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
更新时间:2024-04-15 1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 学 院: 文史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毕业年限: 2010年 学生姓名: 王 娜 学 号: 200651010333 指导教师: 伏 俊 琏
指导教师 职称 预评成绩 指导教师预评评语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评定成绩 答辩委员会终评成绩 答 答辩 辩 委 小 员 组会 评终 审评意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 意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见 说 明:1. 成绩评定均采用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 评语内容包括:学术价值、实际意义、达到水平、学术观点及论证有无错误等。
浅谈《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
汉语言文学 王娜 指导老师 伏俊琏
【内容摘要】《重修敦煌县志》是1941年由敦煌学者吕钟先生编纂的。该县志搜集罗列极为详细,内容广博,部很有价值的地方志。本文主要对县志中的《艺文志》进行探讨,对《艺文志》的编纂情况、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描述,并对其中的《敦煌廿咏》进行鉴赏分析。《敦煌廿咏》是一组描写敦煌地区山水泉池、楼观庙堂、奇草异树、忠臣烈女遗迹以及佛窟神袛等景物名胜的五言律诗。这一组诗歌在写作上表现出广阔的意境,豪壮的气势和浪漫主义色彩,极具盛唐诗风的余韵。
【关键词】 敦煌县志 艺文志 敦煌廿咏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说它神圣,是因为它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在这里交融,在这里融入华夏文化的怀抱。岁月的长河大浪淘沙,几千年的时间里敦煌经历了兴衰治乱的历史,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天下名郡,构建了旷古绝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在汉以前为月氏、匈奴等聚居地,自汉武帝建郡后,敦煌就成为卫护边防的军事重镇,开拓疆土,经营西域的前哨,握丝绸之路东西交通的枢纽。敦煌的治乱,牵动着整个华夏的安危。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这一文化是华夏文化长河中的一脉支流,而且独具特色,璀璨辉煌。从人文资源看,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西千佛洞;有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和沙州古城;还有新出土的悬泉遗置两万余枚汉简等。这些文物遗址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珍品。从风光资源看,有佛光辉映的三危山,如虬龙蜿蜒的鸣沙山,澄清晓澈的月牙泉,天马出水的渥洼池以及险奇万态的雅丹地貌等等。这就形成了幅员广大,内涵丰富的大漠万物聚珍区,铸就了敦煌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
一、《重修敦煌县志》的基本情况
敦煌的地方史志出现很早,五代时期著名学者刘昞就曾编写过《敦煌实录》,故此,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有关沙州的图经、地志及五代《寿昌县地境》等写本,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于敦煌的地方志书,是专家、学者的珍贵文献。清代康熙时的《沙州卫志》附属于《肃州新志》之内,极简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敦煌由卫改县时所修的《敦煌县志》仅完成部分志稿,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而未成书。至于敦煌地志专著,当属清代道光十年(1830年)敦煌县令
苏履吉与武威举人曾诚修纂的木版本《敦煌县志》,开敦煌官修县志的先河。此志体例严谨,史料详实、简要,面世后深受读者赞誉。但因条件限制,此志刻版遗失不全,未能大量印行,传世不广。
继之而成的是中华民国30年(1941年)敦煌学者,清己酉科拔贡吕钟修纂的《重修敦煌县志》稿。此志稿辑上起汉武帝乙卯(公元前126年)下至中华民国30年(1941年)历时两千多年的史料,按纲分类成册。这部志稿承前启后,比较详尽地记载了清朝,中华民国两个时代一百多年敦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历史,保存了文史,农业,水利建设,教育,建置沿革等多方面的史料。这部志稿使敦煌近代、现代历史没有留下空白。从这个意义上看,当时的敦煌县章朗轩、王会文两位县长,吕钟先生以及一些社会贤达眼光是深邃的,他们为敦煌历史的连续性所做的工作功不可没。但由于战乱,人们的历史眼光不同等种种原因,此志稿并没有出版。
