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

更新时间:2024-05-22 04: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判断正误(对/错)

对/错

在江南地区,考古学家在20世纪20代就发现了原始人类的踪迹和遗址。

南京猿人的头盖骨和相关遗迹的出土表明,大约50万年的远古时期,南京一带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1985年,三岛山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首次揭示了太湖地区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面貌。

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粗糙的石器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

苏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除三山岛外,还有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的草鞋山、吴江的梅埝、无锡锡山区的彭祖墩和常州圩墩等处。 和黄河流域一样,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太湖流域的江南土著文化,就是吴文化。

周族部落的始祖为中国远古时期的农神后稷,后稷的父亲乃是“皇帝之曾孙”的帝喾,而后稷的母亲则为“炎帝之后”的姜原。

商朝末年,周族部落因部落权力的继承问题,导致了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的南奔。由此,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开始了 最初的融汇于整合,从而产生了吴文化。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

“长三角”的地理学概念,据《辞海》介绍,指的是江苏省镇江以东,通扬运河以南、浙江省杭州湾以北这一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

部分。

“长三角”既是一个行政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等16个城 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土地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人口近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25%,近年却创造了约占 全国五分之一的GDP。

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不再江分南北,而是分为东西。江的两岸,隋唐以前,是南来北往主要渡口的 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为江东。 近代所说江南,通常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中最早记载了“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的说法,其后在民间演变成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谚。

春秋时期,因吴越两国山水相接,文化相同,又同处华夏东南,故两国的政治家们对吴越两国间的关系都不约而地作出了“非吴则越”的

选择。

中国古代记地理方位,常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可苏州金鸡湖西面、地属湖西派出所管辖的地区,其商业区却称为“湖左岸”。这种称呼 是否正确?

、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江宁地区。

第 1 页 共 49 页

见教材P3 见教材P3 见教材P4 见教材P3 见教材P6-7 见教材P2 见教材P2 见教材P11 见教材P16 见教材P11 见教材P11

见教材P27

见教材P28

见教材P29 见教材P31 见教材P32 见教材P46

见教材P30 见教材P95

南京的别称为“石城”、“石头城”。这是因为春秋后期,越灭吴。战国时,楚又灭越。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掉越国后,在石头山上(今清凉山)筑金陵邑。这座古城完全是依山而筑,日后成为东 吴孙权时期所筑的石头城的基础。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吴州改为苏州,这是在历史上再一次出现“苏州”的名称。

中国象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楚”字,指的是春秋时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而位于长江中游的楚国。

人们站在镇江北固山,产生所谓“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意境,这个“楚”字,指的是春秋时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而位于长江中

游的楚国。

革命烈士杨超诗中有“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的诗句,其中的“楚”字,指的是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彭城(今徐州一带) 建立的西楚王国。

常州以其古称“延陵”,与春秋时期吴国堪与泰伯并列的文化代表人物季札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延陵邑”的地理范围大约在今常州、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

无锡的文化积淀中,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东林书院和清代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北有清华国学研究院,南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两所学校被公认为我国国学人才的摇篮。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时期,国学面临冲击,正是无锡国专和清华国学研究院共同挽狂澜于既倒。在国专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文史哲研究大体可以说是由无锡国专和清华国学研究院所培养的人才支撑 的。

二十世吴王诸樊时期,吴国的政治中心已“南徙”至“吴”地。其后,二十四世吴王阖闾令伍子胥正是在这“吴”地筑“阖闾城”作为吴国的新的都城,这就是苏州。正是从这一历史时期始,苏州就成为了吴 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地区。

水稻的种植和推广,不仅为吴地先民开创了农耕文化的先声,而且也使中国古代南北方农业经济的格局产生了重大改变。

吴地农耕生产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8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我国最重要的古星图是苏州天文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语出自高启的《吴郡志》。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入籍松江的北宋最卓越的科学家沈括。

属于全国重点文物的苏州宋碑除《天文图》外,还有两幅石刻地图:《平江图》和《地理图》。

明清时的苏州是江南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是长江下游地区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

瓷器制造是孙吴时期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早在春秋时期,吴地著名学者言子就曾远赴鲁国向孔子求学,并首开东南向学之风。

第 2 页 共 49 页

见教材P49

见教材P61 见教材P55 见教材P55

见教材P55 见教材P56 见教材P56 见教材P59 见教材P59

见教材P59

见教材P60

见教材P75 见教材P76 见教材P103 见教材P88 见教材P102 见教材P105 见教材P94 见教材P87 见教材P111

言子是孔子门下众多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 苏州是吴地最早设立府学之地。

苏州文庙府学是宋代的江南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府。 元明清时期,除官办府州县各学外,全国城镇和乡村还广泛设立社学,其中以城镇比例最大。

严助、朱买臣是汉武帝时的经学硕士。

状元与梨园子弟被苏州人自豪地称为家乡两大“土产”。

吴地新兴的学堂大都以传统教育程式和封建教育为教学内容 。 1896年2月,两江总督张之洞创设的江南陆师学堂“其所有各门,均以两年为期”

上海经正女学是1897年创办的。

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是唐贞观十年(636年)令梓行长孙皇后的遗著《女则》。

清前期刻本以官刻为代表,多在宫廷内府,刻本字体有硬体、软体两种。

根据藏书观念的分析研究,人们把藏书家分为开放派、保守派,吴地以保守派为主

赵琦美校刊的《仲景全书》,被誉为研究伤寒的最好版本

钱曾编有《也是园藏书目》,共著录图书3800余种,仅次于《四库全书》的收藏字数。

杨氏海源阁是唯一与书一同保存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藏书楼

清代后期四大著名藏书楼指的是,江苏常熟钱谦益的绛云楼、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楼、浙江钱塘江丁氏八千卷楼。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楼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翘楚。

吴地的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和官府藏书均颇有影响,而最可称颂者为私家藏书。

常熟派藏书家收藏的图书偏重正经正史,尤其尊经。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文学研究专著。 昭明太子组织编撰了一部《文选》,世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总集。

北宋文学家苏轼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 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他是宋初词人的开山。 唐顺之、高启、 杨基、张羽并称为“吴中四杰”。

