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咨询准备

更新时间:2024-01-20 09: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 复习须知

考试内容

(一)何为“3+X”制度

“3+X”指的是高考科目。“3”就是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外语(全国统考的外语为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3科。“X”形式多样,主要指综合科目,当前综合科目主要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大综合等。其中文科综合是指具有文科倾向的综合能力测试,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历史的综合能力测试科综合是指具有理科倾向的综合能力测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能力测试;文理大综合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学科的综合能力测试。 (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X”考试方案

目前,全国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外,所有省市均实行“3+X”的高考科目方案。其中绝大部分省市都执行的是“3+文科/理科综合”,即所谓的“3+小综合”。广东、上海、辽宁实行“3+文理大综合+1”的科目设置方案;广西实行12种科目组的选考方案;北京、上海实行自主命题,其中北京实行“3+文科/理科综合”模式,上海在自主命题选用“3+文理大综合+1”模式的同时,还根据考生需求开考高考全国卷“3+文科/理科综合”、高考全国卷“3+文理大综合”,河南省2004年会将沿用了3年的“3+文理大综合+1”改为“3+文科/理科综合”;江苏则从2003年开始实行“3+2”的考试方案。

第二部分 最佳迎考状态

一、考前学习准备

(一)高考前最后一周如何复习

高考临近,考生都在 进行紧张地复习。据了解,很多考生越临近考试越迷茫,对自己信心 ,同时也不知道怎样复习自己十分熟悉的教材。

许多学校在高考前给考生放假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有的考生彻底放松,整天睡懒觉、看电视,意志松懈。进入考场后,精神就很难集中,自然考不出好成绩 ,分数甚至要比模考时降一个档次,往往造成终身之憾。而有的考生则给自己不断的施压,不停的背书做题,希望自己能在题海战术中蒙到高考题目。这样就造成了在考试时往往紧张过度,大脑一片空白,边自己平日会做的题目都不会了,或者精力不支,不能很好地完成整个考试。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么,高考前最后一周要怎么进行复习呢?

首先,应该做一些小题目和容易的题目,使自己心情平静,同时巩固概念,又能从中找到信心。

其次,不应强迫自己记忆一些难度比较大、比较容易混淆的东西。所谓临阵磨枪,主要是磨最常用,最拿手的枪。考试前要做一些常规的题目,复习一些主要定理的变化类型。对于自己有把握的题目,要确定到时一定会拿分。而不要对高考试题中会出现哪些题目,有过多的猜测和不必要 的忧虑。

最后,每天适当做一些难度适中的模拟试卷。这是自己给自己模拟,不是为了专门查漏补缺,而是为了使自己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熟悉考试题型,体会做题的思路,不会因为十天半个月没大量做题而感到生疏。

许多考生对在高考前几天还要做模拟试卷感到不理解。其实,这种练习就好像一匹好马在经过多年艰苦的训练而达到良好的状态,在上场比赛前,不能把它关在马厩里,要让它每天都 进行小跑训练,达到最好的运动状态。又比如一块烧红的铁块,就要锤炼成钢,这时不能把它完全放着冷却,而要反复地用凉水淬火,可能才能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总之,考前复习要“外松内紧”,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才可以立刻进入状态,使多年的辛苦取得应有的成绩。

(二)高考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 1、备齐考试用品

考试前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高考时必备的文化用品(如准考证、钢笔、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

1

如果用品不 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解决。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品,装在一具袋子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见到的桌子上。每天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备品是否带齐了。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弄不好,有时也会误大事。如每年高考都 会有个别人因忘记带准考证而无法进入考场,平添一番烦恼,延误了考试时间;有时电子表未及时更换电池,在考试中途,才生手表停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未发现,造成考生不能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还有的考生,只带了一支钢笔,答卷不久,钢笔又下不来水了,也十分狼狈。。。。。。总之,高考也应像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 2、保证适当的生活节奏

考试前几天,要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和难度,这正是为了收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中等的兴奋度(既不过分放松也不过紧张),要避免和他人进行无谓的辨认和争论,不搞剧烈的文体活动,这样就能在考试前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3、进入全真模拟状态

早起半个小时的晚睡半小时 ,两头加起来是1个小时,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通的共识,这两段时间是最佳的记忆的时间。所以这1个小时要充分利用。

要模拟在上午9:00和下午3:00左右开始复习,一般这两个时间段和高考时间程序表一致。这样到高考的那天,能顺利进入高考状态。

每天做一套卷子,可以使考生在几天后真正拿到高考试卷不感到手生,能顺利找到感觉。

考试前一天晚上,平时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千万不要强迫自己打破平时的习惯。这是很多人高考成功的经验之谈。 4、熟悉考场环境

在高考前两天,考生应该去熟悉考场。一个学校的考生可能会到另一个学校去考试,这样 的考生,熟悉考场尤为重要。熟悉考场包括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抵达比较迅速和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在哪个座位?座位是靠近门窗还是贴近墙角?教室是向阳还是背阳?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附近有无可以休息和饮食的地方?这些问题在准备时都 应该尽可能弄得一清二楚。否则,临到考试时由于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让你陷入混乱迷茫,分散你的注意力和破坏思维的灵活性。譬如出发过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自己的座位,这样会耽误你做题的时间,也影响你做题的质量;如果你在开始考试时才发现窗户的阳光直射你的座位,这时抱怨着急只能起消极作用。还有在门口附近就坐的考生,更易受到考场巡视员进出的影响。对这些情况有准备的话,它们所引起的心理冲出力和注意力分散作用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熟悉考场、早作准备,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5、有效的休息

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试的前夜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而失眠。在睡前应该不喝咖啡、浓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应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到床上,全身放松,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或鬛 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全身心的休息。如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自己入睡:一是数数法(自我暗示法)。熄灯仰卧、放松、然后深呼吸,之后缓缓呼气,在呼气时慢慢默数“1。。。。。。10”,之后对自己默默说“你睡着了”。这样反复用单调的方法缓解你紧张情结,睡眠就会来临。二是苹果催眠法。用新鲜苹果4-6个,洗净抹干,有沙巾包好放在枕头旁边。苹果新鲜、清香的气味,会刺激大脑皮层,促使自己安然入睡。另外,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有30-40分钟的午睡,这样会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

二、考前心理准备

(一)如何调整心态 1、学会倾诉

当你为考试而坐卧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

2

的“优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潜滋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2、调整认识

要调整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清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高考与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试并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没有必要将其神圣化而为此担心忧虑,整日忧心忡忡。

另外,还应转变成才观念,转换面落榜的认识,上大学深造并非是惟一的出路,成才的道路千万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大学生是人才,落榜者只要刻苦钻研、努力拼搏,照样可以成才。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自然会坦然面对考试,消除紧张与不安,想到“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由我定”、“我已尽了力,考不上问心无愧”、“考上最好、考不上仍有路”,而不会再为考不上便无路可走而烦躁不安、心烦意乱。 3、保持适当的动机

一般人也许认为,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效率也愈佳。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学习效率反而会有所下降,这与人的情绪紧张、焦虑有关。学习活动中低限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但过度紧张,往往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上大学的动机过于强烈,那么进入考场,便会因情绪紧张而产生“怯场”现象,降低了记忆和思维效率,以致连平时 较为熟悉的题目都 回答不出来。当然,如果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获胜的动机,也是考不好的。正确的做法是,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 4、努力学习之余,学会休闲

紧张 、繁重的复习有时难免使人神经紧张、精神压抑,此时,最好能暂时丢下书本漫步于户外,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 5、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境

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有许多精神紧张、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好多了。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因此,繁忙的学习之余一定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务必拥用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6、学会自调适心理

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要平衡心理,就应学会调适心理的办法。学点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是大有益处的。下面介绍两种最简单的心理调适法。

一定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如经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景。首先出现最弱的情景,重复进行,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景可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紧张焦虑。

二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自己。暗示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考前面临紧张 的考场,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消除,从而消除焦虑,放松身心。、

下面介绍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首先,取坐姿,把背部轻轻靠在椅子上,头部挺直,稍稍前倾,两脚摆放与肩同宽,脚心贴地;然后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目静静地深呼吸3次,排除杂念,把注意力引向两手和大腿的边缘部位,把意念集中在手心;最后,你会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分慢慢地产温觉,然后逐渐地扩散到手心全部。这时,你心里可以反复默念:“越是静下心来,两手就会越暖和。”这样,睁开眼睛,你会感到头脑轻松、清爽。 进行自我暗示时,必须牢记“五大原则”,即口中默念的句子要简章有力;要正面积极(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说“我不要失败”,虽未言失败中,但这种消极的语言会将“失败”的观念印在你的潜意识中。因此,你必须下面说:“我要成功。”);要有“可行性”,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而抗拒;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脑海里清晰地注视意象;要把感情贯注进去。

3

7、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下面介绍自我激励的6个步骤: (1)在心里确定你希望考出的分数;