1998年4月,敦煌市人民政府调研员王渊同志在市档案馆查阅案卷时,在无意中发现吕志手稿。1998年7月20日,敦煌市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经过众多学者的讨论,一致同意整理、校注、出版《敦煌县志》与《重修敦煌县志》。当时,立刻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商讨并确定整理原则与出版标准。经过一年的努力,整理后的《敦煌县志》道光版线装本在1999年1月面世。《重修敦煌县志》稿,也在当年9月校注完竣,于2002年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部志稿。这次整理,除了将原稿的竖排改为横排,繁体字过录为规范简体字等常规整理,还以“遗补”的形式增入了许多内容(大多为敦煌遗书中新发现的材料),并在卷首增印图片24幅,使该版本县志更详实,丰富,更有研究价值。
《重修敦煌县志》作者吕钟,字少卿,别号大梦,敦煌华亭坊(今吕家堡乡)人。清宣统二年(1909年)己酉科拔贡生。吕钟先生生性亢直寡言,为人忠厚刚介,不慕荣利。早年间在陇皋游学,供职省财政厅,和本省名人张维、慕寿棋、水梓等人交往友善。他本人博通经史,对诗学、训诂学最有研究。1927年,他辞去省财政厅秘书职务,毅然归田,从事教学和地方史的研究工作。著有《敦煌外史》、《重修敦煌县志》和《戆憨斋文集》等。除了《重修敦煌县志》的抄本现存,《戆憨斋文集》仅剩第三卷抄本,现藏市博物馆,其他全部散佚。
《重修敦煌县志》全书内容按天文,方舆,民族,交通,建置,河渠,民政,官司,人物,艺文,详异,编年分编为13分志。在县志卷首有吕钟、慕寿棋、水梓、章朗轩等人写的四篇序以及任子宜题词,卷末附《整编敦煌县志办法草案》、《敦煌县政府训令》和《吴赍重修敦煌县志稿清版印文》等3篇有关此志编纂事宜的重要文件。全书约30万字。此志稿搜集详尽,内容丰富,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敦煌地志文献。现就《重修敦煌县志》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重修敦煌县志》全书计分十三卷。卷一《天文志》记敦煌县天文状况,详述敦煌所处地理位置,气候冷暖情况,以及部分特殊天气的征兆。卷二《方舆志》,具体记载了敦煌县内的山川河流,物产宝藏,建筑风貌。三危山、月牙泉、千佛洞、阳关、玉门关等古今闻名的地方在此志中都有详细记载。卷三《民族志》,分别列举了敦煌县内的民族,当地的风土人情,还详细介绍了敦煌的宗教。卷四《交通志》,列敦煌交通情况,遗补中收入了唐代一十九所驿店。卷五《建置志》,记叙了敦煌的城市布局状况。卷六《渠河志》写县内河流水渠。卷七《民政志》,阐述了县内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机构的设立。卷八《财政志》,具体列举了敦煌的财政情况,如田赋,征粮,税务,债券等。卷九《官司志》,罗列了敦煌县的历代官职,具体有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元、清这些朝代的职官事迹,另外附上了敦煌古代多个职官表。卷十《人物志》(分上下两部分),记载了敦煌县从西汉起至清代出现过的有记录的人物。对他们的出生,人生经历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进行认真调查并做了详细记录。卷十一《艺文志》(分上下两部分),搜罗了各种文学作品357篇(其中遗补作品149篇),有敦煌人所作,也有非敦煌人所作有关于敦煌的诗词歌赋等。全方位的描绘了敦煌。其中《艺文志》上所录的是“诗”、“文存”、“歌”、“词”、“赋”。《艺文志》下主要收录了散文类作品,如文存等。卷十二《详异志》,记载了汉、晋、南北朝、隋、唐、元、清、民国,发生在敦煌境内的祯祥异象,在遗补中收入了出现在敦煌境内的二十祥瑞,如同心梨、白雀、白龙五色鸟等。卷十三《编年志》,记县纪年,政经大事(记载了从陶唐氏至民国发生在敦煌县的政经大事)。
《重修敦煌县志》全书各篇旁征博引,所收集材料极为丰富,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水梓先生在《重修敦煌县志》序中就有感慨:“今少卿先生《重修敦煌县志》纂写之日,正学人研究敦煌所得甚丰之时,以彼洪流,注
兹沧海,则昔之不明者明矣,不确者确矣,略者详矣,讹者证矣,非复旧志卤莽灭裂者可比。”①
众所周知,地方志中的《艺文志》是对一个地区文学文化的全面汇总,《艺文志》中包含着当地文人的文学作品,是当地文人智慧的集中体现,也包含着其他地方的文人有关当地的文学作品,是当地文学包罗万象的标志。吕钟先生的《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中收录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令人惊叹。接下来就对艺文志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二、《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内容综述
