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中考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01 11: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5年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个正确,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3分)(2015?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色越好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分)(2015?包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燃料的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C.使用杠杆必定省力
D.雾凇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3分)(2015?包头)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一般都使用两脚插头 B.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C.照明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D.增加大功率的用电器时,只需换上足够粗的保险丝即可 4.(3分)(2015?包头)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同名磁极间的磁感线 B.
力和力臂
C.
光的反射 D.
平面镜成像
第1页(共55页)
)
5.(3分)(2015?包头)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ab=b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
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B.小钢球在ab、bc两端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钢球在ab段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bc段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6.(3分)(2015?包头)如图所示是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无摩擦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S闭合后,当风速增大时( )
A.活塞上方气压变大,活塞向下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B.活塞上方气压不变,活塞静止不动,风速表的示数不变 C.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D.活塞向上运动,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3分)(2015?包头)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1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第2页(共55页)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二、作图与实验题(8题5分,9题4分,10题5分,11题7分,本大题21分) 8.(5分)(2015?包头)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 (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 ;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 ;
(3)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 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 c乙.
9.(4分)(2015?包头)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4中像的性质和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5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 10.(5分)(2015?包头)某同学要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准备了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中还应该有 .
(2)他将实验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 有关,该实验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第3页(共55页)
(3)实验完成后,该同学用质量为20g和50g两个小铁球,分别制做成摆成为80cm和100cm的两个单摆,根据上面实验结论可推测,这两个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应分别是 s和 s. 实验次数 摆幅(cm) 小球质量(g) 摆长(cm) 时间(s) 1 10 30 80 1.8 2 10 40 80 1.8 3 15 40 80 1.8 4 15 40 100 2.0 11.(7分)(2015?包头)在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电流表(量程:0~0.6A、0~3A)、电压表(量程:0~3V)、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实验要求把图1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P调至 端;
(3)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小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保留两位小数).
三、计算题(12题8分,13题10分,共18分)
12.(8分)(2015?包头)有一质量m=0.1kg,容积V=1×10m,横截面积S=2.5×10m
﹣3
3﹣32
的圆筒形薄壁容器B(壁厚忽略不计),现注入体积为V的某种液体A后,将其封闭放入水中,且保持竖直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8×10Pa,(容器B内空气质量不计,g取10N/kg)求: (1)液体A的密度;
(2)若要使容器B恰好竖直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注入液体A的体积是多少?
3
第4页(共55页)
13.(10分)(2015?包头)如图所示是检测某一传感器的电路图,这种传感器上标有“6V、1.8W”的字样(该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纯电阻电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1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求:
(1)这种传感器的电阻R0是多少?
(2)如果在a、b之间所加的恒定电压为6V、试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阻值为R0的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
(3)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测得该传感器的实际电阻与第(1)问中R0的值(称为额定值)偏差大于1Ω,则该传感器就不能正常使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图a、b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检测数据记录如下表: 检 测 次 数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0.18 1.68 第1次 0.22 0.90 第2次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此时在a、b之间所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大?
第5页(共55页)
2015年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个正确,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3分)(2015?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色越好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光的反射定律;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声与光;信息的传递.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
(2)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3)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要慢,该选项说法错误; B、音色好孬,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无关,该选项说法错误; C、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光的反射、电磁波的相关知识,内容较简单,属于识记性内容. 2.(3分)(2015?包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燃料的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C.使用杠杆必定省力
D.雾凇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密度及其特性;杠杆的分类;燃料的热值.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均无关. (3)使用杠杆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
(4)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与物体的体积无关,故A错误;
第6页(共55页)
B、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均无关,故B错误;
C、使用杠杆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错误;
D、雾凇和霜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热值、杠杆的分类和凝华的知识,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3.(3分)(2015?包头)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一般都使用两脚插头 B.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C.照明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D.增加大功率的用电器时,只需换上足够粗的保险丝即可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使用试电笔时,笔尖接触要检测的导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 【解答】解: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痤,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漏电后,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
B、正确使用测电笔的方法,笔尖接触检测的导线,笔尾接触手,才能检测导线是零线还是火线,故B正确;
C、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故C错误;
D、增加大功率用电器时,必须考虑电能表、导线、保险丝等因素,不能一味的换较粗的保险丝,防止因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坏电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3分)(2015?包头)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同名磁极间的磁感线 B.力和力臂
第7页(共55页)
C.
