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课讲义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4:35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远一中2018届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经济生活》部分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知识网络】

【高考动态】 考试大纲及考点 生产与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近三年高考命题情况 2014年 全国卷Ⅱ 38题(1) 2015年 全国卷Ⅱ 38题(2) 2016年 全国卷甲 38题(2) 命题特点 常结合居民消费的变化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结合小微企业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意义。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围绕企业经营与发展设计情景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命题形式,以非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企业经营发展的措施。 劳动者相关知识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常以某种投资方式或几种投资方式的组合为背景,考查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收益,有时与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相结合。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劳动者 全国卷Ⅰ 14题 全国卷甲 15题 商业银行 投资与融资 全国试卷Ⅰ 12题 全国卷Ⅱ 14题 全国卷Ⅱ 12题 全国卷乙 13题

【考点展示】

依据2017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第二单元三课书共计考点24个。

1

最新考纲 考点明细 考点一、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考点二、我国的基本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 考点三、生产的微观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主体——企业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考点四、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考点五、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考点六、投资与融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融资 【考情分析】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

2、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其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以非选择题为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劳动者、商业银行、投资与融资的知识以选择题为主。 【命题预测】

考点一、生产与消费

命题规律分析:本考点是近年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难度较为适中。从考查的内容上看,集中考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两个知识点;除了在本考点内命题外,还经常与消费观念、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综合命题。从命题取材上看,大多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选择典型事例材料来命题。在高考复习中,除了重点把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外,还要注意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政策、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举措,关注发展文化产业和提高文化消费需求政策。

考点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命题规律分析:本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是很“热”,属低频考点;但随着我国系列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本考点在高考中将会由“冷”趋“热”。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从知识上看,集中考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知识点,对国有经济很少涉及。在高考复习中,既要全面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又要注意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还要注意本考点知识与企业发展、分配制度等相关知识的联系;既要关注国家有关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又要关注央企、民企等经济发展的成就。

考点三、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命题规律分析:本考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而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所涉及,取材多样,考查方式灵活,对学生全面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要求较高;从知识上看,突出考查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这一知识点,其他知识点考查较少;从取材上看,大都紧贴国家大政方针、结合典型事例命题。在高考复习中,既要重点把握企业经营与发展,又要加强对公司的类型和特点、兼并和破产等知识的理解,还要注意本考点知识与所有制结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外开放等知识的联系;既要注意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又要注意社会和国家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或期望等。

考点四、劳动者

命题规律分析:本考点在近年的高考中存在由热趋冷的趋势,但在将来的高考中可能会有反弹现象。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辅;前者大都在本考点命题,后者往往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从知识上看,集中考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等;从取材上看,主要是以国家方针政策、个体生活实例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方式灵活,但难度不大。在高考复习中,要认真把握本考点知识与消费、收入分配方式、社会公平等知识的联系;既要关注国家和地方有关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举措,又要研究劳动者在就业或维权问题上的典型事例。

考点五、商业银行

2

命题规律分析:本考点属于高考中的“冷”点之一,但伴随着国家系列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商业银行的发展,这一考点有转“暖”趋势。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对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并经常与其他投资方式结合起来。在高考复习中,主要是对各知识点进行细化掌握,适当注意与企业经营、诚信建设的联系;密切关注有关商业银行发展和储蓄存款的政策或数据;要注意与本考点内容相关的计算题。

考点六、投资与融资

命题规律分析:本考点属于近年高考的常考常新的地方,这一热点会继续“热”下去。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能力上看,既有对基础知识的细化识记和变通理解,又有结合生活实例的具体运用;从考查内容上,各知识点都有所考查,而且大都是将各种投资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在高考复习中,既要注意继续对比理解各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性、收益性等特点,又要注意结合投资方式理解企业融资问题,还要注意与公司的类型、分配方式等知识点的结合;既要密切注意国家有关股票、债券、保险等方面的最新政策,又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居民理财的新现象或新变化。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展示、课堂练习、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2、消费的类型有哪些?

3、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怎样评价?

