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4-09 20: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5月16日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别 诗 (南朝)范云 孤烟起新丰,归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采兰沅水东。 桂折心焉寄?兰采意谁通。

1.诗的五、六句中,“满”“空”两字可谓灵动传神,请试作分析。

2.结合课本中所学过的《涉江采芙蓉》,说说诗的最后四句写“折桂”“采兰”二事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满”不仅点出离别时河水满溢的情状,更暗含着主人公离别时感情的深重,似乎如那河水一般满溢。

“空”与上句“满”相对,突出的是月的亏空、不圆满,这显然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主人公期盼团聚而不得的失望之情。

2.兰桂等香花异草,常用来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诗人在这里言此二事,与《涉江采芙蓉》一样,借

以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这道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要先理解该字的本意,再结合诗

句理解它在句中的含义,最后写出该字的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别君河初满”句中的“满”是指“情满”,是写主人公的别离之苦,分别之情如河水满溢。“思君月屡空”句中的“空”是说“月亏”,

因为分别而情深情重,“空”字写出了主人公因为分别而感情空缺的遗憾。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隐居的地方只有孤独的白云。“溪水”“白云”是隐者

居住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优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

屋边种花,院里有芍药,可见王昌龄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

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诗人通过对“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的描写,写出了隐者的清高、隐处的雅趣,描绘出了

一幅优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

2.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3.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E.全诗塑造了一位远离俗世、生活悠闲、内心落寞的僧人形象。 4.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

一、 1.AB

2.“宿”字,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滋”,生长着,写出了苔藓在滋长蔓延;暗示这里少人活动,甚至久未有人,突出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这两句表现出王昌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表现出诗人向往归隐之情。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题,解答此题,要首先说明所炼之字本身的含义,然后指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以及这些字对作者抒发情感的作用。“宿”“滋”两字主要突出了环境的安静清幽,表现出王昌龄的清高品格,也表现出诗人向往归隐之情。 二、 3.CE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C项尾联属于直接抒情。E项“内心落寞”理

解错误,诗歌中的僧人形象,是淡泊的。

4.“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 “摇”即“摆动、

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