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1-13 03: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2018株洲)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2.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高锰酸钾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固体

4.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5.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重铬酸钾(K2Cr2O7)配制玻璃仪器的洗涤液,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5 C.+6 D.+7

6.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种氧化物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用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D.我国金属资源丰富,废旧金属根本不用回收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9.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H2O22H20+O2↑

B.Na2CO3+Ca(OH)2=CaCO3↓+2NaOH C.C2H5OH+3O2

2CO2+3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10.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12.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13.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2O═Ca(OH)2; ②Mg(OH)2

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

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14.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Fe、X、Ag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B.X、Fe、Ag

C.Fe、Ag、X

D.Ag、X、Fe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D、将水通电电解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酸钾固体 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镁 A.A

16.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8.0 0 水 0 5.4 二氧化碳 0 4.4 X 0 a B.B

C.C

D.D

一段时间 反应前质量/g 4.6 反应后质量/g 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 17.某同学对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

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18.食品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提倡某些特定人群使用加铁酱油

B.在特制的饮料罐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固体和水,饮用前使它们混合制作低温饮料 C.饮用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杀菌消毒

D.在发酵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糅合,除去面团中多余的酸

19.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A.A

20.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过程 组别 A 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现象 该气体中不含体 B 除去KCI中的少量K2CO3 稀盐酸 CO2 无气泡产生 K2CO3已被除完 C 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肥皂水 产生大量泡该液体为蒸馏沫 D 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检验集气瓶将燃烧的木条放木条熄灭 中CO2是否集满 A.A

21.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认识中,完全正确的是( ) A.更好的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B.B

C.C

D.D

在瓶口 水 瓶内CO2已集满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实验现象 作) 实验结论 CaCl2固体(CaCO3) NaCl固体(Na2CO3) Fe粉(Cu) NaCl固体(泥沙) B.B

C.C

D.D

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①将纯金属制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 ②利用蒸馏等方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③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制成型煤,减少空气污染 B.化学上有许多的等量关系

①a g镁和b 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g氧化镁 ②100mL精与100mL合,体积等于200mL ③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C.关实验现象的记录

①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②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③灼烧真丝小布条,可以闻到烧焦的羽毛味 D.质名称与俗称的对应关系

①汞﹣﹣水银 ②二氧化碳气体﹣﹣干冰 ③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2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NaOH、NaCl B.Na2SO4、HCl、BaCl2 C.CuSO4、KCl、HCl D.Na2CO3、NaCl、Na2SO4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5道小题,第23题4分,第24题4分,第25题5分,第26题4分,第27题6分,共23分)

23.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约 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 .燃烧也离不开它; 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发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24.现有四个常见化学术语:①乳化、②蒸馏、③催化、④氧化,将上述各化学术语填写在与下卜列做法有联系的空格中(只需填序号): (1)用蒸馏法淡化海水: ;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 (3)将铝粉涂在铁制暖气片上防锈: ; (4)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 .

25.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Ca(OH)2]属于 (酸、碱、盐)类物质;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石灰水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 色.

(1)用氧化钙(化学式为CaO)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写出反应方程式 ; (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3)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可制取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

26.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③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

(2)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

27.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

28.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写名称) . (2)实验B探究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 .

(3)实验C中最容易生锈的是(填序号) ,试管③的实验目的是 . (4)综合分析以上B和C两个实验,他们都采用了 的试验方法.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道题,第29题9分,第30题12分,共21分) 2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收集氧气时,使用 (选填装置序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 (3)若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因为

和 ,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 (选填装置序号).

30.小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该溶液1﹣2ml与试管,滴如1﹣2滴无色酚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酞试液,震荡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虎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导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性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请你将小虎设计的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31.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XX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625g [用法用量]每次一片,每天2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g.

32.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溢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3)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3.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2CO3和NaOH.为了测定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废水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 g;

(2)该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现象 如果 如果 结论 溶液呈 性 溶液呈 性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2018株洲)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铜,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花生米霉变不能再吃,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是因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高锰酸钾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利用单质化合物的判定方法,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定方法,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A、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含有氧气,所以含有氧气分子,故A对;

B、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故B错; C、水是纯净物,只含水分子,故C错;

D、高锰酸钾是纯净物,只含高锰酸钾分子,故D错.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单质化合物的判定方法,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定方法,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固体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深入试管内; B、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深入试管内,应悬空滴加,.故A错误; B、用漏斗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内壁,不可在烧杯中间,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

D、使用天平时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没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纸上,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滋容器中称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本操作又是实验的必备技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考查热点之一,特别是基本操作中涉及的一些数据.

