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02 08: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8.1 牛顿第一定律

主备人:李玉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检测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4页第1页自然段,看图11.5-1。 ①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

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但最终要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 二.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自学指导: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间20分钟)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5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控制方法: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

(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法: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 ③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要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少。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速度不会减慢,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教师指导(时间5分钟) 3、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惯性

(1)、演示:让学生照课文第36页图11.5-4所示,把4 个棋子摞起来。先猜猜:如果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

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6页有关内容: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7页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安全带防止和减小汽车发生事故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

三. 课堂小结:(约3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课收获) 四.当堂检测.(时间15分钟)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8.1牛顿第一定律

一、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44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课本45页的探究实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实验小车都必须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三种不同的材料,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做一做】利用桌上的器材按设计思路完成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表格 表面材料 毛 巾 棉 布 木 板 光滑水平面 阻力大小 小车滑动距离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阻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概括

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自学检测1:

1.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问:(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_____ 就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牛顿第一定律因为是用 的方法得出,所以它 (填“是”或“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二、学习目标2: 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自学指导2:阅读课本46页.

(1)动手完成“想想做做”,并思考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

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自学检测2

2、举例写出你观察到的在生产、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发生的惯性现象的两个例子,并结合所举事例分别说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例子: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2、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3、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

A、汽车加速 B、汽车速度过快 C、紧急刹车 D、汽车突然启动 4.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 失去了惯性 B 具有惯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惯性大于阻力 5. 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 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 B.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子弹具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6.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市内限速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容易造成事故。B.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处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如在太空的飞船内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存在没有惯性的物体

8.2二力平衡力

主备人: 梅炳灵 审核人:梅炳灵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检测题,毛巾、木板、小车、钩码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完成下列问题。(时间1分钟) 二.先学后教

活动二:阅读课本47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 2.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活动三:合作探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根据桌上所准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还有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用教材图12.6—1的装置进行。

(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结论: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 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木块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以看到: 结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方向 才可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木块静止,用手旋转木块至某一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