(2)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花多少代价去换取你想得到的分数; (3)规定一个因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做的做完。 (4)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 (5)将以上四 点清楚地写下来,一定要白纸黑字。

(6)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 8、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他对靶子投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镖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

其实,自古以来的许多成功者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此来完善自我,获得成功。拿破仑在带兵横扫欧洲之前,曾经在内心“演习”了多年的军事。

因此,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就必须在内心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认为:“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考试之前,你尽可放松神经,在心里想着你真正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让你的创造性成制来承担任务而不必过分地用有意识的努力或钢铁般的意志力去施加影响或过分担心,总是疑心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正确性。 9、考前不妨开怀一笑

据科学研究,当人大笑的时候,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带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 会降低,从而使人放松。笑的过程还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使其他区域被抑制,从而使得到休息。笑可以消除人的戒心,在关键时候刻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使心情平静下来,思考对策,争取胜利。 10、增强信心的办法 (1)增加演习实力

考生信心是建立在演习实力的基础上的。有很强的学习实力,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充分发挥。高考前,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的体系和网络,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高考的要求,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这些都 有助于强化信心。 (2)不打疲劳战术

据调查,不少考生临考前都 在挑灯夜战。相当多的人夜里12点以后睡觉,搞得筋疲力尽。考试时就无精打采,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疲劳战术使他们陷入心情烦躁的状态之中,从而影响高考的信心。有的打疲劳战术的考生叹息到:高考与我无缘。考生要学会打效率战,不打时间战,有节奏有规律地起居与复习,有利于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信心。 (3)看清自己的优劣势

每个考生都 有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与相对弱势的学科。考生要强化优势学科,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并靠它拿高分。弥补弱势学科,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小步前进,一步一步来提高弱势学科的实力 ,从而强化自己考试的信心。 (4)高考目标适当

考生可根据自己一模二模的成绩(正常发挥的条件下)来确定自己高考的功期待值。考生把高考目标定位过高,就会增加考试焦虑,降低信心,考生若把考试目标定位过低,则会影响潜能的发挥。 11、克服焦虑 (1)运用宣泄法

当自己处于一种莫名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精神痛苦之时,整天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书看不进,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以一切都不感兴趣,甚至坐卧不安、心跳加快、胸闷气短时,可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

4

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的焦虑郁闷情绪,在不同场合上得以宣泄达到情绪的稳定。 (2)采用理喻法

用理智战胜情绪上的困扰。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视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大。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目标,就能从困境中得到解脱。

(3)采用意控法

也就是借助于意念,“遇事不慌”、“遇难不忧”自觉调节情绪,心平气和地进入考场,稳健自如应付考试。

(4)充足睡眠法

以足够的睡眠消除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足够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考前如果经常失眠,可适当使用一些调节情绪的药物,如利眠宁、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 (二)女生如何进行生理调节 1、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

复习阶段,女生每天至少应有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开展一些运动量不太剧烈的运动项目是可以的,如散步、做操、慢跑、打羽毛球、踢毽球等等,这样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增强人体各项机能,提高敏捷性,增强复习效果 。 2、保证充足的睡眠

许多女生都 有“开夜车”的习惯,其实越到临考阶段,越不能开夜车。根据考试时间,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一般三周时间基本就形成新的作息习惯。在高考期间,一定要按正常的作息时间准时入睡,不能认为高考事大,比平时提前一两个钟头上床,如平时是十一点睡觉,现在提前到九点就睡,结果往往导致失眠。为安然入睡,应放下思想包袱,排除一切杂念,不要回顾自己的复习情况,也不要对考试思虑过多。 3、注意饮食卫生

大部分女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在高考期间,女生应该戒吃零食,以免“病从口入”,造成消化不良、肚痛、腹泻。饭菜要清淡卫生,不要用煎、爆等热辣烹调方法,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如玉米、红薯、黑芝麻。花生、海藻、水果、蔬菜、黄豆等植物性食物和鸡蛋、鱼、鸭、兔肉、羊肉、猪肉、虾等动物性食物,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C、E和钙等营养成分。慎服人参等补品。许多女生家长见女儿精神不振,就自作主张地买回人参,炖汤给女儿吃。其实,人参是名贵的补气中药,含有人参甙、人参素、蔗糖、麦芽糖、维生素A、B1、B2、C和其他一些化合物,被称为维生素复合体,其功能属于大补元气、补肺健脾、生津止渴,长于补虚。一般健康情况尚好又无虚症表现之女生,根本没有必要服用人参,如需服用,也应适时适量,高考期间或前一两天更不宜服,否则,乱服或久服,可能出现失眠、易激动、咽喉刺痒等中枢神经兴奋现象,甚至会发生皮疹、清晨腹泻等情况。另外不要服用含有兴奋剂的饮料或药物。 4、调节经期,避开高考

在高考期间月经来临是女生高考的大敌,解决办法最好是调整经期,避开高考。为此,要按以下步骤做好工作:首先,到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处咨询关于经期卫生知识;基准,准确计算自己的经期,是否在高考期间来月经。如果计算到自己在高考期间行经,则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之下,遵医口服已烯雌酚或注射黄体酮等激素药物使月经提前或推迟。再次,如要调整经期,要尽早着手,有三个月调整期,基本上可以达到目的。平时月经期身体不适,有痛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考前应考虑周到一些,以免到时手足无措,影响考试。

三、考期饮食准备 (一)均衡饮食

高考来临,学生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多,但食欲往往不佳。再加上生活被 打乱,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生病。因此,安排好这个阶段的饮食营养,对保证演习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那么,复习考试期间饮食如何安排呢? 1、保证大脑能源的充足供给

大脑的能量主要靠血液里的葡萄糖氧化来供给,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内葡萄糖的含量为80-120毫克。

5

葡萄糖含量低于80毫克大脑的兴奋性就会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分析理解能力下降。血糖过低时还会出现头晕、心慌、出虚汗等现象。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所以,这个时期应多吃些主食。还可多吃些水果,特别是含葡萄糖较多的浆果,如葡萄、草莓等。若食欲过差,可适当服些多维葡萄糖。 2、保证足够的蛋白质

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对大脑兴奋抑制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活跃脑细胞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之一。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有增强记忆的作用。据报道,在青少年膳食中适当增加赖氨酸,对促进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 有好处。平时,中学生每日需要蛋白质70-80克,复习考试期间可适当增加一些。各种蛋白质中,以动物性食品,如奶、蛋、鱼、肉中的蛋白质为佳。大豆蛋白也是优质蛋白,多吃些些豆制品很有必要。 3、适当摄取脂肪可增强记忆力

脂肪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磷脂有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是大脑记忆功能必需的物质。磷脂是三磷酸腺苷的主要成分,三磷酸腺苷又是大脑细胞能量代谢不可缺少的高能物质。磷脂含有丰富的胆碱,胆碱是乙酰胆碱的重要成分。乙酰胆碱又是完成记忆不可缺少的物质。胆固醇也是大脑活动所需的物质,中学生尤不可缺。所以,适当吃些脂肪性食物对青少年来说是没有坏处的。当然,高血脂或肥胖青少年要注意控制。磷脂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奶类、蛋类、动物肝脏、瘦肉和豆制品中。 4、营养要全面

复习考试期间的膳食安排除了注意上述三点外,营养全面也很重要。这就是说,每天的膳食既要保证一定量的多样的主食,也要配以丰富的副食。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考生饮食七项注意 1、不要偏食 2、适当饮食 3、忌服保健品

4、菜肴清淡,多素少荤 5、重视早餐 6、多喝水

7、注意食品卫生 (三)考期三餐吃什么 1、早餐

早餐应该包括以下食品:谷类如馒头、包子、豆包、大(小)米粥、白薯粥、玉米粥、营养麦片馄饨等;动物性食物如火腿肉、酱牛肉、鸡蛋(蒸、煮、炒);牛奶或奶制品(农村可用豆浆、豆腐脑代替),如果有的孩子因为喝牛奶出现腹胀、腹痛,可改喝酸奶;新鲜蔬菜水果如拌黄瓜(萝卜、莴笋)、西红柿、水果沙拉、香蕉、西瓜、桃等。 2、午餐

午餐要丰盛,量要足,要吃饱,如:米饭或馒头2-4两、蒜苗炒肉丝(用瘦猪肉)、清蒸鱼、炒空心菜或油菜、西红柿鸡蛋汤。 3、晚餐

晚餐要清淡,少量,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如果用供能百分比来表示:早餐25%-30%、午餐30%-40%、晚餐25%-30%,饭后一小时吃点新鲜水果。 四、关键时刻,家长做什么 “家有考生”,这让人自豪得意,也让人紧张焦虑。现在的高考不仅是考学生,也是在考家长,做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心情令人同情,也可以理解。但考生的心理压力大部分是实实在在地来自父母,这是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的事实。因而,父母在迎考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整好心态。在此,对考生家长有几点建议。 (一)高考家长易入的四大误区 1、过分保护

