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复习

更新时间:2024-02-28 23: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绪论】

1-1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目的 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消息 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信息 是消息中所包含的有效内容。(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1-2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息源 ->信源编码->加密->信道编码->数字调制->信道->数字解调->信道译码->解密->信源译码->受信者 噪声源 信源编码 功能:一、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二、完成模/数(A/D)转换。 信道编码 目的: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加密 目的: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数字调制 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外,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 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相对(差分)相移键控(DPSK)。

数字通信:优点:一、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二、传输差错可控;

三、便于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变换、存储; 四、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五、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一般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1-3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带通(频带或调制)传输系统。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按传输煤质分类: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ex模拟调制信号),时分复用(ex数字调制信号),码分复用(ex CDMA)。

通信方式的分类:⑴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⑵并行传输、串行传输。

1-4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量I ,单位 比特(b) ,消息发生的概率P(x):

I?log1aP(x)??logaP(x);a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声明,取2。

当a=e时,信息量单位为 奈特(nat);当a=10时,信息量单位为 哈特莱(Hartley)。 平均信息量H(x):单位(b / 符号)

H(x)?P(x1)[?logM2P(x1)]?P(x2)[?log2P(x2)]???P(xM)[?log2P(xM)]???P(xi)logi?12P(xi)

1-5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标准性、可维护性 等。 有效性:是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 可靠性: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码元传输速率RB ,又称码元速率、传码率。单位 波特(B)。 若每个码元的长度为T秒,则有RB?1T

信息传输速率Rb ,简称传言率、比特率。单位 比特/秒(b / s或bps)。 若采用M进制码元的传输中,Rb?RBlog2M

频带利用率?,单位带宽(每赫)内的传输速率,(B / Hz)。 有??RBB (B / Hz)或

??RbB [ b /(s*Hz)]

误码率Pe ,Pe = 错误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误信率Pb ,Pb = 错误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 二进制中 Pe = Pb 。

1-6小结

信号 是与消息相对应的电量,它是消息的物理载体。

题1-4 一个由字母A,B,C,D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

替A,01代替B,10代替C,11代替D,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肯能性分别为PA?均信息速率。

解:(1)码速率为RB?15,PB?14,PC?14,PD?310,试计算传输的平

12?5?10?3?100(B),

等概时,平均信息率为Rb?RBlog31024?200(b/s)

102(2)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为

H(x)?15log25?24log24?log3单位(b / 符号)

?(0.2?2.32?0.5?2?0.3?1.74)?1.985则平均信息量Rb?RB?H(x)?(100?1.985)?198.5(b/s)

习题

题1-6 设一信息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

余112个出现的概率为1/224,。信息源每秒发出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试计算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

nH(x)???P(xi)logi?12P(xi)1224log21224

??16??6.405132log1232?112?已知码元速率RB =1000 B,所以平均信息速率为

Rb?RB?H(x)?1000?6.405?6405(b/s)

题1-10 已知某四进制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言率为2400 b/s,接收端在0.5h内共收到216个

错误码元,试计算该系统的误码率Pe。 解:

Pe?2162400?0.5?60?60log2?10?4

4

第4章【信道】

4-1无线信道

D2?(2d)2?8rh

D为发送方到接收方的距离,r为地球半径,h为天线高度。

4-2有线信道

有线信道 分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

4-3信道的数学模型

调制信道模型

e0(t)?f[ei(t)]?n(t)

乘性干扰 加性干扰

4-5信道中的噪声

白噪声 又常称热噪声,属于加性干扰。

4-6信道容量

对于带宽有限、平均功率有限的高斯白噪声连续信道,其信道容量为

Ct?Blog2(1?SN)(b/s)

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W),N为噪声功率(W),B为带宽(Hz)。 设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W/Hz),则N?n0B,Ct

?Blog2(1?Sn0B)(b/s)

习题

题4-5 某个信息源由A,B,C,D等四个符号组成。设每个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分别为

1/4,1/4,3/16,5/16,经过信道传输后,每个符号正确接收的概率为1021/1024,错位其他符号的条件概率P(xi/yi)均为1/1024,试画出此信道模型,并求出该信道的容量C等于多少b/符号。 解:

mniiH(xy)??(y)?[P(xj?1i?1yi)log2P(xiyi)]P(AA)?1021/1024,P(B|B)?P(C|C)?P(D|D)?1021/1024P(A|B)?P(A|C)?P(A|D)?P(B|A)?P(B|C)?P(B|D)?P(D|A)?P(D|B)?P(D|C)?1/1024C?H(x)?H(x|y)?1.967(b/符号)题4-6 若题4-5中的四个符号分别用二进制码组00、01、10、11表示,每个二进制码元

