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答答玫瑰静悄悄的开

更新时间:2023-05-24 06: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从某种程度上讲,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们,照顾他们。只要努力,相信这些“羞涩”的花朵将会静悄悄的绽放,并且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关键词】:学困生 兴趣 鼓励 信心 希望 绽放

“学困生”是一个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人不多,但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他们“背道而驰”,必将直接对一个班级的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构成威胁,影响班级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对待“学困生”?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一、恰当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对于学困生,我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把适当的努力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大家分享。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只有27.1%的老师课上会经常提问“学困生”,大部分老师认为提问“学困生”是浪费时间,只会耽误进度,影响教学效果。相反我认为老师应该在课上多向他们提问,所问的问题也要力求浅显,并讲究一定的方法,如:老师可以让“学困生”模仿优生回答问题。因为有些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他们不知重点,也摸不清方向该如何去答,而这些知识是非掌握不可的。对此,可让优生先答,回答正确后,再让“学困生”复述,之后,并在复述的基础上,再提一些类似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还有一种提问的方法,提供“学困生”“再答”的机会。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提出后,如果“学困生”回答的内容基本正确,只是语言表达如不太清楚,老师可先加以肯定,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帮助重新组合答案,然后让“学困生”作第二次回答。如果回答仍有遗漏,老师则可发动大家一起矫正。

一次,在一堂语文课上,班里一位平时不爱说话,成绩较差的女生第一次举手想回答问题,我随即请她答题。结果她不但没回答错,而且答得非常好,我当场予以表扬,并鼓励她以后能更多地举手发言,尽可能地锻炼自己。课后,我还将这个消息告诉她的家长,让家长也对她给予表扬和鼓励。后来,这位女生大多时候积极发言,进步很快。

可见,老师在提问中,应努力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哪怕是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大力的表扬。这样,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多点鼓励,增强信心

“学困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帮助,哪怕一个点头微笑都会使他们兴奋无比,充满希望,从而渴望有机会能表现自己。因此,老师要多投入爱心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有一种不受歧视,不被遗忘,不受冷遇的感觉,去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从而提高自己的成绩。

课上,老师要特别关心“学困生”,比如:鼓励他们主动地求问,老师也要认真地回答他们所提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学困生”遇到困难,老师则要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困难,对于“学困生”阅读课文遇到的疑难问题,老师要诱导他们学会扣词理句、联想思考、体会领悟的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对“学困生”采取适当的“优先”政策, 如:提问优先。提问其实是老师检验学生对知识领会程度的一种方式,对“学困生”提问,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听课的专心程度,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困生”的说话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板演优先。板演就是在老师新授内容结束后,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一种途径。在进行板演训练时,老师应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些热情而富有鞭策的话,一个表示肯定的手势来鼓励“学困生”登台施展才能。让其沉浸在老师的情感与鼓励之中,随之产生“学习不难”的感觉,便会自愿地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瞻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困生”一旦从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摩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三、热情帮助,给予希望

“学困生”基础一般不扎实,接受能力也较差,课堂上所授内容大部分同学能听懂,但对“学困生”来说也许还是一知半解。这时,老师如果忽视这一点,也不考虑学生这方面的个体差异,而按同一标准去要求,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些“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课上可采取分层教学,向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并且容易掌握的知识,作业上也可开一些“小灶”,提出目标,从易到难,因势利导,使他们逐步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大量练习巩固获取的,在课堂练习中,“学困生”仍需要老师指点迷津才能消化掌握,而老师的和蔼可亲、饱满情绪,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则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谓“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老师只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困生”的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们,照顾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也有长处和闪光点,只是有的老师没有发觉到,他们的潜能也还没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他们,老师既要有爱心,又要有信心,无时无刻都要关注他们,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努力,相信这些“羞涩”的花朵将会静悄悄的绽放,并且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2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