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文明时代的人类共同利益亟待建构国家空天安全战略智库

更新时间:2023-05-10 13: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太空文明时代的人类共同利益

亟待建构国家空天安全战略智库

乐后圣

摘要: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SDI)”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本文以此为原则,从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推动空天安全战略智库建设为出发点对人类的共同空天安全战略事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太空文明 国家空天 安全战略

嫦娥二号满载中国人的希望,直奔月球。炎黄子孙敢飞天,嫦娥二号能折桂。嫦娥二号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进步、国力的强盛。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这些动人的神话是我们领悟到了坚持的可贵与理想给予我们的动力。嫦娥奔月表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月球的向往。而如今它不再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事实。天和地是入类最早认识的自然对象。特别是天空,昼夜的周而复始变化;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满天的星斗,迷漫的银河;不时划破天穹的流星等等,在远古人类的印象中,神秘而深不可测。随着人类本身的不断进化发展,思维的不断深化,对天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神秘莫测之余,也逐渐形成许多遐想。人类所固有的无限求知和开拓精神,驱使着对天的不断探索认知,甚至向往。据传两千多年前吴越春秋时的美女西施就想要玩月亮,吴王只能在苏州灵岩修个玩月池,以水中玩月来满足她的要求。在欧洲,古希腊也有飞向月亮的神话记载。我国古代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动人的神话和传说有的十分引人入胜,又进一步启发和促进了人类对天空奥秘的探索认知。 人类的生存、活动和发展,与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在自然界的活动得到启示、积累经验,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使用工具、并借以提高和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看到了木星周围的卫星,土星的光环,成为认识自然的自力手段,对人类的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后,望远镜越做越大,对太阳、太阳系以及整个宇宙的认识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大气的存在,在地面只能通过很窄的“窗口”去观测宇宙。由于大气的湍动,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也不可能无限地增大。新的观测结果和新的认识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无从作答。例如,太阳高层大气的温度为什么如此的高?黑子与耀斑的本质是什么?太阳的能最如何传递?火星上有极冠、有“运河”、有四季变化,期望的火星人到底有没有,是什么样?金星浓厚的大气层下面蕴藏着什么秘密?宇宙有多大?等等。太空时代的来临,利用太空手段飞出大气层所见到的宇宙确实奇异无比。打开空间王国的大门,犹如进入仙境,奇花异草唾手可摘。太空飞行器对对太阳系空间和天体的主动而多样的直接探测—一逼近的、取样的、实地的、软着陆和硬着陆等方式,发现了地球辐射带、磁层和来自太阳冕洞的太阳风;看到了月亮的背面,看到其他行星上的闪电、磁场、辐射带、极光和光环,甚至看到木星卫星上的火山爆发;描绘了金星云层下面的地貌,拍摄了火星表面的多石荒漠和干涸的古河床图片。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要说“火星人”没有,甚至连生命的痕迹都难以找到。太空探测改变了过去由地面观测而形成的许多传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统的推测和印象,并把人类的感官延伸到了宇宙的薪的深处,发现了众多的X射线星、红外星和紫外星。太空探测对自然界的新的认识,丰富并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资料,由此产生的许许多多新的启迪、思考和问题,正在推动和促进太空科技以至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天梦想便成为国际社会相互追逐的大舞台,但越来越带有明显的政治和军事色彩。美、苏两国都通过仿制德国V一2火箭建立了火箭和导弹工业,积累了研制现代火箭运载系统的经验,并展开了激烈的航天竞赛。11957年10月4日,苏联率先发射了“能被世界各地听到或看到”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SputniK 1),实现了人类的航天梦想。以此为标志,人类开始进人空间时代。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一号”宇宙飞船的登月舱到达月球,实现了人类的登月梦想。3此后,美国开始考虑进入70年代后的新任务。由副总统阿格纽领导的国家航天顾问委员会拟订了一份题为“未来的方向: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航天计划”的文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任务,其中包括建立永久性空间站、研制航天飞机以及一项耗资1000亿美元的火星计划。然而,当时的政治气候已不再支持这些如此宏大的计划。由于公众舆论的普遍反对,尼克松总统否决了火星计划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从1999年启动了以探索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即以对月球进行科学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月亮女神”探月工程。经过长达9年的准备,“月亮女神”探测器终于2007年9月14日从日本的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HA火箭发射升空了。空间探索和利用所展现出来的诱人前景,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空间技术及其应用产生了兴趣。继苏联和美国之后,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印度于1980年7月18日、以色列于1988年9月19日相继用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加入到空间国家的行列中来。代表着大多数西欧国家的欧洲空间局则致力于研制自己的阿里亚娜运载火箭,同时还建造空间实验室。进入90年代,又有一些国家先后成为拥有空间能力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处于幼年发展期的航天活动,至90年代便进入了成年期。空间探索开始进入更深、更远、更广的领域。空间微重力、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的研究和试验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空间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对空间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和利用。各种先进的卫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教育、通信、广播、气象预报、抗灾减灾、资源勘探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航天作为高新尖端科学和新兴产业,在获得新知识、开发新资源、制造新产品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愈来愈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迄今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空气空间,再从空气空间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扩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都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新时代。20世纪空天技术的兴起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社会的进步,拓宽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把人类的活动疆域扩展到外层空间。空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卫星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而且也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人类活动全球化和人类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可称之为“空天文明”的新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联系将更为紧密,长期困扰人类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将出现新的契机和可能。人类空天1 1954年召开的地球物理学国际会议律议有关国家在“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期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苏、美两国均表示响应。

2 1999年7月30日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通过《空间千年:空间和人的发展维也纳宣言》,建议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日)定为“世界空间周”。

3 1999年7月20日.在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为纪念人类登月30周年举行了特别的活动。摩洛哥代表建议将7月20日定为“世界空间日”,但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多数国家认为应将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定为。世界空间日”。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旅游、空天居住、空天发电、空天生产等过去只是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也将逐步成为现实。21世纪将是空天科技大发展的世纪,将是卫星应用把人类全面带人信息社会的世纪,将是空天资源得以大规模利用与开发的世纪,将是月球和深空探测取得重大突破的世纪。世界各国对争取本国在太空的一席之地都高度重视,特别是美俄两个航天大国,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争夺太空霸主的行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因核军备竞赛而极大地推动了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航天器相继发射成功并投入使用,使国家的战略空间延伸至太空,形成全球性的、多维的、天地一体化的战略空间。战略空间向太空的拓展,影响和改变着各国的战略思想,太空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与利益的战略“制高点”,太空军事化也必将成为各大军事大国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重心。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太空力量在支援其他战场中展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在战役战术层面的应用正逐步展开,太空军事力量已经登上了战争的历史舞台。可以预见,太空武器将由被动防御、单一保障为主,向攻防一体、以攻为主、系统配套的方向发展;太空力量的任务职能将由“信息支援型”向“攻防作战型”发展;围绕太空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高边疆”战略的创始人格雷厄姆认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凡是能够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迈向另一个领域的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适应未来太空作战需要,加速建设优势空间战场,是拓展国家战略空间,牵引科技、经济、军事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然选择。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火箭的故乡,作为一个负责任和爱好和平的国家,要在太空领域拥有发言权,为维护太空安全乃至世界和平,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一、太空军事化的世界政治正在影响人类共同利益的未来

前苏联克格勃(KGB)将军奥列格·卡卢金说:“美国在80年代的政策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高级官员叶夫根尼·诺维科夫认为,里根政府的政策“是苏联体制消亡的主要因素。”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战略防御倡议(SDI)”, 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苏联从世界地图上被抹掉,并不是因为其改革过程或者一系列的外交协议。它的消亡并不是谈判造成的,而是自身无法维持下去了。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到底是哪些呢?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破产吗?是由于共产主义违反人性而命中注定要失败吗?是苏联经济的钙化与生锈最终使其不堪负重而发生内部爆炸,就如同一个不结实的屋顶因不堪积雪的重压而轰然倒塌一样吗?历史学家们可能对这一问题争论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的国防建设是由吉米·卡特于1980年开始而于1983年结束,或者没有“战略防御倡议”这回事;苏联可以持续得到西方的技术;在能源价格相对较高时天然气管道带来大笔硬通货收入,那么苏联的能源危机将容易应付得多。使克里姆林宫陷入深渊的并不是哪一个事件或者哪一项政策。里根政府的总体战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各种政策的综合效应。这些政策就像一阵阵强烈的飓风吹进虚弱的苏联体制之中。苏联共产主义体制的死亡消灭了冷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目前的历史学家给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最高的荣誉,认为正是他才使人们看到了冷战后时代的曙光。战败者获得了比胜利者更高的荣誉,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为奇特的一幕。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力图抢占外层空间这一新的战略制高点。自从地球上有了战争以来,战争空间总是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在远古时代,战争只是在陆地上进行。后来,由于造船技术的发展,发明了战船和军舰,战争的空间便扩大到江、河、湖、海上。到了20世纪初,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战争空间又扩大到了空中。如今,飞速发展的航天技术,将大量军用航天器送入了太空,战争的阴影就又弥漫到了宇宙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太空。有人预言21世纪是军事航天的世纪,所以,在未来战争中,外层空间将成为新的军事制高点,人类在太空中将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以开发利用太空丰富资源和争夺制天权为主要内容的大竞争,航天武器装备将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空军不仅能“以空制空”,而且能“以空制地”、“以空制海”,一些航天大国还力图“制天”、“制宇”。至此,战略空疆呈现日益明显的变化。由于航天器日益广泛地使用,战略空疆向外层空间扩展有明显加剧的趋势。自20世纪50年代军事大国发射航天器以来,尽管联合国大会1963年通过《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规定外层空间不能“据为国家所有”,应“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然而,外层空间的利用却一直是军民并行发展,一些国家的战略边疆早已扩展至该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高边疆战略”提出后,超级大国更加快了外空军事优势争夺的步伐;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具有象征意义的世界上第一次太空战的成功,又大大促进了世界军事航天领域的发展,从而将地球上的军备竞争迅速地扩展到了太空。