光的反射 D.
平面镜成像
【考点】磁感线及其特点;力臂的画法;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1)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据此判断; (2)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据此判断; (3)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判断;
(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且大小相等,为虚像,据此判断.
【解答】解:A、由于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图中为两个N极,所以磁感线都是指向外的,故A正确;
B、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图中力臂与力的作用线不垂直,故B错误; C、图中入射角为90°﹣40°=50°,而反射角为40°,二者不相等,故C错误; D、平面镜应该成的是虚像,而图中的像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常见的物理学作图,掌握磁感线的特点、力臂的画法、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可顺利解答. 5.(3分)(2015?包头)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ab=b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
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B.小钢球在ab、bc两端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钢球在ab段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bc段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考点】惯性;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时间的大小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3)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
(4)结合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A、钢球下滑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第8页(共55页)
B、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加,知bc的运动时间小于ab段的时间,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因为斜面光滑,所以小钢球在ab段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bc段动能的增加量相等,故C选项正确;
D、因为下滑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做能量的转化这种题时,我们首先要注意能量是否守恒,然后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即为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 6.(3分)(2015?包头)如图所示是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无摩擦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S闭合后,当风速增大时( )
A.活塞上方气压变大,活塞向下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B.活塞上方气压不变,活塞静止不动,风速表的示数不变 C.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D.活塞向上运动,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1)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根据活塞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电功率公式得出电路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解:ABC、当风速变大时,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电压表(风速表)示数变大,AB错误,C正确;
D、电源电压U不变,电路电流I增大,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判断出风速变大时活塞的运动方向. 7.(3分)(2015?包头)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1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第9页(共55页)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压轴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由滑轮组的结构可以看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3h.
(1)已知滑轮组绳子的段数n和拉力F拉,物体静止,设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F′,其关系为F拉=(F′+G动);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减去整个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F′;
(2)由F﹣t图象得出在2~3s内的拉力F,由v﹣t图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速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利用P=Fv求拉力做功功率,知道拉力F和物重G大小,以及S与h的关系,利用效率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由F﹣t图象得出在1~2s内的拉力F,由h﹣t图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利用W=Fs求此时拉力做功. 【解答】解:
(1)由图乙可知,在0~1s内,拉力F=30N.取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G动,向上的支持力F支,及三根绳子向上的拉力F′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F支=G﹣F′=G﹣3F拉+G动=100N﹣3×30N+G动=G动+10N;故A错误; (2)由图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0m/s,拉力F3=40N, 因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 所以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v3′=3v3=3×2.50m/s=7.5m/s, 拉力做功功率(总功率): P总=F3V3′=40N×7.5m/s=300W,故C错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83.33%,故D错误;
(3)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
第10页(共55页)
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s2=3h2=3×1.25m=3.75m, 拉力做的功:
W=F2S2=50N×3.75m=187.5J;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涉及到功、功率、机械效率、压强的计算,能从题目提供的图中得出每秒内的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二、作图与实验题(8题5分,9题4分,10题5分,11题7分,本大题21分) 8.(5分)(2015?包头)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 a (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 ;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 吸收的热量相同 ;
(3)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 甲 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 < c乙.
【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为甲乙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要解决本题,首先应当深刻理解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 【解答】解:
(1)依题意,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的质量,故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是不合理的,应当装入等质量的甲乙液体,所以步骤a错误;
(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应当控制加热时间,所以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
(3)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观察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甲;
因使用的是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c=容就越小.
可知,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当升高温度越大,它的比热
第11页(共55页)
所以c甲<c乙. 故答案是:(1)a;装入等质量的甲乙液体;(2)吸收的热量相同;(3)甲;<.
【点评】考查了物体吸收热量的知识点,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本实验的几个关键点:一是加热时间的长短说明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二是用好控制变量法. 9.(4分)(2015?包头)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5 cm.
