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纪念馆讲解词

更新时间:2024-01-20 20: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许世友将军纪念馆讲解词

各位来宾、朋友们:

您们好,我是讲解员00,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作这次讲解,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更加了解许世友将军传奇的一生,感受忠国孝母的将军情怀!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许世友将军的生平,许世友将军1906年2月28日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村,少年时因家贫曾给武术师傅(林子金)做过杂役,后到少林寺习武长达8年之久,因思母心切,按少林寺寺规打出山门。1926年,在武汉国民革命军任连长时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将军漫长的革命生涯。许世友将军是我军从战士逐级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他曾当选过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将军因病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79岁。

在将军去世前的67天,由南京军区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一行13人来到这里,以将军父母合葬坟为中心,方圆2.8公里,拍下电视录像,最终选择这里做为将军最后的安息之地。选择这里后,南京军区工程部派了一个工兵连和一个机械班,共155名士兵前来为将军修建墓地,当墓地修到第33天时,将军与世长辞,当时中央军委批墓地

的面积为100平方米,后来为了保存这一左一右的两棵古松,而把墓地面积缩小了一部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颗古松苍劲挺拔,耸立在将军墓地两边,仿佛像两名忠诚的士兵日夜守护着将军。

墓地的构造是这样的:首先在这块地平面以下,深6.4米、直径4.2米的圆形大墓穴里,一共有三副棺材构成,最底层是由钢筋、水泥、混凝土做成的水泥棺材,高2.1米,这副棺材没有盖子,水泥棺材里面放的就是将军的灵柩——金丝楠木棺,在楠木棺材和水泥棺材之间铺满了干石灰和干木炭,以保持里面的环境干燥。刚说了,下面水泥棺材没有盖,于是又从上面掉下一副与下面同样大小的水泥棺材紧紧扣在一起,上面水泥棺材的底部就成了下面水泥棺材的盖子,这样三副棺材便形成了将军墓地的特有构造——棺套棺,棺摞棺。在三副棺材之上又现场预制了一个半球形的棺椁,罩在上面,形成一个非常封闭的整体,棺椁80公分厚,约10吨重。在棺椁的外层,又铺上了91块扇形花岗岩,为什么是91块,因为将军这一生与9非常有缘,按农历将军是正月初九出生,1985年九九重阳节去世,而且将军这一生又非常爱酒,一生也从未离开过酒,所以概观而论,“九九归一”。

众所周知,将军是新中国成立后倡导火化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批准土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么将军遗体的保存就尤为重要了。在将军去世前的第9天,由北京派出的医疗专家组在南京待命,将军逝世后医疗专家组及时将将军体内的血液和水分全部抽干,并高压注入大量的防腐剂,据说将军的遗体在潮湿的环境下可以保存500年,那么可想而知,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下会保存的更加长久!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将军的灵柩——金丝楠木棺。楠木,存世稀少,百年成材,质地坚硬,气味芳香,楠木是将军的生前好友、铁杆部下、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河南光山县人)从广西采伐,空运到南京,专门为将军定做的。空棺重1.76吨,做工非常精湛,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用一个钉子,板子与板子之间的结合都是由凹槽对接在一起的。据说做这副棺材的老师傅一生虽做棺无数,但是楠木棺材却只做了两副,第一副棺材是国民党元老廖中凯的夫人何香凝的金丝楠木棺,第二副就是许将军的灵柩。

在将军的灵柩里面最值得一讲的有三件随葬品:第一件是两瓶茅台酒,将军生前英雄海量,对茅台酒情有独钟,曾有“虎将酒神”的美称。将军戎马一生,酒始终陪伴着他,就在将军生命垂危之时,还说:“我只要有一息尚存,就不能没有酒。”酒是他终生的亲密战友,一次次作战,酒给他助威壮胆,是酒使他在险恶的战场上化险为夷,赢得了虎将的威名。据后人推算,将军生前喝过的茅台酒的酒瓶用解放牌的卡车起码要拖上三四车。