至今各国战略空疆进入外层空间的程度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尚未涉及外层空间领域。这主要是一些科技落后和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第二种,已经“挤”进或将要“挤”进外层空间。科技和经济还未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但已有相当实力的国家,都力争在外层空间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有的是本国有能力发射航天器,有的则是利用他国力量发射本国使用和控制的航天器。这些国家在军事战略上,尚无利用己方航天器对他国航天器进行威胁的意向,主要是利用自己的航天器对其地球表面的军事活动提供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气象等方面的支援。第三种,争夺和保持外层空间军事优势。科技水平先进和经济力量雄厚的少数国家,已经在外层空间部署有多种军用航天器,能对其地球表面的军事活动进行密切的、多种形式的、强有力的支援。同时,正在有计划地研制天基打击平台和天基打击兵器,并与空基平台相交链,为空天一体作战做准备。在这些国家,空天战场已成为其一体化战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高技术战争的主要战场。

基于当前争夺制天权、拓展战略空疆的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航天大国还纷纷加大了军事航天技术的研究力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运载器技术的研究。目前西方正在研制以“弹射器冲压喷气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航天运载系统。俄罗斯已经提出宇航核动力发展构想,如果这一设想能够实现,可将火箭的有效载荷在目前基础上提高2~3倍。二是对军用航天器技术的研究。如航天飞机小型化技术、永久太空站技术、小卫星技术等,以使航天器向高性能、长寿命、多功能、网络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除了美、俄两国已占据了军用航天技术方面不可争议的强国地位外,一些中小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军用航天技术的研究力度。日本已经制定了小卫星发展战略。欧洲一些国家正在研制遥感卫星和太阳能微型卫星。印度于1999年开始研制发射具有监视导弹发射能力的低轨道监视卫星,并准备研制可重复使用上百次、单级入轨的小型航天飞机,用以发射小型通信、导航卫星,或作为高空超音速飞机完成情报收集和侦察监视等军事任务。三是航天器应用技术的研究。当今主要大国的军事活动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航天器,为提高军事侦察、监视、预警、通信、气象、测地、导航定位、反卫星等能力,一些国家已在卫星组网技术、宽带卫星通信技术、星上数据处理和信息融合技术、卫星的安全与防御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竞争。

在目前正在激烈进行的制天权的争夺战中,一些中、小航天国家为了扼制大国控制太空、利用太空的能力,也在加紧发展太空武器。由于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所限,其一般都避开了发展耗资巨大的宇宙飞船和载人航天技术,而选择费用不高、但效益较好的反卫星武器。因为航天系统正日益成为国家的关键利益所在,一旦遭到破坏,将对拥有并利用航天系统的一方以致命打击。正如美国所称:“在今后20年内,其他国家不可能在常规力量方面与美国抗衡,但可以在航天系统方面使美国蒙受巨大损失。”因此,以相对较少的投入研制打击敌方易损的、耗资巨大的航天装备的反卫星武器,这种“不对称战略”思想,必将成为中、小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航天国家威慑强大敌人、保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

随着战略空疆的日益扩展和围绕争夺“制天权”的斗争的日趋激烈,必然要加速太空的军事化。其实太空军事化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自从1957年lO月4日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争夺太空的主导权之战就已经开始了。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共发射各种航天器数千颗,其中大多数负有军事使命或者可以作为军事用途。在侦察、预警、监视、通信、天气预报、精确制导,乃至战略安全、国计民生等各个方面,人造卫星无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进入21世纪后的未来几年中,还将有2000余颗卫星被世界各国送上太空。参与太空开发的国家越来越多,人类开发太空的脚步越来越快,太空军事化的程度也就会越来越高。因为随着现代战争对太空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部署军事卫星为传统战场提供支援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国家的要求,太空主导权的争夺已经逐步向利用各种地面或太空武器,直接攻击太空中的航天器和利用太空中的航天器为平台,跨越数千千米的距离,直接对地球的另一面发动攻击发展了。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要求利用部署在地面和太空中的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高科技武器,组成对付弹道导弹的拦截网,将对美国发动的核打击拦截在美国国境以外。“星球大战”计划虽然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而最终放弃,但美国就此提出一套完整的太空作战模式,并组建了军事航天机构。同时,美国人并没有放弃对“星球大战”相关技术的发展。1997年,美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激光打卫星试验。2001年1月22日,美国举行了代号为“施里弗一2001”的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军事演习。同年5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他将任命四星上将埃伯哈特兼任北美防空部队司令和空军航天部队司令,以强化对太空的军事利用。他还提出,把目前分散于各军种中与太空部队相关的组织统一到空军,以便顺利推进太空战略的制定。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再一次祭起星球大战的法宝,提出了新的“星球大战”计划——国防导弹防御计划(NMD)。

面对美国疾进的脚步,作为惟一可以同美国在太空科技上一较高下的航天大国,俄罗斯也不可能没有任何行动。在美国加紧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与部署、加大太空军事投入的情况下,2001年1月25日——即美国“施里弗-200l”太空战演习后的第4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批准了组建太空部队的方案。5月8日,美国宣布对其太空防御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加快“天军”组建步伐后,俄罗斯决定把组建太空部队的日期提前到6月1日,最终先于美国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军”。历史上,苏联也曾经多次进行过反卫星和拦截弹道导弹的试验,并且也取得过成功。在美、俄两国新一轮的太空争夺下,太空军事化、武器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太空争夺也越来越带有明显的火药味。

巨大的战略利益也促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眼光投向了太空。目前,除美、俄两国以外,包括部分经济并不发达的中小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发展军事太空系统,以期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以空天飞机为例,这种能完成航天飞机所担负的各项军事使命、还特别适于作为一种强大的战略武器装备使用的航天器近年来发展得尤为迅速。继美国实施空天飞机计划之后,德国提出了“桑格尔”空天飞机方案,英国提出了“霍托尔”方案,法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也提出了各自的空天飞机计划。此外,近年来西方各国还先后制定了包括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建立月球基地、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等计划,并开始了货运航天飞机等的研制计划。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太空作战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人类利用太空并争夺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产生与时代相呼应的新军事思想的各种条件也已初步具备。而太空军事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太空武器化倾向和“天军”的出现都向我们表明,太空战的幽灵已悄然来临,人类的“第四活动领域”正在变成“第四战场”。太空,无疑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政治、军事斗争的巨大“舞台”,太空军事化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外层空间作为人类活动逐渐进入的前沿地带,由其自身特点与人类利用方式所决定,外层空间开发利用的价值具有与地球表面乃至大气层完全不同的特性。显然,远离人类所居住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的地球的外层空间是一个无法延伸主权原则去划清国界的“无缝”世界。正是外层空间对于人类活动所具有的这一根本特性,决定了各国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收益递增是一种典型的技术性级差空租。各国竞相进入外层空间追求技术性级差空租,导致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朝着有别于地表和近空的特征而演化。

外层空间无疆域性是指外层空间无法像领土、领海和领空一样划分疆域边界,外层空间广阔无垠,进入其间的物体遵循太空飞行动力学的相关规律运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空间技术的发展,外层空间无“国界”,对于各主权国家而言,各自努力进入外层空间以拓展自身的国家利益,由此引发了各国对外层空间国际关系问题的积极关注。“外层空间安全与外层空间武器化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国际军控和裁军领域出现的新课题。”4确实,外层空间国际关系能否顺利成长已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复杂而敏感的国际社会问题。因为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演绎、生成亟须一套安全、有效的国际制度,以保证人类对外层空间的真正和平利用。