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 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6

2、过分干涉

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 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有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给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不一定会有同样的想法,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只是应该对孩子填报志愿提一些建议或做准备性的工作。否则容易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 3、过分期待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够重点的也报重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一些家长甚至经常用许愿这种方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更有甚者,有些家长用威胁手段,给孩子制造,说“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等诸如此类的话,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 4、盲目给孩子买辅导材料

家长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复习辅导材料多会有效果的,结果反而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负担。家长也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辅导班,辅导班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 (二)如何做个称职的高三家长 1、做考生的减压机

家有考生,家长情绪稳定很重要,这有助于考生和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的心态的建立。首先家长应该对考生考试充满信心,情绪饱和,这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把家庭变作考生稳定的支持系统。考生的考前压力与学校有关,更与家长有关,先从家长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遥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甘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解决“不安”的办法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接受现实,而且是全方位接纳,不能只接纳孩子好的一面,不接纳他们“不好”的一面。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如果不接受现实,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自信。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对考生的负面影响才会减至最低,才能让考生心平气和了,对考生的负面影响才会减到了低,才能让考生心平气和地去考试。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考生才能轻轻松松上考场,认认真真做答卷。 2、要经常和老师交流

家长与老师的交流经常被大家所忽视,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模、二模后,家长更应该和老师多交流,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差距和不足后,就要充分利用不多的时间,和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3、给孩子准备合理的饮食

其实家长在高考期间最应做的就是搞好孩子的饮食,多做孩子喜欢的食品,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可以轻松用餐。有些家长会为孩子准备各种保健品,其实大可不必,稍不注意,会起到相反作用,如打乱孩子生理周期等。同时家长应该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不宜让孩子吃生冷的东西,多让孩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使考生健健康康、精力充沛地参加高考。 4、整理搜集有用信息

学生在高三时间学习任务较重,一般没有时间去看一些高考志愿指导性的书籍或资料,而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又是众所周知的,这时候家长应该把这项工作承担过来,同时,在进行收集应注意资料的筛选、过滤,否则会加重孩子的阅读负担。

第三部分 考试应试技巧

一、解题技巧

(一)高考临场怎样审题 1、仔细阅读答题说明

7

每份试卷前面都有关于本卷考试“答题须知”之类的要求,如哪类考生答哪部分题,哪些题是选答题,哪些题目是必答题,哪些题可直接做在考卷上,哪些题要答在另一份考卷上,总共有几页、有几题,等等,这些情况在作答前都必须搞清楚。每年高考,都有考生在这方面出问题,或漏答了一页,也有多答题的情况,或将该答在另一份考卷上的答在了这一份考卷上。 2、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做选择题,就要看清题,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选单项还是多项,考试中作文卷经常出现看错文体要求的情况,比如要求写说明文却写成记叙文等。 3、看清题目本身

数理化等学科要看清符号,英语要看清单词,语文要看清字词。上海市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叫《父辈》,不少考生写成了《父亲》。一字之差,离题万里。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沫题目给予的条件和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的答题习惯有所不同。要特别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考生应从题目的文字叙述,或从给出的示意图中去挖掘隐含条件,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要记住课题,在头脑中保持课题清晰、完整的印象。不能瞎子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高考临场怎样答题 1、稳定情绪

稳定情绪,有效利用提前入场的10分钟。这期间,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尽快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按考试规定提前5分钟发卷,在这5分钟里,主要是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破损、漏印、印刷不清等现象,如有应举手,请监考老师及时更换:同时浏览整卷,了解题量、题型,做到心中有数。 2、合理分配时间

高考是限时考试,既考答题的准确度又考答题的速度,要求快又准。一份试卷中各题的分值不一样,要学会“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分值小就少花时,分值大又就多花时,假如一个只有2分的选择题花去你10分钟的时间,那肯定是不划算的,这样势必减少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被某个难题“粘”住后花了大量时间还没眉目,就赶快转移阵地,把其他的先攻下来最后有时间再集中精力主攻“堡垒”。 3、先易后难

拿到考卷,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这不但是经验之谈,而且符合心理原理。刚进考场时,人的心情都比较紧张,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都还未适应考场上的紧张气氛,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待做过几题后,特别是做了几道有把握的容易题之后,心情就逐渐稳定下来,智力活动也恢复了常态,这时再做难题就容易成功。而且做的小题越多,拿到的分数也越多,心里就越有底,自信心也就大大增强。 4、准确快速解题

在认真审题后,要力求答题准确无误。不仅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 对路,还应做到每一步的推导、演算要准确,且书写清楚,格式规范。凡是会做的题,力求一遍做对,提高效率。理科科目求解的原始式尤其要注意准确性。这就要求平时应掌握好“双基”,养成周密思考、严谨解题的好作风,克服一知半解、好高骛远的习气。 5、跳过难题

因为思维卡壳或其他原因,一时解不出某一题,不要过多地纠缠,浪费时间。待其他会做的题完成后,再回过头来攻它。 6、正确利用草稿纸

草稿纸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草稿纸上的字迹要清楚,标上题号,以备自己检查时用。选择题也在草稿纸上写出简章的论证过程。草稿纸上做好后,应立即抄到正式卷子上,并应准确无误。 7、不留“空白”

做题留“空白”无论如何是不会得分的,有的题不会做或没有把握,也不要空着。对于客观题,如没有把握,要相信第一感觉。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理想的选择。或者用排除法筛除其中一两个选项,再从剩余的选项中选出较为正确的选项。对于主观题,会多少答多少,能得分的地方绝不失分,不易得分处争取得分。 8、保持卷面整洁美观

答题时要注意字迹清楚,标点正确,答案布局和谐,保证整张试卷卷面的整洁美观。

8

(三)高考临场怎样攻克难题

高考中遇到疑难题是正常现象。如遇这种情况,一要冷静对待,不必紧张。须知我感到棘手的,别人未必不费功夫。二要暂时放下,迂回包抄,按题序解答,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有的考生可能在开头或中间就遇到难点,这时就应暂且将难题搁下,跑过去先抢易做的题,然后视时间多少,再回过头来收拾疑难题。高考分数多一分,人生道路便不同,因此,能否突破难题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每位考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难,要易,大家易。这样一想,考题再难也不足畏惧了。在思路上可以这样考虑:分析这道题难在哪里,命题意图是什么,存在哪些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有哪些依存、制约关系,有哪些概念、原理、公式、定理可用来解题。对于“从不相识者”,应设法转化为已相识的问题,对于较难的综合题,要设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上挂下联,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囿于一点、一个方向或一个小范围,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解题的切入口。这样多向思维,逐步分析,寻找突破口,然后大胆切入,会一点就答一点,能做一步就做一步。

二、考场心理调节

(一)应对怯场

怯场心理,在考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程度较轻的,在进入考场后会自行消失。但有些同学在进入考场后,怯场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加严重,他们神情紧张,呼吸急促,心跳过急,有的甚至当场晕倒。 1、兴奋点转移法

当怯场现象发生之后,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做一些与答题无关的活动。如经监考老师准许上厕所,经过改变活动内容,再加上室外凉风一吹,头脑自然会清醒许多。另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来协助控制。感到紧张时,考生可以暂时趴在桌子上休息,不考虑答卷的事,让头脑安静一会儿,或是闭目休息片刻,做几次深呼吸。

如果是因为遇到难题而紧张,就应该立即停止做难题,转到做一些较容易的考题上,这样也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2、自我放松法

考生在感到恐惧、紧张时,可以两眼只注意一个简单的目标,呼吸深而均匀,或通过自己的意念将思维活动集中于两眉之间的一点,这会使人的兴奋过程逐渐集中,抑制过程逐渐扩散。 3、想象暗示法

一旦出现怯场紧张,考生要立即停止答卷,想象一个使松弛、愉快、舒适的状态或情景。这种方法可以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使自己暂时终止对眼前事物的思考,消除紧张情绪。 4、药物助控法

吞服或口服几片仁丹等清凉药物,或在太阳穴上搽一些清凉油、风油精等刺激性药物;或饮用几口带酸味的饮料,以刺激感官,分散注意力,帮助冷静头脑,稳定情绪。 5、解除疲劳法

由于高中每一科考试都历时较长,思想高度集中,书写量大,容易产生疲劳,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诱发怯场心理的出现。因此在考试中,考生要不时地给自己一些调整状态的短暂间歇,如伸伸腰,活动手腕和颈部,揉揉眼睛,双手交叉按压指关节等。这些活动都 可以避免过分的紧张疲劳,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 6、否定之否定法

