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年代中国政府能力转型发展

更新时间:2024-04-29 1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改革年代中国政府能力转型发展

作者:项冶

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04期

摘要: 政府能力是解释政府有效性的关键。动态的组织能力观点为透视改革年代中国政府能力转型发展和理解中国政府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中国国家建构的历史路径、中国政府能力基础的转换和中国政府运行惯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中国政府能力转型发展的过程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 政府能力; 组织能力; 中国道路; 能力陷阱; 国家建构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4-0032-0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秩序相对稳定,造就了“中国奇迹”,也带来了诸多争议,[1]还进一步引起了关于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大争论。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强政府主导下开启和展开的,这使得任何对“中国奇迹”问题的有力解释,都必须以中国政府能力和有效性为前提。而政府能力又是政府有效性的中心问题。因为有效政府是政府能力、国家意志与历史情境互动的结果。亨廷顿指出:“有效的政府就是有能力的政府。有能力的政府以强大的、能适应的、有内聚力的政治体制为基础。”[2] 因此,对政府能力形成的研究对理解中国体制和中国道路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解释中国政府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必须采用动态分析框架,透视中国国家建构过程。笔者通过对中国国家建构的历史路径、中国政府能力基础的转换和中国政府组织惯例的分析,以透视改革年代中国政府能力的转型发展。 一、有效政府、政府能力和组织能力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发展行政向行政发展的潮流转变,[3]政府有效性和政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1997年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历史反复地表明,良好的政府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非常必须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的。”[4] 世行报告提出政府能力是“有效地承担和促进集体行动的能力”,并将政府能力作为有效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金太军列举了三种常见的政府能力定义,一是结构功能的视角,二是政策能力视角,三是国家能力视角。[5]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日益关注政府能力建设问题,胡鞍钢、王绍光、辛向阳、施雪华、张成福、张国庆、金太军、汪永成等对中国政府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研究。[6][7]近年来不少学者关注政府效能和职能转变等问题,对政府能力发展又有新的探讨。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现代汉语词典》“能力”一词释义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而英文中capability一词与表示技能胜任力的competence和表示容量潜力的capacity不同,隐含有发展的意思。[8]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微妙的概念差异,导致迄今国内研究仍偏重对中国政府能力的结构功能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s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