追求各种利益是以各种形式进入外层空间开发利用的人类组织活动的根本动机,也是外层空间国际互动行为的逻辑起点。非有限的广阔外层空间及其各种天体资源是国际社会主权原则无法延伸,同时也无须延伸的地方,对于进入其间追求各种利益的人类力量而言,唯一适用的根本性原则就是“人类共同利益”原则。这一原则就月球和其他天体及其资源而言, “人类共同利益”只意味着对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勘探与利用对全人类开放,是全人类开发的范围。除此之外,该概念不具有任何进一步的含义。

1 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联合国立即给予高度重视。联合国大会认为,为了保障外层空间物体的发射完全用于科学及和平目的,应共同研究一套监督制度。1958年12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348(xIII)号决议,确认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利益所在,强调外层空间只能用于和平目的,并成立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特设委员会”,由18个成员国组成。1959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决定将特设委员会改为常设机构,称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成员国增加至24国。5联大赋予外空委员会的任务是审查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研究联合国主持下制订的和平利用外空计划的买施办法,研究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在外层空间时代初期,很多国家希望外层空间应仅用于和平的目的和全人类的利益,《月球协定》存在的真正理由是该协定的第11条第1款所宣告的内容:“月球及其自然资源均为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这将在本协定的有关条款,尤其是本条第五款中表现出来。”在人类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实践活动中,正如苏联外层空间司司长迈约斯基所指出的,人类共同利益与人类开发范围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前者适用于物质对象,后者适用于人类的开发活动。由于人类开发活动追求的是各种利益,即人类开发的外层空间无疑是“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已确定的整个外层空间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人类外层空间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对外层空间和其他天体及其资源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意味着外层空间资源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各个国家均可从开发外层空间的活动中取得利益的物质对象。

由于无疆域性的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利益”的物质对象,为了规范人类在外层空间的活动,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该条约为规范人类在外层空间的活动,规定了各国在外层空间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得据为已有”原则:任何国家都不能在外层空间划出一块私有领域,外层空间不是无主地,任何国家不得通过占领使用或任何其他方式提出主权要求。(2)“自然探索和利用”原则:不能把外层空4 杨乐平:《国际外空安全与外空武器化评述》,(2006: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

5 联否国外空委员会成员在以后文有数次扩大,现有成员国61个。中国于1980年起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间变成军事竞技场,探索利用外层空间要坚持非军事化原则。(3)“共同利益”原则:外层空间对所有国家都是敞开的,到外层空间进行科研、旅行等活动的机会是均等的,但目的必须符合全人类福利和利益。6

确实仅从“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字面含义就可引申出“禁止据为已有”原则。《月球协定》第11条第2款重申了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第2条所规定的“国家不得将月球的任何部分据为已有”原则。《外层空间条约》不仅禁止延伸国家主权,而且也禁止对外层空间或天体的任何区域主张财产权。同时第11条第3款规定,月球的表面或表面下层或其任何部分或其中的自然资源均不应成为任何国家、政府间或非政府国际组织、国家组织或非政府实体或任何自然人的财产。在月球表面或表面下层包括与月球表面或表面下层相连接的构造物在内,安置人员、外层空间运载器、装备设施、站所和装置,不应视为对月球或其任何领域的表面或表面下层取得所有权。

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第4条第2款规定,“月球应供全体缔约国专为和平目的而加以利用”,这意味着全面非军事化和禁止一切军事活动。1979年通过的《月球协定》第3条第2款重复了这一规定:“在月球上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或从事任何其他敌对行为或以敌对行为相威胁概在禁止之列。”由于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于包括空间环境在内的自然环境,资源争夺已经成为国家间冲突的一个主要动因。因此,适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有必要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外层空间这一地区厉行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的做法:禁止试验军事武器和设立军事基地,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借此对国家单方面的利益扩张加以限制,对各国开发资源的活动进行国际管制,公平分配各国权益,尽力避免和化解冲突,防止战争的发生并促进和平进程,为造福人类而开发外层空间的各种资源。7

在开发空间资源活动中考虑到外层空间作为“人类共同利益”的物质对象,要求一个国家或主体的自由不损害其他国家或主体的同等自由。因此,为了保证对于外层空间开发遵循“共同性”的原则要求,必须强调外层空间活动是为了所有主体谋福利而进行的,需要一个对自由进行限制的机制。迪特迈林认为,根据该原则,包括商业利用在内的各种外层空间活动只能在被确认为是可能使全人类受益的情况下,才能被允许。在现实的外层空间国际关系中,外层空间作为“人类共同利益”的物质对象的根本特性要求,发达国家不能仅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利用外层空间,它们还必须对国际社会承担某种负责任的义务。这些活动“应为所有国家谋利益和福利”,应“充分注意到这一代和后一代人类的利益”8。王铁崖先生指出,“人类共同利益”制度是“以人类为主体,以财产为对象”的制度,其共同性就是所有权和利益的共同性。9因此,外层空间作为“人类共同利益”的物质对象要求在开发空间资源活动中,应将这些活动所带来的任何实惠和利益平等地由所有人类公平分享。

建立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是关系到人类共同利益的,它有助于世界各国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本国经济,并促进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但是美国所追求的世界新秩序是以美国为核心、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这种新秩序的建立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实现,所以西方所宣扬的世界新秩序仅是西方国家共同追求的利益,不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由此可见,只有经过长期的斗争,包括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斗争,全人类共同利益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充满艰苦斗争的过程。 6 1958年12月13日,联合国大会秉承“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应为所有民族谋福利”的崇高信念,在第1384(xII)号关于外空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的概念;1963年12月13日通过的《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第l条规定:“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必须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1967年生效的《外层空间条约》第1条第1款提出了“共同利益”原则。关于该原则的产生、法律效力、法律内容及补充和发展,详见黄解放《空间法的“共同利益”原则——(外空条约)第一条第一款再探讨》,1987年《中国国际法年刊》。

7 李燕妙:《试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与基本内涵》,《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第2期。 8 秦晓程:《外层空间商业化活动的国际法问题》,1993年《中国国际法年刊》。

9 王铁崖:《论人类共同继承遗产的概念》,1984年《中国国际法年刊》。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即通过全面改革与对外开放而卓有成效地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确,在全球化和相互依存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试图封闭起来,仅仅靠自身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力资源发展壮大起来,在今天已成为梦幻。世贸组织总干事雷纳托·鲁杰罗曾说过:“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德国前外长金克尔说过:“在全球化时代不再有世外桃源。”全球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激烈而残酷的开放性、竞争性所取代。物质的生产也是如此,精神的生产如此。所以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是长久的治国之策。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对外开放中的迟疑、摇摆,更加自觉地融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之中。

中国生存于国际大环境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不可能不受到全球性问题的影响,也不可能不对此作出应有的反应,同时,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克服世界范围的巨大危机做出贡献,从而不断融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尽管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十分激烈,但是,这不能阻止人们对“人类是一个整体”的意识,我们需要加强全球对话加深相互理解。要树立起全球意识,这是全球化中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具有的一种责任意识。因为在经济的相互依存和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上,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无法逃离人类全球困境的制约。如果无视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那么,最终必将危及自身。

国家利益的满足是以一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包括资源的丰度、经济活动能力、国防能力、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科技能力、社会稳定程度等。”10冷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已从军备竞赛转为综合国力的竞赛。在这场竞赛中,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畸形发展军事工业和国防力量,忽视了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把安全和发展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综合国力仍相对落后。我们应该利用改革开放和连续数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尽早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强国。同时,要使社会发展找到与良性生态之间的结合点,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应该合理开发资源、讲究生态效益、注重社会平等、倡导精神追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增长与发展、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有明显区别,但两者的区别绝非要不要经济增长,而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坚持发展的全面性。任何不加分析,简单反对经济增长的观点,都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歪曲。

针对今天的全球性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生态意识,注重中国文化遗产的启迪作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现代价值。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推崇“天人合一”,在治理国家上提倡道德教化,在处理不同文化上以“和而不同”为原则等许多思想都具有合理因素,西方思想家也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无论是人类面临的全球化,还是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等同于西方化、美国化。从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来讲,只有把它们前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与西方社会对个人的价值、自由和权利的肯定结合起来,才能为人类找到一条走出当前面临的生存困境的道路;就这些国家自身的发展来讲,也只有实现了上述的结合,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11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国家利益相互依存加强,要实现国家利益除了靠本国的力量外,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贡献,全球化与相互依存凸现了国际协调与国际规则的重要性。融人国际制度,开展多边外交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维护和调节国家间利益的重要手段。“所谓国际制度就是各种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一10

11 马维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安启念:《俄罗斯向何处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2页。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些地区性国际组织以及他们赖以运作的规则。”12融入国际制度就是加入这些国际组织并按其章程和规则办事。参加国际组织除了承担规定的义务外,也享受一定的权利,国家利益能在国际组织的法律、协约的框架内得到保护。融入国际制度,依靠国际组织开展多边外交维护国家利益已成为各个国家的现实选择。中国政府始终把融入国际制度看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用12年的时间重返联合国,15年的时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便是最好的证明。中国还应积极、主动地介入国际规则的建构与实施,包括国际规则的确立,国际组织的建立与改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公认的政治大国,这种特殊地位要求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审视当代国际关系,同时又积极进取,全面介入国际规则的建构,努力发挥政治大国应发挥的作用。