明代中叶,出现了前后“七子”复古派,其中七子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王世贞。

冯梦龙提倡通俗文学,其编成的三部长篇白话小说集深受老百姓欢迎。

清末民初,吴地文坛上崛起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为正统散文向近代散文转折作出重要贡献,并为明代文坛大增光彩,被后人誉为“明文第一”的是高启。

苏州人冯梦龙是一位代表早明文学特征的通俗文学的巨匠。 “昆山腔”是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始创。 昆曲的奠基之作是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第 3 页 共 49 页

见教材P111 见教材P116 见教材P117 见教材P114 见教材P120 见教材P135 见教材P128 见教材P126 见教材P127 见教材P169 见教材P173 见教材P178 见教材P182 见教材P184 见教材P191 见教材P191 见教材P192 见教材P173 见教材P193 见教材P196 见教材P196 见教材P202 见教材P205 见教材P207 见教材P208 见教材P213 见教材P218 见教材P213 见教材P213 见教材P222 见教材P222

北京是明代后期昆曲的中心。

昆曲要表现英雄豪举或战争场面时,一般用大小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以表现壮阔的情怀与悲凉的战争环境。

锡剧是清康熙中期发源于无锡的一种地方戏曲,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锡剧语言质朴易懂,曲调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被誉为“太湖一枝梅”。

苏州平话和苏州弹词,过去习惯称为“说书”,解放后合称为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演员所创作的形象,是直观形象。

苏州评弹的主要表现手法为“说、拉、弹、唱”。

苏州评弹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先生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明代中期的“常州画派”对中国绘画发展影响之深远,超出了该画派在学术上的意义,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南朝的曹不兴的绘画为“吴之八绝”之一。 北宋初期吴地著名画家巨然,因与另一画家董源画风相近,合称为“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风格的典范。 明代大画家沈周的作品早期风格有“粗沈”之说,40岁以后有“细沈”之说。

元代画家对隐逸清高之风的追求,形成了文人画的突出地位。

晋代吴地陆机、陆云、顾荣三人书法艺术著名显赫,号为“三俊”。 吴地草书大家张旭是浪漫写意书风的杰出代表,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被史论家称为文人刻印之第一人。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 库锦是云锦织造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种。

就世界的范围来说,园林风格大致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西方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图案式园林;一是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 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唐代陆广微撰著的《吴郡志》记了的吴地最早的苑囿(王家宫苑园林)夏驾湖。

春秋时期苏州王家园林已具有自然山水形制的特点。 苏州的第一座私家园林是宋代苏舜钦建造的沧浪亭。

东晋名园辟疆园,到了唐代时易为任晦之园,到了宋代已丢失得不知去向。

苏州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是诞生于东晋时的辟疆园。

南宋诗人苏舜钦被放逐而流寓到苏州后,见到城南的一个园子,遂以四万钱得之”并“构亭北碕,号沧浪焉”。这就是后世有苏州四大名 园之首之称,同时也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私家园林──“沧浪亭”。 沧浪亭名乃是取《孟子·离娄上》及《楚辞·渔父》篇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

第 4 页 共 49 页

见教材P223 见教材P226 见教材P227 见教材P228 见教材P234 见教材P237 见教材P233 见教材P233 见教材P240 见教材P241 见教材P242 见教材P253 见教材P243 见教材P257 见教材P258 见教材P258 见教材P269 见教材P270 见教材P277

见教材P290

见教材P300 见教材P304 见教材P302 见教材P303 见教材P303 见教材P304 见教材P305

狮子林的定名,一是因为园中有许多起伏的怪石形如狮子,另一则是园主天如禅师师法的中峰禅师,曾结庐苏州狮子山。

明代王献臣于正德四年(1509年)在大弘寺的基础上筑“拙政园”,并以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园鬻疏,以供朝夕之膳, 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句取园名,其消隐避祸之意非常明显。 留园内有太湖石一座,高三丈余,名瑞云峰。

网师园占地仅0.6公顷,但小巧精雅,美仑美奂。因此学者陈从周赞此园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

环秀山庄地处苏州城内景德路,其建造历史最早可推溯到唐代。 解职回同里造“退思园”的任兰生。取《史记》中“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句而取园名,消隐避祸之意十分明显。 吴江人计成於崇禎四年(1631年)定稿,崇禎七年(1634年)刻板發行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经验上升为造园理论的著作。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吸取了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方技巫术,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与理论之柱,以修真悟 道、羽化登仙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宗教. 五斗米道首创于东汉顺帝的张角。

从西晋开始,道教在吴地已经渐渐本土化,这表现在一些重要教派的代表性人物从以前的移民变为土著。

于君道在吴地盛传,这种情况并没有因为于吉的被杀而终止,据《云笈七签》卷——说:于吉死后,犹有事于君道者。

唐代立国后,出于安定政治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在总的宗教政策上采取了崇道抑佛的措施,把道教置于儒、拂、道三教之首,排出了“老

先、次孔、末后释宗”的次序。

佛教开始传播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以后南到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北到中亚西亚。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 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所谓“法印”,即佛法的印记,验证是不是佛法的标准。大乘佛教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说。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曾在寺修行,遂改名寒山寺。 明清时期,吴地佛教以净土宗为最盛。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吴语,较早的确切的例子是晋代的民歌《山歌》。 吴语的范围不超过江苏省。

吴语的代表点是无锡话,江淮方言区没有那样明确的代表点。

吴语地区的人说普通话,碰到入声字,往往还保留短促的发音习惯。 吴语的连续变调特别复杂,成为吴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北部吴语和南部吴语的变调还不同。

苏州市的声母、韵母、声调都比普通话多。

南京话有跟普通话一样的儿话音和卷舌音,跟它周边的江淮方言大不相同。

吴语的“晓得”是“知道”的意思。

第 5 页 共 49 页

见教材P305 见教材P308,312 见教材P308 见教材P309 见教材P309 见教材P311 见教材P312

见教材P315 见教材P316 见教材P319 见教材P318 见教材P321

见教材P323

见教材P324 见教材P329 见教材P330 见教材P334 见教材P335 见教材P336 见教材P338 见教材P339 见教材P343 见教材P352 见教材P349

