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个案观察记录20篇

更新时间:2023-09-12 13: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XXX 观察记录:

早晨在接待幼儿入园时,XXX的妈妈说:“昨天XXX回去说,下午画画时小刘说XXX画的画像狗屎!XXX回去很难受。还有小马叫XXX是叛徒,因为XXX告诉了老师……事。”在过渡环节时,老师对全班小朋友说了这件事(没有说小朋友的名字),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就说开了,小云说:小朋友说我唱歌难听,我心理难过极了……她话没说完眼泪已经流出来了,小瑞说:“小朋友也叫我是判徒!我心理也不好受!”。

活动结束后,老师跟小刘说:你说XXX画的画像狗屎,XXX心里很难受,你给他去到个歉吧。小刘说:是小徐先说我才说的。老师说:“不管怎样,你说了就是不对,应该道歉,老师相信你明白这个道理。”小刘听话地去拉着XXX的手向他道歉了。

观察分析:

由于幼儿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做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而不会去考虑和尊重别人的感受。

措施及策略:

1、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我们要注意发现和夸奖别人的优点,不能嘲笑别人的缺点,而要主动去帮助,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和赢得其他小朋友的爱护。

2、教师要在事件发生时,要及时的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对与错,以便幼儿

1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

2

可以及时的改正。

3、引导小朋友明白在遇到事情时,要及时的跟老师说,这样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观察对象:XXX(4-5岁)

观察时间:20XX年X月XX日10:20—10:50 观察方法: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XXX 观察背景:

因幼儿在建构区搭桥时,发现用KT板做的桥面放了材料后不能承重会弯曲和倒,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纸桥实验”使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发现桥的承重秘密,从而调整改进搭桥的方法。

观察目的:

1.了解幼儿对“纸桥实验”中的材料使用情况。

2.了解幼儿如何运用实验、观察、比较、记录的方法探索纸桥的承重秘密从而运用到桥的建构中。

观察过程

幼儿在建构中用白色KT板做桥面,放上积木后出现了桥面不能承重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学习区投放了“纸桥实验”的学习区材料,以支架幼儿关于桥面如何承重的探究学习。

材料准备:

1.标有序号的相同尺寸、不同厚度、不同硬度的白色纸五张。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 2

3

2.相同的圆柱体积木两个、玩具小人1人。 3.托盘一个,盘子上面的红点表示桥墩的位置。 4.学习记录单。

一、 XXX第一次实验

XXX发现1号、2号、4号、5号纸都不能承重小人,只有3号纸能让小人站稳。教师建议他记录自己的发现。

XXX发现1号、2号、4号、5号纸都不能承重小人,只有3号纸能让小人站稳。教师建议他记录自己的发现。

XXX:老师,怎样记录呀?

教师:可以把纸的标号先写下来,小人能站稳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 XXX:可以在数字下面打个勾(√) 教师:那小人站不稳的怎么表示呢? XXX:打个差(×)

老师:为什么3号纸能承重小人? XXX:因为3号纸硬一点。

老师:怎么样才能让其他纸也能承受小人呢?

二、第二次实验

XXX发现2号纸和4号纸对折一下就可以承受小人。 XXX自己记录的第二次实验结果

3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

4

XXX:老师,为什么5号纸对折了还是不行! 教师:那怎么办呢?

XXX把5号纸对折了两次再次实验。

XXX:现在5号纸也能承重小人啦! 教师:太好了!你用了什么方法呢?

XXX:我把纸对折了两次,我还移动了桥墩,让它们靠近一点。 老师:为什么5号纸原来不能承重小人呢? XXX没有回应。

教师:你用手摸摸5号纸和其他纸有什么不一样? XXX用手反复地摸各种材料纸。

XXX:我觉得5号纸最薄,其他纸厚一点。

教师:你再摸摸没有对折的5号纸和对折过两次的5号纸有什么区别呢? XXX:折过的5号纸变厚变硬了。 XXX通过手的触摸对比纸的厚薄 XXX记录第三次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你发现纸桥的承重秘密了吗?