全球的相互依存告诫我们,人类有共同利益。全球化为寻求各国、各民族的共同点提供了可能,但全球化不可能也不应该泯灭丰富的个性,这就要求在对外关系中,从国家间相互对立、矛盾、冲突的思维方式转向彼此问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呈现逐步加速的趋势。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应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既承认阶级和民族矛盾,承认各国的国家利益,又必须注意到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矛盾的同一性,承认人类有着共同的利益。特别是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县有求同存异、加强合作.才能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人类共同利益的凸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意味着类主体的形成和迄今为止以地域、族群为基础的历史正在走向终结,全球人类历史已经开始,这标志着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人类共同利益的凸现还标志着价值目标的根本性转换,事实证明,当全人类共同利益凸现出来时,某一地区、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原有的价值尺度便失去了其绝对的地位,面对人类的发展困境,必须树立起以人类共同利益为核心的“全球意识”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在自我扬弃中必然会转向社会主义;个体本位发展至极端,就会引向类本位。这些也正是人类共同利益凸现的重大意义所在。20世纪可以认为是人类发展史特别是现代史中最为震撼人心并有着特殊重要意义的世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通常只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具体内容方面去理解和评价这个世纪的变革,很少从人的发展方面去看待和认识。其实,20世纪特殊重大的意义恰恰主要是表现在这个方面。人类共同利益的凸现意味着类主体的确立和迄今为止的以地域、族群为基础的历史正在走向终结,这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人类战争已经从工业时代以能量流为特征的技能型战争,进入到信息时代以信息流为特征的智能型战争,获得信息以及对敌方信息系统的破坏已成为交战双方斗争的焦点和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像空中战场是地面战场的延伸一样,太空战场必然是空中战场的延伸13

1、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现实要求

“由于现行外空条约并没有明确规定如何保护和促进全人类在外空的利益,一些空间大国及其私营企业往往可以《外空条约》规定的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原则为名,谋求自己的外空利益,而不考虑甚至损害其他国家和全人类的利益。因此,如何加强落实外空共同利益原则,是当前外空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任重而道远。”14事实上,人类共同利益原则还远没有达成准确的程度,现实的做法是在外层空间开发利用中将其转化为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的国际关系准则,以规范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沿着对人类而言真正“正确”的方向成长。

联合国主导外层空间和平开发利用。尽管世界各国在外层空间和平开发与利用问题上存在着共同利益,但实际中的外层空间和平、合作和发展却并不顺利。其原因就在于各国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收益是一种技术性级差空租,谁的技术投入大、技术水平高,谁的收益就大。12

13 马维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解放军报》编辑部.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解放军报,2006-01-09.

14 马新民:《国际外空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赵海峰主编:《空间法评论》(第2、3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外层空间开发利用是一项典型的大科学工程,它需要一个国家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后盾。冷战后,国际格局中大国权力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新变化。这个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国际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各国综合实力对比的严重失衡,对外层空间开发利用的直接影响就是造成新型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构建受挫,追求绝对霸权与和平开发利用的矛盾和斗争更加错综复杂。

个别国家追求技术性级差空租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就更需要共同协商产生的机制来确保外层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和有效。如果任凭某些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无与伦比的空间技术,去谋求外层空间的绝对安全和绝对霸权,那么,外层空问国际关系成长中的“安全困境”就难以缓解和消除。世界各国日益认识到,外层空间开发利用中技术性级差空租的特点和冷战后国际权力格局的“一超多强”,决定了由联合国这一唯一全球性的综合国际组织主导外层空间和平开发利用是维持外层空间长期稳定与和平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联合国主导下的有效国际合作寻求外层空间和平共处,才能确保外层空间真正成为人类发展的新空间。15

1963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间进行核试验的条约》,包括美、苏在内的117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196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促进空间和平利用,防止空间军事化的《外层空间条约》(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 《外层空间条约》自1967年10月10日起无限期有效,目前已有96个国家批准加入。该《条约》规定了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问的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有外层空间自由、外层空间不得占有、外层空问活动为全人类谋利益以及外层空间不得用于军事目的等。1979年第34届联大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即《月球条约》,宣布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各国不得以任何方式据为己有。这些外层空间条约和有关文件既是指导各国外层空间活动的依据,也是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正依此框架而全面成长。

各国自由、平等参与外层空间开发利用。鉴于外层空间技术性级差空租的获得,要求各国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基础,它是不可能按主权原则硬性“分割”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通过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试图在外层空问中强化其优势地位,从而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以便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而部分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努力,意欲或已经参与到外层空间领域的竞争之中,进而提升本国在国际政治方面的影响力。

在外层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并不存在绝对的利益冲突,国家间的竞争也并不是完全的“零和博弈”。但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和平成长,由于事涉国家核心利益而与权力的分配紧密相关。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权力大的国家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而“弱一些的国家可能就没有自主选择”16。对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成长的影响力,正是按一定比例在成员国中分配的权力结构的反映。“权力可改变由选择途径的不同而产生的结果(收益矩阵)”17。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层空间国际关系能否和平成长,取决于在外层空间开发领域彻底打破各国固有的权力结构,坚持各国自由、平等参与外层空间的开发利用。

外层空间没有国家所有权的问题,外层空间开发利用的收益也不是绝对空租。任何国家进入外层空间所追求的是技术性级差空租,为了防止技术先进国家凭捷足先登而擅自垄断外层空间技术性级差空租,就需要制衡任何称霸外层空间的企图。冷战结束后,苏联在外层空15 有关外层空间国际合作的意义,参见朱阳明主编《国际安全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135页。

16 StepherI`krasner,“Stmctural`Causes`and`Regl me`Consequences:

``Regimes`as`Inter—vening`Variables,”``in`Stepherl`Krasner``(ed.),``International`Regimes``(Ithaca:``Corneu`u-niversity:Press,1983),p.15.

17 Sephen【D.Krasner.``“Global`Communications`and`National`P0wer:

``Life`0n`the`Pa—reto`Fmntier,”Wodd`Politics,Vol_43,199l,p.340.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间的势力突然消失,俄罗斯又难以为继,美国乘势扩张,成为在外层空间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唯一超级大国。2006年10月6日,美国公布的新外层空间政策更为突出地强调美国享有绝对自由行动权;拒绝就任何可能会限制其进入或使用外层空间的协议进行谈判,反对与这一原则相违背的任何形式的外层空间协议或规定;如有必要,美国有权不让任何“敌视美国利益”的国家或个人进入外层空间。这一政策体现了美国不容他人“染指”外层空间,追求外层空间霸主地位的意图。

倡导国际合作的外层空间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不同于领空,也不存在天然性级差空租。因此,任何国家在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过程中,都没有“经营权垄断”的问题,不能擅自独占技术性级差空租。目前,外层空间开发实践中有关各国对军备竞赛威胁的“共同厌恶”使各方在安全问题上拥有一系列的共同利益要求,大多数国家希望对外层空间武器化的趋势加以抑制,这就导致了倡导国际合作的外层空间和平开发利用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谋求研发和部署外层空间武器系统的努力在一些国家从未停止过,只是受特定的历史条件限制而未能成为现实。目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纷纷为组建天军、建立外层空间军事基地、争夺“制天权”做着积极的准备。随着科技的不断成熟,外层空间面临武器化的危险。这种趋势的发展不仅会阻碍外层空间的和平利用,还会引发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进而对国际安全格局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防止各国在外层空间活动的武器化已是十分现实和紧迫的问题。

个别国家以强大的实力做后盾,调整外层空间政策,明目张胆地试图垄断外层空间技术性级差空租。这既增加了外层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冲突危险,也暴露出现有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成长中的缺陷。外层空间武器化的威胁,应该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外层空间武器化会严重影响对外层空间的和平利用。这个问题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02年6月,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叙利亚、越南、津巴布韦联合向裁谈会提交了关于“防止在外层空间部署武器、对外层空间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国际法律文书要点”的工作文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在2005年10月的联合国大会上,160个国家投票赞成《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PAROS)条约之必要性的决议,只有美国一票反对。2007年3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46届法律小组委员会会议讨论如何利用和完善相关的国际法框架,促进国际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事业的发展。除美国外的各国代表认为,早日制定禁止外层空间武器化的国际条约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及其法律小组委员会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权力建构过程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是通过建构国际安全机制来消除外层空间军事化、武器化的威胁。一般认为,国际安全机制是“关于特定安全领域,为达成某一共同的安全目标而建立的,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的行为上保持克制的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18。合理的外层空间国际安全机制对于促进安全合作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制度的情况下,实际的合作常常比可能的合作要少”19。对外层空间安全机制起源与建构的研究,实质上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在外层空间安全领域要存在机制?或者说,机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机制是如何设计、建构的?

