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福建省龙海市_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18 22: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国语》载:“同姓则同心,同心则同德,同德则同志。”材料中“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井田制

2.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人,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C.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3.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4. 下列措施,属于秦朝首创的是

A.分封诸侯 B.设立郡县

C.设置提点刑狱司 D.采用“皇帝”称号

5.唐宋加强君权的共同措施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来加强君权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7. 根据如图可以推断军机处是

A.总览全国军务的军事机构B.监视官民言论的特务机构

C.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D.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8. 从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和广州的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来看,反映的本质相似之处是

A.反对外来侵略B.反殖民反封建C.反对吸食鸦片 D.维护封建统治

9.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抗日战争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10.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11.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12.“学生既在使馆口鹄立两小时之久,而市民之加入者亦甚众,当时群众义愤填膺,急欲得卖国贼而一泄之。于是议定先寻曹氏,次寻章、陆。”这段回忆描述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八一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3. 如图是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八七会议”

1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16. 中国某城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某城”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

17.“铁流两万五千里”“神兵飞夺泸定桥”源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A.百万雄师渡长江B.红军长征

C.千里跃进大别山D.北伐战争

18.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中国曾制造过两次大屠杀

A、大连、南京

B、大连、旅顺

C、旅顺、南京

D、旅顺、上海

19.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

20.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盟军的参战B.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援

C.敌后战场坚持抗战 D.全民族抗战

21.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在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指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应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人民民主、社会主义B.公平公正、民主集中

C.民族独立、民主集中D.民主科学、社会主义

23.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4. 某个区域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该组织是()

A.华沙条约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25.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A、不结盟政策

B、一大片政策

C、全面结盟

D、闭关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20分,第28小题20,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有哪些?(5)(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5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西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三公、九卿或列侯也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文选集》

材料四:全党全国人民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摘自人民网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分别是什么。(6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

28材料一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二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上午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防扩

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第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请回答:(1)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说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8分)

(2)中美建交32年来,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两国应怎样扫除障碍,保证两国关系向着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6分)

(3)尽管中美双方还存在着隔阂、误解乃至磨擦,但都有许多友好合作的表现,试举例说明,并指出两国进行友好合作的基础。(6分)

龙海二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20分,第28小题20,共50分)

26题.

(1)

(5分)

(2)

(5分)

27题:

(1)

(6分)

(2)

(4分) (3)

(6分)

(4)

28题:

(1)

(12分)

(2)

(3) (6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20分,第28小题20,共50分)

26.(1)变化:①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约法;②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③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④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5分)

(2)不同:①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4分)

原因:分析评价的着眼点不同.(1分)

27.(1)制度:察举制。标准:①西汉以德才为主;②东汉逐渐发展为注重门第。(6分)

(2)观点:①魏晋时期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真正有用人才;②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4分)

(3看法:①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②但考试科目缺乏实用性,尤其是到了近代,无法经世致用。③总之,利大于弊。(6分)

(4)看法:①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会影响到国家的治乱兴衰。(4分)

28.说明:伤:①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中美对抗,造成了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国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不利于经济发展。利:②70年代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变了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有利于两国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言之有理即可,8分)

(2)最大障碍:台湾问题。

怎么做: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精神。(6分)

(3)事例:①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的合作;②共同参加并建立反恐机制;③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各个领域合作。(其他合理例子亦可,4分)

基础:有共同的国家利益。(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4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