4、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自主落实】检查学生自主落实情况 【高考考点详解】 (1)生产决定消费;(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3)社会再1.生产与消费 生产过程;(4)发展生产的意义。 考纲 展示 2.我国的基本经济(1)公有制为主体;(2)国有经济;(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制度 同发展。 立足生产的宏观背景,重点考查消费的作用,以及非公有制经1.从考查内容上看 济(如小微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考情 试题以选择题为主,材料(主观)题的考查经常将消费的作用分析 2.从考查形式上看 融入到扩大内需中考查。基本经济制度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就业和分配制度来考查。 【知识网络】

网络构建

3

【考点梳理】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即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 阐释 举例 有了彩电的生产,才有了对彩电的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特定的产品只有生产出来,才能谈得上对它的消费,否则就谈不上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消费方式就是怎样消费的问题。高 网上购物;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用手机游戏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娱乐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消费质量和水根源于社会生产的大发展与生产平的提高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力的提高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 生产的发展刺激了人们消费的欲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或迟或望 早、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知识点拨】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强调消费什么的问题。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强调怎样消费的问题。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得怎样。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的动力和欲望。

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特别提示】

(1)消费对象的产生是影响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前提。通过不同的消费对象的消费,可见消费的方式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体现消费水平的差异。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决定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注意不是消费决定生产,凡认为消费决定生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1)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2)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消费对生产具

表现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阐释 举例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化生活的需要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近几年,由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 消费调节生产 4

有反 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如房产旺销,还带动了建材、钢铁、玻璃、装修、家具、房屋中介、物业等产业的发展 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其再生产都是通过人自身的休息、睡眠,以及消耗食物、娱乐服务来实现的 【特别提示】

(1)消费对生产的调节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的增长和变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消费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我们既要反对重生产、轻消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更要反对铺张浪费。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反作用包括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因此不能把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等同于消费促进生产。

(3)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可归纳为生产和消费互为动力。那如何区分生产为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以提高。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增长。 【课堂小结】

总结: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结论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调节生产 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特别提示】

1、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市场不旺,需求不振,坚持扩大内

5

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必须做到: 国家(政府):(1)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2)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4)控制CPI过快上涨,稳定物价,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企业:(1)增加产品的有效供给,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2)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消费者: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关于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

(1)供给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 【板书设计】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课堂练习】高考必刷题P20刷知识:1-8题,刷易错9、10题 【课后作业】高考必刷题P21刷提分:1-11题,P35刷真题8题 【课后反思】

6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课后作业】讲解学生课后作业中的问题 【高考考点详解】 3、社会再生产过程

(1)内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关系:生产时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生产。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③分配影响消费。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入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④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发展生产的意义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理论原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原因:

①从社会的主要矛盾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②从小康社会的建设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

③从社会主义发展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从生产力角度: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从生产关系角度: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从人才角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④从科技角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特别提示】

(1)改革的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

7

不相适应的部分。注意:不是根本制度、性质的改变。 (2)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堂小结】1、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 2、发展生产的原因及要求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板书设计】 理论原因

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的原因 现实原因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提高劳动者素质

发展生产的要求 发展科技 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

【课堂练习】背诵、记忆生产与消费的有关考点 【课后作业】背诵、记忆生产与消费的有关考点 【课后反思】

8

【第三课时】

【温故知新】1、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及其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的原因?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高考考点详解】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比较

含义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的国有\\集体成分 不同所有制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 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 部分劳动者占有 支柱\\经济命脉\\ 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地位 作用 发挥\\增强\\提高主导作用 体现\\吸收\\缓解\\增加\\发挥\\实现 态度 联系 发展\\壮大 支持\\鼓励\\帮助 ①从地位看,都是公有制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从作用看,它们的发展、壮大对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地位: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是国有资产)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措施)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特别提示】区分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9

2、国有经济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2)地位、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和重要缺有资源。

(3)意义:发展壮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特别提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分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强调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和产业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强调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3)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关系: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高考必刷题P22刷知识1-5、7题,刷易错9、10题 【课后作业】高考必刷题P23刷提分1-6、10题 【课后反思】

10

【第四课时】

【温故知新】1、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其体现? 3、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 【课后作业】讲解学生课后作业中的问题 【高考考点详解】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三种基本形式的比较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生产资料私有\\ 雇佣劳动为基础\\取得利润为目的 规模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 发展\\满足\\吸收\\增加 外资经济 外国、港澳台投资者 \\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管理方法先进 引进\\学习\\扩大\\增加 不同点 含义 个人或家庭占有\\自己劳动为基础\\成果归劳动者 特点 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 作用 利用\\发展\\促进\\扩大\\方便\\增加 相同点 地位:都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在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提示】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决定我国的经济性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次要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要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比较 不同点 作用 公有制经济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非公有制经济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繁荣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态度 相同点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误区警示】 解答考查所有制结构方面的选择题,要注意几个易错点: (1)非公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并非社会主义经济。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并非每个地方都占主体地位。

11

(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并非国有资产。

(5)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地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体现平等竞争,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主体,非公有制是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②为什么: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怎么办----态度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高考必刷题P22刷知识6、8题。

【课后作业】高考必刷题P23刷提分第7、8、9题,P35刷真题1题 【课后反思】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