种类 B.pH值和温度 C.pH值和盐的种类 D.温度和离子强度

11.蛋白质溶液的pH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B 。 A.最大 B.最小 C.恒定 D.零 12.变性活化能 A 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 A.相差较大 B.相差较小 C.相同 D.相反

13.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 A 效果好。

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 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 14.盐析沉淀时,对 A 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低。

A.结构不对称且高分子量的 B.结构不对称且低分子量的 C.结构对称且高分子量的 D.结构对称且低分子量的 15.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 B )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6.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阳离子,则等电点pH会( A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17.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阴离子,则等电点pH会(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18、关于蛋白质盐析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C ) A、不同蛋白质,盐析沉淀所需的盐饱和度不同 B、同一蛋白质浓度不同,沉淀所需的盐的饱和度不同 C、温度升高,盐析作用强,故温度越高越好 D、pH=pI时,盐析的效果较好

第四章 膜分离 概念题:

反渗透:只有溶剂能通过渗透膜的两侧,在高浓度的一侧施加压力使之大于渗透压,就可以使溶剂发生倒流,使溶液达到浓缩,这种操作成为反渗透。 膜分离操作中的浓度极化(浓差极化):

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

填空题:

1.反渗透中,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则施加的压力越 大 。 2.不对称膜主要由起 膜分离 作用的表面活性层和起 支撑强化 作用的惰性层构成。

3.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板式) ,(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式)。

选择题:

1、非对称膜的支撑层( C )。

A、与分离层材料不同 B、影响膜的分离性能 C、只起支撑作用 D、与分离层孔径相同 2、在超滤过程中,主要的推动力是:( C )。

A、浓度差 B、电势差 C、压力 D、重力

3、在分子质量相同时,下列哪种分子的截留率最低。( C )。 A、球形分子 B、有支链的分子

C、呈线状的分子 D、上述三种分子的截留率相同 4、电渗析采用的膜材料为:( C )。 A、亲水性膜 B、疏水性膜 C、离子交换膜 D、透析膜

5、常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的膜分离技术是( D )。

A、透析 B、微滤 C、超滤 D、电渗析

6、超滤膜通常不以其孔径大小作为指标,而以截留分子量作为指标。所谓“分子量截留值”是指阻留率达( B )的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 A 80%以上 B 90%以上 C 70%以上 D 95%以上

7.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 D 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过程。 A.扩散 B.吸附 C.溶解 D.选择性透过 8.反渗透分离的对象主要是 A 。

A.离子 B.大分子 C.蛋白质 D.细胞 9.超滤膜主要用于 D 分离。

A.菌体 B.细胞 C.微颗粒 D.不含固形物的料液 10.微滤主要用于 A 分离。

A.悬浮物 B.不含固形物的料液 C.电解质溶质 D.小分子溶质溶液 11.透析主要用于 D 。

A.蛋白质分离 B.细胞分离 C.悬浮液的分离 D.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

12.菌体分离可选用 C 。

A.超滤 B.反渗透 C.微滤 D.电渗析 13.除去发酵产物中的热源通常选用 C 。 A.反渗透 B.微滤 C.超滤 D.透析 14.蛋白质的回收浓缩通常选用 B 。

A.反渗透 B.超滤 C.微滤 D.电渗析 15.孔径越大的微滤膜,其通量 A 。

A.下降速度越快 B.下降速度越慢 C.上升速度越快 D.上升速

度越慢

16.超滤和微滤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 B 为传质推动力。 A.渗透压 B.膜两侧的压力差 C.扩散 D.静电作用 17.超滤和微滤的通量 C 。

A.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 B.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

C.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 D.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

18.相对分子量相同时, B 分子截留率最大。 A.线状 B.球型 C.带有支链 D.网状

19.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与单纯一种溶质存在的截留率相比要 A 。 A.高 B.低 C.无变化 D.低许多 20.膜面流速增大,则 C 。

A.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增加 B.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减少 C.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减少 D.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增加 21.膜分离过程中,料液浓度升高,则 D 。

A.粘度下降,截留率增加 B.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 C.粘度上升,截留率下降 D.粘度上升,截留率增加

22.当pH C ,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截留率最高。

A.大于等电点 B.小于等电点 C.等于等电点 D.等电点附近 23.当压力较小时,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时,此时,透过通量与压力成 A 关系。

A.正比 B.反比 C.对数关系 D.指数

27.欲使溶质浓度高的一侧溶液中的溶剂透过到溶质浓度低的一侧时,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 A 。

A.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 B.加压力小于渗透压 C.加压等于渗透压 D.加压小于渗透压

根据P?