(2)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4中像的性质和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5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1)由实验3,u=v=2f=1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5cm.
(2)实验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2中,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7.5cm,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实验4中,物距是7.5cm,像距是15cm.
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5;(2)倒立缩小的实像;15;倒立放大的实像. 【点评】(1)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两种方法:
阳光聚焦法: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透镜,能在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倍焦距法: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这是实验中经常用到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0.(5分)(2015?包头)某同学要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准备了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中还应该有 停表 .
(2)他将实验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 摆长 有关,该实验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第12页(共55页)
(3)实验完成后,该同学用质量为20g和50g两个小铁球,分别制做成摆成为80cm和100cm的两个单摆,根据上面实验结论可推测,这两个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应分别是 1.8 s和 2.0 s. 实验次数 摆幅(cm) 小球质量(g) 摆长(cm) 时间(s) 1 10 30 80 1.8 2 10 40 80 1.8 3 15 40 80 1.8 4 15 40 100 2.0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故需有测量时间的工具; (2)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即研究任意一个因素和往返摆动时间的关系时,一定保证其它两个因素不变;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往返摆动的时间在摆动幅度、质量变化时,摆长不变,摆动的时间不变;只有在摆长改变了,往返摆动的时间才改变;所以可得结论: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有关,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 【解答】解:(1)因为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故需有测量时间的工具,还缺少秒表;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往返摆动的时间在摆动幅度、质量变化时,摆长不变,摆动的时间不变;只有在摆长改变了,往返摆动的时间才改变;所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有关,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 研究任意一个因素和往返摆动时间的关系时,一定保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有关,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所以80cm和100cm的两个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应分别是1.8s和2.0s. 故答案为:(1)秒表;(2)摆长;控制变量法;(3)1.8;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7分)(2015?包头)在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电流表(量程:0~0.6A、0~3A)、电压表(量程:0~3V)、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实验要求把图1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P调至 A 端;
第13页(共55页)
(3)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滑动变阻器断路 .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2 V时,小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44 W(保留两位小数). 【考点】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若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则应选15V的量程,而电压表的量程是0~3V,所以电压表应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根据灯泡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且与灯泡串联,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2)为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处于最大阻值处. (3)根据电路故障要么短路、要么断路,结合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和灯泡的亮暗来确定答案.
(4)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灯泡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的示数;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的示数;最后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解答】解:(1)灯泡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6V﹣3.8V=2.2V<3V,电压表选0~3V的量程;而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因此电压表应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此时
通过灯泡的电流约为=0.38A,所以电流表选0~0.6A的量程,且与灯泡串联,注意电
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连接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前,保护电路的滑动变阻器应处于最大阻值A端.
(3)电压表有明显偏转,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两级之间电路连接完好,电流表无示数,灯泡不亮,说明滑动变阻器断路.
(4)灯泡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3.8V=2.2V;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0.38A;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3.8V×0.38A=1.44W. 故答案为:(1)连接如上图所示;(2)A;(3)滑动变阻器断路;(4)2.2;1.44.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电路故障的判断等,难点是根据读数要求确定电表的量程.
三、计算题(12题8分,13题10分,共18分)
12.(8分)(2015?包头)有一质量m=0.1kg,容积V=1×10m,横截面积S=2.5×10m
﹣3
3﹣32
的圆筒形薄壁容器B(壁厚忽略不计),现注入体积为V的某种液体A后,将其封闭放入
第14页(共55页)
水中,且保持竖直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8×10Pa,(容器B内空气质量不计,g取10N/kg)求: (1)液体A的密度;
(2)若要使容器B恰好竖直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注入液体A的体积是多少?
3
【考点】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压轴题;浮力. 【分析】(1)利用F=pS求出容器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即浮力大小,然后根据物体漂浮,
浮力等于重力,结合重力公式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求解液体A的密度;
(2)求出物体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结合重力公式求出注入液体的质量,利用
求解注入液体A的体积.