吴语有发问词“阿”,但仅限于苏州等地。 在常州话中,“亭独”表示“孤独”的意思。 吴地民间食制一般为一日三餐,二干一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地植桑养蚕,为我国的丝绸之乡,苏杭刺绣名扬天下。

苏、锡、常一带,瓦房的屋脊两头用“哺鸡”“纹头”等作为饰物,喜欢在正脊的当中留一个空间,然后在空间中填放泥土、鸡粪等,种上龙头葱、“千年芸”,以祈“年年发”和“千年好运来”。 “寿”一般逢十举行。做寿普遍沿袭“做十不做九”的规矩。 见教材P343 见教材P350 见教材P360 见教材P363 见教材P366 见教材P371 “无媒不成亲”、“明媒正娶”是吴地的传统婚俗。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俗称正月节。 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礼涉及世俗社会,不涉及到宗教领域。

吴地民俗元宵节和中秋节之夜,妇女有“走三桥”的传统,所走的三座桥名一定要有吉意,不能走回头路,据说这能昭示聪明与幸福。 选定婚期,女家要男家馈赠礼金、首饰、衣物、糕点等等,俗称“前茶”。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E 《吴越春秋》:姜嫄(即姜原)“年

《史记·殷本纪》:

少未孕,出游于野,见大人迹而“三人行浴,见玄

观之,中心欢然,

鸟堕其卵,简狄取

吞之,因孕生契。” 农耕; 畜牧; 采集; 季

古公亶父;

泰伯;

仲雍; 历。 南京汤山三岛山文化遗址; 崧泽文化遗址;

良渚文

化遗址;

京猿人遗址。 南

三岛山文化遗址; 崧泽文化遗址;

良渚文京

化遗址; 汤

第 6 页 共 49 页

见教材P368 见教材P375 见教材P367 见教材P367 见教材P368

选项F

见教

材P4

见教

材 P16

见教

材 P3-4

见教

材P6

东汉吴郡太守麋豹《泰伯墓碑

记》:“数年之间,人民殷富,教化大治,东南礼乐实始基焉。”

吴、晋两国基于各自国家利益至上为原则的霸权争夺。 江左; 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南京猿人遗址。

明代苏州籍宰相王鏊《重修泰伯庙

唐代学者李善《文碑》:

选》注:“化荆蛮“泰伯

之方,与华夏同风,之来,端

二人所兴”。 委治

之??至今人文财赋,遂为天下甲”。

吴、晋两国在历史上的血缘联系。

江南 长江东面的海上,即今东海。

第 7 页 共 49 页

见教

材P18

见教材P24 见教材P29 见教材P29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王观《卜

子·送

鲍浩然

:之浙

东》:

“若到

江南赶

上春,千

万和春

住”;

第 8 页 共 49 页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民歌南

《江游

南》:子

“江

南可把

采吴

莲,钩

莲叶看

何田了

田”,。

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见教材P32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王观《卜

子·送

鲍浩然

:之浙

东》:

“若到

江南赶

上春,千

万和春

住”;

第 9 页 共 49 页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民歌南

《江游

南》:子

“江

南可把

采吴

莲,钩

莲叶看

何田了

田”,。

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见教材P32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安徽; 预示着勾吴国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崛起。

中国最早的文学和文艺评论之一; 镇江朱方路;

吴兴、吴郡、会稽;

镇江背山面江,地势险要,为扼守长江的重要门户。“镇江”即为镇守江防的意思; 平江路;

吴州; 吴门; 湖北; 江西。 中国区域文化最早

的横向比较研究。

无锡蠡园;

苏州莫邪路; 苏州、无苏州、常州、湖州; 锡、常州;

隆平府;

吴县; 吴郡;

平江; 吴中;

吴下; 第 10 页 共 49 页

苏州相

苏州(

干将匠路。门); 南京、

苏州。

。 苏

。 东

吴;见教材

P29 见教材P56-

57 见教材P56-

57

见教材

P51

见教材

P52

见教材

P54

见教材

P62 见教材

P61-

62 见教

P61-

梁溪; 苏州横塘黄山(今俗称横山);

《肘后方》; 苏州; 《乘除通变算宝》; 全国第一个以机器为动力的工厂

——苏州洋炮局诞生于1864年。马山; 鸿山。 苏州王洗马巷内的

江阴申春申君庙;

港、黄田港; 《本草

《痈疽方》;

经集注》;

北京; 佛山; 《直指

《南村辍耕录》;

算法统宗》;

明中叶以后,江宁地区吴地最为重要的农

成为全业生产方式是稻作

国棉纺生产。

织业中心,具有“衣被天下”之誉。

第 11 页 共 49 页

无锡惠山春申安徽涧黄、山。黄埠墩; 《炮炙

论》。 汉口 。 《注解九章

算法》。 1897年,苏州

创办了第

62

见教材

P59

见教材

P72

见教

材 P101 见教材

P94

见教

材 P103

见教材

P81

冶炼业; 元代黄道婆从黎族引进了纺织技术,而她是江宁人;

中翼; 瓷器制造业;

丝织业;传说中最早的明清时苏州是江南星象家地区最大和最重要商代名的商业中心;

臣巫咸是常熟人; 小翼;

突冒; 第 12 页 共 49 页

一家民族资本近代棉纺织企业——业勤纱厂。 纺织

见教业

材。 P86

吴国最著名

的冶见教铸材能 P94,手99,1是01

将与莫邪。 楼

见教船

材。

P99

葛衡; 钱乐之; 陶弘景;

祖冲

见教材 东林书院; 江南储才学堂; 吴敬梓;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算术; 道南书院; 徐乾学; 乡试; 统一考试;

和靖书院;

钟山书院;

上海广方言馆;

江南水师学堂;郑板桥; 陈独秀;美国威美国哈佛大学;

尔士利大学;

史学; 体操;

和靖书院;

东林书院;

徐秉义; 徐铉;

县试; 会试; 平等竞争;

择优录取;