也就是考生在心里做最坏的打算。当怯场出现,自己害怕得躲不过的时候,干脆设想这一状况给自己会造成自己什么样最坏的结果,就会发现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也能接受。否定自己反而使自己放开了手脚,因为反正是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就用不着再犯愁,就可以以心安理得的心态来应考。 (二)怎样才能正常、超常发挥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有此平时成绩响当当的考生在高考中名落孙山,被无情地淘汰;而有些平时成绩一般的考生却奇迹般地考到了高分,以致于连他们自己也惊诧不已。

调查结果表明:高考事表现失常或未发挥出应有水平的考生,他们的思想上都背着沉重的包袱。有的考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比如食欲不振,夜不能眠,焦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9

身体消瘦,但到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有的考生身体不适,头晕目眩,恶心,腰酸背痛,肚子疼;有些女生还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不妨称之为“高考恐慌症”或“高考综合症”。

“高考恐慌症”按其表现症状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惊恐型。表现为恐慌,不由自主地浑身颤抖,手脚出冷汗,心跳时快时慢、脸色苍白,甚至昏迷。 烦恼型。表现为烦恼、焦躁、心神不定、手足无措、好动、易发怒、甚至无缘无故地跟别人过不去。 冷漠型。表现为漠然不知,发呆,发愣,双目无神,思维凝滞,严重的还会痴呆。

“高考恐慌症”的发病率相当普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必须注意防治。根据这种症状的形成原因,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端正认识。上大学固然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决不是人生的惟一出路。高考与其他考试一样,是一次对考生现在知识水平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测试。考生没有必要过分紧张,而应该大胆地、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明才智。不要去管考试的结果,考得上当然高兴,考不上也不等于前途渺茫,平静地对待高考,这或许就是那些平时成绩一般而考时能超常发挥的学生成功的主要原因。

树立信心。信心是成功之本,自卑的人常 常扮演失败的角色,超越自卑,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决不会付诸东流。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成功即会向你走来。

放松自己。高考中,几乎没有一个考生不紧张。稍稍紧张一点本是好事,运动员听到“准备……”,立即,能量被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演讲或辩论中,精神紧张,就能使人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但过分的紧张会导致失败。故有“高考恐慌症”的考生,务必放松自己。

高考,不但考知识储备,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比心理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素质比知识和能力本身还重要。

第四部分 志愿填报有巧招

一、 志愿填报应注意的问题

(一) 高考咨询会要有备而去

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填报志愿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召开高考招生咨询会。参加咨询会是考生填报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咨询会上同学们可以通过咨询、查阅资料更多了解高考信息,为自己正确地选择志愿寻找依据、打下基础。如何让自己在高考咨询会上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专家建议你要有备而去。

1、列出问题

高考咨询会给考生和家长创造了一个学生与大学招生老师进行面对面双向沟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从正规渠道了解、获得有关信息的场所。各校招办都会设摊接受学生的咨询,这是一个解惑的良机。首先要了解高校招生考试的工作方针、政策、具体规定以及大学招生计划情况,并列出想要询问的问题,提问题要有所准备。

2、针对性强

在咨询会上,学生、家长人数很多,提问如果没有准备,问题没有针对性,容易被招生咨询老师忽略。参加高考咨询活动倘若没有明确的目的,只会是看热闹辛苦一天,对今后选择志愿还是一无所有。考生和家长在事前有充分准备情况下,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要有大致的方向,不然会对展现在眼前的上百所大学产生茫然。

3、突出重点

要想通过一次咨询活动就对上百所大学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突出重点。先依据自己的志向和实力制订出大概的志愿方案,可直接到你中意的学校摊位前,更多了解该校的志愿方案,可直接到你中意的学校摊位前,更多了解该校的高考信息,包括高等学校的全称、办学地点(本部、分校区)、办学性质、学校办学特点、不同层次的分专业招生人数、专业录取的特殊要求和限制(如外语语种要求、男女比例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等)、录取原则、录取结果的公布渠道、收费标准、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等情况以及咨询、联系方式等。在咨询中,必须问清楚学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培养方向、就业方向、收费情况。同时,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自主招生政策、录取原则、加分优惠条件、奖励

10

政策等,考生也得一并了解,不要遗漏。

(二) 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志愿反映了考生志趣和爱好。由于考生教育背景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影响的不同,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志趣。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在文科和理科当中,考生对每个专业的兴趣也相差很大。所以,考生都想填报自己向往的学校和专业。

志愿是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录取时,各地招办将按照学生的考分和志愿的先后顺序向招生院校提供档案,供院校审查录取。同一分数段内考生能否录取,志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考生都应该认真地填报高考志愿。

志愿分布是否合理,严重影响录取工作的顺利实施。招生院校都希望录取有志愿,特别是第一志愿的考生。志愿分布不合理表现在有的学校报的人太多,有的学校的人太少,甚至有的院校无人填报,这样,不仅影响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质量,而且会给档案调配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有时还会影响招生计划的完成。

(三) 把握好志愿的梯度

所谓“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因多种因素,在录取分数上形成的高低程度。

一般来说,名牌大学,地理位置好专业和就业前景看好的院校在录取新生时,录取线总是偏高;而地理位置较差,知名度不高,专业和就业去向都是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行业的院校录取新生时,录取线相对偏低;而介与偏高偏低的院校,录取线则居中。于是,这三类不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便显示出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

如果把三个不同档次的院校在一个批次中从高到低排列,便形成“梯度”。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填报志愿的“梯度”呢?

首先,要是选报院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知名度,地理位置,专业介绍,招生认输,专业前景。综合多种因素,确定所选院校的档次。其次,查阅所选院校近几年在本省招生的各个情况,特别是录取分数等情况,大致所选院校的档次在近三年有无变化。第三,正确认识自身的条,因为“梯度”因人而异。拔尖的学生,可能认为北大清华是最高的档次;而一般考生,则可能认为 层次居中的院校是最高档次。恰当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第四,在填报志愿时,把高,中,低,档次的院校依次排列,由高到低,形成“梯度”,尽量避免“并列式”,既同一档次的院校并列在一起,也不要把志愿填报成“波浪式”,既高,中,低,更不能从低到高地倒置位置。

(四) 影响学生填报志愿的因素 1、社会偏见的影响

考生的志向,往往受世俗偏见的冲击和影响。如社会上有人认为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工作辛苦;军事院校纪律严格、不自由、生活艰辛;对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辛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专业也存在某些偏见。这些错误认识和偏见使考生不愿意填报这类院校和专业。

2、家庭影响

在填报志愿中,家庭影响至关重要。现在的家长大部分是解放后出生的,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赶上了计划生育。面对孩子填报志愿,他们一是无经验可谈;二是期望值很高,盼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家长的意志难免带着主观因素,有失偏颇。家长的好恶,阅历,行业,政治,经济状况都会影响考生。家长知道孩子报志愿时的做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尊重孩子的志愿,与孩子商量,给予适当引导,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二是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特别是城市的家长尤其是这样,他们从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地理位置,交通是否便利,将来从事的工作是否艰辛,毕业后是否能回来自己身边等方面考虑。他们多考虑到几年后的事,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特长,让孩子报考热门专业,赶时髦。第三是子承父业。考生从小潜移默化的受家长的影响,对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朋好友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有时往往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

3、老师的影响

学校老师的指导,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影响极大。由于中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和考生在一起,对考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比较了解他们的个性、气质、兴趣、特长、学习基础、能力、潜力。因此,他们对考生适合进哪类学校,学什么专业,今后往哪些方面发展较为清楚,能根据社会需要给予明确

11

指导。对考生集中报考某一学校或某一专业的情况能给予妥善引导,合理分流,避免撞车。

然而,无论如何客观,学校和老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掺进了自己的好恶,往往造成考生录取后专业思想不稳定,给考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后遗症。

4、高校的影响

高校对考生志愿填报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知名度。一流的学生较多集中在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校,多年来不变。这现象说明了高校的知名度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巨大影响。

第二、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就业情况。由于市场经济对高校体制的影响,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谁的专业设置得好,适销对路,谁就将吸引到更多的好的生源。考生的职业意识考试强烈起来,这反映在高考志愿报上,就是既看重大学的牌子,也注重所学的专业。一位考生的看法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认为学校当然很重要,但无论怎么好的学校也不能读一辈子,关键还是要看专业。

第三、高校上一年录取分数线的影响。目前我国有高等学院1517所,每年平均有上百所高校近千种专业在各省招生。考生面临选择,眼花缭乱,对大学情况不甚了解,对专业选择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部分考生单凭高校上一年录取线来决定,拍板第一志愿填什么学校或专业。这往往不准确,因为学校的录取往往有“大小年”现象。

第四、高校毕业生分配情况的影响。高考志愿分布上的潮起潮落,直接受到大学毕业生分配情况的影响。六七十年代,“进大学门,就是国家人”的那种高枕无忧已经一去不返了。随着劳动人事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很多考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热门专业一则需求量大,二则回报率高,将来收入丰厚,所以报考的人多,多年来支持继续升温。而冷门专业即长线专业需求量少,分配难,收入少,因而报考者;寥寥无几,生源不尽如人意。