3
﹣3
【解答】解:(1)由p=可得,F浮=F向上=p向上S=2.8×10×2.5×10N=7N, 容器B漂浮,则F浮=G总=GA+G筒=(mA+m筒)g,即7N=(mA+0.1kg)×10N/kg, 解得,mA=0.6kg, 液体A的密度:ρA=
=
=1.8×10kg/m;
3
3
(2)容器B悬浮,则同时有:解得,由
=
=
=ρ水gV排=ρ水gV=1.0×10kg/m×10N/kg×1×10m=10N, +G筒=(
+m筒)g,即10N=(
+0.1kg)×10N/kg,
33﹣33
=0.9kg, 可得,
VA=
==5×10m.
3
3
﹣43
答:(1)液体A的密度为1.8×10kg/m;
﹣43
(2)若要使容器B恰好竖直悬浮在水中,注入液体A的体积是5×10m.
【点评】此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密度的计算、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点,关键是公式的应用和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这一条件的了利用.
第15页(共55页)
13.(10分)(2015?包头)如图所示是检测某一传感器的电路图,这种传感器上标有“6V、1.8W”的字样(该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纯电阻电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1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求: (1)这种传感器的电阻R0是多少?
(2)如果在a、b之间所加的恒定电压为6V、试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阻值为R0的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
(3)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测得该传感器的实际电阻与第(1)问中R0的值(称为额定值)偏差大于1Ω,则该传感器就不能正常使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图a、b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检测数据记录如下表: 检 测 次 数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0.18 1.68 第1次 0.22 0.90 第2次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此时在a、b之间所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专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1)知道传感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求出传感器的电阻;
(2)由P=UI求出传感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然后与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电流表的量程相比较确定电路中的电流,然后确定传感器两端的最大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传感器两端的最大电压,然后得出答案;
(3)根据串联电路中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可以列出两个式子,联立可以解出a、b间所加的电压和此时传感器电阻,进而比较它的阻值变化情况,得出它是否可以使用. 【解答】解:(1)由P=
可得,传感器的电阻:
R0=
==20Ω;
(2)由P=UI可得,传感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I0=
=
=0.3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0.3A,此时传感器两端电压为6V,
第16页(共55页)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为R1=10Ω时,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电流: I1=
=
=0.2A,
则传感器两端电压:
U2=I1R0=0.2A×20Ω=4V,
则传感器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4V~6V;
(3)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ab=U传+U0,
将表中数据代入可得:
1.68V+0.18A×R传=Uab, 0.90V+0.22A×R传=Uab,
解得:R传=19.5Ω,Uab=5.19V,
传感器的电阻变化 R﹣R传=20Ω﹣19.5Ω=0.5Ω<1Ω,则这个传感器仍可使用. 答:(1)这种传感器的电阻R0是20Ω;
(2)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阻值为R0的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V~6V; (3)这个传感器可以正常使用,此时在a、b之间所加电源的电压是5.19V.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要胆大细心认真,并且会结合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去解决物理中的问题.
第17页(共55页)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gwb46;llm;wscdd;2107959882;yuanwd;190438938;739830;wdnyx2011;刘伟(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5年11月12日
第18页(共55页)
考点卡片
1.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命题方向】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的判断是这个知识点的核心,例如:霜,冬天玻璃窗内侧的窗花,针形六角形的雪,雾淞等 例1: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进行分析解答,生活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还有:云、雨、雹、霜、雾、露、雪等的形成过程.
例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水蒸气 经过 凝华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会放热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是凝华.冬季,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解题方法点拨】
判断时一定要紧扣定义,由定义来判断是最准确的、简单的.
第19页(共55页)
2.密度及其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3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g/cm,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可用来鉴别物质,如水的密度为ρ水
33
m=1.0×10kg/m
【命题方向】
密度的定义,密度性质是命题的方向.
例1: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分析:根据纳米技术进行分析.
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塑料泡沫搭建舞台道具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对人的伤害小. 根据熔点和沸点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价是利用纳米技术,与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B、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是利用单位质量该燃料放出的热量多,与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泡沫搭建舞台表演中的道具房屋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不容易对人造成危害.符合题意.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是利用被测温度在酒精熔点和沸点之间,与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熔点、沸点、热值和密度.
