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写作教学:作文与做人
更新时间:2024-05-06 05: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第三章第四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三章——写作教学 作文与做人
贵州省纳雍县张维小学 刘雷
第二十六学时 问题1 写文章:生活与训练的争执? 你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杜威一百年前就清醒地指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原则??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在作文训练中孩子表达的兴趣一点点消失?学生的作文为何内容干瘪,语言僵化?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归结到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上:生活与训练本身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为何二者会处于隔离状态?新课改的背景中这一问题尤其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案例】“我仿佛又回到了几天前:我布置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景物,准备写一篇有关春天的习作。‘唉,老调重谈,又是写春天,真没劲,春天有什么观察的,还不是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看着无精打采的学生,我不由地皱紧了眉头。” 让我们都来问问自己
案例是某小学周老师按照惯例进行的一次习作训练。周老师的理念也不能说是落后,先让学生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然后才是写作文。那么,学生为何有如此消极的反应?我想,除了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本着训练的目的去观察生活,不易激发起写作动机和内在需要。我们不妨思索一种现象,为什么学生平时的日记和小练笔中,有独特的视角,有鲜活的思想和真情实感,一旦让他们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大作文”时,为什么会出现十分惊人的“编造”现象昵?南京南湖三小的校长王克菲女士曾在一次讲座中谈起自己女儿的作文,她写得最好的是日记。比如,写钻进被窝的感觉,“我像一条快乐的小鱼,钻进温暖的水域,舒服极了”,写早上不
愿起床,“我就像一条被搁浅的小鱼,眼睛一张一合,一合一张,难受极了”。相比而言,大作文中少有如此细致精妙的感受,为什么?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记或小练笔写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琢磨着有趣,写下来留作日后的纪念或是与别人分享,是学生自己生 活的一部分,指向的是学生自身,指向的是生活的需要,是“有所为而作”;而训练往往是脱离开具体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规定中,为完成规定的任务“别有所为而作”的,指向的是应试需要,加上如果命题脱离学生的实际,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本来训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大作文与小练笔也应是相辅相成的,可一旦功利的砝码都压在训练一头时,训练便轻易地脱离了生活的本质。“综观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际,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为了编造作文,有的学生结合课文‘套’,有的仿照优秀习作‘摹’,还有的干脆‘抄’别人的习作,这样的作文怎么谈得上创新呢?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失去了源泉”。
有人会说类似于案例中的训练也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且老师还布置学生去观察春天,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愿写呢?我想在解决了理念层面的认识后,接下来该是方法的问题了,关于这一点,杜威提出的“教育浪费”( Waste in educa—tion)概念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从学校和社会的隔离来看,‘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杜威认为,解决教 育浪费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学校与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且把通过写作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体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写作和生活进入良性互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二十七学时 问题1 写文章:生活与训练的争执? 原来可以这么做
“课标”告诉我们:“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细细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用语言文字与人交往就是作文;有意见有消息要让大家知晓,写成文字就是作文;经历一件事情,看到一些东西,把它记录下来就是作文;有时心中特别高兴或愁苦,却没有机会告诉别人,写下来就是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写文章。完整地说,作文就是让我们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 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围绕一个中心.接着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用笔写下自己心里要说的话,心里怎么想的,笔就怎么写”。 一、写作思想上:把生活与训练当成一回事
应该确立这样的作文教学思想:生活不单单是写作的源头,还是写作的归宿,再进一步说,写作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叶圣陶说的:“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在指导思想上老师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恬,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作好条件准备。
二、写作目的上:由为考试而写走向为生活的需要而写 写作教学中,我们要确立: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过去我们为考试而写,现在我们主张为生活的需要写作。这就决定了写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实用,而且,它还是学生一种重要的经历,是一种享受,是充实、丰富、改善个体精神生活的方式。
1.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
前者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后者解决写给谁看的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把写作的目的简化为应付教师和考试,学生认为自己
作文的读者是教师或阅卷者,把写作仅仅当成取得分数的手段。由此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写作行为的背后,并没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和持久的动力作为支撑,相反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和厌恶情绪,最终形成写作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写作之前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写?写给谁看?
师生都应明确,学生的写作应是为生活的需要而写,是“有所为而作”,即“合为时而著”。一个学生写作兴趣的浓淡、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写作满足这个学生需要的程度。需要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考试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等;还可以分为多种层次,比如实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创造的需要等。学生为谁写作呢?科举考试时代是代圣人立言;应试教育时代是为“题”而写。新课改中我们强调根据生活的需要为特定的对象而写,这个对象是不确定的,可以是自己,还可以是其他人;可以是一个人,还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熟悉的人还可以是陌生的人;可以是人还可以是企事业单位等等。总之,写作对象是根据写作目的而定的,并随着目的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如办板报、手抄报、搞展览、出期刊、编集子、投稿、模拟出版、互批互改、网上交流等。通过创设写作情境、拓宽发表途径等手段,使学生对写作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写作动机不断加强,写作热情不断提高。一旦“应需重于应试”、“实用优于训练”的意识确立,学生写作文就会主动关心文章的文体、内容、结构、意义、语言以及格式等问题,许多原先视为老大难的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2.“写作的动机源于需要,而发表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需要”。 发表是对学生写作劳动的最大尊重和作品价值的充分肯定。发表有正式、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发表可以称之为展示。这是一个重要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环节。只有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作品有读者并能及时得到反馈时,才可能会把写作视为内在的需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表达。因此,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使全体学生的作文得到多层次、多级别的展示、发表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
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掘写作潜能。
三、写作实践中:由训练向生活的回归
“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意在强化这样的理念——因为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对此,叶老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遏抑地产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故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体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谋篇布局之类的习作套路,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作一些方法的点拨,写出像样的文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的生话积累。例如。可以看书刊杂志、网络影视,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获得自由发展。有了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储备,学生习作就有了丰盈的源泉。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由训练走向生活呢?
