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 - 七年级(上)地理导学案(1-3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28 1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1.1认识地球面貌——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大小 总课时 主备人 1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七 129 班级 130 131 学生 人数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学习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半径、赤道的周长和表面积大小。 目标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重点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读课本P1-P2图1.1-图1.5,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 2. 读课本P3图1.6回答下列问题: 预习①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 纲要 ② 地球的周长约是多少? ③ 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 使用说明: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地球仪,展开空间想使用象去识记。 说明学法提示:通过收集资料让学生知道认识地球形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学法 指导 ,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1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质疑探究 为什么总是先看见船桅,后看见船身呢? 拓展提升 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郑和下西洋 2.以下关于地球仪的正确描述是( ) A.它是地球的模型 B.它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 C.它是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示的事物 D.它能真实的反映地貌 3.关于地球仪的正确叙述是( ) A.地球仪是地球等大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不能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知识网络 一、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力 提 升 基础训练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与\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P3的“信息传递”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4、读图1.6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 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 综合训练 1、地球的形状是 。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哪几个代表性事件?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有哪些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 4、要描述地球的大小,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5、地球极半径为( )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平均半径为( )千米,赤道周长为( )千米,表面积为( )平方千米 。 能力提升 谈一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3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自我评价 1.地球的形状是:( )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圆 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 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 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 3.我国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句话在当时是指:( ) A、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B、天是方的 C、地是圆的 D、天、地都是方的 4.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这次事件证明了( ) A、地球上都是海洋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地球是方的 D、地球上海洋、陆地各一半 5、地球的半径是( ) A、5 371km B、6 371km 流 C、6 731km D、6 173km 程 自6、地球的周长是( ) 我A、约4万米 B、约4千米 ︵ 评C、约4万千米 D、约400 000千米 检 价 测 部 分 ︶

4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1.1认识地球面貌——第2课时:地球的模型 总课时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七 129 学生 班级 130 人数 131 2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预习纲要 使用说明学法 指导 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了解纬线的定义,理解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含义和纬度的分布,掌握南北半球的划分。 3.了解经线的定义,理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含义和经度的分布,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 4.会用经纬网写出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5.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教学重点: 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教学难点:1、纬线的特点。 2、经线的特点。 3、东西半球的划分。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地球仪的样式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2. 阅读课本P4内容及图1.7,然后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地轴、赤道和两极,并说说各自特点。 3. 思考地球仪与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不同?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4. 阅读课本P5内容及图1.8,什么是纬线、什么是经线,各自有什么特点? 5. 阅读课本P5“信息传递”,零度经线是如何规定的。 6. 阅读课本P5—P6内容,了解纬度、经度的划分方法,完成课本P6-P7的图上所得。 7. 阅读课本P7—P8内容,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8. 阅读课本P8—P9内容,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是什么。 使用说明: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地球仪,展开空间想象去识记。 学法提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合作。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5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质疑探究 1、观察地球仪: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________。 2、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160°E、纬度0 ° D、20W°、纬度0° 3、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方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B、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 C、纬度最大是180° D、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 5、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概念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标度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规律 划分半球的界线 纬线 经线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拓展提升 1、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 如何判断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符号? 知识网络 1.地轴 一、地球仪 2.南极和北极 3.经线和纬线 定义: 二、经纬网 作用: 6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力 提 升 基础训练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2、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 。 3、读P6图1.9,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 _ __。赤道以北称___ __,以南称 _______。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______;中纬度范围: ;高纬度范围______。 5、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__ 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 __。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__ ___(用字母 表示),以西为___ ___(用字母 表示)。 6、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经度之和为___ __(度)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 __的两个半球。 7、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综合训练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60°W B、60°E C、120°W D、180°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180° B、0° C、160° E D、20°W 4、东半球的范围是( ) A、0°和180°之间 B、20°E到160°E 之间 C、20°W到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之间 5、以下位于西半球的经线是( ) A、10°E B、10°W C、165°E D、40°E 能力提升 读下图,回答问题: 60° 50° A B C D 20° 10 ° 0 °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 (2) A点位于B的____方向 ,B点位于C的_______方向, D点位于B的________方向 。 (3)根据下列各点的经纬度在上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E(30°S,70°W )F(10°N,10°W)G(10°S,60°W)

