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二至学案十六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0 16: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案二 兴趣

附:热身探究参考

(一)案例探究 ——兴趣助我成才

本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同学体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的愉快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让学生了解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内涵及兴趣对生活、职业的影响。

(二)活动探究——兴趣岛

本探究活动是在学生了解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内涵及兴趣对生活、职业的影响基础上,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的理论,通过兴趣岛测一测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并了解与自己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的职业。因上课时间有限,下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上相关网站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进一步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

(三)案例探究——我的兴趣我培养

本案例探究是在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及职业匹配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在前面的测试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匹配,教师可引导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继续强化职业兴趣,二是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不匹配,教师可引导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结合书本主要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专业学习中提升、在职业活动中强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培养,并请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列举可以马上实施的措施。

附: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B 2、C 3、C 4、C 5、D 6、ABCD

(二)辨析题

“认识自我是进行职业选择迈出的第一步”,小明对此的理解是:我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无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我也不改变我的职业目标,我一定要去实现它。

答:观点错误,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固然重要,但当原定的职业目标无法实现时,我们应在对自我的正确审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同时在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专业学习、职业活动中强化和培养职业兴趣。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的职业兴趣是什么?结合案例谈谈兴趣对我们的生活和职业产生的影响?

答: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小王的职业兴趣是修理汽车。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是职业稳定、生涯发展的内在动力;兴趣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

2、小王的职业兴趣与其从事的职业是否相符,他是如何在学习和工作中强化自己的职业兴趣的?

答:相符。强化兴趣的途径: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专业学习中提升、在职业活动中强化、在终身学习中坚持。

学案三 性格

附:热身探究参考

(一)探究活动——游戏大厅

本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对《西游记》四个主要人物特点的分析,知道每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从而了解性格的内涵。分析四个人物适合从事的职业的不同了解职业性格、性格与职业的关系。讨论谁的性格较好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二)探究学习:识别你的性格

本探究学生从朋友评价、自我评价及职业性格测试三个方面,对自己的性格有全面的认识,并对照MBTI性格类型指标了解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性格中的主要优点和主要的缺点,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适。

(三)案例探究——改变带来了另一片天空

本案例探究是在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性格及职业匹配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测试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职业性格与所学专业匹配,教师可引导学生强化性格以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要,二是职业性格与所学专业不匹配,教师可引导同学适当调适和塑造以适应职业的需要。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可塑性。结合书本,性格的塑造途径有:在自省、自警、自砺中修身养性、在榜样学习中陶冶性情、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品格、在职业活动中锻炼意志。

附: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6、C 7、D 8、A

(二)辨析题

1、在一次课堂调查中,多数同学都认为:外向型性格特征要比内向型性格好。你说对吗?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人的性格是有优劣之分的,任何人都有其性格的优势和弱点。因此,不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性格都各有闪光点,也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那种认为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好的说法是过分夸大了外向型性格的优点,而没有注意到其缺点, 因而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2、性格的形成是先天决定的,任何人无法改变。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这种后天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以及个人自我调节等因素的作用。而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自我调节对性格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个人的性格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重要的是在于自己的培养和塑造。事实上,人的性格是可以培养和塑造的。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王某原来是什么样的性格?参加工作后,她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王某原来文静、内秀、少言寡语;参加工作后,她精明、泼辣、能言善变。

2、她调适自己的性格方法可能有哪些?

答:首先要认清自身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了解性格和职业的匹配关系。其次在生活中经常自省、自警、自砺;向本行业的优秀前辈学习良好性格的方法;在职业活动中磨练、逐渐积累等等。

学案四 能力 (部分参考答案)

四、实战演习 (一)选择题

1 B (二)、辨析题

2 C 3 A 4 D 5 D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答:知识与能力都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因素。但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根据。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人的能力发展一般要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掌握了知识并不代表发展了能力。当今社会,要学会学习,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1、客房部出了个小外语教师

分析回答:(1)小汤的什么优势在工作中让她受到了肯定和表扬?这说明了什么?

答:生明确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过硬的专业服务技能是脱颖而出的法宝。因此,在学习期间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发展好自己的特长。

(2)小汤被单位正式录用,职位升迁为领班,给你什么启示?

答:调整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从低端就业起步,从低层次岗位做起,不应梦想通过一次就业就谋取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3)写一写:我的优势是?我提高职业能力的措施?我准备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准备培养的好习惯有? 答:略。

2、打造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1)陆步轩、罗福欣的经历给你什么启示?

答:在学校所学的仅仅是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要想增加职场竞争的砝码,必须自我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方向,打造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战胜职场对手,为自己的职场人生积累能量。 (2)你将来打算从事何种职业(或是自主创业)?现在是否已经具备这个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如何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既达到使上司满意,又使自己满意的程度(如创业,如何使自己满意)? 答:略。

学案五 价值观 (部分参考答案)

四、实战演习 (一)、选择题

1 C (二)、辨析题

1、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2 B 3 C 4 D 5 C

2、、活动探究: 略

3、案例探究——她为什么总是失败

(1)娜娜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良心理?

娜娜在求职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和依赖心理。 (2)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消除这些不良心理?