《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分为上下两部分。整个艺文志共收录文学作品367篇,其中原有作品218篇,在后来整理过程中又增加遗补作品149篇。首先来看非遗补作品。非遗补作品218篇,有诗、偈138篇,赞、论、议共20篇,记14篇,序15篇,碑14篇,歌8篇,铭2篇,词1篇,赋1篇。作家共91人(有敦煌人也有非敦煌人),佚名作品17篇。遗补作品149篇,其中诗114篇,联语11篇,歌6篇,词5篇,序4篇,记3篇,疏3篇,铭1篇,文1篇,,歌谣1篇。作家共43人。详细内容见下表:
类别 数量 1篇 内容概述 《敦煌人著书一览表》搜集了从西汉开始到清朝敦煌人的著作,共73部作品,作者29人;《非敦煌人著有关敦煌之书一览表》,收录46部著作,作者23人,佚名作品19部。 20篇 搜集的是敦煌人所作的议论文、疏、表等文章,有疏5篇,论4篇,书3篇,议2篇,表2篇,赞1篇,令1篇,训诫1篇,赠1篇。 《艺文志》中对诗的搜罗极为详细,且内容广艺书 文存(赞、议、论) 诗、偈 歌 文志138篇 博,特征各异,这些作品涉及敦煌的人文资源、 8篇 自然风光、战略地位、当地的风土民情等等。 大多是有关敦煌景物的作品,其中有3篇诗《月牙泉歌》,歌中多次提到了因月牙泉而闻名的敦煌八景中的两景“沙岭晴鸣”和“月泉晓澈”。 上
类别 词 赋 遗补 数目 1篇 4篇 内容概述 《于今好秋夜》赵学诗 《述志赋》李冏、《田母马孺人七旬暨令孙游泮赋并序》雷起瀛、《月仪贴》索靖、《草书状》索靖。 收录了增补作品,其中诗114篇,多是非敦煌人作的有关敦煌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几组126篇 作品备受关注,分别是《敦煌学郎诗》十二首、 《敦煌廿咏》、《敦煌八景》。歌6篇,词5篇,歌谣1篇。 全面收录了敦煌文学中散文、议论文等文体的文学作品,序15篇,记14篇,碑14篇,跋5篇,赞2篇等。 增补了序4篇,记3篇,疏3篇,铭1篇,文1篇,另有联语11副。 艺文志 文存 遗补 60篇 23篇
下《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中对诗的收录最多,下面就遗补中的敦煌廿咏进行简单探讨和分析。
三、《敦煌廿咏》的探讨分析
1.《敦煌廿咏》的出处
敦煌遗书中有6个写本抄有《敦煌廿咏》,即伯2748、伯3929、伯2983、伯3870、斯6167、伯2690。
2.《敦煌廿咏》的内容简述
《敦煌廿咏》是一组描写敦煌地区山水泉池,楼观庙堂,奇草异树,忠臣烈女遗迹、佛窟神袛等景物名胜的五言律诗。这组诗是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创作完成的。这些诗作虽算不上唐诗中的上乘佳品,但在写作上表现和运用的广阔
意境,豪壮气势和浪漫主义色彩,正是胜唐诗风的余韵。
《敦煌廿咏》原题下有序:“仆到三危,向逾二纪。略观图录,粗览山川,古迹灵奇,莫可详究,聊申短咏,以讽美名尔矣。”②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是开元,天宝时期的盛唐诗人,怀着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抱负,从中原来到边缘佛教圣地敦煌,虽再无力呈现盛唐诗歌的磅礴气势,却也唱出了浩歌的尾声。诗作中作者大都表现了爱憎分明,褒贬清晰的立场,同时,以哀痛忧伤的情调,表现了自矜清高的姿态,在孤芳自赏,与世无争之时极借古讽今的诗风。
3.《敦煌廿咏》中几首诗歌赏析
风雨暗溪谷,令人心自伤——《三危山咏》
危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 万古不毛发,四时含雪霜。 岩连九陇险,地窜三苗乡。 风雨暗溪谷,令人心自伤。
这首诗是组诗《敦煌廿咏》的第一首。它所歌咏的是敦煌有名的三危山,今在城东南三十里,山峰耸峙,如危欲坠,故云。三危山又名望山,《重修敦煌县志·方舆志》中说:“登其巅,东望安西,西尽敦煌,山川树木,如在目前,故有望山之名。”③由此可看出三危山山势之高,所望视野之广。
首联:“三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 。这两句写三危山的高、险。“岫”:山洞,“崿”:山崖。三危山压制了周围的群山,山崖高耸直抵苍穹。抓住三危山的显著特点,用一个“凌”字说出了三危山的高与陡。
颔联:“万古不毛发,四时含雪霜” 。这两句主要写三危山的环境气候。“万古不毛发”写三危山乃不毛之地,几万年过去了,也没有植物的气息。“四时含雪霜”意指三危山上气候寒冷,常年积雪,四季冰雪不融。作为敦煌八景之一的“危峰东峙”,所指之景就在三危山上。而苏履吉写的《危峰东峙诗》“矗立三峰碧汉间,相看积雪接天山”。所描述的便是三危山终年积雪的景象。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内心有股悲壮情绪在流淌。虽是“咏”字,却不由自主说三危山万古不毛,四时含雪。此句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那就是悲壮。
