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9-16 07:16: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1.下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匿笑(nì) 嫌弃 更胜一酬 春花秋实 B.啜泣(duō ) 山涯 头晕目眩 盘虬卧龙 C.贪婪(lán ) 绽放 一丝不苟 玲珑剔透 D.玷污(diàn ) 闲瑕 心旷神怡 繁弦疾管 【答案】C(2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网传天然气要涨价,市民们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C.我豁然开朗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满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

D.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答案】D(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D中“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而句子中“常常”,用词不错。不符合句意,固然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⑤ ③ ① ④ ② B.① ④ ③ ② ⑤ C.⑤ ① ③ ④ ② D.② ⑤ ① ④ ③ 【答案】C(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中③举例子承接①,固选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 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失 这是他自己的 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他舍不得丢失 这是他自己的 【答案】A(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中根据前文,先境遇再感触,故排除BD.是自己的,所以不舍得丢失,故排除C。选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对下面语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盲是对缺乏知识文化和基本能力的人的称呼,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人们对文盲的定义不断变化,现在常常把文盲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即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的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例如前几年,某市教育委员会对文盲下了新的定义: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信号等的人均被纳入“文盲”范畴。这表明(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答案】B(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内容,语段中人们对“文盲”的定义的变化。故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晚 云

2

梅尧臣

黕黕①日脚②云,断续如破滩。忽舒金翠尾,始识秦女鸾③。又改为连牛,缀燧④怀齐单。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⑤。风吹了无物,犹立船头看。

注释:①黕黕(dǎn):发黑的样子。②日脚:指透过云层下射的日光。③秦女鸾:指凤凰,是借用秦穆公之女弄玉的故事。④连牛,缀燧:指火牛阵,是借用田单的故事。⑤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写奇兵围城的情景。额额,形容城高;未剜,穴道尚未挖通。

7. 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端两句是说,乌云在晚风中舒卷离合,集散不定,犹如支离割裂的河滩,尚未连成一片。 B.中间六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 C.收尾两句,是写诗人为晚云的奇妙景象所吸引的情形。

D.最后两句补出写景的立足点,点明以上的描述,都属诗人途中所见,从而增强了真切感。 8.对这首诗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端两句,写所见晚云的最初形态,并顺手点题。

B.诗人在这首诗中飞驰想象,借助古代故事,采用一系列复杂的比喻,写出晚云的奇妙变幻,手法是新巧的。

C.本诗全力描绘傍晚云霞的变幻多姿,色彩鲜明,比喻奇妙,使人耳目一新。

D.梅尧臣认为好诗要能“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首诗正是借助于新奇的夸张和拟人,把晚云的难写之景,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答案】

7.B(2分) 8.D(2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B项中间六句写晚云变幻所构成的奇异景色。B错,故选B。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D中梅尧臣认为好诗要能“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该篇正是借助于新奇的比喻和联想,把晚云的难写之景,展现于人们的眼前。D错,故选D。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邴原泣学

3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父母)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9.下列画线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于是遂就书。

A.于 /是 遂 就 书 B.于 是 /遂 就 书 C.于 是 遂/ 就 书 D.于 是 遂 就/ 书 10.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2分)

(1)舍:( ) (2)徒:( ) 11. 说说“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的意思。(2分) 12.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为什么?(2分) 13.邴原为什么“泣学”?(2分) 【答案】 9.(2分)B

10.(2分) (1)房屋(1分) (2)白白的(1分)

11.(2分)一是因为仰慕他们有亲人,(1分)二是羡慕他们能学习。(1分) 12.(2分)无私、(1分)乐于助人(1分)

13.(2分)因为邴原是个孤儿,非常贫穷,而孤独、贫穷都容易引起伤感:(1分)加上看到别人有父母能读书,心中更加悲伤,所以就哭了。(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本题中“于是”表示转折,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愿”“羡”,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