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修订稿)

更新时间:2023-11-06 20:32: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造实施方案

(2014年5月20日修订稿)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理念,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在学院教学改革和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基础上,于2013年8月开展了项目化课程改造活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特别是戴士弘教授为全院教师做了“应用型院校整体教改实战”培训后,我们对“项目化课程改造”又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和思路,现对《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造实施方案》做如下修订。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精神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职业教育指导性文件为依据,围绕学院“加快发展、提升内涵、调整结构”工作思路,以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发展的办学道路。

二、实施原则

1、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2、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分段实施,分层推进,分类测评。 三、总体目标与预期成效

(一)总体目标

以项目化课程改造为载体,按“课程改造、体系重构、课改实施”交替递进的模式,通过二年半(2013.8-2015.12)时间,系统解决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实现理念提升、课改做实、课程体系优化,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

(二)预期成效

1、项目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造,到2015年底90%以上的教师达到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设计测评过关,并取得相关教改成果。

2、重构课程体系。各专业构建与工作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3、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造,进一步提升教师职教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和优秀教学团队。

四、测评范围

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行政兼课教师等各类教师;男性55岁及以上、女性50岁及以上的教师可自愿申请测评。

五、实施步骤与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 时间:2013年8月-2013年12月

目标与任务:全面发动、转变观念,做好项目化课程改造的各项准备工作。 1、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就项目化课程改造进行专题研讨,实现全面发动、提高认识、提升理念、激发热情,以点带面、

全员参与。

2、建立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小组、系部组建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3、各系部根据正式出台的《实施方案》,针对专业特色、课程类型分别拟定课程改革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4、各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修订或制订与实施方案相配套的相关政策制度。 (二)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 时间:2014年1月-2015年7月

目标与任务:完成项目化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全院90%以上的教师完成项目化课程改造。

1、以点带面,试点推进。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教师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各系部推荐2-3门试点课程进行课改,完成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全体教师做一个课程单元设计。

2、总结提高,全面铺开。2014年8月-2014年12月,第一批“项目化课程改造”成果测评;全体教师完成课程整体设计。

3、修改完善,修成正果。2015年1月-2015年7月,完成全部课程单元设计;边实施,边修改,边完善,全院90%以上的教师完成项目化课程改造。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时间:2015年8月-2015年12月

目标与任务:构建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改革成果。 1、全院90%以上的教师通过项目化课程改造测评。

2、以就业为导向,遵循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原则集能力、知识与素质一体化培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的原则,依托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形成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富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形成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课题、论文等系列成果,并开发项目化课程教材。

4、产生一批教学名师、教学骨干、优秀教学团队,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5、通过项目化课程的改革,建成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课程。 6、各教学部门结合项目化课程改造工作修订或制订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

六、组织建设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1、组长:勾长明 2、副组长:韩明辉

3、成员:王洪宇、聂旭东、李信涛、陈玉民、刘忠巍、安国友、袁玉春、

朱宪龙、林作臣、王洪亮、王占海、杨玉东、荣岩、孔强新、 吕清华、潘静、杨新宇

4、各系部设立项目化课程改革小组。

5、项目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化课程改革相关文件起草、组织评测和具体实施,并与教学各部门一起做好教学改革的宣传、材料累积、整理及汇总工作。

主任:陈玉民 副主任:杨新宇

成员:吕清华、潘静、秦德剑、戚欣、王小秋、徐清华、朱丽丽、鲁艳华、

王娟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院党政一把手负主要责任,系部建立二级保障组织,系部主任亲自挂帅。

2、制度保障。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相关“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等。

3、资金保障。增加课程改革专项经费投入,保证课改顺利进行。 4、激励措施。加大对课程建设成果突出人员、部门的奖励力度。 ①在评优选模、职称评聘时优先考虑; ②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调研;

③完成项目化课程改造是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 ④通过验收的教师奖励50课时;

⑤项目化课程改造工作作为系部教学工作评比的重要内容,作为部门负责人覆职的重要条件。

2014年5月2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hg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