用宽度为5ms的脉冲传输,试求出该信道的容量Ct等于多少b/s。 解:

因为每个符号用2个二进制码表示,且每个二进制码宽度为5ms, 所以

1s5ms?2?100(符号/s)

信道容量为Ct?rC?100?1.967?196.7(b/s)

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 是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的一种过程。

广义的调制分为 基带调制 [注:码型变换] 和 带通调制(载波调制)[注: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信号]。

调制信号 - 指来自信源的基带信号

解调- 调制的逆过程,其作用是将已调信号中的调制信号恢复出来。

载波调制 -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参数的过程。

调制的目的

? 提高无线通信时的天线辐射效率。

? 把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以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 扩展信号带宽,提高系统抗干扰、抗衰落能力 ? 实现传输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互换

5-1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正弦性载波表示式: c(t)设:正弦型载波为 式中,A — 载波幅度;

?Acos??ct??0? ?c — 载波角频率; ?0 — 载波初始相位(假定?0 = 0)。

则根据调制定义,幅度调制信号(已调信号)一般可表示成

sm(t)?Am(t)cos?ct

式中, m(t)— 基带调制信号。

? AM信号的特性

? 带宽:它是带有载波分量的双边带信号,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 fH 的两倍:

BAM?2fH

包络检波器 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

5-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

调频信号的带宽

BFM?2(mf?1)fm?2(?f?fm)

5-5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调制方式 传输带宽 So/No 设备复杂程度 简单 主要应用 中短波无线电广播 AM 2fm2fm 1?Si??So??? ????3?n0fm??No?AM??Si?So??????nf?No?DSB?0m?? ??DSB 中等 应用较少 SSB fm ?Si?So???????No?SSB?n0fm?? ??复杂 短波无线电广播、话音频分复用、载波通信、数据传输 VSB 略大于fm 近似SSB 复杂 电视广播、数据传输 超短波小功率电台(窄带FM);调FM 2(mf?1)fm 32?So??mf??2?No?FM?Si??nf?0m?? ??中等 频立体声广播等高质量通信(宽带FM) 5-6频分复用和调频立体声

频分复用 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信道的频带或时间资源,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习题

题5-17 已知某单频调频波的振幅是10V,瞬时频率为

3f(t)?10?10cos2??10t(Hz)

643试求:(1)此调频波的表达式;(2)此调频波的频率偏移、调频指数和频带宽度;(3)若调制信号频率提高到2?10Hz,则调频波的频偏、调频指数和频带宽度如何变化? 解:(1)利用三角函数变换

f(t)?10?10(1056?10cos2??10t3343?10cos2??10t)63

得sFM(t)?10cos(2??10t?10sin2??10t)(2)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0kHz,mf?10,B?22kHz

3(3)若调制信号频率提高到2?10Hz,则?f?10kHz,mf?5,B?24kHz

第6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信号 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很低频率开始。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

6-1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单边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

Ps(f)?2fsP(1?P)|G1(f)?G2(f)|2?fs|PG1(0)?(1?P)G2(0)|?(f)?22?2fs2?|PG1(mfs)?(1?P)G2(mfs)|?(f?mfs),f?0m???2

式中fs?1/Ts为码元速率;Ts为码元宽度(持续时间);

G1(f),G2(f)分别为g1(t),g2(t)的傅里叶变换。结论:(1)二进制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Ps(f)可能包含连续谱(第一项)和离散谱(第二项)。(2)连续谱总是存在的,这是因为代表数据信息的g1(t),g2(t)波形不能完全相同,故有G1(f)?G2(f)。谱的形状取决于g1(t),g2(t)的频谱以及出现的概率P。(3)离散谱是否存在,取决于g1(t),g2(t)的波形机器弧线的概率P。

6-2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传输码的码型选择原则:

(1)不含直流,且低频分量尽量少;

(2)应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以便于从接收码流中提取定是信号; (3)功率谱主瓣宽度窄,以节省传输频带;

(4)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

(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即码型应具有一定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监测; (6)编译码简单,以降低通信延时和成本。