4.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选项内容进行分析,食醋溶解水垢是食醋与水垢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稀盐酸除铁锈是盐酸与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反应;汽油清洗油渍是汽油溶解了油渍;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解答】解:A、食醋溶解水垢是食醋与水垢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错误; B、稀盐酸除铁锈是盐酸与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错误; C、汽油清洗油渍是汽油溶解了油渍,故C错误;

D、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与乳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5.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重铬酸钾(K2Cr2O7)配制玻璃仪器的洗涤液,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5 C.+6 D.+7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1)×2+2x+(﹣2)×7=0,则x=+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化合物中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6.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种氧化物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的溶剂;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明矾不能区分软水和硬水;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种氧化物;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解答】解:A、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明矾不能区分,故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种氧化物,故正确;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故正确;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淡水水资源的缺乏是社会性问题,我们国家是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用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D.我国金属资源丰富,废旧金属根本不用回收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专题】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利用电解水能证明的结论解决即可; B、依据洗洁精洗涤油污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从蒸馏的除杂原理分析判断; D、从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分析解决;

【解答】解:A、电解水是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氢分子与氧分子;

B、洗洁精洗涤油污的原理利用了洗洁净的乳化作用,不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C、蒸馏的操作可以得到纯水,所以它是对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废旧金属不回收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与水及金属相关的问题考查题,题型较基础,只要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即可顺利解题.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白磷自燃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带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团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H2O22H20+O2↑

B.Na2CO3+Ca(OH)2=CaCO3↓+2NaOH C.C2H5OH+3O2

2CO2+3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反应类型可以判断;B、根据中和反应进行判断;C、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D、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解: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而题目中是复分解反应,故A错;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B中反应物中没有酸,故B错; C、反应条件是点燃,题目中要求常温,故C错; D、符合题目中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反应类型的判断,中和反应的特点,根据所给要求判断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10.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利用微观反应的图示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及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并依据分子的结构情况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解答】解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变;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2+B2=2A2B; 故选D.

【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从这个角度分析本题;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 C.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灭火的条件; D.从碱溶液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B正确;

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灭火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故C错误; D.碱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它是盐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

12.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硫”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

【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

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 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3.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2O═Ca(OH)2; ②Mg(OH)2

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

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

③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放热. ④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⑤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解答】解:A、②属于分解反应;故错 B、④属于置换反应;故错

C、②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故错

D、④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⑤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故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14.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Fe、X、Ag

B.X、Fe、Ag

C.Fe、Ag、X

D.Ag、X、Fe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根据题意: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X活泼性大于银;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说明Fe活泼性大于X.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X、Ag.由此可知:

A、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X、Ag.故A正确; B、Fe活泼性大于X,故B错误; C、X活泼性大于银.故C错误; D、Ag的活泼性最弱,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处于H元素前的金属可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D、将水通电电解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酸钾固体 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镁 A.A

B.B

C.C

D.D

一段时间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进行判断; D、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B错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C错误;

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并且,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8.0 0 水 0 5.4 二氧化碳 0 4.4 X 0 a 反应前质量/g 4.6 反应后质量/g 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a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X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为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0g﹣5.4g﹣4.4g=2.8g,故表中a的值为为0g+2.8g=2.8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选项分析可知,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6g×5.4g×

100%=0.6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100%=0.6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4.6克乙醇能与9.6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 17.某同学对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Ca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

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

D.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Ca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2+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知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

O中的“2”表示氧化

D、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18.食品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提倡某些特定人群使用加铁酱油

B.在特制的饮料罐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固体和水,饮用前使它们混合制作低温饮料 C.饮用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杀菌消毒

D.在发酵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糅合,除去面团中多余的酸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C.根据重金属有毒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会有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铁酱油的“铁”是指铁元素,为补铁则可提倡特定人群使用加铁酱油,不危害人体健康;

B.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不危害人体健康; C.硫酸铜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危害人体健康,

D.碳酸氢钠和有机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C.

