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抗感染

更新时间:2023-11-09 09: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经方治疗胆囊炎进展(河北中医2006年3月第28卷第3期)【综述】

胆囊炎可由胆道细菌感染、结石阻塞、寄生虫、胆固醇代谢失常、胆汁淤积等多种原因引起。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胆囊炎应用包括:

⑴ 柴胡汤类方:①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闫辉认为许多胆囊炎患者或多

或少都有少阳病主症,而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故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146例),药物组成:柴胡、白芍药各15g,制半夏、黄芩、川芎各12g,人参、川楝子、香附各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有黄疸者,加茵陈30g、郁金15g;有结石者加芒硝(冲服)30g、金钱草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 10g;便溏者加炒白术15g、炒山药15g。

②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凡肝胆气郁化火,或湿热蕴结肝胆以致疏泄失常,影响胆汁的正常运行和排泄而引起本病发作,属实证、热证者皆可用之。刘菊华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胆石症40例,基本方:柴胡6g,黄芩10g,赤芍药、白芍药各15g,枳实10g,制半夏10g,制大黄10g,鸡内金15g.延胡索10g,香附10 g,郁金12 g,金钱草30 g,谷芽、麦芽各15g。

③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慢性胆囊炎,柴胡桂枝于姜汤温而不助胆热,寒而不伤脾阳,融温脾化湿、利胆和中于一炉,诚为慢性胆囊炎表现少阳违和,湿胜阳微变局之的对效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 ,柴胡10~15g,桂枝6~10g,干姜5g,黄芩6~12 g,瓜蒌根10~15 g,生牡蛎(先煎)15~30g,炙甘草3~5g。

④四逆散,治疗胆囊炎110例,药物组成:柴胡、枳实、木香、郁金、陈皮各10 g,白芍药18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分早晚2次服。加减:气滞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青皮、香附各10g;湿热重者加茵陈30g、蒲公英30g、车前子30g、黄芩10g、大黄10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8g,枳壳易枳实10 g;伴结石者加金钱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兼瘀者加丹参30g、生山楂30g、桃仁10g、莪术10g。

⑵ 泻心汤类方,临床上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导致升降失常,运

化失司,湿浊内生,进而影响肝胆疏泄,郁而化的热,遂成土壅木郁、寒热错杂的胆囊炎。常见的治疗胆囊炎的泻心汤类方有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黄连汤主治寒热相兼,上热下寒之证:黄连10g,半夏10g,人参5g,桂枝15g,炙甘草15g,干姜10g,太枣6枚,陈皮15g,厚朴10g。

⑶ 承气汤类方:①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32例,药用:生大黄(后

下)、郁金、木香各9g,枳壳、延胡索各15g,芒硝(冲服)2g。

②小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胆囊炎1例,处方:生大黄、厚朴、枳实、柴胡各9g,黄芩18g,焦栀子、郁金各15g,生甘草6g。

③核桃承气汤用之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胆囊炎,大黄10g,桃仁20g,桂枝15g,黄芩10g,黄连10g,枳实10g,甘草6g。痛甚加白芍药15g、延胡索10g;发热加栀子10g、金钱草15g。

④大陷胸汤:瓜萎20 g,黄连、法半夏、木香各12g,茵陈、白芍药各30g,柴胡、延胡索各15g,甘草6g。

2. 经方治疗儿童心肌炎体悟(中医杂志2008年第49卷第4期)

心肌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属中医学胸痹、心悸、怔忡、虚劳。笔者以经方治疗儿童心肌炎收到了较好疗效,如橘皮竹茹汤重用生甘草补虚宁心清胃,甘缓止呕,可治心肌炎心律失常呕吐;葶苈大枣泻肺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可治水气凌心,心气不足之心悸(心肌心包炎);以炙甘草汤为基本方治疗心悸(心肌炎早搏)等等。

3. 经方治疗复发性口疮临床应用举隅(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lO年8月第26卷第4

期)

复发性口疮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具有灼痛感,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限性。病因不甚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疮与免疫、系统性疾病、微循环障碍、细菌及病毒感染、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复发性口疮属“口疮”范畴,主要由于患者素体火旺,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或阴虚火旺上炎,或心脾积热、火毒上攻等所致。笔者分别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生甘草15g,煮半夏10g,干姜8g,党参15g,黄芪15g,黄芩10g,黄连6g)治疗中焦亏虚,邪热上炎证;用乌梅丸加减(乌梅30g,党参30g,当归10g,黄柏10g,黄连8g,桂枝10g,附子10g,干姜8g,川椒6g,细辛3g,淡竹叶10g,生地黄15g,白术10g,厚朴10g,青皮10g,怀牛膝15g)治疗上热下寒证;用附子理中汤(附子10g,干姜10g,党参2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肉桂2g)中焦脾阳损伤,无根虚火上浮之证。