例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第20页(共55页)
分析: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②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③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 解:
A、B 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C、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状态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温度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ρ=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
【解题方法点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的含义: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f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如对于铝制品来说,不论它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都是不变的.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卜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但注意密度与温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公式ρ=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质量不变,其体积变大(特殊情况除外),则其密度相应减小.反之,温度下降时其密度增大.
3.密度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密度的公式: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密度公式变化:m=ρV、V=
【命题方向】
利用公式计算出密度来鉴别物质,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函数图来比较密度的大小.
例1: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 )
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甲乙两个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第21页(共55页)
解:由V甲=V乙,=可得=,故选项A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此题比较简单,是密度计算题的基础,因此是一道基础题.
例2: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 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石头吸水不计,g取10N/kg)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分析:由题意可知,石头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根据盛满水的容器溢出的水求出石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若石头吸水,则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由此判断所测石头的密度值的情况. 解:(1)排出水的质量为: m排=(0.56kg+2kg)﹣2.36kg=0.2kg; ∵石块完全浸没 ∴V石=V排=
=
=2×10m;
﹣4
3
(2)石头的密度: ρ石=
=
=2.8×10kg/m;
3
3
(3)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 根据ρ=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
答:(1)石头的体积为2×10m;(2)石头的密度为2.8×10kg/m;(3)偏大,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根据ρ=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石头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头的体积;石头吸水时,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
【解题方法点拨】
对于密度公式,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其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具有同种物质的物体,在同一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体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
333
第22页(共55页)
(3)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
(4)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
.
4.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
(1)在研究涉及到几个变量的物理问题时,常常采取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例如:在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确定对象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些关系得出结论.又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2)探究性实验一般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命题方向】
物理规律中经常出现有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实验结论的表述用控制变量法的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关键.
例1: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的方案后,选择正确答案.
解: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不能控制球的初速度相同,无法根据反弹后落地距离比较弹性大小,故A错误;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没有控制球的抛出速度相等,不能根据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判断弹性大小,故B错误;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没有控制高度相等,故C错误;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控制了球的初始高度相同,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可以判断球的弹性大小,故D正确;
第23页(共55页)
故选D.
点评:一个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一定要注意保证其它因素是相同的.
例2: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1 12% 天蚕丝 2 2 5% 3 1 28% 化纤 4 2 14% 5 1 7% 全棉T恤(白色) 6 1 4% 全棉T恤(黑色)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
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在进行检测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中衣服材质、衣服的颜色、衣服布料的层数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探究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变量不变.该实验中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体现防晒效果的,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要注意变量和不变量. 解:(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
故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
分析实验5、6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颜色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
根据以上分析,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第24页(共55页)
点评:在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必须要使用控制变量法,这样才能保证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本题的解答中,首先要明确变量有哪些,再根据题目要求看哪个变化,哪个需控制,并逐一分析表中数据.因为数据与物理量较多,分析时应细心才好.
【解题方法点拨】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需要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改变哪些因素;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同时要注意实验时的控制变量.
5.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命题方向】
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例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12.00 cm,平均速度是 0.15 m/s.
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第25页(共55页)
根据公式=,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
=0.15m/s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2.00,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最基本的计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计算.
【解题方法点拨】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6.惯性
【知识点的认识】
(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难于改变,也就是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容易改变,也就是惯性小.
(3)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4)惯性的应用与防止: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益的要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有害的要加以防止,例如汽车不能超速超载.
【命题方向】
命题方向有以下方面:(1)惯性的认识;(2)影响惯性的因素;(3)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 分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解答此题.
解:A、物体的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速度,自行车惯性不变,故B错误.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阻力作用,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使它停下来,故C正确.
第26页(共55页)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则物体由于惯性要继续运动下去,不会停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应记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由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酿成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加大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C.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2)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人会前冲而带来的伤害;
(3)冰雪天因为路面结冰,而使摩擦力减小,故为了增大摩擦可以在轮胎上装防滑链; (4)汽车的刹车距离取决于汽车的运行速度及人的反应时间,而酒后人的反应时间增长,故可以分析为什么不能酒后驾驭.