1.要用笔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首先,处理好“训练”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我们倡导由训练向生活回归,并不是不要训练,而是先要解决好“生活本源”的前提下,再讲求训练,训练反过来应是为生活服务的。以立意指导和生活本源的关系为例,教师的做法可以是:“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领悟所要表达的中心(即为什么要写这个生活素材),然后从所要表达的
中心的高度来观照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中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也符合教师教作文的教学规律。
其次,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和引导。
2.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将学习的目的和归宿指向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和归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为生活服务。
3.命题贴近生活
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从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命题,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产生构思表达的欲望。此外,还要研究多种命题方式,让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从而更贴近自身实际,
【案例二】-“多题选一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实际和经验范围补题选材,以防限得过死,脱离实际。“自然命题式”,即确定某一写作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自由命题,这样,既能适合学生的写作胃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事异题式”,即以同一事件启发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命题。
命题的方式方法尽管多样,归结到一点,就是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学生找准突破口,促进构思。
4.训练时,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
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5.“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当然,形成作文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加强练笔,做到“大小结合”,即大作文(专题的作文训练)和随文安排的小练笔(写片段的练习)相结合,“长短结合”即一方面要致力于长期积累,“多布云彩”,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要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训练。叶老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练笔,“作
文这件事情必须练习,单靠教师出了题目才动笔,就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需课外作文。要养成抒写意思情感的习惯,那只需问自己,内部存什么样的意思情感,便作什么样的文”。
最后,笔者想借用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的一些精辟论断作为总结,“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为我们写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去写的”。既然这原料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它又从何而来呢?叶老指出:“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总归说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第二十八学时 问题2 “思想性”:缘何造就了虚情假意? 你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报刊上曾刊登这样一个外国笑话;爸爸问儿子:“你为啥想到中国求学?”“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噢?”“我读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这是不是笑话,分明是,可我们为什么笑不出来?或者为什么笑得那么沉重?因为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它是那么真实地存在着。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中有一个怪现象或者是一个悖论,一边是老师、考官们一遍遍地重复强调着,思想积极、思想健康,一边却是学生作文中的编造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倒成了真正的黑色幽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学生作文难说实话?为何正确标准却造就了虚情假意呢?
【案例一】
福建省三明市张先生遇到的事情就更可笑了。他念四年级的女儿
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天》的作文。“国庆节那天,天气十分晴朗,我和爸爸兴高采烈地去动物园玩。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可我最喜欢看的还是河马。开始我以为河马就和马差不多,很会跑,人可以骑在上门(面),在水里游。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终于看到河马了,没想到河马又肥又大,一个长方形的大脑袋上长着一个又宽又大的嘴巴,笨笨的样子可真有意思啦。它的尾巴很短,皮黑黑的,发亮,没有毛,听说是非洲来的客人呢!河马的样子真可爱呀,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愉快的国庆节。”老师给这篇文章打了72分,在班上算中等偏下。为什幺打这样的分呢?老师的评语是:作文文字通顺,务理清楚,但立意不高,写国庆应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你应想到,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来呢?
【案例二】
牛牛上小学五年级,当记者的妈妈下班时带回家两个小弟弟。妈妈对牛牛说:“他们的爸爸出差了,他们的妈妈今天要上夜班,就由你来照顾他们吧。”牛牛平时没有玩伴,那天表现得特别像个大哥哥,晚上洗完澡,还用小梳子给他们梳头。
第二天,妈妈对牛牛说:“你不是要写《记一件难忘的事》吗?就写这件事吧。”没想到,一周之后,牛牛放学回家,冲着妈妈大喊:“都怪你!老师不给我成绩。”然后,放声大哭。只见老师用红笔在他的作文上批了一行字;没有按要求写,不能给成绩!原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曾讲过十分具体的要求:要写你遇到的一件事,并且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作,即开始时,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大人的言传身教后,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了。牛牛的作文只记录了事情,既没有错误的想法,也没有思想转变的冲突和经过,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为了得到成绩,伤心的牛牛只好按老师的要求重写了一篇作文。没有思想转变的事情怎么办?牛牛关上房门,找出一堆作文书,东拼西凑,半个多小时后,作文写完了。这篇符合要求的作文,老师给了一个大大的“优”.
或许我们远远地看这两个案例,又会当成两段笑话来读了,为何当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反而觉察不到呢?
