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更新时间:2023-04-20 07: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文化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精品专题课后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共有二十余处描写“杀牛宰马”的场面。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相比,《水浒传》中屠牛、吃牛肉的描写是很突出的。这种描写反映的是()

A.北宋的畜牧业落后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人民反封建的精神D.宋元时期政治的黑暗

【答案】C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特点。《水浒传》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牛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故C项符合题意。

2.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当时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柳宗元看来,佛教的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乐于奉佛,精神上则可以自由无束,故而佛教与孔子的学说的旨归并不是相矛盾的。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正因为儒释有其融合的地方。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3.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B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

试题分析:A说法颠倒,应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如秦朝焚书坑儒也是如此;C 不对,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之说;D不对,这与题干“大一统”局面没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本题属于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政治上的统一是因,思想上的统一是果。在解此类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4.苏轼的代表作有①《雨霖铃》②《念奴娇·赤壁怀古》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④《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

【解析】根据所学,苏轼属于豪放派的代表,其作品是.②③,①④属于婉约派的作品。

5.1900年4月,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11届博览会,本次博览会的主题为“世纪回顾”,在这次博览会上,参观者可能

①遇见大清国“宪政考察团”的官员②夜游被电光照亮的巴黎

③观看到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电影④购买到原版的《人间喜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史》近代科学技术》电气技术的应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故①所表述的现象不会出现在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上,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A、B、C三项。所以应选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成就

6.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答案】A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C、D四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礼法并用”的思想、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无

为”的思想、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商鞅“变革”的思想、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兼爱”的思想。故本题应选A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像在上帝所建立的自然秩序中,低级的东西始终服从高级的东西的指示一样,在人类事务中,低级的人也必须按照自然法和神法所建立的秩序,服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

——阿奎那

材料二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

——洛克

材料三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阿奎那和洛克的思想认识有何不同?

(2)在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上,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1)阿奎那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洛克认为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

(2)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不可分割。

(3)不矛盾。材料二强调了人与生俱来的各种自由权利;材料三强调了人能够行使自由权利的前提条件,即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权利。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史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专制与民主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低级的人......必须......服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材料二中的信息“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自然权利”即可得出“阿奎那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洛克认为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的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三中的信息“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即可得出“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不可分割”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对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的评述,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可从自由与理性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判断分析。

考点:专治理论与民主思想启蒙运动

8.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j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