第二件便是两把手枪,一把是毛主席在1956年从博物馆拿出来送给将军的纯银手枪,这把手枪是在孟良崮战役中乱枪击毙国民党王牌师74师师长张灵甫所获;另一把是法国总统戴高乐赠送给将军的纯白金左轮手枪,这两把手枪代表着将军生前的赫赫战功,同样也是他的心爱之物,特别是毛主席送的这把手枪相当于将军的尚方宝剑。将军有这样一个特点,也是非常特殊的一点,就是枪不离身。将军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带着枪,会见外宾时带着枪,去毛主席家里依然

带着枪,这是非常特殊的。枪和酒是由当时的国家副主席王震代表党和国家放进去的。

第三件是由将军的夫人田普放进去的100元钱,由10张10元人民币组成,表示十全十美,实实在在的意思。后来人们这样理解,将军这三件陪葬品选的好,枪是拿来打鬼的,酒是拿来壮胆的,钱就是拿来买路的,那么将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畅通无阻。

那么将军为什么要土葬呢?1956年,中南海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倡导火化,当时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在火化倡议书上签了字,唯独将军没有签字,他认为“人死如灯灭,入土方为安,天经地义。”因此不愿意在倡议书上签字。对于将军的意见,毛主席不置可否,一笑了之。1957年,将军正式将自己要求回老家土葬的申请书递交到中央,申请书的最后几句话大致意思是这样的:“落叶归根,我生在大别山,长在大别山,死后要回到大别山,我活着时尽忠,忠于毛主席,死后尽孝,愿意睡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守坟??”。这句话正是将军生前恪守的人生信条,当时,毛主席和周恩来对这件事进行了批复, 1985年,将军去世后,当时的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从北京向南京发了份电报,用三个特殊和六个不准再次对此事进行了批复,三个特殊指的是特殊的人、特殊的性格、特殊对待;很明显是同意将军回老家土葬,但是在当时的那种社会背景下是要秘密进行的,应该低调处理,因此,邓小平同志三个特殊后又加了六个不准:1.不准成立治丧委员会 2.不准开追悼会 3.不准宣传、舆论、报道 4.下葬期间要秘密进行,不准搞任何仪式 5.不准家属子女外传 6.不准立碑。

那么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块墓碑是由杨尚昆主席和徐向前元帅不代表党,不代表国家,而是以个人名义所立,碑的正面和背面都不曾落款,而是以同志相称。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将军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邓小平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许世友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和后面的行楷碑文都是由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碑身、碑座和91块花岗岩是1986年4月2日从江苏无锡运来的。墓地坐北朝南,背倚来龙岭,面视五虎山。

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是我军建军以来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生前逝后,发生了几件传奇事情,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件是写家书日期与去世日期奇妙巧合。早在1979年10月22日,将军在广州给新县工作的长子许光写了一封信,并寄了50元钱,让许光在家里给他做副棺材以备后用,而非常巧合的是1985年10月22日,将军去世,即将军写信做棺材的日期和他去世的日期正好是时隔六年,同月同日。1985年10月22日是农历9月9日重阳节,这就应正了“九九归一”。第二件是刚挖好的墓穴升起一道霞光。墓地修到第33天时将军去世,而在这天凌晨三点即1985年10月22日凌晨三点,两位士兵在墓地站岗时,发现从刚挖好的墓穴里升起一道白光,这道白光远看像5米粗,长200米的日光灯,从刺眼白光到红光,到暗红慢慢消失,持续了48分钟。这是早晨三点发生的一个奇怪的自然现象,而下午传来了将军16时57分去世的消息。同一天发生这样两件事情,让人倍觉奇怪。老人们说:“将军要回来了”。第三件是在

