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的自我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01 05: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格特质的自我分析

学号:0911011001

姓名:潘建丽

班级:09应用心理

要分析自我的人格特质,先要明白其内涵。哪什么是人格呢?一般说,某人有人格,某人无人格。这里指的是尊严、独立性等。奥尔波特指出:要从心理结构来理解人格。艾森克说,人格是人所具有的,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特质。它可由外因激发或促成,是生理冲动、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通常指的是情感——意志品质、情操、态度、心理状况、无意识机制、兴趣和理想,它能确定人的特性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

这个阐释包括四个含义:1、人格是稳定的,不可能今天是这种,明天是那种。2、人格具有完整性,各种表征如情操态度等是相互联系的。3、人格是人的生理机制及周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格具有社会性。4、每个人的人格是独特的。

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特质是构建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有关于人格的发展问题,卡特尔注重人格的决定因素和结构特质的发展形态。卡特尔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者的相互作用,就外部环境而言,学习尤为重要。

下面是我对自己的人格分析:

我是具有社交型和协调型的人格特质。根据大五人格因素,我具有外倾性因素,回顾我往日的生活,我认为我的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伴随着变化。

一、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我的爸爸具有外倾性的人格特征,虽然他是文盲但是他喜欢交友,个性豁达、开朗,而我妈妈则是一位温柔、恬静的农村妇女。而我则吸收了爸爸、妈妈的优点。 2、早期的童年经验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因为生活很艰苦,我必须早早的学习干家务和地理的农活,回忆那时的童年生活真的很充实、美丽。我从七岁就开始做饭、干家务,还得照顾妹妹。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形成过程

1、童年

我爱我的家人,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尤其是我的爸爸,虽然是文盲,但他凭借自己的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起整个家,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学会了爸爸的乐观与坚强不屈,学会了妈

妈的温柔与恬静。 2、少年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增加,我早已退去了青少年的青涩,也许是应证了那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在上初二时,有一段时间我却处在我人生的低谷,好多学生爱比美,而我本就长得不好看,而且我的脸上还有疤痕呢!我一度陷入了自卑当中不可自拔。进入初三后,忙碌的学习生活才渐渐的让我忘却自卑,因为我不仅要考上县中,还得拿到奖学金。 3、成年后

进入高中以后,因为我乐观、开朗的性格,我积极地生活、学习,随着学习内容的广泛和丰富,以及自己的领悟,我不再纠结在我的外貌上,我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浪费生命。我更加的成熟、乐观、开朗。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也很好。

三、人格特征

活跃:

我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能够积极主动和大家认识,并交流彼此的看法,我还喜欢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体育和舞蹈方面的。 乐观:

大家都问我为什么笑得那么灿烂,我经常的回答是:难道我该苦着一张脸吗?拿给谁看! 合群、善良:

我能够积极地融入集体中,参加集体活动等,我爱热心的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同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hf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