一、是否因观念陈旧的缘故,好心办了坏事
应该说,老师的本意是好的,案例一中的老师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这次难忘的参观,赞美祖国的强大。案例二中的老师也试图通过这样一个要求,让孩子在对错误的认识中提高自己的思想。但不知不觉中他们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成了“笑话”的制造者。
当然,把罪责全推给老师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但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观念落后,思想僵化,认为积极的思想是可以传递给学生的,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陷入了一厢情愿的独语境地;二是不了解孩子的思想和生活,不能用孩子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三是过分迁就应试。这三点在本质上都忽略了学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二、是否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造成了立意指导中的消极定势
为什么教师难以转变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因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我们对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仍然有些教师把学生作文与“道德教育”等同起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要把外加的思想认识“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否则就是缺乏思想性。甚至有不少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宁要牵强附会的“思想性”,也不要表现自己的个性。为了作文的“思想性”,学生只好千方百计造假,或者克隆他人的故事,或者编造情节。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模式;不论写什么作文都要与“思想性”挂钩,写河马必须联系到“祖国的强大”,写候鸟迁徙必须联想到“家乡的可爱”,即使写放学路上跌一个跟斗也必须上升到“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高度”,否则就是“立意不高”,这其实也是教学思想中消极定势影响的结果。
三、有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而写”的问题
“课标”首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笔者认为,就作文教学而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侧重在让学生学会“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侧重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上。这三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中
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统一的问题,二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就是说,作文教学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而写”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其次,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解次“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价值观。如果学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写,’即“有所为而作”的问题,那么出现虚情假意的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有没有屈从于“别有所为而作”的写作目的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交际性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在作文时只明白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是为考试才写作文,是一种典型的“别有所为”而作。读者对象的单一、表达目的的单一导致了立意的单一,制约了学生思想的发展。两个案例的阅读对象十分明显,就是写给老师看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就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赞扬,从而得一个高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就有可能违背个人生活的真实,顺从老师的所谓“思想性”,这实际上是一种思想上的“拔苗助长”。不可否认,老师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权威的读者,那就是考官,即考试中作文的批阅者。学生作文的最终目的就是取悦考官,得个高分。因为这个考官对象比较模糊,摸不清其好恶,因此,就需要一个保险的做法,像上述案例中那样“赞扬长辈对自己的帮助”,赞扬“祖国的强大”,就是一种讨好的做法。
五、个性是否迁就了共性
本质上说,写作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活动,为何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呢?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过分迁就了共性的东西,这个共性就是命题作文中提前给学生设置好了的模式。比如案例一中.老师进行写前指导时启发学生说:“想一想,你有没有帮助过谁,人家因为你的相助完成某件事而感谢你??”案例二中老师的要求是“要写你遇到的一件事。开始时,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大人的言传身教后,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了”,这些指导像戴在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牢牢禁锢着学生的自由思想。倘若没有这些事怎么办?好办,编造;编不出怎么办?好办,有作文选嘛!最终作文
写的是别人的事,是千人一面的事,个性就这么被循循善诱地扼杀了。
六,是否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异化
笔者曾听到一位小学教师这样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他告诉学生作文有一个重要规律,凡写人物的作文一定要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凡记叙事情或活动的作文一定要表现这件事情或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教师这种强烈的主观导向和道德指向性的影响下,学生的作文能表现真情实感吗?
小学生作文内容虚假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作文已异化为应试的工具,于是。“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如果学生作文不论青红皂白都说实话,在考场上恐怕免不了要吃亏,甚至吃大亏。
考场上因作文的“思想性”而引起麻烦的事是常有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婉转地告诫学生:为了作文的思想性,很多事不能实话实说。
第二十九学时 问题2 “思想性”:缘何造就了虚情假意? 原来可以这么做
一、从明确写作是“有所为而作”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小学生写作文,一般侧重在写什么,怎么写上,很少考虑为什么写。写作目的模糊导致了立意上的盲目性和写作上的随意性。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案例】有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发现一个学生写自己的爸爸为了多赚钱,往鱼肚子里灌水,待结冰后再拿出去卖,老师问他为什么写这件事,学生却回答不出原因。这位老师告诉他,在准备出售的鱼肚中灌水是不道德的行为,希望他想好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后重写。第二天,这个学生把作文改成:爸爸在鱼肚中灌水,儿子为了教育爸爸,在给爸爸买的酒中故意掺水,爸爸大骂营业员不道德,昧着良心赚钱,在怒骂中自己教育了自己,懂得了做生意要讲诚信的道理。看了这个学生的修改稿,这位老师问他为什幺要这样写,学生说写这
篇文章是为了帮助爸爸认识错误,也教育剐人不要只顾自己利益,不为别人着想。
这个学生在明确写作目的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这件事的思想认识。由此可见,学生一旦明确写作目的,提高了认识.就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生活,思想境界也会在这种客观的反映与思考中逐步得以提高。