2、国家安全利益和外层空间安全机制

追求特定的国家安全利益是任何国家都具有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国家作为一个政治主体有自己特定的国家安全利益。任何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它首要的追求目标必然是国家安全利益。外层空间国家安全利益的来源,国家安全是随着国家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从古到今,国家安18 唐永胜、徐弃郁:《寻求复杂的平衡——外层空间国际关系与主权国家的参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19 〔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全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到了当代,其发展变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其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问题越来越复杂。凡是能给国家这一国际政治主体带来安全满足的事物都是国家安全利益。时至今日,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国家的安全需要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条件,或者说,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国家安全需要是自我性的,而安全需要的实现则是国际性的。在实现过程中,安全需要转化为国家安全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需要,国家必然要追求各种各样的国家安全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追求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这就决定了国家安全利益本身存在着内在矛盾,即国家安全需要的自我性与实现的国际性之间的矛盾。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普遍追求的价值,因此,国家安全利益的追求推动着外层空间领域的各种努力,推动着国家自身在外层空间的发展。但是,具体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安全利益既有重合部分,也有差异部分。正是这种重合和差异,形成了国际社会主体之间不同的安全利益关系

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空天既是军事上的“制高点”,又是国家安全的“高边疆”,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正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增长点。审视全球未来,没有比进入空天更重要的了。空天以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使得空天安全不仅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国家安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对空天日益依赖。托夫勒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手段就是它制造战争的手段。空天作为军事和经济的强国手段——国家强盛的主要资源,是十分关键的。许多国家将空天看做是正在出现的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的区域。2009年11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应邀前来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的巴基斯坦等30国空军代表团团长,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胡锦涛强调,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坚持和平开发利用空天,积极参与国际空天安全合作,推动建设互利共赢、安全和谐的空天环境,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人类活动由陆地、海洋向空中拓展,并不断向新的高度进发。空天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空天安全、构建和谐空天,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美好愿望。

美国认为“到21世纪,国家对空天能力的依赖就像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的生存与发展对电力和石油的依赖一样,空天将进一步成为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心’。”2001年1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领导的国家安全空问管理与组织评估委员会公布了它的报告,指出:空天和陆地、海洋及大气层一样,将成为一个战场。美必须发展阻止和防御敌方在空天和从空天进行军事活动的能力。报告称:“美国的国家安全取决于它在空天的成功运行能力。假若美国要避免一个空天珍珠港事件,它就要认真地考虑成功攻击空天系统的可能性。空天力量将成为美国实施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21世纪美国空天力量的首要任务是夺取空天优势。”1999年1月,美国国防部的《航天政策》指出,空问如同陆地、海洋和空中一样是一种媒介,美国在这些媒介内所进行的军事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目标。并强调指出,对美国航天系统的有意干扰将被视为对美国主权的侵犯。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认为:“如果没有航天部队或者空天军事力量的话,那么根本谈不上加强全球的战略稳定。”俄前航天部队司令伊万诺夫上将称:“优先发展空天信息支援系统,确保有效地支持部队行动,是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和维护世界战略稳定所必须的。”可见,空天力量的出现,既有支持陆、海、空作战的因素,又有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因素。通过空天力量维护空问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宝库,空天吸引着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空天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投入。目前,世界各国竞相进入空天,争夺空天蕴藏着的巨大资源。一旦这种争夺引发的矛盾难以调和时,就可能导致激烈的空天对抗。同时,空天的军事化,特别是空天的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武器化正愈演愈烈,其后果是将战争直接引入空天。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不仅要抵御来自陆地、海洋和空中的进攻,而且要防范来自空天的威胁。面对国际安全环境和空天安全环境的严峻挑战,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大力加强空天力量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迫切需要。空天盾牌已成为继“核盾牌”之后,确保国家安全的又一“盾牌”。由于空天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美、俄在加速抢占空天“制高点”,把空天能力集成到信息战的总体中去。空天已与陆上、海上和空中的军事行动无法摆脱地联系在一起。将空天力量强大的信息支援能力与地面精锐作战力量强大的突击力相结合,形成具有威慑作用的“杀手锏”,是迅速提高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

威慑通常以极大的突然性、快速性出奇制胜地对敌实施恐吓,使对手感到害怕、战栗、虚弱,在心理上制造无能、恐慌、无助和瘫软,从而摧毁对手的意志,使其放弃抵抗,达成既定的战略、政治和军事目标。空天力量的崛起,可以发挥战略威慑作用。空天威慑是指以强大的空天力量为后盾,通过威胁使用或实际使用空天力量来震慑和遏制对手。空天威慑是继常规威慑、核威慑之后的又一种威慑形式,具有全球性、灵敏性、高效性、多样性和攻防性等特点,有着常规威慑和核威慑所不具有的优势,并影响和制约着常规威慑和核威慑能力的发挥。特别是侦察卫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军事透明度,降低了大国间诉诸武力的可能性。它可以监控对方的战争准备情况,进行较准确地评估,使对方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美军认为,航天部队在协助对付现在和未来有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新危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把航天部队作为美国武装部队总体威慑态势的一个统一组成部分。

空天作为国家综合国力新的增长源,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高边疆”。美国空天安全战略学家丹尼尔·格雷厄姆指出:“纵观人类历史,那些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的国家,总能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当今世界,谁能最有效地进入空天,谁就将取得巨大的战略优势。21世纪是人类全面走向空天,开发和利用空天的世纪。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竞相抢占空天这一战略制高点。从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的高度,深入研究空天力量和国家安全的关系问题,认识和把握空天安全战略的发展趋势,是未来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课题。空天安全战略是筹划与指导空天力量建设与运用的方针、原则和政策的总和,它从属于国家军事战略,并受其制约和指导。空天安全战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空天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空天力量运用的原则、方式,制天权理论,空天作战的特点、样式和战法等。空天安全战略是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为开发和利用空天,建设和运用国家空天力量所采取的方针、原则和政策的总和。空天安全战略直接反映国家战略的要求,并受国家战略的指导和制约。空天安全战略不仅包括对发展国家航天事业、和平开发与利用空天的运筹、规划,而且包括对空天安全和对空天力量的筹划和运用,由此可见,空天安全战略是包括空问政治战略、空天军事战略、空天经济战略和空天科技战略的综合性大战略。空天安全战略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战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具有宏观指导作用,是整个国家战略体系的制高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战略必须更多地考虑经济、心理、道义、政治、技术等非军事因素,战略已不只是一个军事领域的概念,因此,我认为应该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空天安全战略这一国家利益机制。

二、太空文明时代的发展趋势催生空天战略利益

太空的特殊环境是超真空、超净、深冷,电磁场、等离子体,粒子、辐射等是独一无二的全尺度的天然实验室;是人类得以进行地面上无法开展的备种实验研究、从新的侧面认识自然的新天地;也是可以进一步利用开发的新资源。太空飞行器平台上的微重力环境,使得重力对物质造成的浮力、对流、沉淀、静压等的作用减小甚至消失,而表面张力、扩散等作用相对地成为主要因素。这些新的现象和规律为物质的物理、化学、生化等特性的研究开创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了崭新的局两,诞生了太空生命科学和微重力材料科学,打破了人们囿于重力条件下认识事物的习惯。人们发现,在微重力条件下,难混的物质可以混合;不需容器装盛就可熔化和固化物质;活细胞的分离,纯度和效率得以提高;生长的晶体则大而均匀。重力下无法加工制造的特种合金、泡沫金属、金属玻璃、珍贵的生化制品和药物的纯化等等并非幻想,人们看到了新工业革命的希望。

多少年来人类对自己涎生和赖以生存的地球,虽然几乎走遍了它的每个角落,但只能够局部地、孤立地、小范围地或静止地看到它。航灭器和航天员的上天,使我们可以居高临下,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终于可以把地球像一颗行星那样加以探测研究,认识其整体的特性和变化了。通过太空对地观测使人们认识到由于人的活动、社会的发展,对全球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的活动对全球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使我们居住的星球正处于脆弱的生态平衡状态。全球环境变化的速度与规模,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担忧的事。耕地的沙化、森林面积的剧减、海岸的侵蚀、臭氧层的变薄和南极臭氧洞的出现、全球变暖的趋势,以及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等等,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糟蹋它、破坏它,那就会毁灭人类自己。目前,太空手段已成为监测、管理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太空科技已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特别是在已经到来的信息时代更是如此。信息科技专家指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要素、重要的资源和智慧的源泉。因此信息乃是制约当今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太空工具和方法已经成为为大量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可靠手段和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不仅体现在认识自然、探索宇宙奥秘方面,而且也体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方方面面。在地球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上,只需要3颗卫星,它们的探测范围就可覆盖全球几乎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常年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必备手段。与每个人每天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关系的天气预报,就是用上了太空飞行器的云图和观测资料,这大概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突出例子。利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对大气水分、垂直温度分布、云层的分布和走向等进行测量,收集广布于陆地和水面自动测景平台的气象参数记录,从而大大提高天气预报的质量。特别是对台风的跟踪测量,已经做到十分精确。由于提前警示,早作防备,因而大大减少了生命财产的损失。