1、论导向的影响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

一热门专业经媒介报道后更加剧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导致一些原属一般院校的财经院校的调档线与名牌大学平起平坐,近几年居高不下。

2、经济因素

国家的经济形式和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对考生志愿有不同的影响,起着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急需大批外语、金融、国际贸易、计算机人才,报考者趋之若骛,连许多非财经、非涉外院校也纷纷办起财经、涉外专业,财经热,涉外专业热几年来有增无减。与市场经济关系密切的财会、政法、计算机,邮电、新闻等专业被列入了热门专业,即目前急需的紧俏供不应求的短线专业,不管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专科学校,凡设立了这一类专业的,均受到了考生的青睐,报考者往往超过生源计划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与市场经济关系相对疏远的文、史、应用数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农、林、地、矿、油等专业,是暂时不急需,而且目前供需基本平衡,但未来发展却是必不可少的长线专业,相对来说却遭受到了考生的冷遇,生源持续滑坡,需要国家采取特殊政策来吸引考生。

(五) 填报志愿应遵循原则

第一、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考生要找准自己在本地区团体考生中的位置。现在许多学生通过估分来确定自己在本地区考生中的位置,但是,专家们提醒说,这并不可靠。他们建议学校帮助学生从学生所在学校去年上线情况,和去年相比的今年生源质量来分析。另外,还要参照高中三年来自己在班级、年级名次和考试情况。

第二,选准第一志愿。第一志愿的选择至关重要,考生在填报第一志愿时,要尽量使志愿靠近自己的位置。专家们建议,那些平时考试排名靠后或是竞争力不强的考生,不妨直接选择比较冷门的或比较偏僻的院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

注意第一志愿院校与专业的有效性。其中,第一志愿的第一个专业应该是自己最喜欢也是实力可以达到的。

第三,报考好非第一志愿,努力使它具有价值,增加录取机会。每年,20%左右的学生是通过非第一志愿被录取的。非第一志愿,要依次递降,而且要 尽量选择自己服从专业调剂的院校。在非第一志愿的专业,应该选择那些不太热门的专业。

12

第四,重视服从调剂。对于那些处于各批次边缘的考生来说,选择“愿意服从调剂”很重要。专家们建议考生慎重选择“愿意服从调剂”。如果选择“愿意”那么,就有可能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院校与专业,但如果选择“不愿意”,上了本科线,却有落选的可能(有部分学校可以在校内转系,还是先选学校为好)。

(六) 女生填报志愿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行业和领域在用工制度上仍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这直接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也直接影响到高校对招收女生的态度。个别院校以“女生不好就业”或“专业受限”为借口,限招或少招女生。但女性考生也不可因此过多忧虑,只要在填报志愿时多加考虑,对军事指挥院校的有关专业、远洋运输类专业、井下现场等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妇女不宜的行业,不宜填报,同时回避那些在招生专业介绍中已明确不招收女生的专业,就不会影响到升学报考了。

除注明了限招或不招收女生的专业外,对其他各类专业女生均可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报考。 (七) 兴趣、热门要兼顾

选专业不再是一次选择定终身。过去,高考填报志愿选专业基本上是“一次选择定终身”,大学被录取到什么专业,将来就要从事什么专业。现在,随着高校招生制度、专业设置的改革,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高校对学生的专业选择限制越来越少,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很多大学都实行宽口径招生和重基础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学习学科基础课,大三以后再根据个人兴趣和志向选择专业。最近两年,不少大学都放开了对专业的限制,学生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或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况且,劳动力市场也在变化,以前单位用人强调专业对口,现在更强调素质和能力。

兴趣是第一位的。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生态结构发展得有些畸形,大家都追逐热点,而且还把这些热点误认为是“兴趣”,于是出现了热门专业越热、冷门专业越冷的“两重天”。如果社会、家长、老师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的兴趣,让考生选报自己喜欢的专业,那这种专业结构生态就是自然的、良性的,分布也很均匀、正常。只有遵循这种自然的平衡规律,社会中的人才配置才能真正优化。

考生在选报热门专业时,必须考虑两个风险:热门专业的高成本风险、个体理性的集体非理性行为风险。个体理性的集体非理性行为风险是个经济学概念,这里的意思是,因为是热门专业,所以很多优秀的人都挤到一快,自己很难出头,就显得不优秀,再加上热门专业过热,就会供过于求。这是有历史教训的,前几年大家都挤着读会计专业,没两年就人才过剩。

现在上大学,不同的学校、专业、学费都不一样,学费的价格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专业的市场价值,所以热门专业价格费用较高,冷门专业学费相对较低。考生报考农学专业、师范专业的成本就比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成本要低,所以,专业的价格是考生及家长应该考虑的。

(八) 高考填报志愿切忌望“名”生义

看见“信息化”就以为是学计算机;看见“园林设计”就以为是学种花;看见“政法”就以为是学法律。。。。。。在历年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不少考生和家长都会犯这种望“名”生义的错误,结果进大学后才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原先想象的那样。每年高三学生填报考志愿时,都会出现“一窝蜂现象”比如报考计算机、法律、经济类专业的特别多,而报考数学、物理、化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就特别少。业内人士指出,填志愿“一窝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望“名”生义。

比如,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会作这样的“感性判断”:“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自动化”就是高科技;“园林设计”就是要拿锄头下田种花种草;“环境科学”就要当环卫工。。。。。。

“感觉”和“实际情况”之间往往有很大差别。例如曾有一学生报考某“信息化”专业,本以为是学计算机,结果学的是“图书管理”;还有一学生报考某“地球物理”专业,以为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但后来才明白学的是“地质勘探”,工作以后要经常到野外跑。

业内人士分析,望“名”生义有很多原因,其一就是家长准备不够。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志愿时,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长和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将来的就业,所以要在铺天盖地的招生信息中找到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如果仅靠填报志愿前一两个月时间去了解,到最后往往感觉时间不够,于是只能“望文生义”地下判断。

其二是简章“雾里看花”。一位高校老师表示,高校在这方面有“部分误导责任”。他说,现在一些高校的简章在专业介绍上不清楚、似是而非,多是用套话术语,而没有具体实质的内容,读起来“雾里看花”

13

一般。

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化”、“自动化”等联系起来。如把“图书馆管理专业”改为“某信息化专业”;“把石油勘探专业”改成“能源工程专业”;把“机械维修专业”改成“机械自动化专业”等等。一些考生不明就里,结果报考人数大增。

其三是老师“怕担责任”。按常理讲,多数高三老师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上都有丰富经验,对高校专业也比一般人了解,如果能得到这些老师的指点,考生在填报志愿上就会少走一些弯路。但是一些高三老师向记者反映,并不敢给考生太多意见,因为“怕担责任”。

一老师就告诉记者,曾经出于好心建议一个学生报考了某个专业,结果毕业时找工作中遇到麻烦,家长就埋怨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学校提倡学生发挥自主性,由自己选择和决定。而考生和家长毕竟不是业内人士,所以难免会出现望“名”生义的问题。

业内人士提醒家长和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不要跟着感觉走,而要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三个避免望“名”生义的“锦囊”:上网、实地考察、请教学长。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亲自到学校看一看,感受校园氛围时候适合自己发展;请教学长,就是向在读大学生咨询学校情况及专业的情况。

二、志愿填报技巧

(一)填报志愿的窍门

怎么才能准确地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让自己的高考成绩每分都不浪费呢?以下窍门能帮助你获得更多考上理想高校的机会。

1、同班同学多交流避免“火拼”

考后填报志愿,就怕出现高分扎堆现象。要解决高分扎堆现象,专家建议,填报志愿的时候,同班同学之间最好互相交流一下填报志愿的情况,避免同班同学在高考录取时“自相火拼”。另外,老师要有意识引导本校同学填报不同的志愿。

2、绣球抛向特色高校避热就冷

在提前录取院校中,有公安、外交、体育、电影学院等高校,尽管招生的数量不多,但都属于特色鲜明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多属于特殊行业的专业人才。

也可报考另外一些特殊院校,比如首都体育师范学院,实际上招收专业不全是面向体育生,像体育管理专业都是面向非体育专业考生的。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学院也美国SPX公司和台湾欧玛公司签署协议,为北京现代汽车制造业培养实用人才。那些考分较低的考生可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对为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等开设的国际课程班,这些国际课程班实行两年国内两年过外学习,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外学士学位。

3、好校不如好专业热中取精 社会上流传着一句俗语:“好学校不如好专业。”实际上,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生更应该注意,如何选择一个就业良好、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如何能够热中取精,避免水涨船高的局面,同时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就一时之冷热。在理科志愿中,考生的志愿表中一溜的计算机;在文科志愿中,考生的志愿一溜的财务会计。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却真实反映了大家“趋热”的心态。其实,现在的“热”专业四年或许因为温度降低而被社会“冷落”。专家指出,传统专业、长线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后劲足。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从连续几年的学校就业分析来看,该校在传统市场非常走俏。因此,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或者将来不愿从事的专业,而以高出几十分为代价非常不合算。 (二)填报志愿要考虑就业因素