【点评】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9.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A.A

CaCl2固体(CaCO3) NaCl固体(Na2CO3) Fe粉(Cu) NaCl固体(泥沙) B.B

C.C

D.D

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过程 组别 A 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现象 该气体中不含体 CO2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实验现象 作) 实验结论

B 除去KCI中的少量K2CO3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K2CO3已被除完 C 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肥皂水 产生大量泡该液体为蒸馏沫 水 瓶内CO2已集满 D 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检验集气瓶将燃烧的木条放木条熄灭 中CO2是否集满 在瓶口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硬水与软水;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也无明显现象; B、根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会有气泡产生分析; C、根据蒸馏水里不含钙、镁离子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解:A、若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杂质,氯化氢先和石灰水反应,也会无明显现象,故描述错误;

B、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会有气泡,因此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钾已被除完,故描述正确;

C、蒸馏水里不含钙、镁离子,因此加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故描述正确; D、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故描述正确;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是对实验的评价,解答时应该正确的分析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1.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认识中,完全正确的是( ) A.更好的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①将纯金属制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 ②利用蒸馏等方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③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制成型煤,减少空气污染 B.化学上有许多的等量关系

①a g镁和b 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g氧化镁 ②100mL精与100mL合,体积等于200mL ③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C.关实验现象的记录

①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②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③灼烧真丝小布条,可以闻到烧焦的羽毛味 D.质名称与俗称的对应关系

①汞﹣﹣水银 ②二氧化碳气体﹣﹣干冰 ③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结构决定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合金性质和分离方法来考虑;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分子间隔来考虑本题; C、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时的生成物来看实验现象; D、根据物质的俗称考虑本题.

【解答】解:A、合金就是指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物质,蒸馏方法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主要方法,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制成型煤,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故A正确;

B、ag镁和bg氧气完全反应,不一定生成(a+b)g氧化镁,如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b)g氧化镁,如果有一种物质过量,就不相等了;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故B错误; C、应该是碘遇到淀粉变蓝色,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叫干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2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NaOH、NaCl B.Na2SO4、HCl、BaCl2 C.CuSO4、KCl、HCl D.Na2CO3、NaCl、Na2SO4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间两两结合能产生沉淀、有颜色则不能得到无色透明度的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解:A、FeCl3和NaOH能结合产生红褐色沉淀,故A错误; B、Na2SO4和BaCl2能结合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 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C错误;

D、Na2CO3、NaCl、Na2SO4三种物质间不反应,且水溶液都是无色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及相互间反应的现象和物质的颜色进行.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5道小题,第23题4分,第24题4分,第25题5分,第26题4分,第27题6分,共23分)

23.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约 ③ 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 ① .燃烧也离不开它; ④ 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发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 ②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稀有气体可以制造电光源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解答】解: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故填:③. 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氧气,燃烧也离不开它;故填:①.

稀有气体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发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故填:④.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故填:②.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4.现有四个常见化学术语:①乳化、②蒸馏、③催化、④氧化,将上述各化学术语填写在与下卜列做法有联系的空格中(只需填序号): (1)用蒸馏法淡化海水: ② ;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① ; (3)将铝粉涂在铁制暖气片上防锈: ④ ; (4)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 ③ .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用蒸馏的方法可以淡化海水;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被氧气氧化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从而对铝起到保护作用;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解答】解:(1)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故填:②;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填:①; (3)将铝粉涂在铁制暖气片上防锈.故填:④; (4)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故填:③.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各种物质的用途.

25.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Ca(OH)2]属于 碱 (酸、碱、盐)类物质;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石灰水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 红 色.

(1)用氧化钙(化学式为CaO)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写出反应方程式 CaO+H2O=Ca(OH)

2

(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3)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可制取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以及使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氢氧化钙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碱;红;

(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6.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碳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③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水分子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碳元素 .

(2)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

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1:2 .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据此解答.

【解答】解:(1)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填:氢原子和氧原子;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碳元素和氧元素; ③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故填:水分子,碳元素;

(2)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甲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乙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试1:2,故填:2H2O

2H2↑+O2↑,1:2.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7.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表示的是 Al (填离子符号);

3+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Na2O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8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 (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称 (3)根据元素组成化合物解答

(4)根据表中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规律.

