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论文--税收成本分析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15 05: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税收成本研究分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税收成本率的重要性,从税收总收入和税收成本率这两方面分析我国税收的现状,并从内因和外因深入剖析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制度和税收环境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还说明我国在现阶段应如何进行改革这项工作。

关键词:税收成本率 制度 税收环境

一:引言

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提出了改革税制,根据现任重要领导人对于中国改革的态度之坚决,中国全国上下在近期未来定会经历一场改革。可是关于新制度更换旧制度的改革是必定面临重大的阻力,需要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税制改革,一共可以分为三个质变性质的改革,分别是:1978-1993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和2001年的税制完善改革。经过这几次税收体制的重大调整,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了。这对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更加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的税制体系,对于现阶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税收征收的效率是衡量税收体系是否合理搞笑的重要指标,税收的成本却又是税收效率的集中体现。因此对税收成本问题的相关研究可以直接折射和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是在确立了这个中心思想之后,展开了关于税收成本的研究分析,对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其原因和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二:我国税收的情况:

1税收总收入情况

在展开分析之前,先看一下我国1978年至2012年的税收收入的情况:

税收总收入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0.00税收总收入1984200519781981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82011 从图中可以看出,税收的总收入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根据相关的税收成本的文献研究结果,我国的税收成本增长的速度还超过了税收总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引起了社会较大的关注。

2税收成本:我国的税收成本率偏高。

税收成本率:指税务机关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成本总额与征收税额之比。

由于税收成本的数据比较查找,本文直接引用其他论文整理好的税收成本率的数据,如上表,是1993年到2006年的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的相关数据。分析表中数据,税收成本率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大概2%,而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之后,税收成本率开始逐步上升,最后维持在5%-6%的区间。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至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新加坡为0.95%,澳大利亚为1.07%,高的如意大利为1.52%,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而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却稳定在6%左右,这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非常巨大,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这个差距显然是不可以用国家发展阶段和规模来解释的。

上述统计的数据中,我国的税收成本的统计尚未包括税务局未公开的税务行政经费,如果加上这部分经费,我国的税收成本率还要更大一点。

三:影响税收征收成本率的主要因素

在大量阅读了相关的税收成本的研究分析文章之后,把影响税收成本率的因素总结归纳为两点:一个是内因税收制度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外因税收环境的问题。 一:制度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的税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税收总收入也飞速增长,可是税收成本的增加速度更加大,这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过度的反应了经济繁荣程度,造成市场的经济信息失真,政府会因此而无法根据在经济现象来做出准确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而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1:税制结构过于复杂

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以直接税为辅,以财产税、行为税为补充的税制结构,而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实行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我国的税制结构里其简税制和低税率的改革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条件还有待改进。

另外,现行的税率过于复杂,目前使用的是差别税率,而不是单一税制,而且还过多的使用累进税制,这就直接提高税制的复杂性。在税制的设计上,有着比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些地方甚至直接改变税率。税制政策的连续性变化,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加大了税务机关的征税困难,增加税收成本。

复杂的税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税收的公平,却存在税种繁多,重复征税等问题,加大了征收的难度,也加大了税收征收的成本。

2:税务体系臃肿

税务系统是负责我国税务征收管理工作的部门,我国的税务体系包括国家税务局系统和地方税务局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管理。而国际税务局的机构又设计为四级。

国税和地税是在改革之后是属于两个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虽然已规定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可在业务领域互不沟通,相关信息不相共享,但工作对象又是共同的纳税人,增加了征税成本。各级国税、地税机关在办公设施建设、征管软件开发应用和税收检查方面重复进行的现象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物力的费用。

3:监管不够

关于对税收人员的监督不够,使税务人员因公询私,乱用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征税成本。

二:环境问题

1:征税意识差

人们对正征税的观念比较薄弱,不仅不主动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甚至还存在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这大大的增加了税务机关在征收工作中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提高纳税成本。2002年,我国税务部门通过专项检查和对大要案的查处,查补偷逃税款共计350亿元。

2:税务机关人员的税收成本观念淡薄。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粗放型经营方式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税收成本的问题重视不够,往往只注重税收收入的完成情况,而忽略课税的费用支出。对税务机关的考核,主要侧重于业务指标,而往往将税收征收成本指标排除在外。税务机关从提高税收收入目标出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加强征收,并制定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从各方面控制纳税行为,这大大增加了征税成本,而且繁琐重叠的规定也给纳税人增加了困难进而提高了纳税成本。

3:征税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国的税收征管也引入电脑化工作,但发展时间短,虽有取得一定成效,可和普遍设置了健全的计算机监控网络的 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国目前的税务系统的计算机应用就仅仅限于登记等基础税收核算,在这方面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还没达到替代人力的发展水平。

四:降低税收成本的方案

1:简化税制,构建科学税制结构,尽可能健全税法,明确规定,保持政策稳定透明。努力向构建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发展改革。

2:整合税收机构,精兵简政。合并地税和国税两套税务机构,明确分工好各自工作,避免重复工作量。精简机构,减少人员,降低税收成本支出。

3: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监督,并定期对税务人员进行培训。

4:提高税务人员素质,强化税务人员的税收成本概念。对征收经费进行明确规定,防止乱报销等现象。

5:强化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6:积极推进税收征管的信息化进程

五:结语

每一次适应时代的制度改革必定会对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可是改革阻力很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展开的三大次税制改革,都是在特殊的经济发展时期上,为了响应时代的需求而进行的。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态度非常坚决,但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阶段,如果要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彻彻底底的税制改革的阻力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和弊端。目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创造改革的机会,逐步的改正目前税制上所出现的问题,税制改革是一项非常细腻的工作,不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必须一小步一小步地稳步向前,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定引发质变。

目前中国的改革受限的条件太多了,硬软方面都更不上发达国家,我们该做的就是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尽量少走弯路,这样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税收成本及其控制问题研究》 李飞 著 2:《关于我国税收征收成本问题的探讨》 左玲玲.陈艳艳 著 3:《我国税收成本高的成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高树兰 著 4:《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降低纳税成本》 财经论坛 李本贵 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0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