颈联:“岩连九陇险,地窜三苗乡”。这两句写了一些传说,通过这些传说来传达作者本人的感情。前一句意在说三危山的地势险峻,荒山岩石连绵不绝,险象环生。后一句“地窜三苗乡。”“三苗”是指羌姓人。关于这一点,有《后汉书·西羌传》为证,内容是这样的:“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注:河关县今属于金城郡,在河州西面,宣帝神爵二年建置)。这些就足以证明诗中所说三苗指的就是羌人。关于将三苗迁徙到三危山的记录,最早的当属《尚书》:“窜三苗于三危。”后在《史记》五帝篇中也有所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言于帝,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这两处记载,更使三苗就迁到三危山这一说法更加言之凿凿。根据以上多种文献的记载,三苗确实是在三危山,而当时三危山的地理环境是“岩连九陇险”。本联的主要意图在于向读者描述三苗迁于三危山的艰难状态,借此来衬托三危山的荒凉。
尾联:“风雨暗溪谷,令人心自伤”。前一句一个“暗”字统领全句,后一句一个“伤”字做全诗的结尾,使诗歌立时生动起来,本是淡淡的描写一座山,而最后两句诗的情感体现却与作者内心情感达到了统一,于全诗而言,最后一个伤字,实在是画龙点睛之笔。这首诗借咏三危山之名,抒伤悲忧郁之情,实乃咏物诗的最高境界。全诗最精妙之处在于通篇只有一个字流露了情感,却正因为这个字,使全诗有了新鲜的血液,使全诗充满了作者的感情。
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莫高窟咏》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 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 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蒙尘。
这首诗是《敦煌廿咏》的第三首,是传世最早的一首题咏莫高窟的诗歌。通篇浏览诗歌,可以明显看出这首诗是在赞誉以宗教圣地闻名的莫高窟,准确再现了莫高窟重楼高耸,香火旺盛的佛刹胜景。《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下》有张大忠写的《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其中这样写到:“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险,造窟一龛。”④意思是说在秦建元二年,有一位佛门的僧人,斋
戒苦行,曾经在荒山野林间行走,走到这座山时,忽然间金光闪闪,充满灵气,仿佛有千万尊真佛降临,于是这位僧人就在这山上开凿,最后造出了一座佛龛(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莫高窟)。从此时初建开始,莫高窟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许多朝代近五百年的经营,有了今天的规模。
首联:“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这两句写了莫高窟的环境与气势,好像雪山直冲天际一样,莫高窟北的大像殿直插云霄,与天相接。句中的“云楼”指的是莫高窟北大像殿。作者抓住了接近莫高窟时的最初感受,突出了莫高窟的外观特征,衬托了“云楼架碧空”的奇伟胜功。
颔联:“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佛刹就是佛寺,在诗中指的是莫高窟的洞窟。四天宫,即四天王宫殿。《敦煌录》载:“其谷(指宕泉谷)南北两头有天王堂及神祠”四天王,亦称“护世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中缠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四天王各护持一方天下,其职责是护国安民,劝恶从善⑤。这两句描写了莫高窟的近景,即建筑布局,崖壁上遍凿佛窟,两端布列着四大天王的殿堂。
颈联:“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瑞鸟指仙鹤。《相鹤经》说,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圣人在位,则与凤凰翔于甸”,故称其为瑞鸟。这两句侧重描写佛教圣地的特征,处处弥漫着祥和的气息,瑞鸟在这里飞翔,灵花盛开,一切都是那么的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尾联:“洗心游胜境,从此去蒙尘”。清洁灵魂,去佛家圣地游览,接受一番心灵的洗礼,从此混沌的心打开,去除了凡尘中的污垢。意在感叹佛教巨大的感化作用。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描写时突出佛教胜地的超凡脱俗。首联写莫高窟地处高耸入云的祁连雪山之下,渲染佛教圣地所在不凡,然后写云楼高架,表现开凿之功。中间两联从佛窟的内部修造与外在环境具体表现佛事之盛。尾联通过浏览胜境的感受表现佛法无边,使游者如沐春风,受到感化。四联由景入情,层次分明而又一气呵成,歌咏了莫高窟这一世间罕见的佛教胜地,是一首很好的纪游诗。
万里通西域,千秋尚有名————《阳关戍咏》
万里通西域,千秋尚有名。 平沙迷旧路,眢井引前程。 马色无人问,晨鸡吏不听。 遥瞻废关峡,昼夜复谁扃?