4. 经方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上根据病人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本病因免疫缺陷病毒致病特点,常运用中药经典

方剂,将中药加工成汤剂、丸剂、胶囊、颗粒等剂型,对艾滋病人进行积极治疗:①八珍汤:滋病应属中医学“疫病”、“虚劳”范畴。《素问·刺法论》所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临床上艾滋病人因气血亏虚常表现发热、咳嗽、乏力、气短、自汗、脱发、腹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常予八珍汤以起到气血双补,扶正固体作用。伴虚寒加肉桂、黄芪温补气血,即十全大补汤;久病气虚导致中气下陷加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失眠、盗汗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煅龙牡养一tl,安神,收敛止汗;气虚自汗加生黄芪、浮小麦益气固表止汗。②玉屏风散: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卫外功能失常,不能固护肌表,表虚气弱,皮毛疏松,常易病感冒。予玉屏风散能减少病人感冒次数,减轻感冒症状,增加肌表卫外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常加红景天,参柒增强人体内的免疫功能;伴营卫不和加桂枝、芍药调和营卫;伴风寒者加防风、桂枝祛风通阳散寒。③逍遥散:滋病病程长,病死率极高,需长期服药治疗,西药抗病毒治疗毒副作用较明显,有些病人不能耐受,易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情绪焦虑,日久导致肝郁气滞,肝木郁滞日久上乘脾土,脾失健运,肝郁脾虚诸证发生。予逍遥散服之,起到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作用。胸胁胀痛、烦躁甚者,加玄胡、合欢皮,加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作用;神疲、纳少、腹泻者,加苡仁、苍术健脾燥湿止泻;女患者伴月经不调加香附、益母草活血化瘀,理气调经。④龙胆泻肝汤:滋病常见情志忧郁,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火上扰症见头痛,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耳鸣、耳聋;伴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下半身皮肤瘙痒,不规则皮损伴糜烂。予龙胆泻肝汤以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火甚者加夏枯草、决明子清肝火,散郁结;皮肤瘙痒甚者加白鲜皮、白蒺藜疏肝祛风,利湿止痒;皮肤糜烂者加马齿苋、苦参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5.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第29卷第1期)【综述】

①小柴胡汤治疗肝炎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认为小柴胡汤具有抗炎和保护肝细胞膜以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很好地起刘治疗慢性肝炎和预防肝癌的作用。

②复方四逆散(四逆散加黄芪、丹参、山楂、蒲公英)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总有效率为81.4%。在改善症状方面.对于胁痛、腹胀改善最为明显。张腊荣教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时强调疏肝养肝相结合、治肝先实脾,选方常用四逆散加减 。

③茵陈蓠汤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不论有无黄疸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并且认

为茵陈蓠具有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

④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益气健

脾活血药具有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所以黄芪建中汤加味对HBsAg、HBeAg阳性转阴和预防转化有较好的作用。

⑤用芍药甘草汤加昧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胁痛由于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配合

疏肝和养肝之品能起到很好的调肝作用。

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辨证属肝热脾寒者49例HBeAg

转阴率为91.9%;ALT显著下降I通过慢性轻、中度与中医分型侧重的疗效比较,脾气虚寒型患者不论轻中度,治疗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柴胡桂枝干姜汤应以脾气虚寒为主的寒热错杂证为适应症。

⑦应用大黄廑虫丸及配合除湿解毒、健脾益肾的中草药。治疗携带HBsAg,

同时有HBcAg及抗一HBc系列变化的患者。用大黄座虫丸加减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每获良效。

⑧以利湿化浊合芳香化湿法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方用菌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

减及吴鞠通三仁汤化裁。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近期治愈率100%以茵陈术附汤合平胃散治疗寒湿内阻型慢性肝炎效果显著。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肝炎;以参苓白术散合四逆散化裁加减,治疗后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好转。有笔者认为肝郁化火伤阴是慢活肝的重要病理基础,采用滋阴法治疗,以芍药甘草汤合一贯煎加减为主,同时兼顾脾胃配合他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⑨干扰素联合小柴胡冲剂,能改善肝功能及胶原代谢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

轻用药反应,提高整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小承气汤加味联合前列腺素E (PGE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胆汁郁积患者,取得一定疗效;中药大黄廑虫丸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早期门脉高压,经42周治疗,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明显减小。 经方的实验研究进展

董自波等用75%的乙醇分别提取茵陈蓠、栀子、大黄及茵陈蒿汤,观察其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茵陈篙汤保肝作用可能是茵陈蓠、栀子、大黄共同作用的结果。