向遗体告别的同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军区礼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下午2点半开始,晴朗的天空突然雷电交加,下起大雨,遗体告别仪式4点结束,雨也停了,雨的起止时间和遗体告别仪式的时间完全吻合,不得不使人产生“天人合一”的联想,这给将军走向归宿前的最后一幕增添了神秘色彩。对于这件事情,当时南京各大报纸都曾作了报道。另外一件事是魂归大别山时,鸡不鸣狗不叫。将军的灵柩是连夜从南京运往此地,进入新县境内时是凌晨两点过5分,到此地准备下葬时是4点钟。在这天夜晚,从凌晨2点过5分一直到早上8点半,新县到此沿途32公里,各村庄都听不到鸡叫声和狗咬声。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将军的回归,又给乡亲们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这些又为将军本身传奇的一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接下来我们去将军父母的合葬坟参观。大家看到的这片便是许家的祖坟山了,这里埋葬的都是60岁以上自然死亡的许氏家族的成员。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坟墓就是将军父母的合葬坟。将军的父亲许存仁,是一位勤劳的农民,1919年去世,当时将军还小,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是很清楚。母亲李氏是位有名的贤妻良母,1965年去世,92岁高龄。我们现在看到的“德、胜、友、盛”就是将军的四兄弟,当时女性的地位较低,所以没有上碑文,“仕”字为许氏家族家谱中的辈份,将军参军后把“仕”的单人旁去掉,改为士兵的“士”,将军说自己是贫农出身,不与官宦为友,要与士兵为友,1935年,毛主席第一次接见将军时,把“士”改为“世界”的“世”,意为放眼

看世界,要做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朋友。下面“大”字辈是将军的子女辈,三男四女,长子许光(原名叫许大安)是将军与第一位夫人朱锡民所生,原任北海舰队营级干部,本可以为许家再添辉煌,但将军考虑到自己长年在外南征北战,老母亲一人在家无人照顾,便把许光调回新县人民武装部工作,后任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已退休,已80多岁了,居住在新县县城。二儿子许建军原任空军副团级干部,因触犯党纪国法,被送上军事法庭,现在珠海经商。小儿子许援朝子承父业,现任江苏省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大女儿许莉现已退休,桑园在北京任军医,华山现已移居法国,田小兵,原名许经建,曾任南京高教协会会长。下面的“道”和“正”分别为将军的孙子辈和曾孙辈,这块墓碑是1990年许光为其爷爷奶奶所立的。 接下来让我们往回走几步,去看看将军生前自选的墓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小柏树的位置就是将军1958年回家探亲时自选的墓址,将军为什么要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这是因为:第一,这里离父母的合葬坟比较近,将军曾说过“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要葬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守坟,以尽孝道。第二,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作为孝子,选择的位置要低于父母所在的位置,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第三,就要从风水角度来讲了。因为将军在少林寺呆过8年,对于风水也是很有研究的,这里的风水很好,被当地人称为出龙出凤的宝地。首先我们来看看五棵松树。西边的两棵大松树,它们的树干是微微向东倾斜生长的,再看看北边这一棵松树是微微向南倾斜生长的,再看看东边的一棵松树,它也是微微向西边倾斜的,原本白房子后面还有

一棵,1986年,也就是将军逝世后的第二年由于山体滑坡,倒掉了,非常可惜。原为五棵,实为四棵,就称为“五凤松”。大家注意一下,这几棵松树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个就是四棵松树都是向着小柏树的方向倾斜生长,环抱此地,就像将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第二点就是四棵松树的背部都不长树枝,内侧向着小柏树的方向都长着树枝,长势非常的奇特。针对这种现象,当地人称为“五凤朝阳”,就凤凰而言,大家再回头看看平台上面那棵笔直的松树,它的树干笔直,只有树冠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就凤凰而言,这就是凤凰的凤冠,北边这一棵就是凤颈,西边两棵和东边一棵就是凤凰的翅膀,而小柏树就是凤凰的心脏了。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说女的葬在这里,葬的浅一点,叫做“五凤朝阳”,男的葬在这里,葬的深一点叫做“五虎朝拜”,那又为什么叫“五虎朝拜”呢?对面有五座南北走向的山峰,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向小柏树的方向延伸,从高到低,成扇形分布,就像五只老虎向小柏树的方向也就是将军生前的自选墓址作朝拜状,因此叫做五虎朝拜。这么好的风水宝地,将军为什么没有葬在此处?因为在将军逝世前,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此进行勘测,这里地势太低,过于潮湿,不利于遗体保存,经与将军夫人田普商量,最后决定把将军的墓地改为现在的位置。这棵小柏树是将军去世后的第二年栽上的,距今已经有24年了,由于阳光不充足,而它又是结籽的树木,所以长势非常缓慢。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像章是将军生前自己珍藏的毛主席像章,这些像章是由将军夫人田普2001年捐赠给家乡,像章一共有10295

