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1407 赵振华 肉种鸡场主要种源性疫病的流行调查

更新时间:2024-05-29 15: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肉种鸡场主要种源性疫病的流行调查

姓 名 赵振华 学 号 10091407 专 业 畜 牧 兽 医 班 级 10级大牧十四班 所 在 系 畜 牧 系 指导教师 何孟莲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制

2013年 05 月 30 日

肉种鸡场主要种源性疫病的流行调查

赵振华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摘 要 禽类种源性疾病(Disease of avian embryo)是一类由多病原引起的综合性疾病,可造成禽胚发育受阻,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肉鸡增重减慢、胴体降级和废弃增多等现象,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2005年3月份以来,山东某规模化AA肉鸡集团公司(饲养30万套肉种鸡,共分6个分场)三个父母代肉种鸡分场的种鸡群所产种蛋孵化时出现明显的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弱雏增多,雏鸡出现呼吸道症状,饲养到30天左右时,大肠杆菌及新城疫病毒等的感染率明显升高,鸡只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其他分场未出现类似情况,由此推测该病与种鸡群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引起该规模化种鸡场种源性疫病的原因,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查,并对其主要病原进行了PCR检测,为肉种鸡场从源头净化该类疫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疫病;孵化率;垂直传播

1,种源性疫病概述

种源性疫病(Disease of avian embryo)即蛋媒传播性疾病。指禽类胚胎在其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异常的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其发育出现偏差,以致发生病变、畸形和死亡的现象。它与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鸡苗质量均有着内在的相关性,不但使孵化成绩(包括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等)明显降低,亦造成大量畸形雏和病弱雏,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极易患病和死亡,使生产水平降低。这会一直困扰着种鸡场或孵化场,给种鸡场或孵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鸡的种源性疫病的防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1,经蛋壳污染传播肠内容物或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蛋壳进入蛋内,而由蛋壳污染传播。禽蛋通过泄殖腔时病原体附着在蛋壳上,或刚产出时蛋壳被环境中病原体污染,新产蛋从温热的禽体降到较冷的环境时,蛋的内容物收缩,造成壳内微弱的真空,蛋的内部和外部便会出现压力差,这时附着在蛋壳表面的病原体便会被吸引,可通过蛋壳内的小孔进入蛋内。这种污染一般来自肠道微生物,不过环境中的其他类型细菌和真菌也能被吸入蛋内。通过这一途径传播的鸡病有:禽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及脐炎,禽副伤寒。从祖代、父母代到商品代是肉鸡业的一个产业链,源头祖代肉种鸡的年投放量将直接影响到父母代和商品代的产出量,进而可以影响整个产业的市场走势,这一点已成为所有肉鸡从业者的共识。但作为贯穿祖代、父母代直到商品代的种源性疫病已引起肉种鸡行业的关注,在种禽场或孵化场,由种蛋传播的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及其严重。一方面

用污染种蛋孵化,可使孵化胚死亡,孵化率下降,或孵出病雏及带病原雏,造成病死率增加;另一方面有些带病原雏体内含有大量病原,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孵化器、育雏器等,使同群饲养的7-健康畜禽感染,造成疾病的流行范围扩大,恶性循环不止。 2,肉种鸡种源性疫病的分类 2.1,细菌性种源性疫病

2.1.1,鸡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llosis)本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或杆状菌,大多有周鞭毛,能运动,兼性厌氧。在琼脂上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的近无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孤立菌落为粉红色;在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生化特性上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或迟缓发酵产酸;不发酵肌醇;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脲酶阴性,硫化氢阴性,明胶液化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能还原硝酸盐,动力阳性。抗原结构主要由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K)抗原组成。按菌体抗原组成成分分为若干血清型,引起家禽大肠杆菌病的常见8-血清型有01、02、078、0126、0141等(Cloud S S,1985)。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禽胚的途径有蛋内和蛋壳两种,据高松等【1】报道本菌在死亡鸡胚中的分离率达20%。进行禽胚的细菌检验可先分离培养,再以生化反应确定菌种,最后以抗原分析定型。

2.1.2,鸡白痢(Pullonun disease)本病经蛋垂直传播,致病菌是鸡伤寒一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pullorum,简称Sgp)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运动,无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普通琼脂上形成圆形、半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灰白色菌落;在肉汤内均匀混浊生长;在SS琼脂或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圆形的菌落;在三糖铁琼脂底层产酸,斜面培养基不变;硫化氢产生不定。

2.1.3,鸡伤寒(Fowl typhoid)这是由鸡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gallinarum)所引起的种源性疫病,经蛋传播。本菌在无鞭毛和抗原结构上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相似,在生化特性上发酵糖类产酸不产气,能发酵卫矛醇与麦芽糖,以及不能对鸟氨酸脱羧可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区别。本菌能引起鸡胚感染鸡伤寒,主要是经蛋传递,据辛朝安等【2】报道带菌母鸡所产的蛋中有8.9%带此菌,甚至高达50%。带菌种蛋在孵化中胚胎死亡率高,胚胎发育不良,许多幼雏不能啄壳孵出,以致窒息而死,孵出弱雏、病雏,有的很快死亡(Guard-PetterJ,2001)。 2.2,真菌性种源性疫病