周春祥等运用Picrylchloride致迟发性变态反应(PCIDTH)肝损伤动物模型。将四逆散醇提物应用予上述动物模型诱导相给药作用,效应相给药有改善趋势。结论显示,四逆散醇提物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活化、移动及杀伤能力。发挥改善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日本爱嫒大学医学院内科研究人员使用两组HBV转基因小鼠作为HBV携带状态的动物模型。分3组分别以仅给予小柴胡汤、每月仅注射疫苗和既给予小柴胡汤也注射疫苗的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小柴胡汤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疫苗疗法与小柴胡汤结会可使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的复制减少。

巩海涛等通过药效学实验,可见大黄廑虫丸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形成,降低全血粘度,提高血浆纤溶酶原活性的作用。表明了大黄廑虫丸“活血通络、攻逐瘀血”机理。谢世平等应用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研究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内TGF-β1mRNA,以免疫组化法检测I、Ⅲ型胶原及细胞因子PDGF-BB、bFGF.结果表明.鳖甲煎丸具有明显的扰肝纤维化作用。能够从多个环节抑制肝脏纤维化病变。

张晓丽用四氯化碳(CC1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给予桂枝茯苓丸30天。结束后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和形态学指标。结果显示:桂枝茯苓丸组显著降低了血清LN HA和PCⅢ水平,肝组织病理损伤也较模型组轻。表明桂枝茯苓丸可通过扩张微血管,促进微循环,抗慢性增生性炎症等作用抑制纤维结体组织增生。 6.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2011年6月下半月刊,第9卷第12期)

经众多医家讨论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应定为“肝瘟”。“肝瘟”是指湿热疫毒侵袭肝脏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当前迫切需要有中医自己的病证名称的情况下,把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名称定为“肝瘟”是合适的。肝病大多数辨证为湿热为患,且多数是热重于湿,均采用了清热利湿退黄的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一些住院时间较长,病情较顽固的病例治疗中,采用了以清利为主,兼顾辨证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清利之法,不拘一方一法,并非纯用苦寒清利,还采用了甘寒清利、化瘀清利、扶正清利等多种方法,所选药物除常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外,再如龙胆泻肝汤、三仁汤、竹叶石膏汤、四物汤等加清利之茵陈、茯苓、白茅根等。另外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柴胡为君疏散外邪,辅以黄芩清郁热,配半夏、生姜辛温散结,含“辛开苦降”之法,佐以党参、甘草、大枣,有“肝病实脾”之意。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乙肝,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确切。

7. 归脾汤对慢性肝炎免疫调节作用的评价(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 年第22卷第2 期)

肝炎病毒属中医“疫毒”范畴,多为湿热之性。疫毒内客化生湿热,最终多见湿热中阻与肝郁脾虚之证。而慢性肝炎多为病情反复发作,损伤正气,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之证。对慢性肝炎病人在疾病好转稳定期加用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经实验对照比较,表明通过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的方法对慢性肝炎恢复期的治疗可有效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功能,调控机体免疫状态,是防止慢性肝炎反复发作的一种可行的途经,可用于各证型慢性肝炎的治疗。

8. 经方在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发热期予白虎汤加减:生石膏40g,知母10g,生甘草10g,粳米30g。恶心、呕吐加竹茹10g,半夏10g;腹泻加葛根10g,黄芩10g;口渴明显加天花粉15g。低血压期予白虎汤加人参以益元气,生津液:石膏30g,知母10g,炙甘草10g,粳米30g,人参10g。汗出较多,四肢欠温加人参可用至20g。少尿期给予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降逆止呕,方以竹叶10g,生石膏20g,麦冬15g,半夏10g,人参10g。呕吐明显加竹茹10g,陈皮10g;大便干加生大黄10g。多尿期予肾气丸治以温阳滋肾固摄,方予熟地黄24g,山茱萸肉24g,山药24g,泽泻9g,丹皮9g,茯苓9g,制附子10g,桂枝10g。恢复期(多在病程的第4周开始恢复) 一般情况好转,除感疲乏无力外,无明显自觉症状。此期可省煎药之苦,予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续服2周。

9. 小柴胡汤及其拆方对小鼠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湖北中医学院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小柴胡汤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疾病疗效显著。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4-6型、腺病毒等)感染常引起类感冒症状,伴发热恶寒、头痛等症,且常发热持续不退,查体有淋巴结肿大,血象通常不高。西医疗效不明显。中医辨证属外毒稽留,正虚邪实,客于少阳,故用小柴胡汤常能收到满意效果。