除气象卫星外,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每时每刻所获取的全球数据,可能和每个人的个人活动不那么直接有关,却是图民经济各部门调查、统计、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太空飞行器可在不同的轨道,以不同的重复周期,选用不同的有效载荷,采取不同的波段、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以及构成不同的卫星组合,因而能满足各不相同的需求。因而,与传统手段相比,可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范圈的各类数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目前,太空科技已广泛应应用于综合考察、土地利用、植被分布、作物估产、地质勘测、矿藏油田、植树护林、海洋资源、滩涂利用、冰川荒漠、渔业水产、水文水情、水库修建、草地草原、生态平衡、城市规划、交通选线、污染监测、地震预报、减灾防灾、温室效应、全球变化等各大领域,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近年来,太空遥感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CIS)及卫星定位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CPS)相结合的“3S工程”,将使遥感应用进进一步向定量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无沦是为宏观的战略决策,还是对偶发的突危事件的处置,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信息社会,全球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不可缺少。通信卫星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极为广泛、而且业已商业化的人造卫星系统。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全国军用、民用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送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各类数据及信号。普遍用用于新闻、文娱、体育、教育、卫生、邮政、金融、市场、会议及军事各领域的远程通信、直播、实时传送、转播、移动电话、数据中继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利用卫星的远程教育已取得了惊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人的实效。对洲际,岛屿,交通不便的山区、边区,灾区,运行中的车辆、舰船和飞机,包括太空飞行器之间的通信联络更具优越性。当你坐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全球节目,接受专业教育,或者用你的手机和你遥远的亲朋好友通活时,你能直接感受到太空科技就在你身边为你服务。利用卫星进行测绘和导航,比传统的手段和方法更为快捷和便宜,而且精度大大提高。全球三维测量网的完善,多普勒方法、长基线干涉方法及激光技术的进展,加上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使世界地图的定时更新、对地壳板块微小相对运动的监测成为可能。不仅对静止或缓慢移动的对象进行监测,而且可对快速运动中的机动车辆和飞衍器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的和高精度的三维定位。这样的系统已经在城镇机动车辆防盗追踪,出租车合理调配等领域加以推广应用。为了满足某种特殊的需求,科学家还专门设计研制了特殊的卫星或卫星系统,如直播卫星、植被卫星、“海事卫星”"系统,“GPS”、“GLONASS”、“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及“全球星”等各种通信卫星等。

卫星、飞船的发展神速,一方面得益于冷战时期导弹武器的竞争(下面将进一步说明),另一方面,其本身的军事应用价值,也是主要因素之一。苏、美一开始就试验发射了用于军事侦察和导弹预警的卫星。1 960年8月美网试验成功的回收舱,就是用于照相侦察的卫星,它用高分辨力的相机和底片,可拍摄敌方的军事设施和军事行动。预警卫星则企望利用红外线敏感仪器在轨道上监测敌方发射的导弹尾焰,并跟踪其飞行弹道,从而提供预警信号。对于洲际导弹,约可提供半小时的预警时间。1 963年10月16日,美国还发射成功了核爆炸侦察卫星“维拉”1号和2号。在约十多万千米的高远轨道上,利用核爆发出的软X光和γ射线等辐射,监测全球的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测量其爆点、爆高及爆炸当量(核爆炸的强度是用相当的TNT常规炸药的爆炸力衡量的,称爆炸当量)等参数。特别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能使常规的地—地导弹、潜—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大大提高击中目标的精度。事实上,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测绘卫星、通信卫星.数据中继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备类卫星,军、民均可应用。而且军民结合、同步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两利途径。从太空时时代一始,军事目的始终是太空计划的重点,太空早已成为敏锐反映冷战关系的新场合,太空手段已是超级大国军备竞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东战争时,太空飞行器已被用于观测评价新武器实战效果的最佳手段。而1 991海湾战争和1 999年春北约军事集团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太空飞行器的大量投入,使其成为战术军事行动的重要角色。在军事信息的获取、传送以及目标的精确定位位、武器的导向等方面,太空飞行器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天基综合信息网”的设想、规划,将把信息的获取、存储、交换、传送、处理、分析、鉴别、决策、反馈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进一步组成陆、海、空、天的一体化综合系统,将成为未来立体战争的中心环节。

除此之外正因为太空飞行器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中的重要地位,其本身的攻击与防卫也一直是太空规划中的重点之一。包括攻击型的太空武器,反卫星战术技术,从地面和空中发射的攻击轨道目标的武器,光和粒子的高能射束武器,太空对地攻击手段,太空通信的干扰和反干扰,以及浮获和破坏敌方在轨飞行器的系统及太空基地等等。掌握“制天权”将成为未来立体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决定要素之一。另一方面,任何先进的系统都难免有其薄弱的一面。系统越是精巧复杂,越容易遭受干扰和破坏。最优秀的设计制造者最清楚薄弱环节之所在。作为武器系统,聪明的设计者在设计攻击武器时,也同时考虑到本身薄弱环节的防卫措施,以及干扰破坏敌方同类武器的最佳选择,反之亦然。

“科学”一溺来源于拉丁文,按拉丁文字根的原意是“求知”。如果说自然界里种种无法回答的问题和引人深思的奇异现象是求知的动力,那么科学就是寻求这类问题之答案的惟一钥匙。太空科学在它诞生之前,就有一大堆的问题期望着通过它能一一做答。人类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历时几千年。对宇宙的遐想和不断探索而产生的大量新问题,在地面上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手段也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因此,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太空科学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所固有的这一开拓创新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在前面认识自然一节中对此已作了论述。它“初出茅庐”,伴随着自身的发展,就对长期积累的许多问题给出了令人振奋的回答,使人类对整个宇宙包括对地球本身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新的飞跃。但更为重要的是,所产生和引发出的大量新的问题和自然之谜,吸引着人们去进一步探索。过去,从太阳能量产生的机理得到启发,制造成功了氢弹,并正在接近掌握可控热核反应技术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从对这些新现象、规律的了解,进而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将是今后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巨大动力。

太空科技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卓有成效的结果,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航天产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为各主要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人类的太空活动从幻想开始,经历了漫长丽曲折的道路,至今已经成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太空的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它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关系,它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金社会的进步和支持,它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更受到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甚至自然条件、领导人的决策决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有这些,有时会使它的发展道路变得坎坷崎岖,但它一定会和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相辅相成地共同向前不断推进的。随着各国对外层空间争夺的加剧,空间战略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从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的高度,深入研究空间力量和国家安全的关系,认识和把握空间战略的发展趋势,将成为21世纪军事战略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空间探测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未来若干年,世界航天技术将持续快速发展,各国将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积极参与人类空间探测与运用领域的活动,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航天运输系统。降低航天器发射价格是主要努力方向。现有的低轨道运输价格大约为每千克l万美元,距离每千克1000美元的奋斗目标相差甚远。因此,航天大国都在研究发展新的天地运输系统。虽然多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输系统都在开展研究,但相当一段时间内航天发射仍然离不开一次性的运载火箭,因此高能、无污染、大推力、低成本的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仍是航天大国努力的方向。

(2)人造卫星。应用卫星由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将更多地进人商业化。因此开发航天技术的国家,首先把资金集中用于各种人造卫星的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将继续提高水平,降低造价,扩大应用范围。在遥感方面,除发展陆地、海洋资源卫星外,将加强对地球环境监测、减灾活动等内容;在通信卫星技术方面,除了研制发射大容量、多频段、大功率、长寿命的大型通信卫星外,研制和发射几十至几百千克的小型卫星是新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卫星系统研究正在从局部地域向全球发展,它可使地球任何地区进行实时定位、通信及获取各种主要信息;空间能源利用方面,未来有可能建成卫星式太阳能电站,在轨道上利用太阳能发电,再以微波形式传送到地球用户。

(3)大型空间站。载人航天是人类开发宇宙太空的必然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不同,当今世界载人航天计划的核心,是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建立长寿命的大型空间站。空间站主要有如下功能:遥感及微重力等科学研究;停靠、维修并为人造卫星补充燃料;在空间站进行部件或整机组装工作;作为物资、宇航员及航天器转运基地。近年来,美、俄两国都由于空问站投资太大,进展缓慢,一再修改计划,缩小原定规模。两国还探讨合作联建大型空间站的计划(国际空间站),以节约经费,计划共有欧洲、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参加。