枚。“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这是将军生前恪守的人生信条,他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具体化到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同时也表现在对毛主席像章的收藏上。毛主席像章是现代徽章艺术中特有的精品类别,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造型,已超出一般徽章的固有属性,被中国收藏界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它凝聚着人们对领导的热爱和崇敬,记录毛主席光辉的一生和丰功伟绩,也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军史和革命史。本展厅所展出的万余枚毛主席像章均由许世友将军生前自己收藏,其品种之全、精品之多、存世之稀少珍贵,在全国都不多见。

我们来看第一版像章,忠字版像章是毛主席像章中一个突出的主题,每枚像章上有一个“忠”字到三十个“忠”字不等,一个“忠”字代表一心一意忠于毛主席,三个“忠”字代表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与毛主席革命路线,按现在来说,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三十个“忠”字代表当时全世界三十亿无产阶级革命者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记录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体现了人们对伟大领袖的无比崇敬之情,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浓烈气氛。“东方红,太阳升”这一版像章中有“东方红”的字样和“红太阳”的图案,象征着毛主席的出生像一轮红日普照大地,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原本是一句歌词,体现出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领航作用。“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像章里有“万岁”及“万万岁”的字样,

体现出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之情。葵花版像章是根据葵花向阳生长的特性,把人民比喻成葵花,太阳就好比毛主席,预示着人们永远跟着党、跟着毛主席前进。“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是根据毛主席在天安门挥手这一历史瞬间为主图的,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堪称精品。

“红色历程照千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军史和革命史。毛主席一生经历过许多的地方,如韶山,瑞金,遵义,延安,北京天安门等,这些像章都是以革命胜地为副图的。“毛主席去安源”,点燃了革命圣火,发动了秋收起义。九大是文革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为了庆祝九大的胜利召开,全国各地都发行毛主席像章。这些就是为了纪念九大胜利召开和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时所制做的一些像章。

大家看到两边橱窗里是毛主席的生活照片,当时全国只有两套,每套一共有106张,毛主席只送给过两个人,第一套送给的是将军,而第二套送给的是当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和将军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

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等,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毛主席的诗句气势磅礴,这些像章的诗句更是千古绝唱,如《采桑子 重阳》“占地黄花分外香”、《忆秦娥 娄关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 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沁园春 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

而慷”、《到韶山》“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阳”、《为李进同志题所 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西江月 井冈山》“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清平乐 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等。毛主席热爱梅花,以梅花为主题的像章更为精美,“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是毛主席在69岁生日时写《冬云》一诗中的诗句。

“毛主席语录”是当时人民的必修课,特别是老一辈,人人都能背上几句。如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向雷锋同志学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农业学大寨;一定要解放台湾;团结学习奋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六二六指示;五七指示等等,表现了毛主席对工业,农业,国防的重要言论及精辟思想,显示出人民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忠诚。下面这一版“多形象一体”系列像章非常罕见,发行量特别稀少。

上面成扇形分布的是夜光像章,做工最为精湛,存世稀少,可以称为艺术精品。《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杜鹃山》等八大京剧是毛主席文艺革命路线的丰硕果实,表现的是舞台剧的表演。

现在我们从像章的属性来说,当时像章大部分都是以铝为材料,因为铝的可塑性强,但是铝又是制作飞机的原材料,因此毛主席发出了“还我飞机的指示”,因此又就地取材,发行了其它材质的像章,

如陶瓷,玻璃,镀金等。下面这一组“内蒙古方形铝制套章”在全国第一届徽章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微型像章中,这枚桃红色的像章是整个展厅最小的一枚,直径是0.5厘米。只能看到毛主席的图样。这一大板是学习类像章,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纪念重大事件,纪念省、市、县委成立等等。像我们老区信阳也发行了积代会的纪念章。河南也成立革委会,并发行了一些纪念章。下面这一组“八一电影制片厂铝制套章”在全国第二届徽章评选中荣获金奖。我们可以看到这套像章中毛主席的眼神都各不相同。这一枚像章是我们展厅中最大的一枚,直径为21厘米。