二、确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文章是人与人之间的书面交际凭借,只有清楚活生生、真实的读者的存在,才能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课标”对此也有十分明确的阐述与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有存在真正的读者,学生才会肯定自己作文的意义。英国《国家写作计划》研究发现,儿童在作文的过程中,如果其意见和观点能够和其他人一同讨论、研究和分享,那么其作文能力和写作的满足感会大为提高,从而增强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教师当然是学生的重要读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建立更多的读者群。英国“国家写作计划”会设计了一个“连纳故事计划”,该计划让9-13岁的学生为学前儿童编写一些故事书,为此,这些学生就要探访当地的学前儿童,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要,年龄稍大的学生还与多位学前儿童的父母见面,互相就故事内容交换意见,结果所写文章图文并茂,具有创造性,很符合所定对象阅读。
三、求真、求实,然后才能求善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在这里,叶老很直接地告诉我们: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真实、正确、顺畅地表情达意,叙事说理。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同样,“课标”在观察生活、丰富见闻方面也提出要“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真实地“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学生的真知灼见隐含在对事件的选择和真实的描述、议论当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真实的叙述、情感的流露、观点的表达中,寻找孩子思想的踪迹,并让孩子在对文章的修改中重新筛选材料、审视生活、修正或改变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将正确的思想通过文字的表达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1.真实地陈述事实有时是一种责任
尤其是对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实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感的选择。事真情才切,指出这些不好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就是一种思想成长的过程。
孩子们的这席讨论和最后的结果,反映出目前作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比如:不注意留心观察,不善于分析和判断,再加上对写作文在认识上走人了误区,认为一定要写有重大意义的事,这样,写作文时当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了,要写的话,就得吹牛、编造,这种情况下作出的文章当然是写不具体、言不由衷的了。我们不是提倡学生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吗?其实,从上面学生的议论中可以看到,这些有真情实感的写作素材,学生是有的。她们在谈论的时候是动感情的,这些都是写作的很现实的、很有意义的题材。然而,学生写这些有疑虑,怕老师会责怪。我想:作文教学是育人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教师的引导不仅仅是指导他们完成一篇作文,更要把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人格意志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其中。我们固然要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积极去感受美好的方面,并把动人的事件和欢快的感情写进作文中去;但也不要回避遇到的不良方面,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有违社会规范、道德的现象,要激起他们的愤慨,以主人翁的态度勇敢地开展批评,而作文正是表达自己感情和态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能这样培养学生的话,那就是在培养我们的孩子从小独立思考,是非分明,感情鲜明,敢说真话,作文的天地也就能广阔了,
2.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真实的生活,并善于在一些真实的小事中,发现蕴藏着的意义
学生每天都和一些小事琐事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思考其中的细节,将这些平凡的小事进行组合,然后通过作文表达出来和别人进行交流。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活的视野和
自己的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眼中的世界表达出来,最终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3.我手写我心
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文时都发现,孩子们本来口头叙述的比较真实的感受,写到纸上就变成了大话、空话甚至假话。他们在孩提时候就开始了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的“双重人格”。
【案例三】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参观完“澳门回归展览”后,在观后感中写道:“我日夜思念着澳门的小朋友,白天吃不下饭,晚上总是被噩梦惊醒,今天,澳门总算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中了??”当问她;“你真的那么思念澳门小朋友吗?”她笑答:“这不是作文嘛!”
这种心手不一的“假话作文”,内蒙古师范大学毛继东老师的话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他说:“我们的孩子在没有见过花的时候,就先学会了‘繁花似锦,;在没有见过鸡的时候,就先学会了‘呆若木鸡’??有了这样词语的积累,再去让孩子们拓展思维,无异于给他们设计了一个框子。”毛老师1999年提出了小学生“三步法作文教学体系”的系统理论和操作模式,他主张用符合儿童天性的方式教孩子写作文,这种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各种器官,自由自在地去感受真实的世界,然后用手中的笔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包钢十小语文老师阴海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感慨地说:“以前,按照教学要求,我们在辅导孩子们上作文课时,总是先给他们出一个题目,然后再告诉学生应该围绕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去写,比如妈妈总是勤劳、善良,爸爸总是伟岸、高大,孩子们的作文当然都是一个模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包钢参与实验的14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给自己的学生出过类似《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的作文题。结果老师们发现,孩子们笔下的“妈妈”和“爸爸”们开始变得“千奇百怪”,不再是以前“大眼睛、高鼻梁”的妈妈,“英俊、潇洒”的爸爸了,而出现了诸如“爱唠叨的妈妈”,“侦探妈妈”,“糊涂爸爸”等。
归根结底,生活原本就是一种发现、感受、困惑、批判,要想写出健康的、积极的作文,首先就要学会写真情实感。
四、在学生个性的养育中引导学生写作
健康的思想源于健全的人格,“课标”对习作教学提出了以下目标:对于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应该以此为导向,创造条件让学生高扬起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的理想,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对社会,都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作文教学中,同一题目,不同的学生写出来竟然大同小异。学生习作脱离了自我需要,脱离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语言不是作为负载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载体,而是成了蒙蔽自己、覆盖自己的一层帷幕。习作教育唯有冲破这种羁绊,给学生个性以充分的发展自由,方能使学生习作走向自由的境地。
“作为一个具有改革意识与前瞻眼光的语文教师,你一定会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之‘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般的想象中自由飞扬”。
五、改革作文评价标准
传统作文教学评价存在种种弊病。例如,在评价目的方面,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在评价标准上,采用统一的应试作文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些论述虽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但它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作文评价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评价要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在评价目的上,要由“文”走向“人”