对于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中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小柴胡汤具有退热、抗炎、镇吐、祛痰、镇咳、保肝利胆、镇静及抗病毒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其研究水平也已达到细胞分子水平。小柴胡汤具有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作用于B细胞,可使多克隆抗体上升,并能诱导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一β(ILβ-)和γ一干扰素(γ-IFN),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证明其有免疫激活功能瞳引。有研究表明,小柴胡汤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是巨噬细胞,促进其产生淋巴活性因子IL-1、IL-2、IL-4、IL-6,也可促进巨噬细胞清除碳粒的作用;既可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发挥免疫激活作用,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又可间接作用于枯否氏细胞,使其雌二醇的受体数量增加,进而发挥间接的免疫激活作用,提高排除病毒的能力。还有资料报道,小柴胡汤可提高艾滋病(AIDS) 患者的单核细胞增殖活性,并推测其对单核细胞一T淋巴细胞一B淋巴细胞等细胞网络系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90年代初,日本学者在以T细胞集落为指标研究时发现,小柴胡汤对T细胞集落形成功能有增强作用。后经拆方研究表明,这种作用不单是以柴胡、黄芩为主体,而是有人参、生姜、半夏的作用口孙。有学者观察了小柴胡汤及其拆方对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刘氏报道,体外抗HBV作用,全方组较半方组(柴芩姜夏组)、柴胡单味组

为优,半方组对HbeAg的抑制率及治疗指数较低,而全方组除对HbsAg的治疗指数高之外,其半数毒性浓度大大提高;对乙肝鸭受损的肝组织病变的恢复程度,全方组较半方组、单味组为优,而半方组、单味组对肝组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王氏观察了小柴胡汤其及拆方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报道全方组及分解A组(柴芩组)、分解B组(参枣草组)均有体外抗柯萨奇B3m(CVB3m)病毒及保护细胞的作用,在一定浓度内能促进细胞生长,增加细胞活性。而抑制CVB3M的作用,以分解A组最强。在乳鼠动物模型上,三组对心肌的免疫损伤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全方组优于分解A组及B组,全方组和分解B组对病毒性心肌炎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调节作用。上述学者为小柴胡汤的配伍机理研究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其拆方与原方的配伍规律相左,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拆方,进一步深入研究小柴胡汤及其拆方的作用机理。小柴胡汤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虽散见于报道,但尚无小柴胡汤抗呼吸道病毒作用拆方的研究。流行性感冒是以流感病毒为病原体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及咳嗽、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其主要威胁表现在对老年人、儿童和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有合并并发症甚至致命的危险。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成员,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曾在人类历史上引起过数次大流行,造成千百万人死亡。如今流感仍然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包膜表面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亚型。由于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经常发生变异,特别是当两者同时变异时,·会产生新的亚型,往往造成新的大流行。如果对人体免疫系统来说完全陌生的动物流感病毒发生不明变异而感染人类,则会造成更大的难以估计的伤害,例如禽流感。

为了解小柴胡汤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本实验运用目前中药复方组方理论研究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根据小柴胡汤的组方特点进行了拆方研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全方组,柴芩组,柴芩+姜夏组及柴芩+参枣草组的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小柴胡汤及含有柴胡、黄芩的各拆方能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表明小柴胡汤及其拆方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均有保护作用,且以全方组为最佳。小柴胡汤全方组和柴芩+参枣草组,可以使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中TNF-0【浓度降低,IL-2浓度升高,从而防止过激的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免疫性损伤,并且能有效提高感染小鼠的免疫力;枣草组仅能降低TNFα,但不能提高IL-2浓度;柴芩组,柴芩+姜夏组能提高IL-2浓度,但降低TNF-α浓度的作用不明显。姜夏组则对两项指标的影响都不显著。

综合本实验结果和前期研究成果发现,小柴胡汤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能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降低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病毒和缓解症状的作用,其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在小柴胡汤方剂中,以柴芩配伍的各组方复方,给药方式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最强,表明在该方剂中,主成分柴胡,黄芩在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环节中可能起

着主要的作用;而人参,大枣,甘草则可能主要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实验结果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10.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 4例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10月第45卷第10期)

从临床表现看,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学时行毒、心悸、怔忡、胸痛等病范畴,其病机复杂,正气不足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感受邪毒(包括风热、湿热、疫疠等)是关键,邪毒乘袭,蕴结于心,伏于心包,故而出现心悸、胸痛、气急、呕吐、水肿、乏力等症。小半夏加茯苓汤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方剂,多用以治疗心下痞满、呕吐、心悸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也有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但用以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报道则甚罕见。笔者过去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在发病初期尝以清热解毒的银翘散,疾病的后期则以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丹参饮,对心律不齐的则以益气养阴的生脉散、炙甘草汤加减应用,虽收一定效果,但对有些病人疗效不够满意。后按心下支饮辨证,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施治,效果良好。方中生姜宣散、半夏降逆,合用降逆止呕,行水气而散逆气,茯苓去水宁心,泄肾邪利小便。故能消除饮停心下所致的心悸、怔忡、呕吐、水肿等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