“全国山河一片红”是这个展厅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它是根据一枚错版的邮票而排列成的中国大地图,邮票的争议在于全国山河一片红,为什么台湾没有红?因为当时全国成立了29个革委会,唯独台湾没有成立,所以用蓝色表示,29个大像章代表的是29个革委会的省会,在这29位革委会主任中,其中有三位是我们新县人,他们是:江苏的许世友将军,安徽的李德生将军,江西的程世清将军,这说明了新县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各个革委会都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如河南提出的“辽阔中原唱凯歌”。门后面的两个木箱是将军生前收藏像章所用的原装木箱,从这两个木箱可以看出将军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也可以看出将军依然保存农民将军的本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将军纪念馆,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将军生前最威武的一张,是他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所拍的,当时将军是49岁。这个展厅是以图文并貌的形式表现了将军忠、孝、义、

勇的传统美德。这一版“忠诚爱将”可以概括为一个“忠”字,许世友被称为毛泽东之剑,立下了赫赫战功,毛主席对将军的关怀如同阳光雨露般,从清算张国焘分裂主义罪行开始,将军就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从而确定了他忠于党中央,忠于毛主席的坚定信念。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亲自点将让将军去山东,将军不辱使命,战略反攻,攻克济南。毛主席上海临危,将军专程赴沪,拖住了林彪死党。 这三张图片是将军在南京军区任司令员时陪同毛主席视察时的情景。解放后,毛主席曾多次对将军说道,要多学点文化,多读点书,要文官务武,武官武文。并向他推荐了《周勃传》和《红楼梦》两本书,《周勃传》将军是读完了,也读懂了,而《红楼梦》将军认为是吊膀子的书,在将军去世的时候还放在枕边,也只翻到第一卷。1972年,将军陪同周总理接见南京民兵。1973年,将军到中央参加会议时,周总理递给他一张便条:“世友同志,请你休息两天,好好将身体检查一下,以便散会后好去浙江。”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总理对将军身体的无比关心。这两张是将军陪同刘少奇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视察时的情景。1984年2月,邓小平到杭州视察时,去中山陵看望将军,当天中午他们分了一瓶茅台酒,红光满面,可以看出将军的的身体不是很好,有些浮肿,已经是肝癌的晚期。将军还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娘儿秀才莫猖狂,三起三落理不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打他三百枪。”娘儿秀才指的是江青、张春桥四人帮一伙,三起三落指的是邓小平的一生,诸葛亮指的是邓小平。这首诗看起来文化水平不高,但气势磅礴,一针见血。反映了将军反对四人帮,拥

护邓小平,也表现了将军特殊的 个性。

“战将雄风”突出将军的一个“勇”字,将军一生打过无数次的恶战和硬仗,光战刀就用了14把,现在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在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将军曾7次参加敢死队,8次负重伤,2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将军第一次参加敢死队是在大山寨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将军被敌人用竹竿打在头上,从几丈高的城墙上摔下来,昏迷了两天两夜,最后奇迹般的活了过来,真可谓是九死一生。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将军被敌人的竹竿打到了气门上,从此将军的气功就再也练不起来了。将军最后一次参加敢死队是在万源保卫战,当时他担任红九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已经是红九军的将领,本可以在后方指挥战斗,但将军冒着生命危险,背着大刀冲到前线和敌人展开激烈的肉博战,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长征途中,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罪行,致使将军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曾三次过草地,数次翻雪山,倍尝艰苦。1936年第三次过草地时,将军就任我国第一任骑兵司令员,为了征集粮草,作为开路先锋。为红四方面军度过艰险、北上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许世友几经磨难,终于到达延安。在参与清算张国焘分裂主义罪行时,确立了将军忠于党中央、忠于毛主席的坚定信念。后进红军大学深造,任校务部副部长。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将军给毛主席写过这样一封信,信上说“我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窝在抗大”,于是毛主席放虎归山,让战斗考验将军,把他派到了胶东战场,这一呆就是