6-3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n????Gr(?)?C(?)???GR(?)?抽样判决{a}n?????{a} 发送滤波器 传输信道 接收滤波器 n(t)

6-4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消除码间串扰的基本思想:让它在Ts?t0,2Ts?t0等后面码元抽样判决时刻上正好为0。

1无码间串扰时的基带传输特性应满足该条件称为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理想低通特性

Ts?H(??i2?iTs)?1,|?|??Ts

???T,|?|?sint?sTsTs?h(t)??Sa(?t/Ts) H(?)??冲击响应为??0,|?|??tTs?Ts?带宽B?1/2Ts(Hz),最高频带利用率为??RB/B?2(B/Hz) 余弦滚降特性

?(1??)??Ts,0?|?|?Ts??TsTs?(1??)?(1??)?H(?)??[1?sin(??)],?|?|?2?TsTsTs?2???0,|?|?Ts?

sinh(t)??Tstt?cos1???tTs22?Ts4?tT2s

?为滚降系数,用于描述滚降程度。它的定义为??f?/fN

fN为奈奎斯特带宽,f?为超初奈奎斯特带宽的扩展量。

??RBB?2fN(1??)fN?2(1??)(B/Hz)

6-6眼图

眼图 是指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6-7部分响应系统

频带利用率为??RBB?1Ts/12Ts?2(B/Hz)

习题

题6-7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1000000000101,试确定响应的AMI码及HDB3码,并分别画

出它们的波形图。 解: AMI HDB3 1 1 -1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0 0 +B 0 0 0 0 +V -B 0 0 0 -V 0 AMI

HDB3

题6-8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100101,试确定相应的双相码和CMI码,并分别画出它们的

波形图。 解: 双相码 CMI 1 10 11 0 01 01 1 10 00 1 10 11 0 01 01 0 01 01 1 10 00 0 01 01 1 10 11

题6-11 设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组成总特性为H(?),若要求

以2/Ts波特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试验证图所示的各种H(?)能否满足抽样点上无码间串扰的条件。 解:

以2/Ts波特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系统若要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则传输特性应满足

4?2????H(??Ti)?C,|?|?T?issH(?)???0,|?|?2??Ts?

对于(a),当|?|?2?Ts2?Ts2?Ts2?Ts时,?H(??i4?Ts4?Ts4?Ts4?Tsi)≠C,所以不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的条件;

对于(b),当|?|?时,?H(??ii)≠C,所以不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的条件;

对于(c),当|?|?时,?H(??ii)= C,所以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的条件;

对于(d),当|?|?时,?H(??ii)≠C,所以不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的条件。

第7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习题

题7-2 设某OOK系统的码元速率为1000B,载波信号为Acos(4??106t):

(1)每个码元中包含多少个载波周期? (2)求OOK信号的第一零点带宽。

解:(1)由题中是我已知条件可知RB?103(B) 因此一个码元周期为Ts?1RB?10?3(s)

载波频率为fs?载波周期为T?4??102?12?10?66?2?10(Hz)

6(s)

所以一个码元周期内有2000个载波周期。 (2)根据OOK的频谱特点,可知其带宽为B?2Ts?2RB?2000(Hz)

第9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9-1引言

数字化过程包括 抽样、量化、编码。

9-2模拟信号的抽样

恢复原信号的条件是 fs?2fH 最小抽样频率fs?2B(1?B为信号宽度,n为商

fHBkn)

fHB的整数部分,k为的小数部分,0?k?1

原信号频谱的最低频率fL和最高频率fH之差永远等于信号带宽B。 所以当0?fL?B时,有B?fH?2B。 平均信号量噪比为平均功率)。

S0Nq?M2(M为量化电平数,Nq为量化噪声功率的平均值,S0表示

9-4抽样信号的量化

A律中A=87.6 , ?律中的A=94.18

A值越大,在大电压段曲线的斜率越小,信号量噪比越差。

习题

题9-9 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635

(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

(2)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采用自然二进制码)。 解:(1)

极性码:??635?0?c1?1段落码:?635?128?c2?1?635?512?c3?1?635?1024?c4?0

由这三次比较,可知+635处于第七段。

段内码:第7段起始电平为512,均匀量化间隔为512/16=32个单位。 ?635?512?32?8?768?c5?0?635?512?32?4?640?c6?0?635?512?32?2?576?c7?1?635?512?32?3?608?c8?1

编码器输出码组为11100011,量化输出为+608个量化单位,量化误差为635-608=27个量化单位。

(2)除极性码外的7位非线性码组为1100011,相对应的均匀量化11位码为01001100000

题9-10 采用13折线A律编码电路,设接收端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最小量化间隔

为1个量化单位,并已知段内码改用折叠二进制码:

(1)译码器输出为多少量化单位?

