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7: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和水绵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B. 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C. 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 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答案】A 【解析】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不含有叶绿体。3、细胞分化前后,核遗传物质相同。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B.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C. 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慢 D.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答案】D 【解析】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项错误;叶绿体内膜不是产生ATP的场所,B项错误;垂体细胞具有分泌功能,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快,C项错误;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D项错误。 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 在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就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表明蛋清中的蛋白质己变性 C.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 1 -

D. 人体内的抗体都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 【答案】B 【解析】环状八肽含有八个氨基酸,8个肽键,A项正确;盐析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项错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项正确;人体内的抗体都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D项正确。 4. 下图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分别为Mg、P、Fe、I 叶绿素 B.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C. 人体缺③会出现酸中毒 D. 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以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 【答案】D 【解析】图中合成叶绿素需要镁,合成血红蛋白需要铁,合成核酸需要磷,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所以①是镁元素,②是P,③是铁,④是碘,A正确;核酸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等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人体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缺失血红蛋白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多而中毒,C正确;甲状腺激素是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但血红蛋白只在细胞内,不会分泌出去,D错误。 5. 酒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下列有关酒精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质量分数为8%的酒精进行水解 C.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 D.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答案】C 【解析】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项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对细胞进行水解,B项错误;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过程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项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酸性条件下橙 - 2 -

色的重络酸钾溶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D项错误。 6.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 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⑦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A 【解析】所有活细胞代谢过程中都需要ATP,经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产生,①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Na+浓度的稳定,消耗ATP,②正确。ATP中的“A”是腺苷,构成DNA、RNA中的“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③正确。有些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但它们无线粒体,⑤正确。ATP是经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产生的,其能量分别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ATP被利用时,其能量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⑥正确。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多,产生ATP的量增加,⑦正确。④也正确。 7. 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 3 -

【答案】A 【解析】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装片制作过程为: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染色,A正确;菠菜叶上表皮细胞通常不含叶绿体,B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应该取洋葱根尖2-3mm,装片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装片制作过程为:先盖盖玻片,再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D错误。 考点:相关实验的实验材料的选取及实验步骤 8. 下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分压为0和6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B. 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 因素 C. 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K+的吸收,曲线将延伸为M1 D. 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延伸为M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A处氧分压为0,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无氧呼吸相关的酶,B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项正确;A→B段,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呼吸作用增强,ATP产生增多,K吸收速率也随之增加,所以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B点以后,有氧呼吸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就算增加氧的分压(如这里的中耕松土),也不会使呼吸加快,因而K的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这里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载体的数目有限,C项错误;B点以后限制吸收速率的因素是载体蛋白,故氧分压为8时,由于受载体的限制,AB曲线将延伸为M2,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0中的氧一部分来自氧气 C. 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D. H20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0) 【答案】B - 4 -

+++++【解析】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A项正确;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0中的氧全部来自氧气,B项错误;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项正确;H20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0),D项正确。 10.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酶均为信息分子,前者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B. 非蛋白质类激素自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 C. 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起作用时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 D.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答案】C 【解析】激素为信息分子,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属于信息分子,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A项错误;非蛋白质类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的控制,B项错误;细胞膜上有某些信息分子的受体,受体可以识别特定的信息分子并与信息分子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即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起作用时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C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D项错误。 11.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A、B两点,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明显降低直至失活 B. 图2中A点植物叶肉细胞内不发生光合作用 C. 图3中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不一致的 D. 图4中b+c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C 【解析】图1中低温不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A项错误;图2中A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项错误;图3中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DE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是由于光照、温度的降低,C项正确;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 - 5 -

20. 己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 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 : 3,对这种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 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 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答案】C 【解析】根据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比为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假设由A、a和B、b两对基因决定),A正确;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如果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应该是1:1,所以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 点睛:认清1:3的比例是双杂合子测交比1:1:1:1的变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做亲本进行杂交, F1全部为黄色圆粒。巧自交获得F2,在F2中让黄色圆粒的植株自交,统计黄色圆粒植株 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理论值为 A. 15:9 :5 :3 B. 25:5:5:1 C. 4 :2 :2 :1 D. 64:8:8:1 【答案】B 【解析】F2中黄色圆粒包括1/9YYRR、2/9YYRr、2/9YyRR、4/9YyRr,自交后代中黄色圆粒占比为(1/9)+(2/9)×(3/4)+(2/9)×(3/4)+(4/9)×(9/16)=25/36,其余3种表现型可同理算出,分别为5/36、5/36、1/36,选B。 22. 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如果个体6与患有该遗传病的女性结婚,则生育正常男 孩的概率是 A. 1/8 B. 1/6 C. 1/3 D. 5/6 【答案】C 【解析】根据3号、4号正常,其女儿5号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6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患有该遗传病的女性为隐性纯合子,二者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3, - 11 -