7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自我评价 1、将下列纬度与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 A、55°N 低纬度:南半球 B、69°S 中纬度:北半球 C、19.5°S 高纬度:南半球 D、89°N 高纬度:北半球 2、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3、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流 程 ︵ 检 测 部 分 ︶ (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判断下列经线所属的东西半球: 5°W 10°W 15°W 165 °E 170 °E 175 °E 20 °E 50 °E 150 °W 80 °W 60 °E 120 °W 5.读右面经纬网图,回答: (1)写出A、B、E三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A在B的______方向,B在C的______ 方向,D在C的_____方向。 (3)A、B、C、D、E五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__。 自我评价

8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1.2感受地球运动——第1课时: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七 总课时 3 129 学生 班级 130 人数 131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 学习2.学会列表比较的地理学习方法。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目标 替和时间的差异。 重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难点 教学难点: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本P12内容,知道什么叫地球的自转? 2. 阅读课本P12内容,知道地球自转的中心是什么,自转的方向如何? 3.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什么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呢? 预习4.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 纲要 5.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 6. 地球自转过程中是直着身子转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变不变? 7.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有什么意义? 使用说明:只要求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即可 使用学法提示:自主学习法,练习法,列表比较法 说明学法 指导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9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质疑探究 为了便于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和掌握时间,苏州某酒店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挂了一排电子挂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 12 :00 :00 伦敦时间 04 :00 :00 东京时间 13 :00 :00 纽约时间 23 :00 :00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某英国旅客在江苏省从事活动应以_____________的时钟为准,他关心自己祖国的社会生活应该参照_____________的时钟时间。从各钟可以看出,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相差______小时,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相差______小时。为什么上述各城市的时刻不同? 拓展提升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知识网络 自转定义: 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 昼夜更替 一天(24小时) 10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力 提 升 基础训练 1、 地球绕着__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北极上空往下看是 针),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 综合训练 1、地球自转是(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 D.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一年 C.24小时 D.365天 4、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 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5、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方向; 6、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 能力提升 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11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自我评价 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365天 B.30天 C.三个月 D.24小时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4.地球自转时( ) A.以一年为周期 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 C.总是自西向东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 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 ) A.有公转运动 B.有自转运动 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 流D.地球本身不发光 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程 A.哥伦布 B.麦哲伦 C. 哥白尼 D.布鲁诺 7.2013年元旦最早出现在下列城市中的( ) A.中国北京 B.日本东京 自 C.印度的孟买 D. 伊朗的德黑兰 ︵我 评检价 测 部 分 ︶