这首诗是《敦煌廿咏》的第六首。咏的是阳关。阳关历来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景物,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吧。第一,文人爱写阳关,不是阳关有多美,而是因为在古代,阳关一过,就到了非我华夏的土地。所谓“劝君更尽意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这个意思,出了阳关,别说是找不到故人,怕是连回来都难了。基于这一因素,阳关更能突显悲伤凄凉的气氛,更能给人一种悲壮之感。文人就比较偏爱写阳关。第二,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阳关是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首联:“万里通西域,千秋尚有名” 。这两句用气势磅礴的言辞,豪气万千的情怀引出了阳关。阳关连通西域,名动千秋,是人们想忘而忘不掉的。另一方面也叙述了阳关的重要地位,是其他地方所部能取代的。
颔联:“平沙迷旧路,眢井引前程” 。多年的风沙已经把昔日古道湮没,仅仅可以靠着废弃的水井来辨认路径。眢井,废井,干枯的水井。此联叙述阳关古道今时今日难以寻找的情况,包涵了作者对今日阳关古道衰败的深沉感慨。
颈联:“马色无人问,晨鸡吏不听” 。马色,:马匹的毛色。当年关城下胡汉互市,热闹非凡,商贩们检验马匹毛色的盛况已成为过眼云烟;现在关防松弛,关吏也不再在黎明时分听鸡叫而开放城门对行人放行。放眼望去,满目萧条,一篇苍凉之景。
尾联:“遥瞻废关峡,昼夜复谁扃” 。扃,门上的插关。遥望那颓废的故关,昼夜间还有谁来开闭关门?最后用疑问语气结尾,给人一种需要深沉思考的厚重感。当年的繁华已不在,如今只留下废关和没人看守的关门。怎能不让人唏嘘感叹。
此诗约作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吐蕃趁机蚕食河西走廊之际,当时凉州
等地已经陷落,沙州也危在旦夕,阳关古道断绝,昔日的繁华已成往事,抚今追昔,无不感慨万千,诗中充满了作者对于盛唐之世阳关道路的美好追忆和对眼下阳关衰败境况的深沉感叹。阳关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阳关的衰微代表着整个国势的衰微,怎能不令人忧心忡忡,肝肠寸断。诗作语言洗练,平白如话,书写真实自然,咏叹悲怆凄切。
舒笺行鸟迹,研墨染鱼缁——《墨池咏》
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 舒笺行鸟迹,研磨染鱼缁。 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这首诗是《敦煌廿咏》中的第十三首。墨池咏,咏的自然是墨池。而存在于《敦煌廿咏》中的这一墨池,是草圣张芝临池挥毫之地。据史料记载,唐开元年间,敦煌县令赵智本,在敦煌“县城东北一里,北府东南五十步”,传说中的“张芝墨池”的地方,掘得了“一砚,长二尺,宽一尺五寸。”这一石砚,就足以证明此地便是当草圣的挥毫之地。另根据敦煌遗书《沙州都尉府图经》记载,张芝的墨池在县东北一里。不过百年,在风沙狂吹的边地,几经变迁离乱,池已磨灭,故居也已经不存在了。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修葺了墨池,盖起了庙宇。这一景观还成了古时敦煌的胜景之一。
这首诗并不难懂。首联“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篆素”,篆书在素帛上,书法的泛称。这首联两句的意思是历史上精通书法的人,应当以张芝为首。
颔联:“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 。张芝是书法中的狂草大师,笔底波澜,风卷雷霆,就一个字,狂。他本来是西汉司录校尉清河张襄的后裔,先辈迁居河西,世居敦煌城北,又号称北府张。张芝虽然出身世家,但对官场的种种腐败,深恶痛绝,年轻时勤学上进,酷爱读书。当时的人认为他不是文宗就是将相,当朝太尉和地方官吏多次进召,让他出来做官,他都拒而不就。后来,潜心书法,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和精神寄托。也许,远离了功名利禄,用不着钻营苟且,更使他坦坦荡荡自由表达对艺术的追求,他的精神世界如江河湖海,如峰涛汇聚,如戈壁大漠,流露到书法上,便是笔底波澜,风卷雷霆。多年的潜心书法,终于成就了千古草圣,名动一时。
颈联:“舒笺行鸟迹,研磨染鱼缁” 。鸟迹,是指鸟飞过的痕迹那样的篆书,
泛指文字。这两句诗说写的文字犹如鸟飞过一样优美,常年用来洗墨的墨池中的鱼都染成了黑色。由此可见,作者是在感慨张芝书法精妙和对书法的勤奋钻研。
尾联:“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这两句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渴望可以身临其境,到达张芝墨池所在地,随兴赋诗。这首诗借咏墨池之名,实则在赞扬东汉大书法家张芝。通过对张芝书法精妙的赞叹,来表达作者对草圣的敬仰之情。《敦煌廿咏》中还有其他代表性的优秀诗作,在此就不一一鉴赏了。只选以上四首浅析,以此来简单探究敦煌文学的精妙之处。
大凡一个时代逝去之后,中华民族的那个时代的思想者、睿哲者、贤达者总会留下一些或政治的或文化的或历史的或精神的财富,供后人继承和发扬。《重修敦煌县志》便是在大时代结束后,敦煌具有深邃历史眼光的学者们编纂而成的,县志中对整个敦煌的全面概括总结,为我们现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艺文志》所搜集的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学正是敦煌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广泛反应了敦煌近百年的兴废、治乱、士习、民风名宦以及乡贤之嘉言懿行,实在是敦煌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敦古昔之灵气兮,煌来日而放光华”,全国书协名誉主席赠与吕钟先生的这条赠言,是对《重修敦煌县志》、敦煌文化、敦煌文学的高度赞扬和极大褒奖。
①
吕钟:《重修敦煌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②