则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1/3)×(1/2)=1/3,选C。 【点睛】快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个体6为显性纯合子的可能性为1/3,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两种情况下后代均可出现正常孩子,但只有为杂合子时后代才会出现患病孩子,因此可先求出患病孩子的概率,进而求出正常男孩的概率。 23.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 1/88 B. 1/22 C. 7/2200 D. 3/800 【答案】A 【解析】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那么该病隐性基因频率为10%,显性基因频率为90%;色盲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Y或AaXY,而基因型AaXY在表现正常的男性中占2/11,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2/11×1/4×1/4=1/88。所以选B。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24. 红绿色盲、白化病、多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人类常见的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 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多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A项错误;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项错误;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隔代出现,D项错误, 25.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从而培育出抗虫棉,这种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 B. 水稻是二倍体,将一株杂合体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所得到的植株都将是纯种 C. 圆粒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基因突变 D. 与自然突变相比,诱变育种所产生的突变性状中,有利变异比例更髙,因此能加 快育种进程 【答案】C 【解析】将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从而培育出抗虫棉,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A项错误;将 - 12 -

BBB一株杂合体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所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B项错误;圆粒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基因突变,C项正确;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频率,但不能定向诱变,D项错误。 26. 冬天,正常人处在30°C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皮肤血流量及排尿量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加、减少、增加 B. 不变、增加、减少 C. 增加、增加、减少 D. 不变、减少、增加 【答案】B 【解析】人处在30℃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散热量增多,故皮肤血流量增加;同时汗液蒸发增加,使尿量减少;由于体温保持不变,故酶活性不变,故选B。 27.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是 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②抗原不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1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过敏反应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⑧机体消灭结核杆菌主要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A. 4 B. 5 C. 6 D. 7 【答案】B 【解析】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①错误;抗原不都是外来异物,自身癌变细胞可成为抗原,②正确;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正确;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抗原处理、呈递、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过程,④正确;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⑤正确; H1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导致自身免疫病,⑥错误;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⑦正确;机体消灭结核杆菌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⑧错误。①⑥⑧错误,选B。 28. 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 -

A. 若③为组织细胞,红细胞中的02进入被利用至少穿越6层磷脂双分子层 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02的浓度相反 C. 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答案】A 【解析】红细胞中的0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先后穿过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上皮细胞(2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双层膜(2层),至少穿越6层磷脂双分子层,A项正确;若③为脑细胞,脑细胞生命活动消耗氧气,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C02的浓度相反,B项错误;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吸收葡萄糖,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C项错误;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D项错误。 29. 右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据图判断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高血糖素,则靶细胞接受信号后,将把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B. 兴奋只能由细胞2传递到细胞3,不能反向传递 C. 若细胞2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 细胞是性腺细胞 D. 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Na流入膜内,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A项错误;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兴奋只能由细胞3传递到细胞2,不能反向传递,B项错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C项错误;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Na+通过离子通道流入膜内,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项正确。 30. 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该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 - 14 -

+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局麻药作闱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Y-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 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2可知,局部麻醉药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即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项正确;根据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Cl-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项正确;γ-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二者作用效果相同,但是作用机理不同,C项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电位是内负外正,兴奋时的电位是内正外负,故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二、非选择题 31. 图甲中曲线I表示夏季某一天的温度变化,图乙曲线表示放置于密闭玻璃罩内的某植物在这一天内引起的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若图甲曲线II和III中有一条代表该植物的真光合速率,则应该是曲线______;结合曲线I分析, - 15 -

曲线III的a点出现小波动的原因是 ______。 (2)则曲线II的b点和曲线111的6点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__。 (3)曲线Ⅲ的d的对应图乙曲线中______段的某一点,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外因主要是______,此时叶绿体内的ATP含量短时间内将 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图乙曲线中D点对应图甲中______点。 (4)由图乙可知,该植物在密闭玻璃罩的24小时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原因是 _____。 【答案】 (1). II (2). 凌晨气温较低,呼吸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细胞呼吸释放C02的速率 (3).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速率=0) (4). 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0) (5). FG (6). CO2浓度 (7). 增加 (8). c (9). 增加 (10). I点低于A点,C02浓度减少,表明用于了光合作用,故有机物有增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考查环境因素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影响。解答此题,可根据纵坐标的含义,联系一天中环境条件的变化,分析曲线升降的原因。 (1)该植物的真光合速率应大于0,应该是曲线II;曲线III的a点对应的温度较低,呼吸作用较弱,所以CO2释放速率较小。 (2)曲线II的b点真光合速率为0,曲线111的c点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即表观光合速率为0。 (3)曲线Ⅲ的d是由于夏季中午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减弱;对应图乙曲线中FG段的某一点,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外因主要是CO2浓度,此时叶绿体内的ATP含量由于消耗减少,短时间内将增加,图乙曲线中D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对应图甲中c点。 (4)由图乙可知,该植物在密闭玻璃罩的24小时后,玻璃罩内CO2浓度I点低于A点,C02浓度减少,表明用于了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增加。 32.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对,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为15小时,其中G1期、S期、G2期、M期所占比例如图。 (1)该植物根尖细胞分裂间期的总时长约为________小时,分裂间期主要特点是______ 。 (2)秋水仙素能诱发多倍体形成,其作用的关键时期为________。 (3)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试剂是 ________。 (4)如果细胞内存在DNA解旋的现象,则 此时细胞可能处于 ______(多选)。 - 16 -