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限制速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刹车距离,故A错误;
B、根据惯性可知突然启动时人是向后仰的,安全带不起任何作用,故B错误; C、防滑链可以增大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交通事故的产生,故C错误;
D、人饮酒后,由于反应变慢,则反应时间变长,则刹车距离变大,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交通法规中的应用,在生活中要注意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解题方法点拨】
(1)惯性不等同于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而惯性定律讲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获得惯性”.正确的是“具有惯性”.
7.杠杆的分类 【知识点的认识】
(1)人类发明各种杠杆应用于生活,其目的有三:省力、省距离和改变用力的方向.因此我们把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和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2)天平是等臂杠杆.关于天平的使用,我们已学过,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它是根据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和杠杆平衡条件来工作的,天平平衡时,砝码加游码的总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第27页(共55页)
〔3)秤是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的工具,它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制成的,使用时,可以是等臂杠杆,也可以是不等臂杠杆.
(4)生活中常见的省力杠杆:羊角锤头撬钉子、乎推独轮车、剪树枝的剪刀、瓶盖起子、核桃夹等.生活中常见的费力杠杆:人的前臂、钓鱼竿、裁缝用的剪刀、筷子、镊子等.
【命题方向】
判断生活中的杠杆式什么杠杆是命题的关键,例如: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杠杆. 例1:如图所示的器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B.
镊子 独轮车
C. D.
托盘天平 筷子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
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独轮车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正确;
C、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C错误; D、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例2: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
(1)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
第28页(共55页)
解;由图可知动力F1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故选C.
点评:能否正确分析重力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解题方法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要看动力臂与阻力臂之间的大小关系.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上面的例题由于人的前臂相当于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已经固定,且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确定的情况下,手托起的物体越重,肌肉提供的动力越大,感觉越累.
8.力臂的画法 【知识点的认识】 力臂的画法:(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适当延长. (3)在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在垂足处画出直角,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让另一条直角边通过交点,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命题方向】
力臂的画法,判断是什么力臂都是命题方向.
例1:如图是列车上售食品的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使手推车前轮向上翘起,请画出售货员所用的最小动力及其力臂.
分析:首先应找到本题的支点在后轮的着地点;其次知道使手推车前轮向上翘起,阻力为手推车的重力,阻力臂为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是定值;最后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会用数学方法分析出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能突破: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动力臂时力臂最长.
第29页(共55页)
解:支点在后轮的着地点如图,动力的作用点在手握车把的地方,连接支点与动力的作用点,为最长的动力臂,用大括号标出,标上字母符号L;
在动力作用点处垂直动力臂斜向下画出动力,标上字母符号F,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常见的错误是将动力画得竖直向下,没有细致分析此时的动力臂并不是最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是: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为最长的动力臂.
例2: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标力臂l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力臂的画法进行分析,即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因为动力的力臂的做法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而A B选项中线段与动力作用线不垂直,所以A、B选项错误;
又因为C选项中,表示力臂的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力臂的画法掌握情况.
【解题方法点拨】
画杠杆示意图时应注意:
(1)阻力作用点应画在杠杆上.有部分同学认为阻力由石头的重力产生,所以阻力作用点应画在石头重心上,这是错误的.
(2)确定阻力方向.当动力使杠杆绕支点顺时针转动时,阻力一定使杠杆逆时针转动.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力臂可用虚线画出并用大括号标明,也可用实线画出.
第30页(共55页)
9.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命题方向】
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题,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例:将一铁块第一次浸没于水中,第二次浸没于煤油中,比较铁块在两种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正确的是( )
A.铁块浸没于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B.铁块浸没于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大 C.两次铁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次铁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分析:同一铁块浸没于水中和煤油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断铁块所受浮力大小关系. 解:∵铁块浸没于水和煤油中, ∴铁块排开水和煤油的体积相同,
∵F浮=ρgV排,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 ∴浸没在水中的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本题的影响因素是液体的密度,本题隐含的条件是铁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解题方法点拨】
解题时注意找物理量,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1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0.
【命题方向】
(1)根据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数据归纳规律.
(2)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一个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解题方法点拨】
第31页(共55页)
(1)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规律不是绝对的,软木就是特例,所以表达规律时要说“一般情况下”. (2)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3)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
11.音色
【知识点的认识】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命题方向】
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熟人的声音靠什么,辨别乐器的声音靠什么.