(2)试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

解:

(1)因为c1=0,所以抽样值为负。c2c3c4=101,可知抽样值位于第6段,该段的起始电平为256,量化间隔为16个单位。尾音c5c6c7c8=0011表示抽样值在第6段中的第4小段,其量化值为256+16*4=320个量化单位。 所以译码器输出为 -320个量化单位。

(2)对应的均匀量化11位码为00101000000。

题9-11 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的量化间隔为1个量化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

-95量化单位:(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2)试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 解:(1)

极性码:??95?0?c1?0段内码:?95?128?c2?0?95?32?c3?1?95?64?c4?1

由此可知抽样值位于第4段,第4段的起始电平为64,量化间隔为4个量化单位。

?95?64?4?8?96?c5?0段内码:

?95?64?4?4?80?c6?1?95?64?4?6?88?c7?1?95?64?4?7?92?c8?1

编码器输出码组为00110111,量化输出为 -92个量化单位,量化误差为95-92=3个量化单位。

(2)对应均匀量化11位码:00001011100。

题9-12 对信号m(t)?Mfs??f0。

sin2?f0t进行简单的增量调制,若台阶?和抽样频率选择得既

保证不过载,又保证不致因信号振幅太小而使增量调制器不能正常编码,试证明此时要求

dm(t)证:要保证增量调制不过载,则要求

dt?K?max??t??Ts??fs

dm(t)因为

dt?M?0cos?0t,?0?2?f0

dm(t)所以

dt?M?0??fs

max同时系统要求保证正常编码,要求

m(t)max??2

M?即

?2?fs?M?0?,从而可得

?2?2?f0

所以

fs??f0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11-1概述

差错控制技术主要有 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检错删除。

11-2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分组码一般用符号(n,k)表示,n是码组的总位数,又称码组的码组的长度(码长),k是码组中信息码元的数目,n-k=r是码组中监督码元的数目。 码重 在分组码中,把码组中“1”的个数目称为码组的重量。

码距 把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的距离。码距又称汉明距离。 最小码距d0 某种编码中各个码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为了监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e?1 为了纠正t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2t?1

为了纠正t个错码,同时监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e?t?1(e?t)

11-5线性分组码

若码长为n,信息位数为k,则监督位数r=n-k。如果希望用r个监督为构造出r个监督关系式来指示一位错码的n种可能位置,则要求2?1?n或2?k?r?1

rr习题

?1110100110101011-7 已知某线性码的监督矩阵为H?????1011001??试列出其所有可能的码组。 ???题

解:因为典型监督矩阵H?[PIr],n=7,k=4,r=n-k=3,而典型生成矩阵G?[IkQ]其中?1000111?0100110TQ?P,H已经是典型的监督矩阵,所以可以写成生成矩阵为G???0010101??0001011???, ???许用码组[a6a5a4a3a2a1a0]?[a6a5a4a3]?G,所以需用码组为 0000000 0010101 0100110 0110011

1000111 1010010 1100001 1110100 0001011 0011110 0101101 0111000 1001100 1011001 1101010 1111111

为了纠正t个错码,同时监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e?t?1(e?t)

11-5线性分组码

若码长为n,信息位数为k,则监督位数r=n-k。如果希望用r个监督为构造出r个监督关系式来指示一位错码的n种可能位置,则要求2?1?n或2?k?r?1

rr习题

?1110100110101011-7 已知某线性码的监督矩阵为H?????1011001??试列出其所有可能的码组。 ???题

解:因为典型监督矩阵H?[PIr],n=7,k=4,r=n-k=3,而典型生成矩阵G?[IkQ]其中?1000111?0100110TQ?P,H已经是典型的监督矩阵,所以可以写成生成矩阵为G???0010101??0001011???, ???许用码组[a6a5a4a3a2a1a0]?[a6a5a4a3]?G,所以需用码组为 0000000 0010101 0100110 0110011

1000111 1010010 1100001 1110100 0001011 0011110 0101101 0111000 1001100 1011001 1101010 11111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1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