A. S期 B. G2期 C.分裂期中期 D.分裂期后期 (5)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的所有胸腺嘧啶都己被3H标记,挑选一个正处于分裂期中期 的细胞,放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30小时,检测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具有 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_条。 (6)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 【答案】 (1). 13.8 (2).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 分裂前期 (4).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 (5). A、B (6). 12 (7).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DNA复制,考查对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概念及各期变化的理解,考查对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用示意图的方法画出染色体、DNA、DNA单链之间的关系。 (1)该植物根尖细胞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总时长约为15×(5%+52%+35%)=13.8小时,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作用的关键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 (3)龙胆紫、醋酸洋红为碱性染料,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4)DNA复制、转录均需要解旋,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选AB。 (5)经过30小时,细胞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子细胞内的每条染色体所含有的DNA,均有一条单链含有H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单个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均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具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12条。 3 (6)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3. 自花传粉的某二倍体植物,其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生化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蓝花植株自交,其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例约为27 : 37,该比例的出现表明该蓝花植 - 17 -

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位于_______上。不同基因型的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出现蓝花个体的概率除27/64外,还可能是_______ 。 (2)现有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则甲、 乙、丙株系的花色基因型各含有_____对隐性纯合基因。若用甲、乙、丙3个红花纯合品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纯合白花株系的花色基因组成中存在2对或3对或4对隐性纯合基因,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预测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 体变异、交叉互换等情况)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 则该白花綠系的基因型中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 ②若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 【答案】 (1). 非同源染色体 (2). 9/16或3/4或100% (3). 1 (4). 让该白花株系分别与甲、乙、丙杂交,分别统计子代的花色类型 (5). 其中两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紫花,另一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 (6). 其中一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紫色花,另二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先根据花色遗传的生化机制图判断蓝花植株、白花植株含有的部分基因,然后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断亲代的基因型,或根据亲代可能的基因组合,判断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2)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说明3个纯合红花株系均不能产生蓝色色素,甲、乙、丙株系的花色基因型各含有1对不同的隐性纯合基因aa、bb、dd和一对显性纯和基因EE。用甲、乙、丙3个红花纯合品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纯合白花株系的花色基因组成中存在aa、bb、dd、ee中的2对或3对或4对隐性纯合基因,可让该白花株系分别与甲、乙、丙杂交,分别统计子代的花色类型。 ①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ee,若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则其中一定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与甲、乙、丙中的一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相同,且二者杂交子代全开红花;与甲、乙、丙中的另外两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不同,杂交子代全开紫花。 ②若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除ee外,其中一定有两对隐性纯合基因与甲、乙、 - 18 -

丙中的两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相同,且杂交子代全开红花;与甲、乙、丙中的另外一个所含的隐性纯合基因不同,杂交子代全开紫花。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某纯合白花株系一定含有ee基因。 (2)根据第(2)小题的实验结论,逆推可能的实验结果。 34. 下图是肝细胞中所进 行的有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 (2)在肝细胞A中,促进①过程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完成⑤和⑧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肝细胞B产生的C02进入血液通过血液 循环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并使呼吸加快,C02 对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叫________。 (4)据图中一些箭头和序号分析,可见胰岛素能促进_______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5)下图为某疾病的发病原理,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__________,激素B为_______,激素A含量高时对于垂体的作用称为 _________ ,根据免疫学原理,如何缓解此种疾病_____。 【答案】 (1). 组织液 (2). 胰高血糖素 (3). 细胞质基质 (4). 线粒体基质 (5). 体液调节 (6). 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7). 自身免疫病 (8). 促甲状腺激素 (9). 反馈调节 (10). 使用免疫抑制剂或使用能特异结合抗体的抗体(降低抗体含量的药物均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免疫,考查对血糖平衡、激素分泌调节、自身免疫病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图判断葡萄糖的去向,联系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理解自身免疫病的机理。 (1)肝细胞被组织液包围。 (2)在肝细胞A中,促进①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⑤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⑧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 (3)肝细胞B产生的C02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并使呼吸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 - 19 -

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4)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5)图中抗体与甲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自身免疫病;垂体分泌的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A含量高时对于垂体有反馈抑制作用。根据免疫学原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或使用能特异结合抗体的抗体(降低抗体含量的药物)可缓解此种疾病。 - 2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m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