第 13 页 共 49 页

之。 P100 紫阳见教书

材 院P114

。 金陵同文见教电

材 学P126

馆。 左宗见教棠

材 。 P134

英国牛见教津

材 大P128

学。 舆见教地

材 。 P127 紫阳见教书

材 院P122 。 徐见教棨

材 。 P136 殿见教试 材 。 P132 公开

见教

张榜。

影印本

铅本

善本。

P132

艺术史 经济史 文化史。

见教

材P173 见教材

书院藏书 历史长 《判春集》

钱谦益 《警世通言》 瞿镛辑《铁琴钢剑楼藏书题跋集录》,收书380余种,按经史子集分为4卷,经部35种,史部72种,子部116种,集部163种 校勘家 官府藏书 私家藏书。

质量高 影响大。《也是园藏书目》

《奚囊

集》。

毛曾 黄丕烈。《少室

《醒世恒言》

山房笔丛》。 中国的私家藏书文化范氏天一阁比较重

的基本视收集当代人的著理论是作,藏书最多的是以藏为明代地方志、科举主,藏用录、政书、实录和

结合,对诗文集

于范氏天一阁来说,更偏重于用。

收藏家

鉴赏家 第 14 页 共 49 页

P175 见教

P173 见教

P174

见教

材 P184 见教

材 P181 见教 材 P172

见教 材 P192

书画

见教家

材 。

P177

《也是园书目》 《猛虎行》 《百宋一廛书目》《寒山寺志》

白居易 《吴趋行》 《游戏报》 严助 《爱日《脉望馆书目》

精庐藏书志》 《君子行》

《登池上楼》。

《百宋

《求古居宋书目》 一廛附注》

《语石》 《奇觚

室文集》刘禹锡

许浑

《诗品》

《文心

雕龙》。

《世界繁华报》

《官场

现形记》谢眺 严忌。 第 15 页 共 49 页

《述

古见教

堂 材 书

P180

目》。 见教

材P19

《述古

见教堂

材P藏

18

书7

目》。 《缘督

见教庐

材P日19

记0 》。 张见教祜 材P

201 见教

材P19

6 见教

材P21

8 见教材 P196

—197

“晚春” 《玉梨魂》 归有光 锡剧 经济落 小同场戏 双声腔 《滴血珠》 噱 “夏日”

“秋日”

《二十《孽海花》

年目睹之怪现状》

沈复

顾炎武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

国力衰退

新的剧种出现 大同场戏

折子戏

多声腔

复合声腔 《玉如意》

《双推磨》 弹 拉

第 16 页 共 49 页

“冬见教

日 材P

”20。 7 《老见教残

材P游 21

记7

》。

见教黄材P景

20

7-

。 209 见教

材 P221 家庭

戏见教班

材 减P224

少 地方

见教大

材 戏 P228 杂

合见教声

材 腔 P228

《庵

堂见教相

材 会P232 》 见教唱

材 P233

弹词 曹不兴 米芾 沈周 唐岱 李白的诗歌 祝允明 如意云 小锦 紫 苏州刺绣 历兵燹后,阊门外惟留此一园。弹唱 平话

陆探微 张僧繇

倪瓒 王蒙

周天球 唐寅

方士庶

董邦达 斐旻剑舞

米芾的

草书

唐寅 宋克

七巧云 行云 盒锦 重锦 绿 红 南京云锦

杨柳青年画

第 17 页 共 49 页

见教说

材词 P233

-234 沈

见教周 材

P241 吴

见教镇 材

P243 仇

见教英

P243 黄

见教公

望 P245

杜甫

见教的

材 诗P265 歌 宋

见教广 材

P266 卧

见教云 材

P269 妆

见教花 材

P271 见教黑 材

P271

惠山

见教泥 材 塑 P267 见教

材 P308

坤宁宫; 光福邓尉香雪海梅花亭;

太平道; 秦汉道家学说; 本土化; 《上清经》; 佛谛; 大明寺; 法瑶; 袜宏;

慈宁宫; 养心殿 木渎灵岩山寺大雄胥口胥宝殿; 王庙;

五斗米道; 李家道;法家学说;

阴阳五行;

士族化; 正规化;《养性《登真隐诀》;

延命录》;

集谛; 灭谛;

惠山寺; 灵岩寺;僧瑾; 智藏; 德清;

元来;

第 18 页 共 49 页

渎苏州严怡园家主体花建筑园藕香; 榭

全真教

。 儒家学

说。 官方化

。 《五画真

行图》。 道谛

。 兴宁寺

。 法云 。 元贤

见教材 P312

见教材 P312

见教材 P315 见教材 P315 见教材 P318

见教材 P320

见教材 P323 见教材 P326 见教材 P328 见教

勒海; e I; 单元音韵母多;

辑理; 前鼻音后鼻音不分; 吼相; 味; 《九尾龟》; 鳜鱼; 刀鱼; 芦蒿; 衣长; 勒浪; 哉;

u ü; b d;

有较少的文白异声调多,

读;

有入声;

海会;

捺搭; 有大致

有入声;

相同的

调类和

调值;

晓得;

坍台; 倍;

培;

《苏州繁华梦》;

《浮生

六记》。梅鲚; 白虾; 鮰鱼; 鲫鱼; 肉骨头; 叫花鸡;腰宽; 袖口大;第 19 页 共 49 页

。 P330 仔

见教

。 材 P346 g

见教p。

材 P337 连续变

见教调

复P337

杂-339 。 出

见教松

材 。 P349 有

见教舌

P351

。 -352 包

见教芦

材 。 P356 配

见教。

材 P337 见教

材 P334 螃

见教蟹

。 P361 鲥见教鱼 材

。 P361 鸭见教饺 材

。 P362 紧见教身 材

P364

木桥; 穿板桥;

粽子; 鸡蛋;

灯笼;

八卦;

索桥; 柱

桥 糕

桂圆; 点

。 米

古钱币; 筛

见教材 P367 见教材 P369 见教材

内容

新石器时代,“长三角”地区的太湖流域考古学文化系列,经过多年工作已确定的三种相承袭的文化是 。

吴文化泛指吴地区域人群自 立国勾吴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

江南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原始人类生活在 。 考古发现的江苏南部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地点是 。

江苏南部的太湖地区乃至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是 。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马家浜崧泽文良渚文文化、化、良化、马崧泽文渚文家浜文

化、良化、马化、崧渚文家浜文泽文化;

化;

化。

后稷;

古公亶父; 泰伯;长江下长江中淮河流游; 游; 域; 苏州工

业园区苏州吴

唯亭镇南京汤草鞋山; 中区三山岛;山;