目前,很多毕业生及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以考上大学为目的。所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标准,考虑较多的是学校知名度与当时社会的热门专业,而较少思考学校和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岗位。如果盲目选报,必然会在就业时给自己选择就业范围和单位带来一定限制。因此,升学时要分析就业因素。

第一、根据目前高校学生的管理方式,高中生考取大学后,转学、转专业还是不能随心所欲。一般来说,学生就读于不同的学校,取得不同的学历,可以大致决定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层次。不同的专业,大

14

致确定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这几年高校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加,意味着将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增加,必定会加剧就业竞争。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市场开放度的扩大,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可以跨地区、跨行业就业,就业竞争是全国范围内的,区域优势将逐渐减少直至没有。因此,学生如何扬长避短,选择有利于自己将来就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是相当重要。

第三,读大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将来拥有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并通过勤奋劳动,满足为社会服务、保障生活水平的需要。学生、家长在考虑志愿时,不妨将就业因素也一并考虑。

分析就业因素一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既你将来喜欢干什么,你的个性特点适合干什么,不要去盲目追求社会上的“专业热”。其次,要了解职业行为。如果你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可以找一些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请他们介绍这些职业的特点。最后,要了解同一种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状况,如学生的主要就业流向,就业率等。同一种专业名称,在不同的学校就业状况差别悬殊,因为学校的师资水平、办学力量、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等都不同。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总是首选知名度高的学校。 (三)如何把志愿风险降到最低

所有考生都知道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性,而且也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如何才能填好自己的志愿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故很多人把填报高考志愿当成是一种冒险。要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知己知彼准确定位 所谓“知己”,指的是考生必须了解自己就读学校的情况,了解自己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考生处于学校何种层次,在模拟考等重大考试中所处的地位,都是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所谓“知彼”,指的是考生必须注意当年的高招形式,包括录取率,本地区招生计划数中本专科的人数和比例,自己意愿中要报考的高校的招生信息等。

2、 两种加分不要混淆

目前,普通高校录取中的“加分”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高考原始加分,如市三好学生、市优秀运动员、文艺特长生、少数民族考生等。二是高校自定的各种推荐加分。高校确定的甲酚对象,其高考成绩已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在录取时将考生本人高考成绩加上高校自定的推荐加分,合成后进行分专业投档录取。如考生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仍不能被录取,加分就也失去了意义。所以,享受加分优惠的考生,在填志愿前必须搞清两种加分的含义和作用。

3、 愿否调剂仔细斟酌

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重视志愿表上各所院校的“愿否调剂录取”一栏,这一栏目实质上院校线而由于专业填报有误的学生提供最后机会。考生应抓住机遇,慎重表达自己调剂意愿,如果考生轻易地不填或写“全不愿意”,就失去了进入了这一院校的最后机会,凡表示“全部愿意”,那么招生院校或市办就会统一调剂录取,不再征求考生意见。 (四)算算手中的筹码

每年一轮的志愿填报都会培训出一批“成功”或者“失败”的志愿填报者,而这所谓的成败并不只取决于学生或成绩。在决定最终录取结果的几个因素中,学生成绩、所在考区的位置都相对固定,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始终是动态的,那就是报考某一所学校的饿人数。这个未知数只有在全部学生的志愿填报结束后才可能确定,而一旦确定下来,这个赌局也就结束了。在这个赌局中,决定输赢的不只是自己手中的筹码,还要看挤到同一个赌桌上的人到底有多少。毕竟每所学校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最终能够鱼跃龙门的也就有限。考生必须算好自己的筹码,增加胜算。

4、 找到合适的位置最重要

家长和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有几个筹码,最重要的当然是考生的学习成绩,成绩不好一切免谈。 每年北大、清华都会将自己招收了多少状元进行公示,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省的前十名有志愿不如意的,在一个大轮盘赌博中,抢到前面的位置,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这显然并不实际,还得要摸准自己所在考区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寻找一个合适的学校。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参考的数据包括所在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模拟考试的成绩,以及所在区县大的排列。

15

5、 信息量还要准确使用

一般说来家长考生掌握的信息越多,选择一所理想学校的胜算也更大。家长和考生越来越重视高考咨询会的原因也在于此,他们对招生学校的实力、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了解得越透彻越准确越好。这些信息包括报考第一志愿专业历年的录取情况,如录取分数线的上下线;录取的比例;当年扩大招生的规模。要分析大小年的录取规律,分析单双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还要在高校的类别(重点非重点,教育部直属地方所属,所在地区等)上拉开档次,避免志愿马鞍型、上坡型、天平型、重叠型等不当的排列。

但有一点值得家长注意,别去问招办主任招生线是多少,志愿填报没有结束,这就是没有结果的事。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数次出现招办主任“坐腊”的事,某招办主任给出一个预测线,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希望,填报的人数一多,录取线立刻水涨船高。对于招办主任来说,也存在一个矛盾,他们永远希望招到好学生,那么理论上来说,报的学生越多,他们的选择余地也越大,但报的人多了会造成学生志愿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6、 专业填报要兴趣结合性格特征

知己是要求考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及相应的能力。兴趣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对一件事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彼,创新不断,对于学习择业乃至事业发展有极大好处。很多考生提出要当警察、教师、明星等等,这是出于简单的思维,并不能说明有兴趣在此,自己就适合读相应的专业。

7、 选报志愿几大环节要注意

选择志愿是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几个环节需要注意:第一,选择志愿要拉开档次。填报的学校属于平行的学校导致没有学上的比例相当高,因此在院校和专业两个方面都要注意报志愿时形成剃度,增加被录取的机会。第二,选志愿要注意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每年招生都会出现报考地区、院校、专业过于集中的现象,因为招生计划的限制,即使有实力的考生也有可能落选。第三,要注意冷与热的关系。对院校和专业来说,热门院校有不利的地方,冷门院校也有有利的因素,冷门院校也有热门专业,考生报志愿不能一味求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在专业上要冷热结合,地区上要考虑省内外结合。 (五)预估分数

一般说来,每个考生在考前最少经历三次以上比较正规的模拟考试,三次的总分相加除以3所得出的平均分,往往最接近你高考的实得分数。填志愿时,有些考生过于自信,把自己考得最差的一次作为自己的极坐标。无疑,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考生高估分数的现象比低估的相对要多,一些人总以为在某次模拟考中某科未发挥出“正常”水平、“某科应该可以加X分”。其实在高考的五六个科目中,某一科未能发挥正常水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也有可能某一科超常发挥,但在填志愿时不能赌注于“超常”)。高估高报的风险,一是给自己的考试增加了精神负担,严重的会影响考场发挥;二是在录取时可能从名牌院校降为一般院校,从重点院校降为一般本科,甚至从一般本科降为专科。 (六)克服填报志愿不良心态

考生不良的心态直接影响填报志愿,因此,防止与克服不良心态对科学地填报志愿至关重要。

8、 不要从众

有些考生看人家报什么志愿,就想报什么志愿,跟着别的考生走。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别的考生跟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一样,考试心态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因此报志愿不能从众。

9、 不要侥幸

有些考生很想报考重点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可是自己的学习实力达不到,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超自然的力量上,甚至去算卦、许愿,这些都是靠不住的。抱着侥幸的心理报志愿的考生将事与愿违。

10、 不要自卑

有些考生自卑的心理严重,过低的估计了自己学习的实力。自己的学习实力报考重点大学没有问题,由于自卑却报考了一个一般的大学。

11、 不要草率

有些考生认为自己的功课没有复习好,没有时间考虑报志愿,因此就草率从事,随便填报志愿。复习

16

好是为了考得好,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学和想上的专业,报考志愿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不能只顾复习功课而不认真思考填报志愿。

12、 不要追热门、

前些年的热门现在不一定还是热门,前些年的冷门专业现在可能是热门专业。某一专业对甲考生可能是热门专业,但对乙考生则不是热门专业。即便大家都认为是热门专业,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实力来报考。

13、 不要烦躁

报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地征求父母与老师的意见,才能做出比较满意的决策。报考志愿时要心平气和、冷静思考,即使学习再忙,复习再紧张,也不能烦躁。人一烦躁起来就容易影响正确决策。

14、 不要寄托关系网

有的考生觉得某大学自己有认识的人,靠关系可以直接入学。其实高考志愿能否实现,最关键是你平时的学习实力、高考时的心态及高考发挥的情况。因此考生在考前复习时,努力提高复习的质量,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高考心态,这才是高考志愿能否实现的根本。