【解题方法点拨】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12.光的反射定律
【知识点的认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特殊情况: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都是零度,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合为一线.
【命题方向】
光的反射定律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命题形式来看,选择题、作图题、填空题仍然是主要的三种题型,作图题将更加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勤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方法点拨】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先叙述入射光线如何变化,再叙述反射光线如何变化.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垂直入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皆为0度.
13.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的方法是:
①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入射点一般用字母0表示. ②由入射点和反射面确定法线,法线用虚线画出.
③由入射光线和法线确定入射角,入射角一般用字母∠i、∠a或∠1表示. 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反射角,反射角一般用字母∠γ、∠β或∠2表示.
第32页(共55页)
⑤由法线和反射角确定反射光线.光线用实线画出,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箭头方向.
【命题方向】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是中考的热点.例如 画出反射光线佃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解题方法点拨】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光的反射规律可包括两点:
(1)一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可记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间”.
(2)二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见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明确以下三点:
①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切不可把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②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入射角减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角也是0°,学生易错认为是90°.
③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这就是说,若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14.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知识点的认识】 作图的方法:(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利用高度反射(3)利用光路的可逆性
【命题方向】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是中考的考查重点
【解题方法点拨】
(1)画光线:利用反射规律,根据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或根据反射光线确定入射光线是基础性题目.
(2)作物体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确定反射面或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线关系确定反射面,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图例中,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4)确定光源或物体位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在平面镜和反射光路中确定光源或物体的位置.
作图时要注意:a、发光点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经过虚像点 b、发光点位置连线和像的位置连线垂直于镜面
第33页(共55页)
c、平面镜后面的所有线都是用虚线画 d、法线用虚线一般标垂直 e、光线别忘加箭头.
1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2)设计并进行实验:
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见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方案]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投影仪 ﹣ 物像异侧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物像同虚像在物体之后 侧 【命题方向】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34页(共55页)
(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cm.
(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c 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投影仪 上.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 小 (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倒立 的(填“倒立”或“正立”).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实 像(填“实”或“虚”). 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搞清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解:(1)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41cm﹣30cm=11cm;
(2)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蜡烛应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焦距之间,即图中的c点,图中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
(3)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可知,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凹透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于光线发散,会延迟会聚,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仍为实像. 故答案为:(1)11;(2)c;投影仪;(3)小;远离;倒立;(4)远离;实.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解题方法点拨】
识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注意物理学方法.
16.磁感线及其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1)用带箭头的曲来来形象、方便地描述磁场,这叫磁感线.
第35页(共55页)
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假想的分布在磁体周围的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2)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性强弱;箭头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3)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在磁体内部是从S到N.磁感线没有交叉的.
【命题方向】
(1)磁感线和磁场的概念辨析,常出判断类的选择题. (2)画图或判断画图的正确性.
【解题方法点拨】
知道所用的物理学方法: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通俗的说既是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物理问题实际化. 记住几种磁感线画法:
17.电磁波的传播 【知识点的认识】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题方法点拨】
第36页(共55页)
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注意对比,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命题方向】
在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这一知识点中,电磁波的传播是中考命题热点,分值不大,常出现的题型是填空题填写“电磁波”.
例:在我们的生活中,3G手机通信业务已经非常普遍,使用3G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上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电磁波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 D.电磁波和声波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1)迅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产生电磁波,且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等,都
8
是3×10m/s.
(2)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A、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而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8
B、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
D、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和声波的特点,对比记忆加深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8.功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功是中学物理中一个重要概念,功能关系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正确理解功的内涵和外延,正确把握求功的方法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1、公式法:对于恒力的功,通常利用功的定义式W=FS进行计算.
2、功率法:功跟完成这些功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对于一段时间内外力的功,有时可以直接利用W=Pt求出功,
【命题方向】
功的计算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一般以考查的题型较多,计算题是重点.
【解题方法点拨】
理解计算功的方法,尤其要把握好知识点,熟悉公式的变形求功.