吴江同常州淹苏州吴

里; 城; 中区三山岛;第 20 页 共 49 页

。 选选项D 项E

雍;

域。

鸿

山。

苏州工业

唯亭镇草

P365

项F

见 教材P6

教材P1 见 教材P2 见 教材P3

教材P2

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

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

浙江嘉

兴马家

浙江余上海青

浜遗

杭良渚浦崧泽

址;

遗址; 遗址;浙江嘉

兴马家

浙江余上海青

浜遗

杭良渚浦崧泽

址;

遗址; 遗址;浙江嘉

兴马家

浙江余上海青

浜遗

杭良渚浦崧泽

址;

遗址; 遗址;第 21 页 共 49 页

鞋山。 苏州工业园区唯

亭镇草鞋山遗址。 苏州工业园区唯

亭镇草鞋山遗址。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遗

见教材P7

见教材P7

见教材P7

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 马家浜文化遗址类型,

以浙江 的马家浜遗址命名。

崧泽文化遗址类型,以

上海 的崧泽遗址命名。

良渚文化遗址类型,以

浙江 的良渚镇命名。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说中,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的 是周族始祖后稷名义上的父亲。《国语·晋语》记载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上述的记载指出了 。

浙江嘉兴马家浙江余上海青

浜遗杭良渚浦崧泽址; 遗址; 遗址;余杭; 嘉兴; 宁波。宝山; 嘉定; 青浦;余杭; 嘉兴; 湖州;帝喾; 鲧; 禹;

黄帝为黄帝为姬姓、姜姓、

炎帝为炎帝为

姜姓; 姬姓。

第 22 页 共 49 页

址。

苏州工业园

草鞋山遗址。

蝉;

尧 见教材P8

教材P6 见教材P7 见教材P8 见教材P12

见教

材P13

中国古代文明早期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又称为“三代”。这三个王朝分别为中国文化做出了三个贡献。其中,夏朝的贡献是 。 大约在公元2070年禹在 建立了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农神后稷“其母有邰氏女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这句话出自 。 政治制度上,建立了分封制,习俗上开始了宗法制经济制度发明了上则行了井田建立了更为精制。在国家,细的文精神文为中国化系化方面文化奠统,崇则是建定了文祖、孝立了周明的基等文化礼为代础;

在一时期出表的典现;

章制度,从而肇华夏意识端倪,创华夏文化本体,成华夏社会基石。

黄河流淮河流长江流

域; 域; 域。

《史《国

记·周《史记本纪》; 正义》; 语·周语下》

第 23 页 共 49 页

《史

·

本纪》见教

材P11

材P10

见教

材P11

周文

以下是陕西岐山县周王、古公庙后稷殿里的塑像,公亶其从左至右的排列是 父、泰 。 伯、仲

季历、古公亶父、泰伯、仲季历、后稷、泰伯、仲雍;

周文王、后

稷、 泰

材P12

姬昌即后世称为的周

文王,他与泰伯的关系是 。 以下图片显示的泰伯像位于 。

以下图片显示的泰伯像位于 。

以下图片显示的陵墓为 。

勾吴国诞生于商末,其后,勾吴国传至 吴王周章,《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说,

“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史记·项羽本纪》记写项羽与他叔叔项梁“避仇于吴中”后,终举义旗“遂举吴中兵??得精兵八千人。”其中的“吴中”指的是 。

雍;

雍;

祖孙; 父子; 舅甥; 苏州金无锡梅陕西岐阊区石村泰伯山周公路; 庙; 庙。 苏州金无锡梅陕西岐阊区石村泰伯山周公路; 庙; 庙。 陕西岐山的泰

伯之父

常熟虞

——周

无锡鸿山的泰

太王

山泰伯伯之弟(古公

墓; ——仲

亶父)雍墓。

墓;

三世; 四世; 五世。 今苏州

今苏州

一带;

市吴中 区。 第 24 页 共 49 页

伯、仲雍。

叔伯

侄; 侄。

见教

材 P16 见教

材 P16 见教

材 P16

见教

材 P15

见教

材 P17

见教

材 P29

清代顺治时,设江南省,治所在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分浙江; 安徽; 山东。 江南省为 、江苏两省。

2003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四次会议上吸收浙

江 加入长三角嘉兴; 台州; 宁波;

见教

材P31

见教

洲城市经济协会。自此,“长三角”城市群由16个城市组成。 李伯重、周生春主编的《江南的城市工业化与地方文化(960—1850)》一书说,“江南地区”的概念,“指的是明清的苏州、 、常州、镇

江、江宁(应天,即今南京)、杭州、嘉兴和湖州八府以及由苏州析出的太仓州这八府一州组成的地区。这一地区亦称或太湖流域,总面积大约4.3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 为吴国的崛起做出诸多努力的吴王寿梦系第 世吴王。 明末清初诗人中被时人称为“江左三大家”的是 。

莼鲈之思(又作“莼鲈秋思”),说的是见秋风起而思家乡吴中(苏州地区)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因而连官也不想做了回到家乡的故事,从而在后世成为咏思乡之情的典故。这个无锡; 松江; 常熟。 十八; 十九; 二十; 钱谦

益、吴孔尚钱谦伟业、任、吴益、魏

龚鼎伟业、禧;龚孳;

魏禧;

鼎孳。

晋代的北宋的南宋的

张翰; 范仲范成

淹; 大;

第 25 页 共 49 页

兴。

一;

明代清

代唐

顾 (炎唐武。

材P28

见教材 P32-33

见教

材 P34 见教

材 P29

材 P30

故事的主人公是 。 虎);

宋代时,被《宋史·杨紘传》里记为“江东”“三虎”的三人杨紘、

杨紘、

王鼎、

王鼎、

范成

王绰。

杨紘、

范仲淹、王

见教

材是 。

吴地地方文献中最早记载“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说法的是 。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室微,唯齐、

楚、秦、晋为强”。表明东周时期,号为“四强”的诸侯国是 。

齐桓公执政时,吴国曾

攻伐齐国的谷城县。记

载这一历史事实的文

献是 。

《左传·宣公八年》记

载:鲁宣公八年(公元

前601年)夏天,楚国

攻打舒、蓼这两个小国

并灭之。楚王给他们划

定疆界后,“盟吴、越

而还”。这段记载的意

思是 。

下列著作中,正式记载了吴、越同时进入春秋绰;

