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轮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 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4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教师用书

更新时间:2023-12-01 16: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基础突破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解答题目。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的熟悉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类活用六大类型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教材例句 名词+名词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分析:“籍”和“吏民”皆为名词,构成动宾关系,故“籍”活用为动词,译为“登记” 两个名词连用,两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这两个名词形成主谓关系,那么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这两个名词是动宾关系,那么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 .分析:“军”为名词,与“(于)霸上”构成动补关系,故“军”活用为动词,译为“驻扎、驻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分析:“能”是能愿动词,一般修饰动词,这里修饰了名词“水”,故“水”活用为动词 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分析:“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后面“歌”的行为的状态。故句中“歌”为名词,需要活用为动词,译为“唱歌” 而(表修饰)+名词 当连词“而”表修饰关系时,其后面的名词表动作行为的状态,要活用为动词 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 被副词、能愿动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补语 名词本来不能带补语,但有时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有了动词的特点,活用为一般动词 规律总结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名词+代词 .分析:“名”为名词,“之”为代词,构成动宾关系,故“名”活用为动词,译为“给……命名” [即时小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代词作宾语,其前边的名词要活用作动词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贤士不可以骄恣屈也。昔赵宣孟之绛,见骫

[注]

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

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注】 骫(wěi):弯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

(1)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

译文: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注意“乘”“礼”等词的翻译。 答案: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2)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

译文: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王”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答案: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3)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

译文: 解析:句中的“下”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喂下”。

答案: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 (4)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

译文: 解析:句中的“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仆人”。

答案: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

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即使现在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所在。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国都绛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赵宣孟问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赵宣孟说:“这些食物你全都吃了,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果谓语前面的名词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教材例句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分析:“翼”解释为“翅膀”,为名词,放在动词“蔽”之前,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译为“像翅膀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分析:“箕畚”为名词,放在动词“运”之前,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译为“用竹筐”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分析:“日”为时间名词,与动词“笃”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日”用作状语,译为“一天天地”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在前面加“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一……”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地点。这一类名词的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规律总结 分析:“上、下”为方位名词,与动词“食、特点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饮”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上、加上介词“向”“到”或者下”用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对”“在”“从”等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分析:“兄”解释为“兄长”,为名词,放在动词“事”之前,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表示对人的某种态度,故“兄”用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即时小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

译文: 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晚”“用拐杖”。

答案:有个人在夜晚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

有个人在夜晚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它跑到山下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而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教材例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善”为形容词,与名词“留侯张良”构成动宾关系,故“善”活用为动词,译为“与……交好”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分析:“欣”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与“所”构成“所”字结构,为名词性短语,译为“喜爱” 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能愿动词+形容词 所+形容词 形容词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没有使动、意动的意思,就是用作一般动词。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形容词译为相应的动词 规律总结 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文字:“像对待……一样” 分析:“可”为能愿动词,修饰了形容词“亲”,句中缺少了谓语动词,故“亲”为动词,译为“亲近”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分析:“既”为副词,作状语,修饰了形容词“白”,故“白”为动词,译为“显出白色” [即时小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可”后面,活用为动词 副词+形容词 形容词放在某些副词之后,往往活用为动词 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庄子·盗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

译文: (2)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译文: 解析:(1)句中的“穷”,(2)句中的“高”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陷入穷途末路境地”“推崇”。

答案:(1)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

(2)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

然而一再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德行全备,而战于涿鹿郊野,流血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武王讨伐纣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人所推崇的。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教材例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动词活用为名词 .分析:“至”为动词,与“少”构成主谓关当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规律总结 系,故“至”活用为名词,作主语,译为“到达的人” 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动词翻译为相应的名词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②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分析:①“贤”为形容词,与“及孔子”构成主谓宾关系,故“贤”活用为名词,作主语,译为“贤能” ②“正”为形容词,与“乘”构成动宾关系,故“正”活用为名词,作宾语,译为“正道” [即时小练]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

译文: (2)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

译文: 解析:(1)句中的“善”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的意思。(2)句中的“修”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匡助的做法”。

答案:(1)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

(2)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可疑时,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形容词用在“其”“之”等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②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