通过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自我调节,释放心理压力,积极寻求家人、老师、朋友等的帮助。

(3)你觉得良好的心态在求职过程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心态是性格和态度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了你对事情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而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心理因素是影响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不仅贯穿我们求职的全过程,而且影响着其他方面。自卑、嫉妒、怯场等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会干扰我们去成功求职。相反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则能轻松化解求职时面对的压力,顺利实现就业。

4、案例探究:教材P103案例填写下列表格,并回答问题。

小张去了哪些地方,找了哪些人 小张做了什么 这些做法在就业 中起了什么作用 1 2 阅览室 班主任家 学生处 老 乡 人才市场 收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 拜托老师推荐合适的单位 将自己的自荐材料留下来 使自己在求职时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专门向有关单位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 学校多次将招聘、 面试信息通知他 3 4 5 拜托老乡定期将信息告知自己 查询就业信息,做好记录 为他提供了几条重要信息 虽身在外地,但消息灵通 (1)和其他同学相比,小张之所以在实习刚结束时就顺利敲定了工作单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小张高度重视就业信息的收集,通过多种渠道使自己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准确就业信息。

(2)总结一下,小张的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有哪些?除了这些途径,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就业信息?

人才市场、学校、社会关系网、亲戚朋友。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正规的职业介绍所、新闻媒体、招聘会、社会实践、电话信函联系和上门“自荐”。

(3)小张为收集就业信息,首先去的是哪里?收集什么信息?除此之外,就业信息还包括哪些?

小张首先去了阅览室,收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即政策类信息,除此之外,就业信息还包括形势类信息和需求类信息。

5、活动探究

虚假就业信息 对应聘者几乎没有专业要求,门槛极底,而且博取高薪很容易,信息的 感觉“天上掉馅饼”,面试程序非常简单甚至无需面试,“按有关规定”收取“上岗费”、“信息费”、“服装费”、“培训费”、内容 “抵押金”、“资料费”等。 常年选择网上免费信息信息传使用无需登记机主身份的移动电话发信息、播的途平台发布信息、报纸上发布“豆腐块”招聘广告;在马路上广泛散发广告;随意贴在路边的“牛皮癣”招聘广告。 径 三、实战演习

(一)选择题

1、D 2、ABCD 3、ABC 4、ABD 5、ABCD (二)辨析题

1、

观点错误。观念决定行动,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就业观是人们对就业目标的选择和就业去向的追求,要想就业取得成功,要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

特征 观点错误。就业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自我调节给予逐步的提高。当我们在就业中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积极的暗示、转移注意力、调整生活环境、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向朋友倾诉、向长辈寻求帮助、进行心理咨询等等方式进行调适。

3、国家制定的一些大政方针政策虽然不能直接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但却能够拓展我们就业的思路,拓宽就业的渠道。尤其是一些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的优惠性政策。2002年国家新出台了“西部计划”政策,2003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2003年年共青团、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青年志愿者服务西部开发的政策,不少应届毕业生响应号召,很快在西部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几年之后,有人成成了当地企业的核心骨干,前途无量。有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跳槽回到家乡。同学们应该多读报,关心此类政策的出台和具体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就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材料2反映了社会上现存的“招考公务员热”的现象,往往出现几百人挣抢一个公务员职位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招聘技工岗位应聘者寥寥无几也反映了我国就业市场上技工缺乏的现象。这种现象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严重不相适应的,应当采取有效机制促使广大劳动者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 (2)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职业学校的学生应确立什么样的就业观?

材料1显示我国劳动力的特点是: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者素质不高,更严重的是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紧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当树立从业的信心,抛弃陈旧的就业观念,坚定不移的沿着职业技术之路走下去。

2、宁宁的成功之处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就业不仅是实力的竞争,也是信息的竞争。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注重收集就业信息关系到求职的成败。

学案十一 求职应聘

三、热身探究

1、请你诊断

(1)写求职信要求格式正确,它是由有哪几部分构成的?

求职信的构成:称谓、正文、结尾、附件、署名、成文时间几部分。

(2)这封求职信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缺点:第一,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自己的特点、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第二,言过其实。用“千里马”、“爱才如宝”等词汇,显然对自己的定位有所夸大。形容词的堆砌,使得这封求职信显得华而不实。第三,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期盼您的面试”后面不能用“!”号。

优点:文从句顺,富有激情。

(3)你能修改教材106页的求职信使之更好吗?

针对不足之处修改。

2、活动探究——我的个人简历

3、案例探究:是机遇?还是???

(1)阅读教材P113内容,结合小张的成功就业说明现代企业用人时更注重什么?

现代企业不仅仅注重个人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

(2)阅读教材P112—113和典型案例《第36个应聘者》,结合小张的经历对你的求职面试有何启发?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除了书本上所学到的一点专业知识外,并无实战经验可言,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另辟蹊径。要让自己脱颖而出,就必须讲究一定的求职策略,让用人单位发现你的闪光点。 4、案例探究——陷阱

(1)阅读教材P114—115,钱林和任丹在求职过程中分别遭遇了什么样的陷阱?求职过程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哪些常见的陷阱?

岗位名称陷阱和试用陷阱。

(2)面对这些陷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范举措呢?

到正规人才市场求职;对繁多收费说“不”;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谨慎签订劳动合同。

四、 实战演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C 4、ABCD 5、ABCD (二)辨析题

1、写求职信要对自己进行全面介绍,最好能面面俱到。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写求职信要做到内容简明扼要,明快精练,突出重点。面面俱到会造成求职信冗长繁杂,主次不分的后果,给人留下主次不清的坏印象。

2、求职时要进行自我包装,既然是包装,夸大和吹嘘也就在所难免。

观点错误。在现实中,夸大和吹嘘出来的求职材料很难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既使获得了面试的机会,虚假的内容也很会在面试官面前不攻自破。诚实信用不仅是自我包装的基本的原则,也是所有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3、求职应聘靠的是真才实学,穿衣打扮、言谈举止都是次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