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希腊同性恋文化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24-07-08 16: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古希腊同性恋文化及其影响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很多关于同性恋故事,后世有关古希腊诸神及英雄的传奇文学对少年之爱的论述也不在少数,有的作品中还列出了诸神和英雄恋慕的少年的名单,最完整的当属亚历山大的克莱芒教父的诸神同性恋名单,比如宙斯爱上伽倪墨得斯、阿斯克勒庇俄斯爱希波吕托斯和赫菲斯托斯爱珀琉斯等等。这些同性恋故事表现出古希腊一个重要风俗:两个年轻男人间的爱情被认为是比异性间的爱情更高尚、更符合自然,更能够在热情的赞颂中产生理想美的爱情。

柏拉图式的爱情自然就是指的男人之间的同性之爱。有一位斯巴达王就曾经如此赞美柏拉图式的爱:“如果没有一个‘男爱人’,就不是真正优秀的市民,对国家也将一无贡献。”事实上,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们大都是同性恋者。《男色论》一书中说:“柏拉图、苏格拉底、阿基毕阿底斯都是男色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蓄养一个名叫巴顿的年轻人;雄辩家狄摩西尼斯也和一个年轻人过从甚密,而招致妻子的愤怒;伊壁鸠鲁更是待某个少年如妻似妾一般。”

同性恋在古希腊被提高到空前的地步,其地位远高于异性恋。广泛存在的同性恋文化也具有其赖以广泛存在的社会和文化基础。同许多其它的传统社会一样,古希腊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由男性主宰的社会,或者说是男性社会。在城邦中,社会与政治生活的主体时男性公民,妇女的地位则十分低下。虽然她们拥有公民权,但是她们却不能参加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妇女不仅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她们还被排除在社会活动之外。在希腊人看来,妇女的位置是在家里,而参加社会活动则是男性的专利。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隔离,使得男女之间不可能产生以感情为基础的爱情。爱情的双方在地位上必须是平等的,但在古代希腊,无论是在社会权利上,还是在人们的观念中,男性和女性都是不平等的。因此,以感情为基础的爱即浪漫之爱只能是在同性之间。女性不是爱的对象,而更多的是男性之间建立社会关系与政治联系的工具,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演说家德谟修斯的话中看到:“我们有妓女提供性爱,有情妇每天照顾我

1

们,有妻子是则是为了生育合法后代。”

由于妇女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男性就成了社会生活的主体,正是这样的单性环境成为滋生同性恋的土壤。由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把她们作为伴侣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男性之间的关系是高于男女关系的。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爱和互惠的。这种关系通常由年长者主动表示,一开始年青者将拒绝。年长者接着用礼物、爱情诗歌向年青者求爱,这时后者才给以回馈。两人之间形成亲密的情感纽带,年长者既是导师又是爱人。年轻伴侣从年长者的教诲下增进智慧,并用青春体格相报。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这200年间,希腊人更是把同性恋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当一个少年接受完传统的基本教育之后,即被置于一个年长男子的羽翼之下,这个成人被称为“爱者”,少年则被称为被爱者。这个成年人通常在30岁左右,负责少年的道德与心智发展教育,以仁慈、理解、温暖及纯粹的爱对待少年,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这少年道德上的完美。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少年犯错,这成人要替少年受罚。少年长大成人后,或者结婚,或者成为另一个少年的保护人即“爱者”,或者继续与这个爱人生活在一起。

古罗马人对同性恋的看法与希腊人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古罗马人对少年年龄的界定没有那么清晰,而是比较注重同性恋双方的身份问题。当时大凡有些社会地位的男子身边总有一两个英俊年青的男子陪伴左右,而且伴侣越是英俊漂亮他就越受尊敬,社会地位也越高,本人也越显高贵。公元前149年,罗马政府颁布了一项规范同性恋行为的法律《斯卡提尼亚法》,这一法律实际上是对自由民青少年的保护,也是对自由民成年人尊严的维护。因为他对以下两种同性恋行为进行处罚:如果一个成年人与一个生来自由的男童搞同性恋,主动的成年人要受罚,如果两个成年自由人搞同性恋,充当被动角色者要受罚,一般是处以10000赛斯特的罚款。根据这一法律,古罗马人搞同性恋的合法被动对象,就只能是奴隶身份的男子。

2

另外,古希腊人普遍认为,爱人在他所爱之人面前才会表现得勇敢,因此在军队打仗的时候,很多士兵之间都是相恋的爱人。士兵打仗不仅是为了赢得胜利,更是在他的爱人面前表现出勇敢和智慧。因此,他们将变得骁勇善战,战无不胜。柏拉图对此曾作过评论:“一小群彼此相爱的士兵并肩作战,可以击溃一支庞大军队。每个士兵都不愿被他的爱人看到自己脱离队伍或丢下武器,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受此耻辱??在这种情况下,最差劲的懦夫受到爱神的鼓舞,也会表现出男人天赋的勇敢。”在不少战役中,斯巴达的军队都因士兵的这种“同性之爱”而赢得了战争。底比斯“圣团”的组建原则更是建立在同性爱的基础之上。

另外,在希腊,除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同性恋以为,还有女人与女人的同性恋,其代表人物是女诗人萨福。萨福出身于一个高尚的贵族家庭,由于家庭动荡,萨福流落到勒斯波思岛。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萨福在此定居下来,开始教授未婚少女诗歌艺术和爱的艺术,不但本地少女,更远一些地方的女孩子也都慕名而来。勒斯波思岛被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视为女子的乐园:“在那里,慵懒或热烈的亲吻,太阳般燃烧,西瓜一样清凉。”“少女们在镜子前睁大空眸,在贫瘠不育的欢乐中相互拥抱成熟的肢体”。这些女子也被称作“勒斯波思人”,这个词就是Lesbian,后来成为女同性恋者的固定名称。

古希腊神话和文化中的同性恋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后的两千多年的西方文化发展中,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到唯美主义时期的王尔德,许多著名的文化精英都是同性恋者。而同性恋也毫无例外地成为西方文艺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阿基硫斯斯的同性恋到当代女作家沃尔夫的写给同 性的幻想体小说《奥兰多》,从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画《梦乡》到当代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同性恋电影,通信连始终是一种重要的主题,同性恋始终或隐或显地出现在文艺创作中。

3

参考文献:

1. 刘晓晨,《古希腊民族同性恋风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汉斯·利希特,《古希腊人的性与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郝月影,《古希腊同性恋教育功能初探》,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波,《原型解读西方同性恋文化》,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树卿,《论古希腊的文化特点》,东疆学刊,1994年01期;

6. 吴奇,《古希腊的同性恋》,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阮炜,《另一个希腊》,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