15、 不要完全依赖父母

考生在报志愿时,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与父母反复认真地讨论是完全必要的。但有的考生认为自己太忙,没有时间认真考虑报志愿,就请父母决定。有的考生对高校的情况不了解,也希望父母来决定。有些父母也不与考生多加讨论,就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或者自作主张给孩子填报志愿。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与家长反复商量,但是决策权还是在考生。 (七)要有前瞻性

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高考填报志愿可以说是人生的抉择。所以,高考选择专业时,学生及家长要慎重,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首先,是对自身发展要有个前瞻性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今后在某些领域,本科层次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考研将是许多学生的选择。如果想深造,高考考生选择专业时,应为今后考研做准备,选择一些基础性、长线专业,如文史哲、数理化等。通过对这些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广博的知识基础,以应对考研要求的知识的广博性,也为考研灵活选择专业留有余地。一些考生希望以后出国深造,也应选择基础性专业。从历年出国留学人员看,基础性专业学生占大多数。

其次,对专业也要有前瞻认识。家长及考生大都有从众心理,眼睛紧盯着一些当前的热门专业。殊不知,目前一些热门专业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如当前热门的文秘专业,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社会对文秘人才需求肯定日渐减少。相反,目前有些专业看似冷门,但其发展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如心理学专业,随着我国心理咨询业务的广泛开展,今后这会对心理学人才将会有一定需求。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家长及学生应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对目前所设专业做一个前瞻性预测和判断,收集相关信息决定取舍。

再次,对人才观的变化也要有前瞻认识。时下,我国各种职业技术资格考试日趋火热,如律师资格证,会计师资格证等。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社会人才观出现多元化趋势,不再以学历为唯一的标准。以后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最终会与发达国家同等重视学历与资格证的人才观接轨。这样有利于解决许多家长及学生也专业选择上的两难矛盾。从人才观发展趋势看,通过资格考试可以使专业的弱势得到一定弥补,“一证多卡”者照样能找到如意的工作。

三、 提高录取成功率

a) 填报受鼓励专业

农业、林业、地质、矿业、水利、石油、师范,每一类专业的人才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国家大力鼓励广大考生踊跃报考这几类学校。这类学校师资较好,考生上线率高,录取容易。作为考生志愿填报的建议者,我们同样希望立志于这几方面的考生,踊跃得报考受鼓励的学校和专业。

b) 接受委培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先后设立了委托培养生和自费生,大大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国家规定,高等学校在保证完成国家下达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发挥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开辟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可以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的学生。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人才,经高等

17

学校研究同意后,双方要签定合同。合同应明确规定招生专业、招生范围(包括预备生源)、年度招生数量、各项费用(包括基建设备费、奖学金、医疗费、招生经费等)的安排。双方各自应承担义务和责任以及违约后的赔偿办法等。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委托培养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所在招生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审查登记,经批准后正式向考生公布。

考生根据公布的招生计划,自愿报名,可在高考升学志愿栏中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后,应积极备考,参加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委托培养生与同批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采用同一录取控制分数线。委托培养生在校的管理也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相同;委托培养生可以参加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委托培养生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征得委托单位同意可以报考研究生,委托培养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的迁移手续。

委托培养生在待遇等各方面条件与普通学生大致相同,并且在每年的招生中,最后的控制分数线一般要低于普通考生的分数。所以,作为一个立志于学习和深造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委托培养专业。如果自己的成绩不是太突出的话,考虑填报这一志愿就更为重要了。考生和家长应鼓励考生报委托培养志愿,这样能大大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c) 当个定向生

为了保证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定向的地区为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九个省(自治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单位也可定向。教育部所属院校还可面向农业、林业、地质、能源、建材、气象、国防军工、解放军等部门定向招生。

选报定向志愿的考生,应填写《定向考生志愿表》。高等学校应根据考生填写的定向志愿录取定向生,并在录取通知书中注明定向地区或部门。

录取定向生,一般与非定向生执行同一录取分数标准,在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如果不能完成定向招生来源计划,可在该院校录取分数线以下20分以内择优录取。

定向生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的待遇外,还可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享受定向奖学金。学习成绩优秀的定向生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报考研究生,毕业生仍回原定向地区或部门就业 。定向生毕业后,依招生时确定的地区或部门范围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如定向地区或部门因情况变化不再需要,定向生可按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的就业方式。经教育拒不去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须退还所得全部奖学金,补交学杂费,并向学校交纳部分培养费。

定向生的服务期限,一般不应超过6年(含见习期1年),服务期满,允许其自由流动。

四、志愿填报个案分析

(一)用“排除法”寻找目标

刘慧 北京考生,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专业,2001年入学,符合实际水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

要我说比较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够考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爸爸、妈妈功不可没。是他们帮助我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到真正填报志愿时,一挥而就——就是他。第一志愿学校:首都师范大学;第一志愿专业: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专业。

我们先明确了不去外地上学,外地学校被排除了;家长想让我学外语,我认为外语只是一种工具,我喜欢中文,于是中文以外的专业也被排除了;接着选学校,这就需要比较准确地判断了,因为各校同专业录取分数差别很大,要依据自己在同类考生中的排位,自己预计的高考分数与所报考学校、所报专业历年录取学生分数的比较等等因素来确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校。

对北京市内开设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校,我们一一对照分析。例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计划只招5人(实际招了12分);中国人民大学同类专业计划招收3人;就是外地名校,比如:天津南开大学,同类专业招2人,最低分也在530分以上。当然排在我前边的考生并不会都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同时确定自己的实力——从高中三年、历次会考、模拟考试等成绩看自己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看自己在本地区文科应届考生中的名次,然后与那些目标学校对照。

按我的实力,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绝对没戏,再排除;但是又高出联合大学。。。。。。排来排

18

去范围越来越小,就剩首师大等两所学校,比较后,认为师范院校有优势,可以考虑放在第一志愿,另一所学校放在第二志愿。再分析首师大这个专业是否要重点分,自己会高出他多少?会有多少考生把第一志愿放在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上?有一点非常明确:绝不能把自己的“命运”押在别人考不好上。当市里举办高校招生咨询会时,我们直奔首师大的咨询点,再做重点了解。

还有一个难点是:你能够统计出本市中文类专业当年的招生总数,但无法确知排在你前面的考生有多少人会报这个专业,又有多少考生报首师大的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三年来首师大汉语言文学录取资料:录取分数线的变化(最高和最低录取分);该校在不同分数段录取学生的数量;看第一志愿专业报名人数;第一志愿专业上线人数;第一志愿录取人,可以算出一志愿录取率(从中看其是否会录取二志愿考生)。前提是我能上重点分数线,又是第一志愿专业,把握就比较大。

在高考之前,把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完了,填报志愿就是简单的事了。 (二)在本科线边缘的选择

何月 北京考生,西安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99年入学,宁可去外地,也要进入本科喜欢的专业学习。

报考前,估计自己的成绩在410分左右,老师、同学们估计本科调档线可能是420分左右。按照这样的分析,想够着本科线,有些悬,但是也不能放弃。设身处地考虑后,我本科第一志愿报的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二志愿报了天津理工学院(同类学校,外地院校在京录取分要低一些)。填上了“服从调剂”。专科也不能丢,还可以挑挑专业。第一志愿报了首都师范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科。

后来,还是差了几分,没被本科一、二志愿录取。因为我填了“服从调剂”,西安科技学院在京正好还有一个名额,问我是否愿意去他们学校。我和父母赶紧通过“高校介绍”光盘查该校资料,一看是50年代就成立的老板,专业也合我意,就同意了,虽然离家千里,可毕竟是上了本科,又是好专业,对就业和考研都有帮助。一个人在外地,也培养了独立的生活能力。父母说我变化很大,将来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

回想起当年填报志愿时的经历,我的感受是首先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准确的位置上,不要对自己过于自信,也不要过于的自卑,要注重自己的真实水平。其次,在自己的心中应该一直有几个目标,并对这几所学校是位于不同层次的(录取分数相关较多,比较保险),这样选择起来会得心应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父母、老师共同商量一下,力争取得大家都认可的目标。对于专业要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能力 进行选择,此外最好看一下社会上的需要,选择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施展自身潜能、自己喜欢的专业。

(三)找一个踮着脚尖能够到的学校

杜坤 北京考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0年入学,仅以超出提档线2分被录取。知道分数后填报,学校和专业都比较理想。

我高中毕业那年,北京实行了先知道分后报志愿的做法。我高考的成绩比二模高出了83分,当时家里人都疯了。本来我打算报考的是中国政法,这回得改戏了。我爸妈我姐都帮着出主意,说应该报个好点的学校。

高考之后,北京所有的报纸都说高考成绩没上570分的话,就别想上北大、清华、我差了9分,所以没敢报。这样就把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学校给排除出去了。我的分在北京文科类考生中排名在150分左右,自己觉得可以报人大。其实我自己挺喜欢艺术类院校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技能,就像中国人民大学也不错。