大;

唐代陆北宋朱

广微长文

南宋范《吴地《吴郡

成大记》; 图经续

《吴郡记》,

志》; 齐、楚、晋、楚、秦、楚、

秦、晋; 吴、越; 吴、齐。《管《管《管

子·大子·小子·轻匡》; 匡》; 重甲》。吴、越两国同时出现

在《左

传(《左传》的

传》)言史事记

楚强,载时, 吴、越并非以

服从。 听命于

楚国的

附属国身份出现。

《左《史《战国传》; 记》; 策》; 第 26 页 共 49 页

明民代国卢

李熊

根《

《 州

吴府县志》志》;

《国

P30

见教材 P32-33

见教

材 P34 见教

材 P36

见教

材 P29

见教

的著作是 。

语》。

《左传·襄公二十九二年》记载,吴人攻打越十国,俘获越国战俘,让二

十九世二十世二十一

他们看守船只。吴国国世

吴王寿吴王诸世吴王

君去察看船只时,越国吴

梦; 樊; 馀祭;

P29

见教

材战俘却用刀杀了他。这位被杀的吴国国君是 。 公元前 年,即吴王阖闾元年,二十四世吴王阖闾上台。据《吴越春秋·卷四》记载,阖闾在与伍子胥 “与谋国政”的谈话中,当伍子胥说起“兴霸成王”“必先立城郭,设守备”等具体的做法时,阖闾把筑新城之事,委托于伍子胥。嗣后,伍子胥筑苏州城。

吴王阖闾委伍子胥筑苏州城,关于城址选择的目的,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一书指出是 。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十九年),吴王阖闾在 负伤死去。 在吴地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后世学者们评价为“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二人所

兴”将他和他的祖先泰伯并立在一起的吴国历史人物是 。

南京被称为

,指的就是在唐代以前南京曾成为六个朝代的都城。这六个朝代

513 514 515 备齐(备:

防备;备楚; 备越。 齐:齐国); 伐楚的伐越的伐齐的柏举之檇李之艾陵之战中; 战中; 战中。 寿梦; 季札; 阖闾。 六朝古十代故

都; 都。

第 27 页 共 49 页

王余昧; 516

P37

见教

材 P38

见教

材 P38 见教

材 P38

见教

材 P57

见教

材 P49

是: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南京被称为 ,指的就是在唐代以前南京曾成为六个朝代的都城。唐代以后,见南京还曾成为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都城。这四个朝代再加上前述的六个朝代,共十个朝代。

不同的历史时期, 的地名有秣陵、建邺、建康、江宁、白下、集庆、应天等。 关于南京地区的文化溯源,最早当溯自春秋时期的吴国。据学者们研究,至今南京地区的一些地名,仍带着春秋时期勾吴国的文化色彩。如吴国的重要城邑──今南京 境内的固城,原为勾吴城。“固”是“勾吴”的速读,“勾吴”二字读快发生音转,于是渐渐读成了“固城”。

以下图片显示的是 。 六朝古十代故

都; 都。

南京; 镇江; 苏州 高淳; 六合; 溧水。苏州耦常州红镇江北

园城曲梅公园固山上

草堂; 内的红的祭江

梅阁; 亭;

第 28 页 共 49 页

南京城西

城山

的冶城阁。教材P49-50

见教

材P50

见教

材P50

材P51

《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岩险去汉宇,衿卫徙吴京。” 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金陵

(南镇江; 无锡;

“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学者们注释上述“吴京”时,均指出是 。

不同的历史时期, 的地名有朱方、丹徒、京口、南徐、润州等。

以下图片显示的路牌,

其所在的城市为 。

人们站在镇江北固山,

产生所谓“金焦两山

小,吴楚一江分”的意

境,这个“楚”字,指

的是 。

中国象棋盘上的“楚

河汉界”,其“楚”

字,指的是 。

以下图片显示的苏州宝塔为 东汉时,梁鸿和他的妻

子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发生地是

京);

南京; 镇江; 常州;

南京; 镇江; 常州; 秦朝末春秋五年西楚霸、战

霸王项国七雄

羽在彭之一而

城(今

位于长

徐州一

江中游

带)建的楚立的西国;

楚王国。 秦朝末春秋五年西楚霸、战霸王项国七雄

羽在彭之一而

城(今

位于长

徐州一

江中游带)建的楚立的西国;

楚王国。

北寺灵岩寺

上方山塔;

塔;

楞伽寺塔; 苏州; 无锡; 常州; 第 29 页 共 49 页

州。

州。

无苏

锡; 州。

塔。

江。

材P52

见教

材 P52 见教

材 P52

见教

材 P53

见教

材 P53

见教

材 P53 见教 材

清代撤销了明代的“苏州府”,苏州由三个县在苏州城内合城而治,这三个县是 。

清咸丰十年(1860年)长洲县、元和县、吴县; 吴江县、长洲县、吴县; 元和县、吴

江县、吴县。 P61 见教

材P62 见

太平天国的军队攻克苏州后,在苏州地区建立了 。

常熟虞山之名,因葬于虞山上的 得名。

吴王僚墓,据文献记载在 。 伍子胥墓及纪念伍子胥的“胥王庙”位于太湖畔的 。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

胥受命筑城时,曾“相

土尝水”,后在其相土之地,留下了

的地名,今作区名。

明、清时期的上海为松

江府所辖,文化上直接受到 的影响。

上海继起为近代江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之后, 的特点在上海得以充分发扬。 近代学者王韬《瀛壖杂

志》卷一中说:“上海

居 尽境,古为《禹贡》扬州之域。春

秋属吴,后属越。” 上海别称“申”,与战国四君子之一的 有关。 苏虞苏福苏州省;

省;

省。

仲雍; 周章; 言偃。 天平山

穹窿

山; 狮子山 金庭

(西

胥口

光福

山)镇;

镇;

镇;

吴中; 相城; 平江;

杭州; 苏州; 宁波。 吴文越文化; 化。 东吴; 西吴; 南吴; 赵国的楚国的魏国的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赵胜; 黄歇; 魏无第 30 页 共 49 页