XXX:纸越厚越硬就越能承重;把桥墩靠近也能增加桥的承重。 教师:你还能在教室里比5号纸更薄的材料吗?

XXX找到益智区飞行棋的棋盘纸,并尝试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XXX:我把棋盘纸折了好几次,又把桥墩靠得更近了才能把小人立起来。 幼儿通过科学区实验后的建构作品: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4

5

幼儿在生态园找到了厚木板用于做桥面,还在桥面下面垫上了长条木棍来加固桥面。

观察分析

在情感态度方面,因教师提供的材料目的性、操作性强,XXX非常愿意探究未知的事物与现象,愿意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并能认真思考。在方法技能上,XXX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如通过手的触摸感知纸的厚薄;有顺序地观察,如按照纸的序号进行操作观察;比较观察,如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纸比较厚、哪些纸比较薄等方法来发现影响和改变纸桥承重的因素。在将物体进行归类的维度上,因XXX用手反复触摸各种材料纸并说出:我觉得5号纸最薄,其他纸厚一点,说明他能以某种方式将同样的物体进行归类并且能够识别它们的相似性。在操作中,XXX反复用到了厚、薄对比词,所以在比较特性这个维度方面,他已达到使用对比词来描述两个客体间的不同之处。在识别位置和方向这个维度上,XXX会使用距离词——近。在识别顺序、变化和因果关系的维度上,XXX说:纸越厚越硬就越能承重;把桥墩靠近也能增加桥的承重,说明他已达到能解释事件或变化发生的原因的水平。当教师说:你还能在教室里比5号纸更薄的材料吗?XXX找到了益智区飞行棋的棋盘纸,说明XXX在识别材料和属性的维度方面已达到基于材料的特性选择材料的水平。在整个探究实验中,XXX还能运用各种符号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通过不断地实验和在教师问题支架下发现了影响和改变纸桥承重的因素,包括纸的厚薄、软硬、桥墩的距离,发现纸越厚越硬承重越强,薄的纸可以通过折叠改变厚度和硬度,还发现桥墩离得越近承重越强,离得越远承重越弱。实验中,XXX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记录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最后在搭建桥的过程中,幼儿将实验方法运用到建构中,最终搭出了结实稳固能承重的桥面。

评说

5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

6

X老师的案例源于对一日生活中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于是有了这个生动详细、目的明确的观察案例。案例中,X老师完整地、详细地呈现了XXX采用多种探究方法探索纸桥承重秘密以及XXX将探究纸桥获得的经验迁移至建构区搭建中,既有幼儿探究的全过程,又有教师支架的全过程,XXX老师看完之后不禁为X老师的专业功底点上10086个赞

在观察分析部分,X老师多角度对XXX的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再一次让我们看到X老师专业水平,她不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行为,还能深刻地解读孩子行为背后所体现的发展水平并予以适宜的支架策略。

最后,看完案例XXX老师再提两点想法:

1.这是一个针对XXX的个案观察,个案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案例中介绍了观察背景,这一点非常好,如果能够加上个案的简单介绍,如为什么选择XXX作为观察个案,可能会更完整、更清晰。

2.观察过程部分的“幼儿在建构中用白色KT板做桥面,放上积木后出现了桥面不能承重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学习区投放了“纸桥实验”的学习区材料,以支架幼儿关于桥面如何承重的探究学习。”这段话以及“材料准备”那段话,XXX老师认为应当另外单独放,不宜放在“观察过程”里面。因为这是一个观察XXX的个案,那么观察过程应全部呈现XXX的探究过程。

3. 观察分析部分,X老师从“在情感态度方面”、“ 在方法技能上”、“ 在将物体进行归类的维度上”、“ 在操作中”、“在识别顺序、变化和因果关系的维度上”、“ 在识别位置和方向这个维度上”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XXX老师认为可以对这些维度再进行归类和简化,如分为情感态度(主动性)、方法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认知发展(量概念/空间方位/词汇/因果逻辑关系)三个维度。一个专业的老师能够透过一个观察案例看到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不过对孩子的观察分析可能还是要聚焦观察目的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分析。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