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与昆弋

更新时间:2024-04-04 12: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名称:中国古代音乐史

课题内容:明清时期音乐—— “南戏与昆弋”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举例法 欣赏法 教学班级: 课 时 :二 授课时间:2011-5-23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南戏新的发展情况,并且能

够熟练掌握昆山腔和弋阳腔的知识。

教学重点:南戏与传奇 昆山腔 弋阳腔 教学难点:昆山腔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五节 弋阳腔

一、导课:复习南戏的产生与历代的发展

二、学习新课:

南戏向传奇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方面则因流传地区的不同而逐渐

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声腔体系。影响最大的有“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 (一) 余姚腔

源出会稽南戏,形成于浙江余姚。万历以前颇盛行,但后来被弋阳腔所吸收融化至合流,而没有得到独立发展。代表剧目高明《琵琶行》,风靡全国。

(二) 海盐腔

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明代万历以前与弋阳腔最盛。对昆山腔和弋阳腔的演变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万历年以后日趋衰落而渐绝技。代表作品:汤显祖《临安四梦》

(三)弋阳腔

1、概况:弋阳腔,戏曲声腔。简称“弋腔”。由于音调比较高

亢,后来又简称“高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

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

2、特点:

(1)伴奏:只以锣鼓伴奏。

(2)形式通俗,唱腔灵活自由,“字多音少,一泄而尽”(见清 (3)流传区域:清初流于北京,称之为“京腔”。弋阳腔流传

到华南、华北、西南等地,与当地语言、民歌结合,逐渐形成四川的、湖南的、浙江的、江西的赣剧、瑞河戏,北方的柳子戏等。现在川、湘等剧中的各种高腔,都属于弋阳腔一系,有的剧种还以演唱高腔为主,它们都保持着后台帮腔和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腔调却各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形式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新。

(4)发展:早期采用通行传奇剧本,每个曲牌所包含的唱词

有限,帮腔形式也比较简单,通常每句末尾数字都用帮腔。

后来将帮腔部分适当集中,并不断实践创造出不

同的帮法,有唱前帮、唱后帮、整段帮、演员唱上句后台帮下句等多种多样的帮法。唱词也渐渐突破原牌格调的限制,增加一些接近口语的唱词,谓之“滚唱”;随口念说叫“滚白”。

(5)音乐:曲牌连套体制

(6)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

(7)代表剧目:《荆》、《刘》、《拜》、《杀》传统节目;《吕蒙

正破窑记》、《薛仁贵白袍记》、《古城记》、《草庐记》等新编剧目。

(8)明清高腔剧种主要有:

四川: 川剧高腔

湖南: 湘剧高腔 (四)昆山腔

三、总结:弋阳腔正是以其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

赢得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喜爱。

第二课时

第六节 昆山腔

一、产生与发展:昆山腔系原称,简称“昆腔”,代表剧种昆曲

或昆剧。

1、最初是在江苏昆山一带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

2、明初已有“昆山腔”之称。嘉靖、隆庆年间,流于太仓的戏

曲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吸收弋阳、海盐诸腔的音乐和北曲唱法,与过云适、张梅谷等人共同研究,改创出新的昆腔。伴奏乐器:笛、管、箫、笙、琵琶、鼓、板、锣等。改革后的昆腔婉转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成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

3、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出

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4、万历(1573—1620年)以来,昆腔很快扩展到了江苏、浙

江各地。后由士大夫阶层带入北京,成为玉熙宫大戏之一。自此至清初,便出现了一个以昆腔为代表的传奇剧最兴盛的时期,昆腔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一时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和作家。如汤显祖《牡丹亭》、高濂《玉簪记》、王玉峰《焚香记》、李玉《千钟录》、无名氏《鸣凤记》、洪生《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孔尚任《桃

花扇》。

5、清代后期,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而昆腔却由于剧本的内容和

形式脱离了群众,艺术上趋于僵化,逐渐走向衰落。但在京剧、川剧、湘剧、晋剧等剧目中仍保存若干昆腔剧目和较多的曲牌。

6、建国后,国家先后恢复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宁昆等

专业演出单位,有计划地培养了新人进行艺术改革,使昆腔获得新的生命。

7、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

遗产代表作”。

二、特点:

1、昆曲剧本文学性强,音乐与表演艺术传统丰富。有的和当地

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形成昆山腔声腔系统。昆曲门派主要分为南曲与北曲。

2、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

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3、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

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4、伴奏: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

(打击乐俱备)。

5、剧目: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

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

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陈静《十五贯》等。

四、总结: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表演

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而昆曲艺术则是这棵树上的一朵奇葩。

课题名称:中国古代音乐史

课题内容:明清时期音乐—— “南戏与昆弋”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举例法 欣赏法

教学班级: 课 时 :二 授课时间:2011-5-23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南戏新的发展情况,并且能

够熟练掌握昆山腔和弋阳腔的知识。

教学重点:南戏与传奇 昆山腔 弋阳腔 教学难点:昆山腔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五节 弋阳腔

一、导课:复习南戏的产生与历代的发展

二、学习新课:

南戏向传奇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方面则因流传地区的不同而逐渐

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声腔体系。影响最大的有“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 (三) 余姚腔

源出会稽南戏,形成于浙江余姚。万历以前颇盛行,但后来被弋阳腔所吸收融化至合流,而没有得到独立发展。代表剧目高明《琵琶行》,风靡全国。

(四) 海盐腔

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明代万历以前与弋阳腔最盛。对昆山腔和弋阳腔的演变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万历年以后日趋衰落而渐绝技。代表作品:汤显祖《临安四梦》

(三)弋阳腔

1、概况:弋阳腔,戏曲声腔。简称“弋腔”。由于音调比较高

亢,后来又简称“高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

2、特点:

(1)伴奏:只以锣鼓伴奏。

(2)形式通俗,唱腔灵活自由,“字多音少,一泄而尽”(见清

李渔亦《闲情偶寄》)。富于口语化,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流传区域:清初流于北京,称之为“京腔”。弋阳腔流传

到华南、华北、西南等地,与当地语言、民歌结合,逐渐形成四川的、湖南的、浙江的、江西的赣剧、瑞河戏,北方的柳子戏等。现在川、湘等剧中的各种高腔,都属于弋阳腔一系,有的剧种还以演唱高腔为主,它们都保持着后台帮腔和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腔调却各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形式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新。

(4)发展:早期采用通行传奇剧本,每个曲牌所包含的唱词有

限,帮腔形式也比较简单,通常每句末尾数字都用帮腔。

后来将帮腔部分适当集中,并不断实践创造出不

同的帮法,有唱前帮、唱后帮、整段帮、演员唱上句后台帮下句等多种多样的帮法。唱词也渐渐突破原牌格调的限制,增加一些接近口语的唱词,谓之“滚唱”;随口念说叫“滚白”。

(5)音乐:曲牌连套体制

(6)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

(7)代表剧目:《荆》、《刘》、《拜》、《杀》传统节目;《吕蒙

正破窑记》、《薛仁贵白袍记》、《古城记》、《草庐记》等新编剧目。

(8)明清高腔剧种主要有:

四川: 川剧高腔

湖南: 湘剧高腔 (四)昆山腔

三、总结:弋阳腔正是以其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

赢得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喜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e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