16年。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山东一带流行这样一首打油诗“许司令,酒量大,天不怕,地不怕,打鬼子,杀汉奸,骑马扛枪走天下”表现胶东人民对将军的崇敬之情。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将军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1939年2月,将军同陈赓在香城岗伏击日伪军2000多人,为将军投身抗战后的第一个全胜之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7年,在莱芜战役中,率华野九纵歼敌一万余人,并总结出“大炮上刺刀”的经验。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任九纵主攻,乱枪击毙张灵甫师长,他命令部下“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头冲。牺牲了一人一口大棺材!”在将军心目中,牺牲了的烈士,能睡上棺材,就是最大的褒奖。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是将军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毛主席不顾兵家大忌,临阵换将,让爱将许世友任攻城总指挥,原本计划2个月的战役,将军只用了8天8夜,活抓王耀武,解放济南城,歼灭国民党军队10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山东全省,使华东、华北基本连成一片。毛主席称这是一场了不起的战役,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最沉重的打击之一,揭开了我们同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军于1953年赴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当年夏季反攻战役,突破敌人防线,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将军还参加了长山列岛战役、一江山岛战役。其中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第一次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1974年1月,将军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了西沙自卫反击战,严惩了入侵的越南军队。

1979年初,将军为保卫祖国的边防,保卫四化建设,不顾年迈古稀,在广西方向指挥边防部队,胜利地进行了自卫反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人民再立新功。俗话说:人到70古来稀,70多岁的老人依然亲临战场,表现了将军宝刀未老的精神,比当年的抗法英雄冯子才还大8岁。这也是将军的最后一战。这个铜像是将军诞辰100周年时,由南京军区赠送的。

十年动乱中,将军对林彪敌人帮倒行逆流,进行了坚决抵制,他反对造反夺权,重视保持部队稳定,关心工农业发展,林彪四人帮视他为眼中钉,由于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才幸免遇难。林彪阴谋败露后,将军奉命迅速逮捕了林彪在华东的死党,为人民除害。1973年8月,在党的十大主席台上,将军坐在江青的右边,张春桥坐在江青的左边,新闻记者分段给主席团拍照,原来把将军和江青二人拍在一张照片上。江青审查时怒气冲冲地大叫:“我不要和许世友在一起!”以后就发表了她同张春桥并肩而坐的那一张。将军感叹道:“这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南京路上好八连”,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和“郭兴福教学法”,这三件法宝是将军在文革动乱前加强部队建设中引以为自豪的典型。1968年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南京大桥建成通车,将军视察时的情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将军是在用坦克来验收这座大桥的。当时大桥通车剪彩时,中央拍有记录片。有一次将军到中央开会,张春桥阴阳怪气地说:“你的镜头很突出,你是要在华东搞以我为中心吧!”将军听后,把桌子一拍,不客气地予以回击:“放你的狗屁,

我不要以我为中心,你才要以我为中心呢!”这是将军在陪同农民副总理陈永贵及其家人的合影。

“战士本色“表现了将军的侠肝义胆。许世友是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将军,他首先是战士,常下连队同战士们一块习武、打球、游泳、劳动......和战士亲密无间;他是将军,他指挥有方,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对自己和部下要求十分严格。1958年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连队当兵,与士兵在一起换岗,露餐,训练时的情景,将军平时十分关心战士,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个展柜是将军下连队与士兵在一起的合影,将军拍着胸脯说“我是一个兵”表现将军十分怀念当兵的日子。当时他们穿的是苏联的老式服装。这张照片也是将军生前最为喜爱的一张,它一直挂在将军的床头,以前是黑白的,后来加了彩。

农民出生的将军深知群众疾苦,同百姓血肉相连,职务高了,地位变了,这种情怀不仅没有割断,反而成为他竭诚尽力于“国计民生”的原动力。他热爱劳动,始终保持着农民勤劳、朴素、率直的本色。他的个人爱好和生活习惯始终保持着普通农民的传统。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这是将军与士兵在一起过年时的情景,大家看桌子上已经没有多少菜了,但将军依然与战士举杯饮酒,将军常说“酒席酒席,无酒不成席。”将军还风趣的说“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都要有个好身体。”将军出身平民,深知百姓的疾苦,不论是称小麦,挖地瓜,还是扬场,表现了将军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这是将军把300斤的小麦过磅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比关公的青龙大刀要轻得