“文”只是凭借,目的还是通过评价学生的作文来培养人,发展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变“纠错”为“觅优”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作文的动机,促使所有学生的作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在评价过程上,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新的作文评价理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
重过程评价,也就是说,要把作文评价贯穿在作文的全过程。例如,作文前,要考查学生是否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及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材料的;作文时,要考查学生是否做到独立构思,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文后,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真正把作文教学的过程变成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过程。
3.在评价主体上,由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
作文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可见,作文评价不光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学会评价。
4.在评价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 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自我参照”就是“个体标准”,它是以每一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所确立的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例如,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严一点,让他们永不满足;对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可以松一点,让他们不感到自卑。这种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因而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总之,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就应做到如下两点。其一,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二,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既丰富多彩,又能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人文素养。简言之,要让学生先做健全的人,再写健康的文,使教作文与教做人得到和谐的统一。
第三十学时 问题3 观察:思考与表达的起点? 你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没有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承担了太多的罪贵,于是观察作为一种重要的补救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可你有没有反思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生活明明是越来越丰富,为何作文中的生活仍然相对贫乏?有人会说,这主要是学生不去观察、思考,可教学中我们也让学生观察了,也教给学生如何观察了,为什么还是写不出好的作文呢?下面我们看一个上世纪80年代,北京和平街第二小学的王秀云老师的教学案例。
【案例】有一次,北海公园举办菊花展览,我就拿指导观察菊花来做试验。我想,赏菊是成人的事,小学生未必感兴趣,这主要是他们不懂得怎样看菊花,更不能体会赏菊是一种什么情趣。这个试验可能难一些。我把要求只放在希望他们懂得怎样观察菊花上。
为了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准备给以具体细致的指导,使他们懂得怎样观察菊花。走进菊花展览室,我选了两种菊花,详细地作了介绍。学生心里明白,老师不会随便带他们出来玩的,看过菊花以后肯定要作文,所以都很认真地听我讲,唯恐落下什么,纷纷地向我身边挤,一边听一边记。有些挤不到前边来的学生可着急了,有的甚至不耐烦了,秩序也不大好了。我发现学生看菊花的兴趣并不高,没多耽搁。回到学校后就布置学生把看到的菊花具体写下来。
作文收上来了。我一看,学生写的菊花几乎都集中在我讲过的那两种上,我没讲过的他们虽然也看了,可是一种也没写到。即使我选的两种,当时我讲得那么具体,那么细致,可是学生写下来的却很空洞,很简单。有的学生甚至把我讲的搞混了,把这种菊花的特点安到另一种菊花上。虽说搞了一次观察活动,我也作了详细指导,可效果却很不理想。不少学生的作文就像下面这么一种模式:
星期六下午,我们四年级同学乘着公共汽车来到了北海公园看菊花。
我们站在房外,就闻到了香气。我们走进花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许多菊花,有嫦娥奔月,凤凰振羽,天河洗马??这里,我最喜欢
嫦娥奔月。它的叶子伸得很直,好像在说:“来,小朋友,欢迎你。”它的样子很引人注目。
让我们来听听学生有何话要说:
为了具体了解学生观察菊花和写作时的思想情况,王老师找了十几个学生来座谈,让他们说说当时的想法。学生发言都很踊跃,他们反映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观察的目的是要写作文
教师和学生在观察菊花时都围绕怎样写好这次作文展开的,所以尽管学生的学习场所由课堂进入了课外,老师还是一个言说者,学生还是倾听者,他们不是自己去看,而是让听替代了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担心作文写不出来,就想把老师讲的都记住。光顾了听和记,没有仔细看”,“觉得老师说得不错,就记下来。可是老师说那种菊花怎么好,我怎么也瞧不出来”。
二、观察的时候,不善于抓事物的特点,不善于思考
所有的菊花在他们眼里几乎都是一个样的。“菊花有那么多种,可是一眼看去,分辨不出有多少不同。老师说不一样,可是到底哪儿不一样我就说不准。”他们最感困难的是看不出菊花后面为什么布置那样的背景。比如有些菊花后面陈列着诗和画,还摆着一些别的布景。学生说:“摆那些干什么,我们看不懂那跟菊花有什么关系。”
可见,不会观察,观察了不能在关系中思考,是写成案例中模式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观察缺乏具体性,导致不会写或写不好
“看着挺好,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写。?找不到什么适当的词,就瞎用词。“我那时要他们写得具体,可是他们以为“写得越长越具体”,“写的字越多越具体”, “写了几行没的写了,不具体,就再往上凑点。实际上连菊花是什么样也没写出来”。
第三十一学时 问题2 “思想性”:缘何造就了虚情假意? 原来可以这么做
以上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也没能很好地解决,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观察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
低年段学生的知觉呈现模糊性、整体性、粗略性等特点,因此观察训练应以整体的观察为主,并逐步发展其局部观察、重点观察的能力,为中年级做准备,这是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任务的需要。“在中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是知觉的特殊形态,但不限于知觉,常同思维相结合,对观察对象同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善于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特点的能力,叫观察力。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的增长。”当儿童的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则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为训练的主要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比如看图作文、命题或非命题作文、读后感、小制作说明、小实验报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小学阶段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基本功综合训练:观察要有目的,分析事物的本质意义,使文章中心明确;观察要有次序,使思维、表达有条理;观察要全面、细致,形成清晰形象,使文章内容具体;观察要展开联想,丰富观察感受,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反复观察,反复思考,反复修改,不断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案例一】 我们看孩子日记中的袁浩老师在低年段上的写话课 今天下午,我们在小礼堂上公开课,礼堂里坐满了客人老师。一上课,袁老师先简单地小结了我们参观动物园的情况,就要求我们告诉大家:对哪几种动物印象最深?