吕钟:《重修敦煌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475页。
③④
吕钟:《重修敦煌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26页。
吕钟:《重修敦煌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543页。 ⑤
吴浩军:《酒泉地域文化丛稿》,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228页。
【参考文献】 ① 吕钟:《重修敦煌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② 吴浩军:《酒泉地域文化丛稿》,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 ③ 李鼎文:《甘肃文史存稿》,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
Repairs DunHuang county annals, The literary arts will discuss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angNa The Teacher of Guidance FuJunLian
Content abstract:Dunhuang is China's historical city, has the well-established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strategic point which the military commander must struggle.The present Dunhuang is the scholars craves the understanding discussion Dunhuang, but must discuss, cannot leave to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Dunhuang County annals\Zhong.This edition county annals collection display is extremely detailed, the content is vast, was afterwards the scholar studies studies Dunhuang County's precious wealth.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discussion to in the county annals literary arts will, understood in detail the literary arts will compiles the situation, and collects \connoisseurship analysis.\Dunhuang area scenery artificial pond, the tall stately mansion temple, the wonderful grass different tree, the loyal minister woman of integrity vestige as well as the Buddha hole god and so on scenery scenic spot non-word Lushi.This group of poetries display the broad ideal condition in writing, the grand and heroic imposing manner and the romanticism color, have the abundant Tang poem wind extremely -odd rhyme.
正在阅读:
浅谈《重修敦煌县志·艺文志》04-15
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09-12
2015-2020年中国POS机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图文05-31
6.《逍遥游》赏析03-10
教师述职汇报(精选多篇)09-26
西北师大附小五年级趣味数学试题03-17
乡间竹林作文600字06-29
安培环路定理09-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敦煌
- 艺文志
- 县志
- 重修
- 谈《
- 科学计数法经典习题
- 一厂三违管理规定
- 小学语文三年级《介绍我自己》作文习作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在县委九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 2018 政务关系与公文写作处理课后测试答案
- 山西省猪牛羊屠宰企业名录137家
- 教育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3篇
- 印制电路板生产的几个常用标准—深联电路板
- 模拟电路期中试题
- 病理学
-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实
- Intouch有声报警
- 2018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详解
- 考博个人陈述书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 词五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 东北师范大学2013博士复试办法
- clpex,GLPK,lpsolve,yalmip简介与教程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策划书 - 图文
- 兼职矿山救护队2016年度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