多。”

“世传智勇气,友赞忠友义情”这副藏头对联是由著名书法家都本基题写,高度概括了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晚年时将军过不惯清闲的生活,于是将自己所住的中山陵8号改为一个农家大杂院,这是将军种的两个大地瓜,一个18斤半,一个19斤半,他非常的高兴,换上了一套新军装拍下了这张照片寄给毛主席,以报告丰收的喜悦。展柜里放的茅台酒是纪念将军诞生一百周年贵州茅台酒厂为将军特制的名将酒,柜里的枪、酒、钱是根据将军灵柩里所放的随葬品仿制而成的。

将军少年家贫,曾给少林游僧做过杂役,后到少林寺习武长达8年之久。这段特殊的经历对他特殊性格的形成以及后来成为一位传奇将军产生了重要影响。将军50多岁时给战士表演少林拳,60多岁时将60多斤重的铁锁举过头顶,还风趣的说:“水兵能举,老将也能举”。70多岁的时候,为战士演习少林棍术。所以将军在晚年回忆时常说:“我在少林寺习武八年,刀枪不入是假,飞檐走壁才是真,我比景阳冈的武松还要多学两年”。

红军长征期间,将军所在的部队曾经路过一个苗寨,当时这个寨主特别霸道,摆下了擂台,说:“打过的话,我就以礼相送,打不过的话,那就留下买路钱.......”将军听完之后非常生气,跳上了擂台,和寨主比武斗酒,寨主终于服输了,于是“红军中间有能人!”便从此传开。展柜里的石头就是将军在少林寺时所得的毕业证,在当时都是用石头代替的,这个石头前面一个孔后面两个孔,这就是学历的见

证,相当于现在的武术学本科文凭。

下面让我们感受一下将军的外交风彩。将军战功赫赫,驰名中外,与许多国际友人建立了深厚情谊,越南主席胡志明访问南京时,将军设家宴招待,苏联顾问格尼哥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朝鲜崔庸建委员长等国际友人也给他留下深刻映像。这是将军在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瞻仰中山陵时的情景,我们看将军背着手大跨步走在前面,把西哈努克甩在后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亲王在陪同将军一样,再来看他的随从们都是和他一样的动作,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也可看出将军不拘小节的大将风范,这在目前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58年,将军下连队当兵时苏联顾问格尼哥柯去看望他时的情景。当时格尼哥柯对于将军下连队当兵这件事情有些质疑,所以就特地的跑过去看看。这是他们在田间地头跳友谊舞时的情景。

“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这是将军生前恪守的人生信条。在母亲面前,他永远是孝子,他常为自己参加革命后,母亲遭受灾难和折磨而深感不安,也常为自己军务繁忙,不能孝敬老母而倍觉歉疚。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就是将军的母亲,这是1958年将军回家探亲时随行记者抓拍的,这也是许母一生中唯一的一张照片。将军曾有三跪慈母的感人之举,1932年西征跪拜母亲,1947年把母亲接到山东居住时跪拜母亲,1958年回家探亲时再次跪拜母亲,当时车还不能开到这个地方,就把车停在县城赶着马匹回家,回到家中见母亲不在家,他便凭着儿时的记忆的小路寻找,在半路上看到一位

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背着柴艰难的前行,将军当时还没有认出自己的母亲,还是母亲叫了声:“有伢子,你回来了!”将军当时不顾众人在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的对母亲说:“娘,我活着不能为您尽孝,死后要葬在您身边,为您守坟!”同时这也是将军强烈要求回老家土葬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上面是将军和夫人田普在南京长江大桥时的合影,将军夫人田普,原名田明兰,山东肇源县人,因为将军十分思念家乡便把夫人名字改为田铺乡的谐音,这位老太太现在已经87岁了,家住北京,据说身体还非常的好,一天还能喝几两小酒,抽上两包大中华烟。这是将军与部分子女在一起的合影,大儿子许光、小儿子许援朝、大女儿许莉、小女儿田小兵、孙子道昆。上面这张是所有照片中最齐全的一张,这是将军与田普夫人所生的6个子女,这个上面没有许光,因为当时许光在北海舰队学习。将军见到家乡人总是格外亲切,设家宴招待,他说:“家常便饭,越吃越甜;茅台连心,越喝越亲。”这是将军和新县部分县乡领导在中山陵前的合影。