接着,老师给我们猜了个谜语:“红屁股、长尾巴,拱拱的嘴巴,毛茸茸的头,站起来像人,趴下去像狗。”这还不好猜,肯定是猴子!我很快举起了手。同学们也都猜出来了。衰老师表扬了我们,问:“为什么你们一猜就猜对了呢?”同学们有的说:“因为我们参观时观察的仔细。”有的说t“因为这个谜语讲出了猴子的特点。”袁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这节课我们就先练习说说猴子的特点。”说着,他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个猴子,活灵活现的,真像啊!同学们瞪大眼睛望着、笑着。老师又叫我们看着画,想想在动物园看到的情况,说说猴子的模样。礼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同学们争着发言,客人老师也都哈哈笑起来??
后来,袁老师又叫我们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要抓住特点写具体。老师说,如果谁有困难,也可以写刚才大家讨论过的猴子。我写的是孔雀??
二、观察训练要和课内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将观察训练和课堂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在看图学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三、观察方法不能光靠老师传授,必须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学会独立观察
第三十二学时 问题4 议论文: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道坎? 你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中高年段作文训练时,你有没有遇到这种问题,有些材料非常适合写成议论文,因怕这种文体的写作难,伤及学生训练的兴趣,或者是“课标”中没有提出训练要求,就没有进行议论文的训练。众所周知,国外许多国家不但强调小学生写议论文,而且还很重视写学术性的小论文。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呢?在何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写一些议论文,又如何来进行呢?
一、现实教学中,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作文教学比较讲求话题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个性化相统一的原则
学生不管选择哪一种文体为主的样式,选择哪一种表达方式,首先是和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关系的,这也是符合多元智力理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多种智力(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一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一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多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其次是体裁和表达方式的选择还和话题内容和训练任务有关。写作训练中我们应让学生思考,该内容选择哪种文体方式,更能够达到写作目的。
二、孩子发展的需要
从活动心理学的角度看,到了五、六年级,学生进入少年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为了发展他们语言的调节功能和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还需初步学会议论的表达方式。具体说来,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始进入最佳期,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长足的发展。这时候只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对他们日常交际来说已经不够用了,还应教会他们写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一点早在 “读写结合”作文训练序列中就有过类似的要求,各年级的国语教学要求,高小(四、五年级)“课文仍包含政治和自然常识,增加议论和批评的成分,作文要教授初步的议论文的作法,使学生毕业时能写最浅易的文章,尤其是应用文(如书信、路条和议论短文)”。
三、写作教学历来还有个从形式入手还是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之争 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在实践中探讨,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管是从什么人手,发展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孩子就懂得从事物当中,从内容当中来透出中心思想,由中心思想再到内容,再到表达形式”。也就是说形式是为内容的表达来服务的,哪种形式能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我们就应该提倡学生选择哪种形式。
第三十三学时 问题4 议论文: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道坎? 原来可以这么做
一、对在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段开展议论文的写作有个正确的认识
1.把握“课标”的精神
有的老师会说,“课标”在小学阶段没有要求写议论文,只是到了第四学段才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略课改精神,“课标”的精神是教立足于学,只要孩子在学中产生了需要,就可以教,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具体体现,只是每一学段有每一学段的训练重点,在小学阶段议论文的训练只是不作为训练重点,并不是一点也没有。
2.写作能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智慧技能,它的习得不是一个线性的延展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依据这一规律,议论文写作应从小学就开始,尤其是小学高年段,以做好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的有关议论文写作的衔接。议论文的写作应该抛开文体训练序列的背景,按照任务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表达的需要来进行,对于议论文文体知识的教学,要避免机械地进行,而是在学生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围绕写作需要逐步学习和渗透。
3.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
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对语言主义(小学低年级词句训练一中年级片断训练一高年级篇章训练)和文体主义(初中记叙文一说明文.--议论文)的作文教学观进行深刻的反思,发现以上两种作文教学的序列是违背中小学作文教学规律的,是造成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这两种作文教学的序列中,把学生作为接受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的容器,没有考虑学生自我表达的真实需要,从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厌倦心理。
其次,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的过程,绝不是一个系统化的线性递进过程,而是一个靠长期积累与应用的非线性化的模糊过程。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或其他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教学情境有效激发起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但囡没有议论文体的训练要
求和任务,老师们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这其实还是一种文体训练序列观在起作用。
我们倡导小学生要写一点议论文,不是要教给学生文体知识,也不是要求学生要过早地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而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情境中的不确定性等,引起的学生表达需要而进行的。从这一角度进行的议论文训练是符合“课标”精神的,事实上学生在议论文体结构的思维与表达中,观点体现得更为全面、深刻,整体的逻辑思维更趋缜密,这也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同一题材多种体裁
所谓“一题多体”(同一题材多种体裁)就是要求学生就同一材料、写作对象,或从不同角度思考,或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或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合的体裁写一组作文。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以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持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这样作为一种体裁样式,议论文就成了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所选的文体之一。
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在确定写议论文的条件下,指导学生变换写作对象,变化读者对象,变换思考角度等,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这一话题的论证思路拓展开来。比如上述案例,我们可从法律的角度、经济的角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和人类自身关系的角度来论证或提出策略,我们的读者对象可以是成人、未成年人、管理者等,学生还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老师的角度、爱鸟协会会员的角度来论证和提出措施等等。这样我们单单在议论文的文体领域内就将这一话题大大拓展了,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的范围也大了。这样不但降低了议论文写作的难度,还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厌倦情绪,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议论文的写作与阅读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教学相结合 首先,阅读教学中,课文中议论性较强的部分,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以及能将学生的思路拓展开的部分等。都可以和学生自身的实际以及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小作文、日记或是议论片断的形式要求学生写作。
其次,教科书编选中增加一些议论文,以便读写训练相结合。 最后,议论文的写作可以和探究性的阅读方式相结合。 另外,议论文的写作还可与其他环节的教学比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议论文的写作可追求多种形式,如小论文、,评论、读后感、调查报告等。
第三十五学时 问题5 习作评改:这副担子该如何来挑? 你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作文的批改历来就是个老大难问题。“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叶圣陶先生曾讲述道:“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另一方面,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改变这一现状一直是教师们企求而未能实现的。众所周知,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呢?