山。 东山 镇。

沧金浪; 阊; 北吴。 齐国 的 教材

P62 见 教材

P64 见 教材

P64 见 教材

P64

虎教

丘。 材

P65

P66

P67 见

P71

见 教

忌;

孟尝君田文。

P71

-72

上海的黄浦江的

黄道

“黄”字,指的是 黄歇; 黄巢;

见教

最早提及“沪渎”一

词的是南朝萧梁时的 。

吴地最早的方志——唐代陆广微撰著的《吴地记》记载的吴地“石佛浮江”之事,发生在 。

吴地太仓的刘家港在 代成为重要的海运港口,号称“六国码头”。

1890年投产的 是中国第一家现代棉纺织工厂。

黄道婆从崖州把

民族的先进棉纺织工

具和生产技术带回松江,并推动了松江的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吴地农业生产方式在

时期由原始粗放型转向精耕细作型

在吴地的农业经济结构中, 农业是最基

本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经济门类的繁荣与兴旺。 在谈到西周至春秋时期吴越一带的社会经济生活情况时,将其描述为“楚越之地,地广婆。

梁武帝简文帝梁元帝

萧衍; 萧纲; 萧绎。三国孙吴时西晋; 东晋。期;

元; 明; 唐; 无锡缫上海织江宁织

丝厂; 布局; 造总局;

黎族; 苗族; 彝族;秦汉; 唐宋; 魏晋;稻作; 麦作; 桑蚕;《史《汉《后汉记》; 书》; 书》; 第 31 页 共 49 页

宋。

厂。

族。

国。

林。

《三国

志》

材P72 见教

材 P73 见教

材 P73 见教

材 P89 见教

材 P97 见教

材 P78 见教

材 P89 见教

材 P79 见教

材 P77

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苏湖熟,天下足”反

映了 时期吴地农业唐宋; 明清; 西晋;

的繁荣程度

唐朝时,吴地的工商业有了较高发展并成为

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 遂有“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据十九”之叹。

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地的经济文化中心是 。 吴地兴学之风始于 。 北宋庆历年间(1043年), 向宋仁宗提出变革维新的“庆历新政”。

下列哪所学堂以“中体西用”为其办学宗旨 。 吴地最早出现的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是

我国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新式小学教材是 。

柳宗白居

元; 易;

韩愈; 南京

(建镇江; 无锡; 康);

魏晋; 北宋; 明代; 顾宪成; 胡瑗; 邵宝; 上海南

无锡三江南储

洋公学

等公学才学

堂; 堂;

上海务

本女塾无锡幼

正蒙书

幼稚稚园;

院小

舍;

班;

《三字《蒙学《千字经》; 课本》; 文》;

第 32 页 共 49 页

国。

隐。

州。

初。

淹。

上海经

正 女学 多设蒙

养 学堂。 《百

家 姓》

材P79 见教

材 P88 见教材

P112 见教材

P114 见教材

P116 见教材

P127 见教材

P127 见教材

P12

1901年,美国基督教会在苏州开办的第一所教会大学是 。 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对

当时吴地一些有名书

院极表关怀,乾隆十六年,被赐“白鹿遗规”

的是 。

在今人民路三元坊口竖立的高大牌坊“三元坊”是为纪念 。

常州府学的创办者是 。 江南水师学堂在 。 科举考试的第二级考试称为 。

在宋代开州开县办学

之先。

江南教育从

(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

明道书院建于 。 兰陵女江苏高

学; 等学振华女堂;

学; 文正书紫阳书钟山书院; 院; 院; 阮登炳; 吴宽; 钱棨; 李栖筠;

吴宽; 钱棨; 南京; 苏州; 上海; 童试; 乡试; 会试 ;常州府东林府苏州文

学; 学; 庙府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唐代; 宋代; 明代; 第 33 页 共 49 页

学。 茅

院。

琛。 吴

琛。

州。

试。

学。

清。

代。

7 见

教材

P128 见教材

P124 见教材

P135 见教材

P72 见教材

P126 见教材

P132 见教材

P117 见教材

P112 见教

家富书籍,藏至万余卷,终日手不释卷,人

称“书橱”的是南齐吴郡吴人。

下面不属于晚清“四大藏书楼”的是 。 下列不属于叶昌炽著

作的是 。

清代后期四大著名藏

书楼中,唯一楼与书保

存至新中国成立后的

是 。

书法不拘一格,被称为乾隆后第一人的是 。 被誉为中国全面论述藏书技术的第一本专著是清常熟藏书家孙庆增的 。

沈约

陆澄 萧统

江苏常江苏常

熟的浙江杭“铁琴州的熟的

“汲古铜剑“八千阁藏

楼” 卷楼” 书”

《邠州的完《寒山《苏州

录》 寺志》 府志》江苏常浙江归熟的山东聊安陆氏“铁琴城杨氏皕宋楼 铜剑海源楼楼” 翁同龢 叶昌炽 张金吾《藏书

《藏书《遂初纪要》

纪事堂目诗》 书》 第 34 页 共 49 页

萧绎

山东聊

海源阁。 《

韵》

浙江钱

千卷楼。 黄

烈 《

话》

P122 见教材

P175

教材

P175

见教材

P190

见教材

P191

教材

P191 见教材

P176

哪个时期是中国雕刻

唐、五

印刷的鼎盛时期 宋代

元代

代。

宋代刻书以什么为主

地方文佛

教材P169 见教

清苏州藏书家叶昌炽撰的 一书,是中国第一部治藏书家历史的专书。 明代用自己的一座庄园来换一部宋刻版两《汉书》的是 。

“梧宫秋,吴王愁”是

出自 的一首

吴地民谣。

唐朝时,与贺之章、包融、张若虚齐名,同被

称为“吴中四士”的是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出自 的作品。

下列不属于南宋“中

兴四大诗人”的是 。

诗文

戏剧

献 《藏书

《清代记事藏书楼《藏书诗》

发展记要》 史》 叶德辉 王世贞 钱谦益 《文

《吴夫

赋》

差时童《登池谣》

上楼》 顾况

张旭 张籍

李白 王昌龄 杜甫

陆游 杨万里 范成大 第 35 页 共 49 页

经。

《知

书》。 钱

曾。

行》

李绅

白居 易

P169 见教材

P176 见教材

P177 见教材

P195 见教材

P200 见教材

P201 见教材

P205

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的吴伟业 赵翼 周

陈延焯 瘦

教材

是 。

宣扬“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新思想,赞颂了孙中山等革命者的作品是 。

明初洪武七年,南京一位最有声望的诗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残忍地腰斩于市,他是 。