12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1.2感受地球运动——第2课时: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总课时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七 129 班级 130 131 4 学生 人数 1.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学习的变化。 目标 2.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1、地球的公转。 2、季节的变化。 3、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P13,知道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中心是什么?公转方向如何?周期如何? 2.观察P14图1.16地球公转过程中是直着身子转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变不变? 3.观察P14图1.17,思考四季变化是如何形成的?了解二十四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如何变化?昼夜长短如何变化?南北半球季节如何? 4.总结地球公转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5.阅读教材P15信息传递,了解极夜现象。 6.阅读教材P16,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断变化,对地球的冷热状况产生什么影响? 7.阅读教材P17内容及P18图1.19,看看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五带的界限又有哪些?各带的自然现象又是什么? 使用说明:有关四季划分的知识,要求学生能知道。而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要求掌握。 学法指导:本课时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一定要结合生活体验去展开。 重点难点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预习纲要 使用说明学法 指导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13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质疑探究 定义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球的公转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半 球 北 半 球 节 气 冬 至 春分、秋分 夏 至 直射纬度 地面获得太阳 光热 白昼时间 拓展提升 地球公转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知识网络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季节变化--- 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 ---- 昼夜长短变化 纬度变化--- 五带划分 14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力 提 升 基础训练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2、二分二至日时间,太阳直射的纬线。 春分,太阳直射 (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 夏至,太阳直射 (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 秋分,太阳直射 (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 冬至,太阳直射 (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 3、结合生活体验(如刚刚结束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我国放暑假时,正好是澳大利亚的 季。 4、理解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近段时间,太原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 5、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6、五带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7、看P18图1.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8、各带的气候特征: 热带: ;寒带: ;温带: 。 9、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 ;寒带: ;温带:既无 又无 。 综合训练 完成下表: 定义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自转 公转 地理意义 能力提升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各自对应的时间,画出太阳直射的纬线,并标上相应的纬度。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方向是____;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 (5)地球公转在地球上产生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现象。 15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自我评价 1、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从而产生了 变化和 、 的变化。 2、以下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3、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4、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5、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流 程 ︵ 检 测 部 分 ︶ 自(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我A、 B、 C、 D、 E、 评(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价 并给对应的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 )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16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2.1认识地图——第1课时:地图上的方向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七 总课时 5 129 学生 班级 130 人数 131 1. 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 学习2. 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目标 教学重点: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重点教学难点: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难点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教材P19内容,了解什么是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及地图的作用。 2. 阅读教材P19图2.1,对于一般地图如何定向。 3. 阅读教材P20信息传递,了解北极星定向的方法。 4. 阅读教材P20第一自然段及图2.2,学会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5. 观察教材P20图2.3,学会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 使用说明:对本课时知识的识记,学生要多动手才行。要求知道如何在一般地图上判定方向即可。 学法提示:应以练习法为主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预习纲要 使用说明学法 指导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17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质疑探究 1.在普通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4.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拓展提升 A在B的____方向 B在C的_____方向 C在A的____方向 知识网络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上的方向 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正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8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基础训练 1.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 2.地图的三要素是: 、 、 。 3.方向:(指向标:因为有些图上方向是以指向标的形式出现) ①一般地图上判断方向:根据口诀来判断: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图上判断方向: 综合训练 读图完城下列问题: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力 提 升 ① ② ③ (1)图①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方向。 (2)图②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 (3)图③中,点A在点B的_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方向,D点在B点的_____方向。 能力提升 判断: (1)图中村庄在桥梁的什么方向? (2)林地在耕地的什么方向? 19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自我评价 1.在普通地图上,按照 ______来确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让指向标的箭头___ ,然后按照 ______ 来确定方向. 3 .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__方向,纬线指示__方向。 4.甲地位置在40°N,116°E的交点上,乙地的位置在30°S,20°W的按比例点上,乙在甲的 (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5. 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 流 程 ︵ 检 测 部 分 ︶ 自我评价

20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2.1认识地图——第2课时: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总课时 6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七 129 班级 130 131 学生 人数 1.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学习小和用途。 目标 2.阅读并记住图例和注记。 教学重点: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重点教学难点: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难点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教材P21,知道比例尺的定义,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2. 阅读教材P22图2.5,学会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预习3. 阅读教材P22图2.5,会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纲要 4. 阅读教材P23-P24内容及图2.6,记住常见的图例和注记。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使用说明:对本课时知识的识记,学生要多动手练习。 使用学法提示:练习法为主。 说明学法 指导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21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质疑探究 1.给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样比较大小? 数字式:1:50000或1 / 50000 线段式:0___40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600 0000厘米 2.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拓展提升 1、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 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 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2、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3、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4、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50千米 B、100千米 C、200千米 D、250千 知识网络 概念: 公式: 比例尺 线段式 表示方式 数字式 文字式 图例: 图例和注记 注记: 22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基础训练 1、比例尺: (1)比例尺的概念: 。 (2)比例尺的表示公式:比例尺= (3)比例尺的公式变形: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 这三个公式说明比例尺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条件,此公式常用于任意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 (4)比例尺的单位:图上距离常用厘米作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同一个比例尺厘米换算成千米去掉 个零,千米换算成厘米加上 个零。 (5)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6)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大或小和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力 提 升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综合训练 读下图,完成表格,看看比例尺大小对地图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的影响。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能力提升 1.一条公路的实地距离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画西温庄一中学的平面图应选择多大的比例尺? 3.假期去北京旅游应选择哪种地图? 23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自我评价 1、地图的基本要素: 、 和 。 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 A.50 B.500 C.5000 D.50000000 3、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4、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 B 、1:100000000 C、一千万分之一 D、1:1000 5、在一张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若比例尺大,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若比例尺小,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 6、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流 程 ︵ 检 测 部 分 ︶ 自我评价