一、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目中无人”
“目中无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不放心,不相信学生自己的评改能力,未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一教学活动中来;二是老师评改时,针对的往往是学生的习作,而不是学生本人;三是“标签式”的评语太多,抽象空洞,缺乏人情味,不能和学生形成良性的沟通和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人,在我们的头脑中他们不应该仅仅是概念性的存在。
二、对习作评价功能的转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目前,大多数老师还习惯性地停留在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就如案例中,教师打一个分数,针对考试的要求写一些指导性和激励
性的评语,应该说这已经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了。为什么学生对老师的评语甚至是一些激励性的评语还是不领情,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教育专家提出:时代的发展向课程评价的功能提出了挑战,评价不只是进行甄别、选拔,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因此,教师们应逐步转变旧的评价观,适应新的评价观。评价时,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机械单一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削弱了评价阶段的教育价值
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可如果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势必削弱评价的效果。然而,我们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偏偏存在这种单一化的做法。一方面,有很多教师“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常常挑灯夜战,一本又一本地认真批注、修改,并‘工工整整’地写了评语”;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批改或者互批互改,作文中很少见到老师的评语。两种做法都有不妥之处,违背了课改的精神。“课标”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
既然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可取,也不符合“课标”精神,那么,为什么还会存在?其实在课改的背景中,造成方法单一化选择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定势思维在作祟。比如,上级领导要检查老师的习作批改情况,总要看老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一般不会检查学生自己评改的情况,因为思维定势告诉我们:批改作文是老师天经地义的工作,怎么能让学生越俎代庖呢?但现实已敲醒了警钟,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价值,也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教
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每次作文教学的目标,综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第三十五学时 问题5 习作评改:这副担子该如何来挑? 原来可以这么做
一、习作评改时要“目中有人”
每一篇习作里面隐藏着的是孩子的心灵,学生的作文是其情感的表达,老师的评语也是对其情感的回应。所以,教师的评语和讲评,都是在和孩子进行对话和沟通。习作是沟通老师与学生心灵的媒介,是师生之问进行书面交际的一种形式。既然是交际,就要求教师做到“眼中有文,心中有人”。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作品
尊重学生的作品,也就是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学生点滴进步的肯定,就是源于尊重,源于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育人的态度。实践中,恰恰是老师的尊重与肯定,使学生开始逐渐热爱写作了。这种尊重的态度体现到具体的习作评改里面,就是对学生的作品修改时要多就少改,侧重在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逻辑思路的启发、点拨上;写评语时,要有的放矢,具体可行,对学生激励或是批评要实事求是,要有情;讲评时,要让学生自己和学生之间珍惜、尊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有了尊重的土壤,学生才能逐渐长成茁壮的作品。
2.老师的评语需因人而异,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期待 心理学中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待效应。它启发我们对学生应该充满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坚信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差生”,他们都有发展的潜力。为此,教师在评阅作文时,小到作文卷面、字词书写、大到布局谋篇、思想内容,都应兼顾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实际,真实地、恰当地给出由衷的赞美,并在对其进步的肯定中诚恳地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3.讲评时要让孩子珍惜自己的作品,“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
味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我坚定地相信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一种最有效有力的刺激,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苏氏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作文教学中,要让孩子逐渐地意识到,写作文不仅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习作,而应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写出的文章,是自己思维的独特产物,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因为它是自己的,是融合了自己的情感的,因而也是独特的。学生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会迸发出强烈的写作热情,写作时才会积极应对,精心写作;对自己的作品也才会倍加珍惜。进而,相互交换修改时才会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别人的肯定中使自己的独特性逐渐得到强化,这对学生态度、信心、个性的养成极为有利。
(l)自评时让学生充分朗读自己的文章。一般来说,学生的作品熔铸了自己的认识、感情与思想,因此自己把握、修改起来最为得心应手。为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作文写好后自己读一读,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自评时让学生充分朗读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通过眼和耳两条通道,重新感受自己的文章,感受和反思自身,还容易找出文章的缺点。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加工的次数越多,修改的越细,越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除了自读自改外,还可以让学生当众朗读,因为“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语)
(2)让学生用自己的形式保存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索一些保存形式,比如放入材料袋,装订成册,设计成作品集,还可做成电子版的作品集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对自己作品的处理形式,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选择中,强化学生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另外,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任务设置,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3)让学生寻找各种途径发表自己的作品,进行更广泛意义上的交流。发表实际上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书面语的交际,尤其是孩子,都想展示自己的独特的一面,以期获得肯定的评价,孩子会在别人积极