在报专业的时候,我自己和我们家人都在人大法学院和新闻学院之间徘徊。2000年,人大法学院比新闻学院少招两个人,为了保险起风,就报了新闻学院。第二专业报哲学,而且服从分配。其实这样也挺冒险的,毕竟我的成绩比提档线就高了2分。但是我还是挺幸运的,后来我打电话到学校询问最后的结果,当时心里真的可以用忐忑不安来形容,还好,新闻学院要我。

我觉得在报志愿的过程中,我高中时候的好朋友对我的影响最大。我最后能考上新闻专业,也有她祝福的功劳。她从初中开始就在学通社当小记者,特喜欢人大新闻系。可惜高考的时候她的成绩不怎么理想,上不了人大。我的成绩还有戏,她就极力“怂恿”我报人大新闻学院,在她的一再鼓动下,我真的成功了。

(四)信息沟通很重要

汪源 河北省考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2年入学,知道分数后填报志愿,符合自己的条件,学

19

校和专业都比较理想。

我应该庆幸自己当初报对了志愿。本来我一直憧憬能够上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下来之后,我就知道没戏了,还差20多分呢。

有那么一段日子感觉挺失落的,来中国人民大学之后,觉得这里也挺好。虽然读商科并不是我的理想,但也不反感。

拿到成绩的那一天,我去了学校。事实证明跟学校保持联系对我来说是很明智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还帮我分析了可能报考的学校的情况。说实话,之前我连可以选择的范围都没有,一旦范围确定之后,做选择就简单多了。

我应该感谢我的妈妈,虽然有时候她给我的建议让我觉得她委唠叨。在那一段日子里,妈妈往人大、北大、清华打了很多电话,向他们咨询有关的情况。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各个学校的资料,全家人坐下来分析。其实我最后的选择受到了妈妈的很大影响。因为我家在北京,而在北京,除了北大、清华外,人大就算是最好的,因为我不想读理工科的学校。虽然专业也很重要,但是学校更重要。我觉得应该在学校差不多的基础上再挑专业,因为以后的社会会重视人的素质胜过专业。

我在高考之前的两个月里就开始年一介绍高校情况、指导填报志愿的杂志,比如说《求学》。而且之前我就很喜欢看“第二起跑线”。我比较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我现在的专业是国际贸易,当时觉得这个专业与经济沾边,自己肯定不会特别讨厌,于是就选了。

其实我不算是报得最好的,我有好几个同学胆子特别大,虽然觉得他们的做法并不值得学习,但是我觉得他们对于兴趣和志向的追求让人感动。我有个同学现在在天津大学,考完试的时候他就失望了,因为按他的成绩根本进不了好学校的好专业。他就说非生物工程不读,然后就报了,结果还真被录取了。这样的还有好几个,比如我去了华中理工大学的和去了哈尔滨工程学院的同学。所以我觉得如果报北京的学校有点悬的话,不如考虑到外地去念书。局限在北京的话,选择就少了。不知道对别的地方的同学的有没有借鉴意义。

(五)相关科目把我拉下榜

刘铭 2002年参加高考,落榜。

我的教训很深刻啊。我是一所区重点校的2002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我们学校每年的高考升学率都在80%以上(包括专科),因此,大家对高考信心十足,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在20来位,位居中游。在学校的排名没有关心过,但我肯定在这80%的名额之内。

我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对外经贸大学,这所学校因涉外专业多,很受考生追捧。我也想到了,如果考不上,还有第二手准备------上不了好重点,就去一般校的好专业。

填报志愿前,我仔细研究了这所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尤其对自己钟爱的国际贸易类专业做过分析。预计我的高考实力能达到520分左右,接近该校2001年的录取平均分。又看了二批录取校中与经贸有关的院校的介绍,反正盯准了经贸类学校。我就这么填了,在一批录取校中第一志愿填上了对外经贸大学,其他二志愿三志愿,我也没认真去考虑,知道若外经贸不行,其他我认为的好校也很难考上。能接收我的二三志愿又都是我不太想去的学校,比如外地的名气不很大的高校。在二批录取里,我一志愿填了首都经贸大学,二志愿填北京工商大学。。。。。。其他志愿空着没填。

千想到万想到就是没太关注这些学校、这些专业对外语单科成绩,尤其是关于“报考我校所有专业均需加试外语口试(个别省市的理科不加试外语口试。口试内容和成绩由考生所在地招生办公室负责)”的要求。我虽然知道这些规定,但是,因为我一直到临高考前几个月,才初步把目标定在经贸类学校身上,再拼外语也来不及了,就想在其他科上挣分。预计自己的总成绩可以达到。后来一查分,我确实已够上了北京市划定的文科462分的录取控制线,已站在重点线之上,还高于一般本科对考分的要求,只是我想上的经贸类专业对外语的要求“偏高”,而我偏重数学、语文,外语有马虎,单科没过关,被退了档。下面的志愿校也没接收。降至二批录取校后,也是这个外语相关科目成绩差些,又“死”了。听说还有因为身体缺陷被退档的。

(六)在兴趣与就业之间选择

李昭 山东财政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2002届毕业生,现在某企业从事社会调查设计工作。

我自己感觉上山东财政学院属于基本“符合自身水平”一类。我是这样填报的志愿:第一志愿:山东

20

大学(货币银行学);第二志愿:河海大学(土木工程)。第二批录取校中,第一志愿:山东财政学院(统计学);第二志愿:忘了。

因没够第一批调档分数线,所以落在第二批第一志愿。也比较理想。

当时自己的高考分数与填报的第一批第一志愿------山东大学有3-4分的差距,所以落到第二批第一志愿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对于填报志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我个人更愿意去读纯粹的哲学类专业,理想的高校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但当时考虑到以后就业的困难,只能放弃最喜欢的选择,而是在其他可以接受的学科选择了经济类专业。这可以说是一种两难选择,而从后来的结果看我还算幸运,基本达到了兴趣与就业兼顾的目的。虽然读的不是自己认为最佳的专业,但也是比较喜欢的学科。这种冲突可能会经常存在,至于如何抉择,可能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的高考成绩和职业生涯设计,还有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

如果重视兴趣,高考实力又提供了选择的权利,就没什么可说的,学习也会更加投入;如果重视就业,可能实用性、技能性的学科更容易找到工作。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进大学校门,放弃自己非常向往的学校或专业,极易产生厌学心理,累轻则心有旁骛,无心读书;重则退学,甚至患病。每个学校都有此类现象。

我觉得在填报志愿前,首先应该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成绩、自己的择业取向、对某一学科的兴趣、预测专业的发展前景等等,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五部分 河北、天津的照顾政策

河北省: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的考生、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经省专项测试资格认定合格的考生加50分;高中阶段参加省级体育竞赛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和二级运动员并经省专项测试资格认定合格的考生加20分;高中阶段受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高中获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或省级及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者加10分。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降低分数投档: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照顾20分;烈士子女20分;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青年以及侨眷高知子女10分;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10分;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20分;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5 分。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相关科目或平时成绩特别优秀;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应屇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获省级以上单科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和有特殊贡献的考生(必须有先进事迹材料)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可适当降分录取。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参加高考,录取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天津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在高考总分基础上增加分数投档:市级优秀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增加20分投档;高中阶段曾两次或两次以上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其中一次须是2003-2004学年度)、高中阶段获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活动成果展)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一等奖者,10增加分投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适当降低分数投档: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以及由国家举办的全国性比赛获前6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应届考生(须出据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可降20分投档;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可10分投档;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籍考生,报考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可以在录取院校批次调档分数线以下10分以内择优录取到上述两所大学本科,这些考生在报考其他院校时,可降10分投档;少数民族考生可降5分投档。

以下列考生,可适当降低分数投档:对参加清华大学文化艺术冬令营,北京大学艺术节的应届考生,达到本市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院校提出调档要求,市招办可以提供档案;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天津市教委的应届高中生冬令营并取得相应名次的考生,高考总分达到院校同批录取分数线,由院校提出调档要求,市招办提供档案;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且在体育传统校有正式学籍的应届考生,报考本市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须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体育测试,测试合格者名单须报市教委体卫艺处备案,录

21

取时根据规定,在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投档。

下列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中阶段获市级三好学生称号或区级优秀学生干部者;高中阶段获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活动成果展)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二等奖者;高中毕业会考政治科成绩等第为A,操行评定为A的“双A”生;相关科目或平时成绩特别优秀者;高中阶段参加全国艺术类比赛(如独唱、独奏、绘画等)个人单项获一、二、三等奖者。退出现役的义务兵。

定向招生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时,可以在其招生院校线下20分以内投档;若仍完不成定向招生计划,则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对第一志愿报考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考生实行降低10分投档。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录取时,一律录取有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不时,市高招办将提供二志愿、三志愿及其他志愿考生档案。在本批录取控制上有志愿考生档案不足时,经院校同意同,还可在批线下适当降分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本科二批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降低10分提供档案。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jb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