19.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知识点的认识】
第37页(共55页)
(1)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η=,因为W有用=Gh,W总=Fs,所以有η=,又因为
s=nh,所以有η=,如果不计摩擦和绳重,则有F=,所以η=.
(2)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G物相同时,G动越大、η越小; 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G动相同时,G物越大、η越大; ③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绳方式无关.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公式简单运用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力G为400N的石块匀速提高6m,所用拉力F为25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60% B.70% C.80% D.90%
分析: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则重物被提升的功为有用功,而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故机械效率可用η=
=
来求解.
解:已知G=400N;h=6m;F=250N.从图中看出有两段绳子在拉重物,故s=2h=2×6m=12m 故机械效率η=
=
=
=8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属于求滑轮组机械效率中最基础的题目.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所示,是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某次操作中,工人用400N的拉力F在1分钟内将总重为900N的泥土匀速提升5m.在这段时间内: (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分析:(1)克服泥土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2)拉力F所做的功是总功,总功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功率; (3)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机械效率.
第38页(共55页)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用到的公式多,难点是求拉力所做的总功,由滑轮组的特点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是s=nh;从而求出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解题方法点拨】
(1)根据滑轮组装形式,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求出物体上升高度,然后利用公式W=Fs计算总功、W有用=Gh计算有用功,最后用有用功除以总功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滑轮的机械效率取决于动滑轮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如果动滑轮质量越小,物体质量越大,则效率越高.
总
20.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功率: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公式:P=(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第39页(共55页)
(3)计算功率的另一个公式:P=Fv,即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所做的功可表示为Fv.(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拉力,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a.推导:由P=,联立W=Fs,得P==
=Fv.
由该公式可知: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b.应用:当汽车上坡时,司机采取换挡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 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J 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W
3
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J
3
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W
分析:估算出30个鸡蛋的重力和爬楼的高度,根据W=Fs可算出做功的多少.然后再根据P=计算功率.
解:(1)根据书本中“手托两只鸡蛋的力大约为1N”,可知提30个鸡蛋的力大约为F=15N;住宅楼的楼层高大约3米,家住5楼,此同学实际爬楼高度h=3m×4=12m;故提鸡蛋的力大约做功W=Fs=15N×12m=180J.
W1=Gs=500N×12m=6×10J,
33
他爬楼做的功W总=W+W1=180J+6×10J=6.18×10J, 故A、C比较符合实际;
(2)从1楼到5楼大约1min,则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P==际;
爬楼做功的功率P1=
=
=1.03×10W,故D不符合实际.
2
3
=3W;故B符合实
故选D.
点评:所谓估算,不是猜,而是依据生活经验或常识,对相关物理量进行估计,必要时还需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结果;需注意:实际爬楼的层数等于楼层数减一.
第二类常考题:
工人用定滑轮将重24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所用拉力为250N,5s内重物上升4m.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960 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200 W.
分析:解决此题是利用功的公式W=Fs求解有用功和拉力所做的功,利用功率的公式P=求解功率.
解:重物上升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W′=Fs=Gh=240×4=960J; 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W=250×4=1000J,利用功率的公式P==
第40页(共55页)
=200W;
正在阅读:
证券考试题目03-10
贵州烟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 图文01-16
起重机安装过程记录04-20
省公司10年第15号110kv变电站工程监理文件归档整理04-23
年度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品例文08-03
课间十分钟看图写话06-14
K201503《大学语文》复习题04-05
河南郑州特大暴雨抗洪救灾心得体会感悟04-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乌兰察布
- 包头市
- 内蒙古
- 中考
- 试卷
- 物理
- 2015
-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测试题(共十份)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 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二册教案
- 土地规划利用复习题
- 站台拖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基于war-ftp1.65的缓冲区溢出攻击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题库
- 《论功利与正义的联系》讨论报告_-第四组
- (廖)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英国1岁婴儿与母亲同睡猝死 父母与宝
-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
- 2018年海南酒店业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 2014年主管护师考试仿真试题第二套
- 人教版2018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易错题加强试卷
- 2012年第一卷模拟卷(选择题附答案)
- 犯罪心理学教案设计—--学案教案
- CCC认证培训资料
- 第二次考试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双休日作业
- 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名单
-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