En?1?EEn?1?1?96%,得n=4

2、溶剂萃取分离A和B两种抗生素,初始水相中A和B的质量浓度(g/L)相等,A和B的分配系数与其浓度无关,分别为10和0.1。利用混合-澄清式萃取操作,设每级萃取均达到分配平衡,并且萃取前后各相体积保持不变。

若采用一级萃取,萃取水相中90%的A,所需相比(即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应是多少?此时有机相中A的纯度(即A占抗生素总分质量的百分数)是多少? 解:ma=10,mb=0.1

因E=mL/H 所以L/H=0.9/0.1/10=0.9 即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0.9

A的纯度为:0.9/{0.9+(0.09/1+0.09)}=91.6%

设计题:

1、青霉素为弱酸性抗生素,在水溶液中稳定性较差,且其稳定性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醋酸丁酯,但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青霉素钾盐则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请设计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青霉素制得青霉素钾盐的方法。

答:提取青霉素钾成品的一般工艺路线如下:

[板框过滤或鼓式过滤] [醋酸丁酯 提取]

发酵液——————————→滤洗液—————---—-→丁酯萃取液

冷却至 10℃下,过滤 逆流萃取 [脱水脱色] [结晶]

—————→醋酸丁酯 清液———————————————→湿晶体

加KAC-C2H5OH 溶液适当搅拌

[分离,洗涤,干燥]

———————————→青霉素钾盐成品。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概念题:

吸附:是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的现象,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吸附等温线:

一般吸附操作在恒温下进行,此时吸附剂上的吸附质浓度q只是液相游离溶质浓度c的函数,q与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填空题:

1.吸附按作用力主要分为 物理 吸附、 化学 吸附和 离子交换 。 2. 比表面积 和 孔径 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

3.溶液的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 负 电荷;溶液的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 正 电荷。

12.DEAE Sepharose是阴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二乙基氨基乙基。CM Sepharose是 阳 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羧甲基。

选择题:

1.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2、吸附色谱分离的依据是( A )。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 B、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C、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 D、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

3、恒定图式假设必定发生在( B )。 A、非优惠吸附 B、优惠吸附 C、线性吸附 D、以上均正确 4.当吸附操作达到穿透点时,应 B 操作。

A.继续吸附 B.停止吸附 C.停止再生 D.停止洗脱 5.离子交换的分配系数与离子浓度呈 D 关系。

A.线性增加 B.线性减少 C.指数增加 D.指数减少 6.相对于下列物质而言,离子交换剂不适用于提取( D )物质。 A.抗生素 B.氨基酸 C.有机酸 D.蛋白质

7.下列哪一项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交换基团( A )

A 磺酸基团(-SO3 H) B 羧基-COOH C 酚羟基C6H5OH D 氧乙酸基-OCH2COOH 8.离子交换法是应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吸附剂,通过( A )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

A、静电作用 B、疏水作用 C、氢键作用 D、范德华力

9.工业上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为了减少酸碱用量且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 B )。

A、钠型和磺酸型 B、钠型和氯型 C、铵型和磺酸型 D、铵型和氯型 10.通过改变pH值从而使与离子交换剂结合的各个组分被洗脱下来,可使用( A )

A. 阳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低到高洗脱 B阳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高到低洗脱 C. 阴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低到高 D. 以上都不对

计算题:

1、应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分离抗菌素,饱和吸附量为0.06 Kg(抗菌素)/Kg(干树脂);当抗菌素浓度为0.02Kg/m3时,吸附量为0.04Kg/Kg;假定此吸附属于Langmuir等温吸附,求料液含抗菌素0.2Kg/m3时的吸附量。 解:由题设,根据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求出K值,即:

q?q0C0.06?0.02??0.04,k?0.01 K?Ck?0.02则当料液含抗菌素0.2Kg/m3时的吸附量可计算如下:

q?

0.06?0.2?0.057kg/kg

0.01?0.2第七章 液相色谱

概念题: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超临界流体等,都称为流动相。

离子交换平衡:当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而达平衡状态,即称为离子交换平衡。

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高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在这种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先从柱中流出来。 反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低于流动相的极性,在这种层析过程中,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而先从柱中流出。

吸附层析: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待分离物与吸附剂之间吸附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技术。

凝胶过滤层析:层析是以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疏水层析:是利用表面偶联弱疏水性基团(疏水性配基)的疏水性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蛋白质与疏水性吸附剂之间的弱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

判断题:

色谱分离技术中被检测物质的峰越宽越好。(× )

填空题:

1.层析操作必须具有 固定 相和 流动 相。

2.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 大 ,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 小 。

3.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 多 ,则溶质的分离度越 大 。

4.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 小 ,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分离度。

5.IEC操作多采用 线性梯度 洗脱和 逐次 洗脱。

6.HIC(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主要采用 降低 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IEC(离子交换层析)主要采用 增加 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

7. 目前常用的凝胶过滤介质有 、 和 等。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

8.离子交换树脂由(载体),(活性基团)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选择题:

1.HPLC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2、下列哪一项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交换基团( A )

A 磺酸基团(-SO3 H) B 羧基-COOH C 酚羟基C6H5OH D 氧乙酸基-OCH2COOH

3、如果要将复杂原料中分子量大于5000的物质与5000分子量以下的物质分开选用( D )。

A、Sephadex G-200 B、Sephadex G-150 C、Sephadex G-100 D、Sephadex G-50 4、离子交换法是应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吸附剂,通过( A )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

A、静电作用 B、疏水作用 C、氢键作用 D、范德华力 5、洗脱体积是:( C )。

A、凝胶颗粒之间空隙的总体积 B、溶质进入凝胶内部的体积

C、与该溶质保留时间相对应的流动相体积 D、溶质从柱中流出时所用的流动相体积 6、阴离子交换剂( C )。

A、可交换的为阴、阳离子 B、可交换的为蛋白质 C、可交换的为阴离子 D、可交换的为阳离子

7、工业上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为了减少酸碱用量且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 B )。 A、钠型和磺酸型 B、钠型和氯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