禽曲霉菌病(AvianAspergillosis)曲霉菌属真菌,引起家禽致病的有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组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等霉菌产生的一类结 2.3,病毒性种源性疫病

2.3.1,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本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virus,ALV)和禽肉瘤病病毒(Avian sarcoma virus,RS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对鸡能引起许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据王琦等【3】报道从肉用型鸡群中分离出一株新的禽白血病病毒,根据病毒干扰和血清中和试验分析以及病毒感染宿主谱等特点确定了该病毒是一类不同于已知的A—I亚群的禽白血病病毒,称之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Bai J,1995)。该亚群病毒的特点是宿主范围广泛,囊膜独特,已是鸡髓细胞瘤(ML)的病原,主要是在25至55周龄的肉用型鸡群中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在死亡高峰其致死率每月可达6%(PayneLN,1993;PurchaseH G,1988;Qin Aijian,1999)。ALV-J可经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病毒可在输卵管膨大部大量复制,鸡胚有的先天性感染与母鸡将病毒排入蛋清中和母鸡泄殖腔存有病毒有关,先天性感染的雏鸡对病毒产生了免疫耐受,孵化后成为病毒血症无抗体型,即它们体内和组织含有高水平的病毒而缺乏抗体。Spence11-等和Payne等(Payne L.N,1993)认为只有约1/4~1/2鸡胚由于蛋清中有病毒而感染,这可能是因为卵黄中的抗体中和作用和孵化过程中的病毒灭活作用。

2.3.2,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n anemia,CIA)本病又称鸡贫血因子病(Chicken anemia agent,CA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n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免疫抑制病。导致鸡群的饲料报酬率降低、生产能力下降、屠宰废弃率高和引起免疫抑制而造成其它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使鸡群死亡率升高,其危害相当严重。该病的特征性病变为骨髓黄化,胸腺萎缩,出现造血功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Goryo M et al.1989)。该病呈垂直和水平传播,有世界蔓延的趋势,因此,已被纳入世界范围内重要禽病研究行列。

3 ,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蛋传病毒的多重感染 3.1,免疫抑制的概述

家禽的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免疫反应或功能是机体抵抗病原入侵、感染以及繁殖扩散的主要机制,它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前者的效应是非特异性的,主要包括机械性防御屏障、炎症与吞噬作用、补体系统、干扰素及溶

菌酶等。后者的效应是特异性的,由抗原递呈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而产生。非13-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共同构成机体完整的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健康。所谓免疫抑制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而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障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下降,通常对疾病的敏感性增强的一种免疫异常状态,有学者将其归为免疫缺陷的一种类型,并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

3.2,免疫抑制流行病学调查

作为对某一种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据曹澎泽【4】等报道,崔治中等用CIAV特异性核酸探针做病毒核酸分子斑点杂交反应,对来自5地市不同鸡群的样品做了随机检测,有40%—60%的胸腺或骨髓样品对CIAV探针呈阳性反应龙,,表明正在感染CIAV。至于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在呈现免疫抑制的鸡群,有48%(21%-71%)的血清样品对REV呈现抗体阳性反应;在临床健康鸡群,也有(13%-44%)的血清样品对REV呈现抗体阳性反应,表明这些比例的鸡曾感染过REV。利用病毒核酸分子斑点杂交反应,发现有40%--60%的胸腺或骨髓样品呈阳性反应。有20%-23%的胸腺或法氏囊组织检出REV前病毒DNA,表明这些个体正感染着CIAV或REV。ALV-J免疫抑制引发的多重感染已经很严重了。最近在马来西亚商品鸡群中爆发了ND,在感染鸡的器官中分离到了ALV-J病毒,这一现象在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Hair BM eal 2004)。 4,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核衣壳蛋白p27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ALV-J对肉鸡的感染的报道不断增多,我国也已经注意到该病对肉鸡养殖业的危害,并开始对此病开展了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的崔治中教授的课题组已于1999年最早在中国分离到了十几个中国毒株,并初步做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研究。该病毒不仅仅是引起该病特定的病变,更大的危害是造成整个机体的免疫抑制,15-引起鸡群对其它病毒的易感性增加和条件致病菌的继发感染(CrittendenL.B.1984,Hirotay Y.1980)。

4.1, 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原学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具有典型反转录病毒科C型肿瘤病毒的共同特征,病毒粒子近似球形,直径107nm(80-100nm),由外部的囊膜和内部电子致密的核心构成。ALV结构基因从5’端至3’端顺序为gag-pol-env分别编码病毒结构蛋白,RNA依赖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和囊膜糖蛋白。结构基因两侧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与病毒RNA的复制和翻译有关。Gag基因编码病毒内部非糖基化结构蛋白,包括基质蛋白p19,p10蛋白、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