1985年10月22日,将军与世长辞,他南征北战,未能很好孝敬母亲,成为一生的遗憾,为此他曾多次上书中央要求死后回老家土葬,也实现“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夙愿。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给出他特殊待遇,批准了他的请求,将军终于在久别家乡后魂归大别山,长眠于故乡的苍松翠柏之间。。上面这两张就是故居的原貌和现貌图,红箭头的就是我们一会儿要去的将军故居,门口的这个池塘是后来扩建的。这张照片是将军诞辰一百周年时的座谈会时的情景,这位是田

普夫人,小儿子许援朝。

接下来我们去将军的故居参观,大家看到的这块门匾,是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的。将军故居被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共有5间,外面1间,里面4间,而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许家的堂屋了,因为当时将军参军在外,当地的反动势力放火烧过几次,但每次都被许母重新修缮了。1950年,王树声大将回家探望许母,见她生活清贫,便给钱让她改善生活,许母用这些钱改建了这间堂屋。1965年许母去世后,当地政府经过多次的修缮,以保持原来的风貌。房屋里的农具并非全是许母生前所用的,有的是根据当地居民所提供的,主要反映了大别山当时的民风民俗。

第二间房子里的这副棺材是将军生前所自备的棺材,1979年10月22日,将军写信并寄回了50元钱,让他的大儿子许光为他准备一副棺材,我们看到的这封信是由将军口述,秘书代写,将军签字,棺材是由“松、杉、枹、柳、柏”5种结籽树木的数芯做成的,寓意“五子同心”。

第三间房间是将军的卧室,也是他和原配夫人的新房,他一生中共有过3次婚姻,将军的原配夫人朱锡明,为将军吃尽了苦头,在母亲的劝说下改嫁,她是本村的一位妇女,比将军大两岁,,婚后不久将军参军走了,第二年有了长子许光,当时反动势力经常破坏共产党家属,对于将军的家人来说不安全,许母便劝媳妇改嫁。1976年,她去世了,因为改嫁后未生育,所以依然葬在许氏家族的坟山上。第二任夫人雷明珍,同甘不能共苦,一封绝交信别他而去,由于张国焘

的分裂主义行为, 妻子无奈和将军离婚,她没有为将军生儿育女。第三任夫人田普,原名田明兰,和他相敬如宾四十年,为将军生了两男四女,是将军出狱后去山东打仗,1941年结婚,比将军小17岁,现在这位老太太已经80多岁了,居住在北京。1958年将军回家探亲时,他拒绝当地政府的安排,依然住在自己的房间陪伴老母亲,足见他的孝母情怀。

这些房子是依山式而建,成梯形状。这间就是许母的卧室。最里面这间就是许家的厨房了,这里面有很多东西表现了大别山当时的民风民俗,在这个厨房里主要跟大家讲讲这个洞,现在叫做“避匪洞”,战争年代,当时将军回家探亲,由于叛徒出卖,反动民团把整个村子围住,将军急中生智,一掌将墙打了一个洞,从房顶逃离险境,所以将军在老年回忆时说:“我刀枪不入是假,飞檐走壁是真!”

许世友将军纪念广场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为阶梯平台式结构,上下部分为广场,中间部分是花卉。在广场正中间矗立着许世友将军雕像,高2.6米,浅灰色樱花石雕琢而成,将军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服,佩戴着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广场构思新颖,风格奇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许世友将军雕像是由河南雕塑书画院设计,山东莱州石雕厂承制。整个建筑工程于2001年6月8日兴建,10月10日竣工。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各位游客,到这里我们整个景区就参观完毕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ha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