24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2.2使用地图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129 七 班级 130 131 总课时 学生 人数 7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预习纲要 使用说明学法 指导 1. 了解各类地图的作用,知道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地理信息。 2. 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3. 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能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4. 能识别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本P25图2.7,看看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 2. 阅读课本P25内容、图2.8、图2.9及课本P26信息传递,了解电子地图。 3. 阅读课本P26-P27内容,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 阅读课本P27内容,知道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深线。 5. 阅读课本P28-P29内容,归纳等高线的特点,在图上判读各种地形。 6. 阅读课本P29-P31内容,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图上颜色代表的高度并识记它。 使用说明:本课时知识,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中,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法提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在合作中学习。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25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质疑探究 1.请观察下面地形图,把海拔和相对高度填在相应位置并回答问题,甲山的海拔是( )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2.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等高距是_____米,图中N处等高线的数值应是_____米 2) 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_____ 3) 图中B表示的地形是_____ 4) 图中CD表示的地形是_____ 5) 图中EF表示的地形是_____ 6) 图中G表示的地形是_____ 7) 图中有甲、乙两座山峰,甲比乙高出_____米。 8) 对比山坡CD和山坡HI哪个_____更平缓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 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知识网络 1. 绝对高度(海拔) 2. 相对高度 3. 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26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力 提 升 基础训练 1.五种主要地形:___、___、___、___、___。 2.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表示坡度陡。 5.其他常用的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综合训练 1.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 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1500米 B、500米 C、100米 D、1000米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9003.13米 B、8693.13米 C、8848.13米 D、9158.13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是下列的( ) A、盆地 B、鞍部 C、山顶 D、陡崖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 能力提升 (1)图中采用的等高距为 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 米。 (2)图中字母所在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_____ C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_ G_______ (3)图中A处位于周庄的 方向;A处位于王庄的 ; C地位于D地的 方向。 (4)若图中王庄的气温是23℃,B点的气温应是 。 (5)若在图中所示范围内修建一座水库(假设其它条件均附后邀请)从地形角度考虑,请在图内选择合适的水库大坝的位置,并用字母“M”标在图上。

27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检 测 部 分 ︶ 自我评价 1.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 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3.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 C.__ E._ F._ 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米。 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_。 自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 我5.读下图回答: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A、B两评条线中为山谷的是_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 价

28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3.1海陆分布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129 七 班级 130 131 总课时 学生 人数 8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预习纲要 使用说明学法 指导 1、在地图上比较全球海陆分布的比例,记住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 2、运用地图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3、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4、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用图说出其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 5、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产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名词、地名较多,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本P32图3.1,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2. 阅读课本P33图3.2,了解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所占比例各是多少。 3. 阅读课本P33图3.2及信息传递,了解陆半球和水半球。 4. 阅读课本P34及图3.4、3.5,了解什么是海洋?什么是洋、海、海峡、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洲界。主要的洋、海、海峡、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洲界有哪些及它们的分布半球位置。 5. 阅读课本P35信息传递,了解七大洲名称由来。 使用说明:通过阅读世界地形图运用分析,观察法并讨论合作,认识什么是大洲,大陆,海,洋,岛,半岛,群岛,海峡;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形状,分界线。 学法提示:分组讨论,在合作、竞争中提高学习能力。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29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质疑探究 1.读下图,在东西半球图上填注: a.七大洲的名称、四大洋的名称。 b.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2. 填表 最大的大洲 最小的大洲 跨经度最高的大洲 经度最高的大洲 面积最大的大陆 拓展提升 下图中,A洲全部在_______半球上,B洲全部在______半球上,C洲面积居各大洲的第______位,A、B两洲共同濒临______洋,A、C两大洲共同濒临_______洋和______洋,三大洲自北向南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大洋 最小的大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纬度最高的大洋 面积最小的大陆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知识网络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一、海陆分布 海洋 陆地 七大洲 二、大洲和大洋 四大洋 30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基础训练 1.海陆的面积比例:地球表面_%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_%,概括地说,地球上_ 分是海洋, _ 分是陆地。海陆的分布特点:陆地主要分布在__,海洋主要分布在___。 2.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_____。 3.大洋的边缘部分叫_______,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做____;岛屿____面环海;半岛____面环海。 4.七大州(按面积大小排列):“____”;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____”。 5.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6.主要大洲界线:亚欧分界线:___ 、__ 、____、___;亚非分界线:__ ;南北美洲分界线:___ ; 1 亚、北美洲分界线:___;欧、北美洲分界线:____。基 综合训练 将它们对号入座,用线连接。 础 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训 A 海 练 B 海峡 海洋 C 洋 2 D G 综 E 大陆 合 F 岛屿 陆地 训 G 半岛 练 能力提升 3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能 力 提 升 ⑴大洲的名称①___洲 ②___洲 ③___洲 ⑵大洋的名称④___洋 ⑤___洋 ⑥___洋 ⑶大洲分界线的名称⑦___山脉、⑧____运河、 ⑨____运河 31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检 测 部 分 ︶ 自我评价 1. 名称 沟通的大洋 连接的大洲 所属国家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2.选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3.世界上最大的洲是 ;最大的洋是 ; 4.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洋是 ; 5.被三大洲环绕的洋是 ;被三大洋环绕的洲是 ; 6.亚欧两洲的分界是 山、 河、 山脉;亚非两洲的分界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是 。太平洋西部海底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 7.轮廓略象“S”形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寒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洲是 。 8.将七大洲,四大洋按大小排序 七大洲: 四大洋: 自 我评价