公元1896年时,被称为“小报界之鼻祖”的是 。

下列诗人中因喜爱石湖的山水,建造了“石

湖别墅”,并自号石湖居士的是 。

写出“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绝句的是 。

西晋时期,开创文学新

风气的是 。

刘勰写的 ,是

我过古代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

范成大,字 。 《二十

《孽海《玉梨年目睹

花》 魂》 之怪现

状》

徐祯卿 顾炎武 高启 赵翼 李宝嘉 曾朴

李白

皮日休 范成大 毛泽东 赵翼 归有光 陆游

赵翼 陆机

《文心《三都《昭明

雕龙》 赋》 文选》

退之 致能 重光 第 36 页 共 49 页

话》

归有

刘鹏

顾况

赋》

公垂

P215 见教材

P220 见教材

P210 见教材

P218 见教材

P206 见教材

P216 见教材

P197 见教材

P199 见教材

P20

《项脊轩志》是 韩

范成大 冯梦龙 归有光

的代表作。 愈

近代时,有“谴责小说

的鼻祖”之称的是 李嘉宝 曾朴 关汉卿

6

见教材P212 见教材

万历初年,与昆曲并称为皇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正音”的是 。

昆曲中照不同行当分别以“长”、“草”、“金”、“水”四个边旁题名,其中唱旦的为 。

被称为百戏之祖,从而

成为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下列锡剧的代表剧中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现代戏为 。

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

俞大纲先生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是 。

说书中的“起角色”

主要靠表情和 。

在《南词必览》中,记

有一段话:“书与戏不

同何也,盖现身中之说

弋阳腔; 京腔

秦腔; 玉; 草; 金; 越剧; 沪剧; 昆剧; 《宝莲《芙蓉《骂

灯》; 花开》; 官》。 、苏州

评弹

昆曲; 京剧; 化装; 语言; 神态; 徐云

沈沧艺;

州;

沈周; 第 37 页 共 49 页

腔。

水。

剧。

戏。

作。

贤。

P218 见教材

P223 见教材

P224 见教材

P221 见教材

P231 见教材

P233 见教材

P236

见教 材P

法,戏所以宜观也,说法中之现身,书所以宜听也。”说这句话的人是 。 在20世纪30年代和夏荷生、徐云杰并称为魏钰周玉朱

杨莜亭 耀

见教材

“三单档”享有盛誉的是 。

《浣纱记》取材于 。 昆曲乐器中管乐器组以 为主。

18世纪后期,由于种

种原因,剧坛上出现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 。

在昆曲中唱生的,取 为边旁题艺名。

昆曲逐渐兴盛在

《女史箴图》的作者是 。 卿;

泉;

吴越春

秋历史

宋代历明代历故事

史故事 史故事 萧; 笛 唢呐 新旧之雅俗之花雅之争 争 争 人类口

中国最头和非

美丽的物质遗

人类文声音; 产代表

化遗产 作

草 金 (斜)

唐代

宋代 明代

顾恺之 顾闳中 黄公望

第 38 页 共 49 页

清代

故事 笙 中

清代

P239 见教材

P222 见教材

P226 见教材

P224 见教材

P221 见教材

P224 见教材

P223 见教

被明代董其昌称是“赵伯驹后身,即文,

仇英

唐寅

黄公望 徵

P251 见教材

沈亦不尽其法”的画家是 。

吴地画坛的文人画思潮在明清两代愈演愈烈,其中对晚明以来文人画思潮有重要影响的画家是 。 注重人品、文品和画品统一是吴地文人画家

的特点之一,元代 被称为“高士”而赢得世人尊重。 是活跃于明末清初南京画坛的著名画派。

《韩熙载夜宴图》是吴

地人物画创作的杰出代表,其创作年代和作者分别是 。

下列书法家中不属于

“南宋四家”的是 。

在明代初期最为活跃、最有影响,为吴门书派

鼻祖的吴地书法家是 。

南朝梁武帝时,著名书法家 被称为“山中宰相”。

古玺分为官、私两类,

私印又称 。

王时敏 恽格 陈淳 黄公望 朱德润 倪瓒 吴门画金陵画

派 派

华亭派 五代、明代、五代、

顾闳中 仇英 周文矩

苏舜钦 陆游 朱熹 张弼

沈度 徐霖

陆机 陶弘景 张弼

私章

印章 印信 第 39 页 共 49 页

董其

吴镇

朝、

之 范成

宋克

宋克

P255 见教材

P247 见教材

P249 见教材

P245 见教材

P251 见教材

P259 见教材

P259 见教材

P264 见教

明代的 被誉为“印家之祖”。

祝枝山 文彭 宋克

文徵明

苏绣艺术品分为几类,材P262 见教材P266 见

其中 要以国画为绣稿,精工细绣,即要求有熟练的绣技又要求能善于绘画。 常州梳篦选材精良,工艺讲究,以优质木材为

原料,其中最名贵的是 。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全国南北两大年画中心之一是天津杨柳青年画, 而另一家则是吴地的 。 无锡惠山泥塑分为粗货和细货两大类,粗货

又叫耍货, 是其最著名的品种。

《核舟记》是明人魏子敬的一篇文章,它生动地记录了吴地传统民间手工艺中 这门绝技所表达的那种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的精湛。

采用“通经断纬”织法的吴地染织手工艺是 。

商品绣 双面绣 闺阁绣楠木

象牙 牛骨 南京年常州年常熟年

画 画 画

大阿福 花囡

老寿星木雕 宜兴紫

砂 核雕

宋锦 缂丝 云锦

第 40 页 共 49 页

乱针

绣 黄杨

州桃

坞年

画 皮

刺绣

刺绣

教材

P269 见教材

P275 见教材

P268 见教材

P273 见教材

P275 见教材

P27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g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