应该提及的是,为使空问站更有效地应用,研究发展空间机器人及虚拟现实技术很有必要。这样,科学家、工程师就可以在地面完成宇航员在天上进行的各种工作。目前,世界不少国家都在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

(4)深空探测。过去40多年,人类在深空探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成果。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不断发展,未来美、俄、欧、日、印等国都将对深空进行深入探测。其中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太阳系行星探测;二是天文观察。由于月球上有氦一3等多种重要资源,世界上不少专家倡议各大国联合开发月球。美国计划于2018年重返月球,该计划耗资1000亿美元,将历时12年。如果成功重返月球,美国将逐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航天员常驻基地;日本也于不久前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探月和登月计划。此外,行星探测还包括对金星、木星、火星、水星等及其周围环境的探测。已经发射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其主要任务就是对木星进行探测研究。研究木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因为太阳系内木星有自己的小卫星,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其模型与太阳系相类似。科学家认为,通过对木星及其周围环境考察研究,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在天文观察方面,预计今后将有数座轨道天文台在太空工作,美、欧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未来计划,有希望解开银河系奥秘,将使天文观察进入一个新纪元。此外,还将发射红外天文台、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器等。

(5)空间军事系统。军事力量的快速反应需要适时和准确的侦察、可靠的气象预报、精确的导航和地图测绘以及足够的通信线路。为此,今后各国必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的各类军用卫星系统;再者就是建立导弹防御系统。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有“星球大战”计划,其目的在于摧毁对方洲际导弹的进攻能力,从而确保自己的军事威慑和进攻能力。“星球大战”计划的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监视和跟踪系统、多层次拦截武器以及指挥和控制系统,该计划需要巨额投资。苏联解体后,美国鉴于海湾战争的经验以及财力上的原因,决定缩小该系统的规模,确定首要任务是研制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星球大战”计划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军事航天应用方面有重要价值,而且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以及防止小行星撞击等方面都具有潜在意义。

近50年的“太空竞赛”虽然具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背景,但从客观上大大促进了科技进步,使人类受益匪浅。航天技术首先将人类社会传递与交流信息的通信手段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其次,实现了气象观测方式的革命,使现代气象学进入了以全球大气为研究对象,以气象卫星为主要观测工具的新阶段;再次,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交通运输提供全球性、连续性和高精度的导航业务;航天技术的发展还为空间科学实验活动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技术手段,丰富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航天技术所特有的优点,使之很快地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并对未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日益严峻的太空战略形势

太空军事化发展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战略形势的一大重要因素。当前,美国把保持与发展全面的太空军事优势作为其称霸21世纪的主要战略举措,一场更加激烈的太空军备竞赛已经全面展开,太空军事化趋势不可逆转。

(1)太空经济与科技已成为美国新的战略资源,争夺太空资源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必然要求

1998年4月,美国航天司令部在其《2020年设想》中指出:“21世纪国家对航天能力的依赖可以和19世纪、20世纪对电和石油的依赖相比拟。”“空间商业应用正在全球迅速扩展。未来10年,将发射1000多颗卫星。这意味着总投资将大于5000亿美元。”“我们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对空间资源的依赖日益增加,使得空间将很可能成为国家重要利益之所在。 必须充分保护美国在空问的利益和投入,以保证我们国家在空间活动中的自由。”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带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有关太空发展计划进行了重点研究,认为:“根据美国太空领域的发展速度,美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依赖空间技术。 一旦美国强化在太空的优势,那么未来在太空的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早作计划,从长计议。 必须注重保卫和提高自己在太空的利益”。可见,美国已把太空视为其21世纪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和空间,这就决定了美国必然要将其“全球战略”的触角伸向茫茫的太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空,其积极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加速“攻防一体化”太空军备建设,太空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一项重要的动因。

(2)美国正在以NMD、TMD为“龙头工程”,积极推动其“攻防一体化”太空军事力量的全面发展,为保持其2l世纪全面战略优势与主动谋求新的“战略支柱”

9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NMD、TMD反导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布什上台后,其研制与部署反导系统的决心更加坚决。美国积极研制NMD、TMD的战略目的,除了谋求核战略上的“绝对安全与主动”,保证其常规高技术力量的绝对优势外,其更深层次的战略目的,就是把NMD、TMD当作其发展进攻性太空武器系统的一个“龙头工程”,企图以此在技术上、组织上加速推动其太空进攻性武器的稳步发展,夺取2l世纪太空战场的全面战略优势与主动。

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具备比较好的技术基础。近20年来,美国始终没有放松太空进攻性武器的研制,并且在不少方面,特别是在强激光武器、反导武器、航天飞机及在轨综合运用技术、新型的轨道轰炸飞机、空间站技术等方面已取得某些重大的技术突破,从1999年10月到2001年12月3日,美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导弹防御系统试验,其中三次获得成功。可见,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已经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如果说当初里根的SDI计划具有较强的务虚性政治宣传色彩的话,那么当前布什政府极力推行的NMD、TMD计划则是十分务实的军事准备。对此我们务必有清醒的认识。

导弹防御技术与太空进攻性武器技术一脉相承,导弹防御技术的突破将直接促进太空进攻性武器在技术上的成熟与发展。小布什的导弹防御计划是一个“全球性导弹防御计划”,在作战空间上,不仅有传统的地面战场(即陆海空战场),而且还包含太空战场;在技术性质上,不仅能用于拦截导弹,而且还能用于太空战场的攻防作战。例如,美国的强激光武器,在技术上,不仅能用于反导弹作战,而且还能用于反卫星作战;不仅能用于陆地、海上和空中,也能部署在太空。目前美国正在努力使强激光武器由陆基向空基转移,2002年部署第一架演示用机载激光武器样机(氧碘激光器功率为1~2百万瓦);2006年部署3架作战型机载激光武器飞机(氧碘激光器功率为2~3百万瓦),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08年部署7架作战型机载激光武器飞机,组成一个完整的机群,具备拦截战区弹道导弹的能力。可以断言,一旦强激光武器在技术上实现空基化,那么由航天飞机、空间站和卫星携带的天基强激光武器也就会成为现实。据悉美国计划2012年发射试验卫星,2013年进行在轨反导反卫试验,随后部署实用系统。

美国导弹防御计划采取“国际大合作”的研发模式,这十分利于其利用各国先进的技术与资金,加速其导弹防御计划的研制步伐。布什政府扩大导弹防御计划的规模及其“防护范围”,意在将欧洲、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拉入其导弹防御系统的“战车”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借口保护盟友的安全,赢得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导弹防御计划的支持与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弥补其技术和经费上的不足,有利于加快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前进步伐。一旦以美国为主导的导弹防御计划研发成功并完成部署,美国就能以此加强对其盟友的控制。

(3)太空信息保障力量已成为美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军准备与实施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依托。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太空信息武器装备的性能得到实质性发展,在战术技术性能上,由60年代的试验性有限战略太空信息保障,逐步进入到实用性战役战斗太空信息保障,特别是到90年代,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数量规模上都进入成熟阶段,传统的陆海空三军在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上,开始与航天力量逐步全面深入地“接轨”,从而使航天力量的实战运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太空信息支援与保障的实战运用趋于成熟。

这一时期航天力量实战运用的基本特征是:航天力量数量规模化、手段多元化、运用时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间全程化、运用空间全球立体化、运用水平战役战斗化。在90年代先后爆发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和北约,分别动用了70多颗和50多颗、近20种不同类型的卫星,对美国三军及其盟军实施高效的通信、情报、预警、导航等多种信息支援与保障,为其赢得这两场战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海湾战争是在冷战结束后不久突然爆发的,这时美国的航天力量还未能从“冷战”状态中转换出来,只能仓促上阵,所以美军称海湾战争是“第一场没有准备的空间战争”。但时隔8年后爆发的科索沃战争,美国的航天力量则经过了一番充分准备,故可称之为是美国进行的“第一场有准备的空间战争”。目前美国军事航天信息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种类规模上,都具有很高的实战运用能力。同时,美三军运用太空信息的手段与能力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具有十分浓厚的“太空信息化”色彩。军事航天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美军力量系统的核心要素,成为美军遂行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依托。为此,美国将会不遗余力地高度重视太空力量的发展与运用。

(4)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太空军事力量领导体制建设和太空军事理论研究,为加快太空力量的发展与运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理论指导。2001年5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签署命令,对美国军事航天领导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加强空军航天司令部的职能,指定空军航天司令部负责美国空间系统计划、立项、采办,向国防部长办公室提供空间项目计划、空间进攻与防御组织、训练和装备工作;空军航天司令部由一名四星上将任司令,集中精力于空间系统,不再兼任美国航天司令部和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原属空军器材司令部的“空间与导弹系统中心”划归空军航天司令部,负责空军科技和采购的副部长担任空间系统采购执行官和国家侦察办公室(NRO)主任;在NRO成立空间侦察办公室(SRO);海军、陆军研发满足其“独特需求的空间系统”,并与空军协调一致,有关项目须报空军空间系统采购执行官批准;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内成立空间政策协调委员会,负责规划涉及军事、NASA、CIA及其他联邦机构的空间活动;国防部长和中情局长定期会晤讨论、协调空间活动。