的反馈中,巩固自己表达的积极性。发表的途径师生可以一起来探寻,比如充分利用班级发表墙,创办班级报、黑板报,在校报、校刊、网络、杂志上发表,汇集出版等等。发表实际是学生对自己作品热爱的最深沉的形式,是学生在自我肯定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展示。
二、教师批改作文的工夫要花在作后讲评和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上,而不是替代学生修改
在这方面,王荣生先生曾撰文介绍了香港的何万贯对作文批改作的一系列的研究,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符号批改作文的效果》、《利用录音带批改作文》、《内地参与实验学生对“录音带批改”写作教学法的反应》、《在内地中学利用录音带批改作文的一个实验》、《学生对“录音批改”作文的回馈》、《有效的作文批改一一一录音批改作文》、《提高学业成绩稍逊中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策略》等。
1.批改的责任
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负批改的全责:文章初稿由学生写,修改和定稿则由教师承担,学生为应付教师而写作,以为把作文交给老师,就是作文活动的结束,而把改错的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另一方面,学生从来没有参与过整个写作过程,他们生产的从来就是半成品,在推卸责任的同时,学生也放弃了行使写作的主权,因此难有进步。“要把‘批改’变成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认为,“必先正其视听,让学生清楚明白,‘核对’、‘复核’、‘修改’、‘重写,步骤其实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完成‘写作过程’不可或缺的步骤”。
2.批改的方向
批改学生作文的方向不应该偏重修改“错误”,而应多给较宏观的写作方向性的指导,迫令学生重新进入原来的“写作过程”,思考其当时的困境,然后根据教师的意见加以“修改”。这又分三方面:一是教师的意见应该朝着“建设性”、“鼓励性”和“发展性”方向进发,要“多看优点、宽打分数”;二是建议的着眼点应该关注大的环节,比如论点和论据、首尾与呼应、段落衔接等,而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只关注错别字、病句等细部,用录音批改法,错别字、病句原则上
不改;三是教师的意见务求具体,批语不但要明确修改的目标,而且要有明晰的内涵。
3.批改的具体方式
一种是“符号批改”。指教师“运用在学生作文本上画上符号的方式,指出文章有什么缺点,最后由学生自己改正”。符号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的修改(标点、错字)”、“词汇运用的修改(词汇的增删或修改)”、“内容表达的修改(意义的修改、增删)”。在符号批改的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大部分都能根据符号的指示,逐一修改有关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责任感和斟词酌句的作风。另一种是“利用录音带批改”,学生在交作文本的同时交一盒录音带,教师批改时录下口述的批语并在相应的地方画上符号;学生在家中听教师的批语录音,按教师的意见修改作文后,再交给教师。“实验证明,利用录音带批改作文,不但可增加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更可提高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尤其是对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表达方面的指导,收效更为显著”。两种批改方式都十分强调作文讲评和指导学生修改的环节。
三、探索多种评价形式
“课标”提示我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并且,“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评改实践中,可以探索多种形式,比如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生自评等,将学生甚至是学生的家长,纳入的评价主体的行列中来,共同来挑这副担子。
然而,不管评价形式、评价主体多么丰富、多元,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能力的培养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目前对如何将学生的家长纳入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做的还很不够,这一点日本的“作文环境战略”或许能给
我们些启发,它表现在学校作文教学特别重视整合学生、教师、家长的力量,形成作文教学良好的环境。 另外,还有几方面要注意:
一是讲评时要追究学生这样写的情由。学生作文,应是“有所为而作”,讲评时老师要把握住学生情感的源头,让学生自己弄清楚,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有?个什么思想要表达?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透出来。让学生相互之间感受到彼此的思想和逻辑思路,在相互评改时才能真正做到观点和观点、情感和情感的对话与交流,才不会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的低水平加工上。
二是在评价标准上,强调“自我参照”。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应以每一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所确立的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例如,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严一点,让他们永不满足;对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可以松一点,让他们不感到自卑。这种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因而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三是评改和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文的批改。
正在阅读:
第三章 写作教学:作文与做人05-06
阿法拉伐离心机中文说明05-24
基于FPGA的雷达数字脉冲压缩技术08-13
翻译作业.docx打印08-29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复习资料06-22
感受大海作文550字07-14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朱则光)11-09
系统架构与详细设计高级研修班 - 图文12-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作文
- 做人
- 写作
- 第三章
- 教学
- 大学生关于中国梦演讲稿范文:我是主角
- 2015年中小学教师系列崇左市高级评委会通过人员名单:132人
- 浅析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及改革措施
- 1986-199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
- 现代学徒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HR角度看求职
- 护理日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 《玉历宝钞》全
-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
- iTunes备份功能图解教程+应用程序存放目录
- 暖通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节
- 中考历史材料题类型分析与解答方法
- 城市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是否可以进行处罚及处罚依据
- 明德小学2015年秋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 浅论抗美援朝的历史原因、历史意义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借鉴
- 金砖国家在世界的优势(包含附录)
- 110kv变电站电气设计 - secret
- 国家电网公司10kV柱上变压器台典型设计方案(2015版)
- 七年级下单项选择测试题和答案(1--19)
- 某某公安分局党委班子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