【解答】解:(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最

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两个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

(2)此粒子结构图中质子数为13,是硫元素,核外有10个电子,是阳离子,故符号为Al;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2O,

(4)观察表中第二三周期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8

3+

故答案为:(1)得到 (2)Al(3)

3+Na2O

(4)

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8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8.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写名称) 水分子 .

(2)实验B探究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 温度达到着火点 . (3)实验C中最容易生锈的是(填序号) A ,试管③的实验目的是 验证铁在只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否生锈 .

(4)综合分析以上B和C两个实验,他们都采用了 对比试验 的试验方法. 【考点】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回答;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回答; (4)根据实验的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实验A电解水的过程中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 (2)实验B探究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3)由于在A中铁钉能与氧气和水接触,所以实验C中最容易生锈的是A.试管③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铁在只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否生锈.

(4)综合分析以上B和C两个实验,他们都采用了对比试验的试验方法. 故答为:(1)水分子.A,铁在只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否生锈. 2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再添

加药品;收集氧气时,使用 E (选填装置序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 (3)若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因为 反应

物是固体 和 反应条件是加热 ,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 A (选填装置序号).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标签图示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名称进行解答;

(2)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写出反应方程式即可;

根据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制取气体之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发生为装置“固体加热型”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名称可知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制取气体之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E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发生为装置“固体加热型”的,即: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A; 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 (2)2H2O2

2H2O+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E;

(3)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的掌握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0.小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中 性,还可能呈 酸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该溶液1﹣2ml与试管,滴如1﹣2滴无色酚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 溶液呈碱性 酞试液,震荡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中性或酸性 性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OH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虎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FeCl3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导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请你将小虎设计的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呈 酸 性 溶液呈 中 性 ﹣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 如果 有气泡产生 ﹣ 如果 没有气泡产生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呈中性,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酚酞不变色,氢氧化钠能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碳酸盐遇酸化气,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解:【提出猜想】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会发生反应,由于加入的酸的量不固定故溶液可能呈碱性、中性或酸性,所以本题答案为:中,酸性;

【实验验证】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所以本题答案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红

【分析与思考】

中性或酸性 (1)溶液呈碱性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的缘故,由于题目提示转化为沉淀,所以可以加入对应不溶性碱的盐,但是为防止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体,所以不宜加入重金属盐类物质,所以可用铁盐或者亚铁盐等.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本题答案为:OH﹣,FeCl3,FeCl3+3NaOH═Fe(OH)3↓+3NaCl; (2)所取溶液呈酸性,与碳酸钠接触能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提出猜想】中,酸;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红 【分析与思考】 (1)OH﹣,FeCl3, (2) 实验操作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 ﹣ 实验现象 如果 有气泡产生 如果 没有气泡产生 结论 溶液呈 酸性 溶液呈 中性 中性或酸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酸的检验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31.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XX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625g [用法用量]每次一片,每天2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 .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0.5 g.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每次服用一片,每天2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计算出每天服用钙片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

×100%,进行分

(2)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0.625g,含钙元素的质量为:0.625g×40%=0.25g. 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5%.

(3)根据题意,每次服用一片,每天2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每天服用钙片的质量为1g×2=2g,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2g×25%=0.5g. 故答案为:(1)40%;(2)25%;(3)0.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溢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2)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10.6 g. (3)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由物质的质量反应前后的变化可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可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

(2)设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解得:x=10.6g,y=7.3g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答:(3)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7.3%. 故答案为:(1)4.4; (2)10.6; (3)7.3%.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33.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2CO3和NaOH.为了测定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废水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 4.4 g;

(2)该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用氯化氢的质量除以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用碳酸钠的质量除以废水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Y则: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根据:

解得X=10.6g,根据:

解得Y=7.3g

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6%;

×100%=10%.

答: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6%,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计算杨素按质量分数时,根据二氧化碳算出的氯化氢不能除以总盐酸的质量,由图示可知与碳酸钠反应消耗的盐酸质量为:153g﹣80g=73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用氯化氢的质量除以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用碳酸钠的质量除以废水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Y则: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根据:

解得X=10.6g,根据:

解得Y=7.3g

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6%;

×100%=10%.

答: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6%,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计算杨素按质量分数时,根据二氧化碳算出的氯化氢不能除以总盐酸的质量,由图示可知与碳酸钠反应消耗的盐酸质量为:153g﹣80g=73g.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e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