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9鱼我所欲也教学案【精选资料】新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4:40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鱼我所欲也》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教材分析

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 3.中招考点

本文在2008年与主之相关的《吕氏春秋》节选对比形式考查过。考查内容为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因此,学习本文要把文言词语积累、文句翻译、主旨理解和写法特点作为重点。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而对本文文句的理解问题不大。但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学生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因此,要把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作为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组活动,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重大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抉择呢?孟子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检测: 关于孟子及《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他主张 “仁政”。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

不为(wéi)苟得也 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蹴(cù)尔 不屑(xiè)

苟(gǒu)得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四)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注意通假字读音,通谁读谁的音。 朗读节划分技巧 :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3、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调、替。 “留”,就2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听读、自由朗读。 时间:7分钟。 要求:? 读准字音;? 掌握节奏;? 注意语调。 能准确节奏举例: 诵读课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文,读准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字音,读不为也? 通过准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顿。 有不为 自学检测一: 小组比赛 1.从每小组中抽查一名学生朗读。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 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0分钟。 要求: 1. 能准确翻译课文。 2. 归纳重点实词、虚词 自学检测二: (一)每人一句轮流翻译 (二) 向全班同学展示你归纳的通假字、一词多义、 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看ppt口头作答。 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梳理 一词多义 与: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做疑问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给,动词 而:蹴尔而与之 承接连词,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于:所欲有甚有甚于生者 介词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 介词,对于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代词,这种,这个 是亦不可以已乎 代词,这种做法 《 鱼我所欲也 》重点实词梳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指高位厚禄)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妻妾之奉(侍奉)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 (6)乞人不屑也 (7)万钟于我何加焉 (8)是以不可以已乎 (9)此之为失其本心 (参考答案:1、(1)“辟”通“避”,躲避。(2)“辩”通“辨”,辨别。(3)“得”通“德”,意思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4)“乡”通“向”,从前。2、(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患:祸患,灾难。(3)如使:假如,假使。(4)勿丧:不丢掉。(5)蹴:用脚踢。(6)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7)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何加:有什么益处。(8)已:停止,放弃。(9)本心:天性,天良。)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通过做自学检测二,让学生能正确疏通文意 。总结方法,并会用这一方法解决句子翻译这类问题。 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一 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替”,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3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参考答案:(1)、那么一切可以用来得到生存的办法、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2)、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3)、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4)、用脚踢着来给别人吃的东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5)、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6)、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 当堂训练: 1、填空 (1)孟子,名 ,字 ,是 时期的 家、 家、 家。他继承并发扬了 (人名)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有 之称。 (2)用原文填空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 , 。 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故不为苟得也 (3)蹴尔而与之 (4)乡为身死而不受 (5)万钟于我何加焉 (6)此之为失其本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五) 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4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教材分析

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 3.中招考点

本文在2008年与主之相关的《吕氏春秋》节选对比形式考查过。考查内容为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因此,学习本文要把文言词语积累、文句翻译、主旨理解和写法特点作为重点。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而对本文文句的理解问题不大。但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学生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因此,要把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作为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组活动,通过自学检测一,能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学检测二能说出《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及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鱼我所欲也》,现在,我们抽查一下背诵情况。 (抽查背诵,对不上情况进行点评)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三)课文研讨 学习目标 1.能说

教学活动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通读全文,画出能概括全文的关键句。 时间:5分钟 要求:理解孟子的观点,并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自学检测一: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论证思路答题方法:首先引用??名5

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 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1 、能用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自己的话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说出论证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过程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 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 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 的?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 “舍生取义”,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 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 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 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 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 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 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 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 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 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 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义”重于生,应 “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闲着更能保 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赞扬“舍 生取义”,批评“见利忘义”。最后得出结论,人要做 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 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 停止的。 补救强化练一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 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 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 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 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言(举??事例)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事例(用??做比喻)论证了??(分论点),接着又用??论证了??(分论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或发出??号召或劝勉。 6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这个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讨论 时间:5分钟 要求: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出本文的语言特色。 自学检测二 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 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迁移应用练 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 2、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语言特色及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赏析语言主要从修辞 、景物描写、用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修辞角度赏析。 7

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 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 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2、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 舍。请仿照文中第一句话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答: 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 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 人格。 3、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提出“舍生取义”的道理 4、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观点: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5、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完全不同。 6、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规范,你认为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还有用吗?为什么? 仍然有用。孟子在几千年前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天我们虽处于和平年代,不再是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战事频繁,但还需要这种精神,将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能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在必要时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贡献。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文后各题。(2008河南中考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