32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课题 主备人 3.2海陆变迁 审核人 使用 日期 年级 七 129 班级 130 131 总课时 学生 人数 9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 知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4. 知道板块运动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 5. 知道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关系 教学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教材P38-P39内容及图3.9,思考下列问题: ①由赭山的变迁事例说明这种现象属于沧海桑田中的哪一种? ②由长江三角洲的面积变大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现象?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例能够证明“沧海桑田”现象? 2. 阅读教材P40,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 阅读教材P41-P42,思考下列问题: ① 板块运动说是怎样提出的? ② 板块运动说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③ 六大板块和六块大陆、四大洋的关系如何? ④ 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⑤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关系? 使用说明:通过引导,讨论,分析,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对海陆变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对大陆漂移,板块构学说有一定的了解。 学法提示:教材以“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在此基础上,全节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认识。 流 程 ︵ 预 习 部 分 ︶ 预习纲要 使用说明学法 指导 我的 疑惑 信息 链接 33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质疑探究 1. 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 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了什么? 流 程 ︵ 探 究 部 分 ︶ 1 质 疑 探 究 2 拓 展 提 升 3 知 识 网 络 拓展提升 1.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一是地壳板块发生__________运动,一是地壳板块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张裂运动使地表发生了________,从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平面图反映了分布,剖面图说明了形成过程和作用力的方向。碰撞挤压使地表______________,从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反映板块交界地带的推挤方向。 2.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 知识网络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 漂移的大陆: 板块运动: 34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训 练 部 分 ︶ 1 基 础 训 练 2 综 合 训 练 3 能 力 提 升 基础训练 一.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证据 (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变为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的结果。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__________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1. 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 2. 观点(内容)他认为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 (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三. 1. 内容 (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____,而是由____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___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______地壳比较稳定,___地壳比较活跃,多__________ 2.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1) _______、(2)美洲板块、(3)_______、 (4)______、(5)_______、(6)_______ 综合训练 1.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 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国家有( )。 A.加拿大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3.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 A.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B.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 C.我国地形多山 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4.我们每个人要有防震意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做? 能力提升 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 35

XXX一中地理导·学案 流 程 ︵ 检 测 部 分 ︶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1. “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 ) A. 填海造陆种田 B. 世事的变迁 C. 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植桑树 2. 下列原因不属于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是( ) A. 人类活动 B. 刮风下雨 C. 地壳运动 D. 海平面的升降 3. 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 ) A. 唐山大地震 B. 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 C.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D. 华北平原的形成 4. “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 魏格纳 B.哥伦布 C. 李四光 D. 哥白尼 5. 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 C. 青藏高原的形成 D. 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 6.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 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 B. 有森林遗迹 C.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D. 有海洋生物化石 7. 关于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其海陆分布格局就是现在这样 B. 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一直是高大山脉 C. 在漫长时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格局是不断变化的 D. 地球表面以陆地为主 8. 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 )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C. 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 D. 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10.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11.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 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 12. 结合地图册,写出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4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