美国军事航天领导体制调整的核心是强化了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的权力。事实上,40多年来,美国军事航天的主要力量、主要技术手段和主要活动一直归属美国空军,目前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有3万多人,占美军太空军事人员的90%,掌管着美军90%的空间系统和基础设施。也就是说“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一直是美国军事航天的主体力量。所以,这次美国进一步明确、强化“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的主体地位,符合其军事航天力量的客观实际,更加有利于从领导体制上加强对军事航天力量的集中领导,提高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力度和效率。与此同时美国还高度重视太空军事理论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军事航天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大量实战运用,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太空军事理论的发展。1992年3月,空军颁发《美国空军条令AFMl—1》,提出“航空航天力量”概念,把“制空权、制天权”作为空军的基本使命;1993年,提出“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将太空战场纳入其联合作战体系;1996年,美空军推出《美国空军2025年计划》,指出:“到2025年,空间任务比空中作战更加重要。”;1998年4月,美国航天司令部《长期规划-2020年设想》,提出“控制空间”、“全球交战”、“全面力量集成”和“全球伙伴关系”等太空作战理论。由此可见,美国太空军事理论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这些理论建立在成熟的技术与实践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这无疑对美国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与运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5)一场激烈的太空军备竞赛已经展开,2l世纪世界安全环境将会更加严峻。人类进入航天时代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不同程度的航天能力,“航天俱乐部”成员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逐步把战略重点转向太空,加大了太空军备竞赛的力度,严重破坏世界的战略平衡与稳定,直接威胁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与不安。2001年11月29日,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第56届联合国大会以82票赞成、5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由俄罗斯、中国和白俄罗斯共同提出的“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草案,但美国、以色列和阿尔巴尼亚等5个国家对这一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与此同时,美国立刻宣布进行第五次导弹防御系统测试,并于12月3日成功进行了导弹防御试验。随后,美国总统布什于12月13日宣布将于6个月后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以为其发展与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扫除“法律障碍”。

美国在太空军备发展上的一意孤行,不仅受到世界的普遍反对,同时也刺激了世界太空军备竞赛的发展。在布什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电视讲话中指出,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是错误的”。俄方表示如果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俄也将终止履行《第二阶段销毁战略武器条约》。俄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2001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说,“不排除美国将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的可能性”。并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将导致一些国家在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发展导弹计划方面展开军备竞赛,从而给国际社会带来不少问题。俄罗斯为了力保其“大国形象”,除了继续保持其强大的战略核力量外,必然会把发展太空军备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俄最新制订的军事学说强调“未来战争将以天基为中心”,“制天权将成为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要条件之

一。”2001年初,俄决定在今后10年,把国防预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2.6%提高到5%。普京总统多次强调,今后的国防预算主要向天军倾斜。2001年1月25日一一即美国太空军事演习的第四天,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组建太空部队的方案。5月8日,在美国宣布对其太空防御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之后,俄罗斯便决定把组建航天部队的日期提前到6月1日。可见,俄罗斯正在奋起直追,不让美国独霸太空。

此外西欧各国、日本、韩国和以色列等国家,不仅能够得到美军用航天系统一定程度的信息支援,而且这些国家都在积极参加美国的NMD、TMD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以此加快自己太空技术的发展,建立自己的军事航天系统。印度在跨过“核门槛”之后,继续推进中远程导弹的发展,加快军事航天技术的开发计划,在民用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的基础上发展军事侦察和通信卫星。10月22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CⅢ发射了一颗军用侦察卫星,据外电称,其分辨率可达1米。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泰国等国家也将拥有本国的军用卫星。

2001年9月7日,台湾军方最新的10年建军规划资料显示,台军提出“西进”战略,强调“先制攻击”,向大陆“扩张”台湾的战略纵深。为配合这一“西进”战略,台湾当局正在通过“联合研制”、租用和购买等方式加快其军事卫星发展计划。1995年,台湾制定“太空科技发展长远计划”,规划在15年内耗资150亿元新台币,研制3颗卫星,即“中华卫星”一号、二号和三号,企图在2005年前后建成完善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天预警和通信系统。由此可见,在美国激进的太空军备计划刺激下,一场规模宏大的太空军备竞赛已经在世界展开,2l世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太空军事化威胁。

3、我国空天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空天发展战略是筹划、指导空天发展战略系统的建设,实现空天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的方略。空天发展战略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针对性和竞争性、前瞻性和继承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空天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天发展战略的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途径、战略步骤和政策措施等。空天发展战略的目标,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运用国家经济、技术等各种条件和力量,在空天发展战略系统的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和结果。空天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动态的目标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按时间划分,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通常,空天发展战略的目标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空天发展战略的体系结构;二是空天发展战略系统整体的战术技术性能;三是空天发展战略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四是空天发展战略系统的总体威慑力;五是空天发展战略技术的总体水平。

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别斯梅尔特内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诸如 “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衰落。那么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把控制和利用太空作为自己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纷纷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加大了太空竞争的力度,并相继制定和完善各自的太空战略,对于人类空天活动而言,“人类共同利益”是一个先验而永恒的原则。

空天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为实现军事发展战略目标而确定的主攻方向,是整个空天发展战略系统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空天发展战略途径,是为实现空天发展战略目标而选择的基本道路。主要有自我发展、依赖外援、内外结合等几种类型。空天发展战略步骤,是为实现空天发展战略目标而划分的阶段性任务。空天发展战略发展政策措施是为实现空天发展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宏观性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方法,是实现空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空天发展战略发展政策措施一般可分为经济政策措施、科技政策措施、行政政策措施三大类。经济政策措施,即通过人力资源、资金投放、资源配置、设备利用等方面来促进空天发展战略系统的发展。科技政策措施,即通过增强科技力量、利用情报信息、引进与开发新技术等方法来促进空天发展战略系统的发展。行政政策措施,即通过法律法规、体制改革、行政手段等方面的干预来促进空天发展战略系统的发展。

综合研究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著述,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空天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如下。科学地预见未来的战争形势、主要对手的空天发展战略发展形势、未来战争的战场环境、战争特点和作战样式。依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从实战需求出发明确空天发展战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军事需求总目标。在多方案、多途径研究、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阶段的空天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在多方案、多途径比较的过程中建立分阶段的空天发展战略发展的指标体系。结合国家航天技术水平、航天工业生产能力、资源支持能力和经济实力进行初步定量化地综合权衡与决策分析,进一步明确空天发展战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以及技术发展和资源支持能力的现实可行性。面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特定历史环境,从我国国情、军情出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空天发展战略发展应采取的技术途径与对策建议。

空天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面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特定历史环境,空天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空天发展战略系统和作战配套装备的发展目标、重点、途径与对策。空天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主要涉及到未来战争形势、主要对手空天发展战略发展的形势、未来战争的战场环境、战争特点、作战样式的研究,我国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国防战略以及我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作战任务分析等范围广泛的问题。贯彻我军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实现空天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空天发展战略发展的总体思路上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勇气和魄力去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空天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下。在科学地预测未来的战争形势与发展趋势,主要对手的空天发展战略发展形势与发展趋势,未来战争的战场环境、战争特点和作战样式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航天装备实战需求的目标与发展重点。在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国防战略的指导下,从未来战争需求,国家航天技术水平、航天工业生产能力、资源支持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实际出发,提出空天发展战略现实可行的、可操作的发展途径和对策。空天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研究与决策过程,既要考虑国家战略、国防战略明确的目标,航天技术水平、航天工业生产能力、资源支持能力和经济实力,又要研究实现选定目标可行的技术途径与对策。现代条件下,任何人和单一部门都无法全面掌握影响制定战略所涉及问题的全部细节,因此,任何人和单一部门都难以正确地制定空天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各国武器装备发展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空天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工作程序。

空天发展战略发展的导向性研究。在国家、国防战略和中央军委军事战略方针指导下,在较高的层次上开展未来战争形势、主要对手空天发展战略发展形势和未来战场环境等导向性课题研究,并结合我军实际,开展未来空天发展战略力量作战任务分析和军事需求论证。形成空天发展战略发展总体思路。在中央军委军事战略方针和,导向性课题研究的指导下,结合全军或军兵种作战任务要求,逐步形成空天发展战略发展总体思路及军事需求总目标。形成空天发展战略研究的意见。在第一、二步研究成果指导下,按下述程序逐步形成空天发展战略。开展军事需求的多方案、多途径技术调研,并逐步形成发展目标和重点体系。建立空天发展战略系统多方案分阶段实施的指标体系。从国家航天技术、航天工业生产能力和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o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