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制造业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16 07: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0年制造业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9月

如何理解7 月30 日政治局会议所提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这一新的战略导向下,我国经济结构会产生怎样的中长期结构优化效应?7 月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表述构成未来中长期我国经济转型的清晰战略路径。如何理解这一极为精炼的描述背后所代表的发展战略选择?我们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试图较为清晰地解读“双循环”发展模式的本质:

一、横向对比其他成功实现长期较快增长的经济体,“双循环”代表了怎样全新的发展模式,为何对我国而言这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二、纵向总结我国过去三十年的转型发展之路,为何“双循环”实际上是2017 年以来我国经济的“第三次转型”的核心内容,这一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内需消费升级带动制造业高级化”?

三、未来我国经济政策组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经济结构会产生怎样的中长期结构优化效应?

1. 横向比较:“双循环”开创第三条发展路径——“开放大国”模式

“双循环”勾勒出一个区别于全球现有两大成功模式的第三条发展路径——“开放大国”模式。横向对比全球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它和现有能够看到的两个成功模式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建构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在总量和人均意义上的发展的不匹配,以及我们所处的制造业全球存量竞争的大格局里面。“双循环”是我们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求得的一个最优解,但是确实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发展格局。从横向角度比较分析,在战后我们还没有看到有类似于我们现在规划的中长期发展路径的其他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要面临很多原创性和整体性比较强的政策与规划。

1.1 既有模式一:大国模式——“内循环带动外循环”

全球存在两种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一种就是发达国家为主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为“以内循环来带动外循环”。以美国为代表,因其制造业集中于价值链高端领域,本身就已经处于制造业生产技术的顶端和前沿位置。从而制造业的高端化程度,超过了人口结构能够支撑的最大产能。这样的一个矛盾如何解决?就是把比较偏中低端的生产环节全部外包,对新兴市场国家以投资的形式进行全球的产能布局,产成品则较多的以商品进口的形式回流美国,进行消费。考虑到美国人口数量位于发达国家中的第一位,同时因为这样的一种模式,居民消费会明显的大于本国的工业生产,从而形成连续的大额经常账户的逆差,特别是货物贸易的逆差。但与发展中经济体靠对外融资弥补经常账户赤字不同,美国依靠自己的美元发行来融资。那么这种融资的格

第4 页共17 页

局的实质,就是凭借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获取了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顶尖地位,所以能

够实现攫取全球铸币税收入来弥补经常账户的逆差,而这也是主要发达国家共同采用

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大国发展的模式,特点是对于全球经济以溢出效应为主,没有

外部循环对于它自己的内部循环的带动作用。

图1:美国制造业增加值行业结构(%):集中于高端制造业

18

1990 2019

16

14

12

10

8

6

4

2

资料来源:CEIC,市场研究部

图2: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差额/全球GDP(%)

中国欧元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美国英国印度

2.0

1.5

1.0

0.5

0.0

-0.5

-1.0

-1.5

-2.0

-2.5

1994 1999 2004 2009 2014 2019 资料来源:CEIC,市场研究部

“以内循环来带动外循环”这种“大国经济”模式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适用,原因在于我们现在还未达到制造业技术顶端,与发达经济体还存一定差距。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会发现,中国的人均GDP 水平和人均工资水平都比发达国家要低很多,所以我

们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办法凭借本国的制造业实体在全球的竞争力,来获取全球金融

体系中的顶尖地位,从而我们的货币体系,也缺少从全球获得大量铸币税的这种可能

性。当然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终极目标,但是这个终极目标我们

仍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实现,这中间需要制造业有一个长期的持续升级的过程。在

第5 页共17 页

达到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因为主要需要依靠制造业的供给能力的不断进化,所以我们不能够也认为中国可以因为体量大,就可以做到国内需求大于国内生产,形成大量的经常账户逆差的情况。从我国的发展阶段出发,我国现阶段仍然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下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能力。所以这是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大国模式和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一个核心区别。

图3:制造业增加值率(%):中国仍低于美国和韩国

40 美国韩国中国

35

30

25

20

15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资料来源:CEIC,ADB,市场研究部

1.2 既有模式二:开放小国模式——“外循环带动内循环”

而另一种小国开放的模式与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也有很大的区别。以小国开放模式的典型——韩国和新加坡为例,这两个国家的特点是在制造业某一特定领域的生产效率非常高。韩国主要是电子产业,而新加坡则是化工产业链下游直接相关的一些先进材料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对于小型经济体来说,全球的需求可以认为是无限大的,所以它可以在某些特定领域里面集中本国的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去进行研发和升级迭代。也就是说,外需的某一个细分领域,已经足够一个小型的经济体去把自己发展成一个发达国家,所以说才会出现如韩国和新加坡这样比较成功的案例。

第6 页共17 页

图4:韩国制造业增加值结构(%):电子产业超过1/4

30

1990 2019

25

20

15

10

5

资料来源:CEIC,ADB,市场研究部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这样的案例之下,我们首先要求这样的经济体,它即使成为了发达国家(甚至像新加坡,人均GDP 已经达到或超过美国的水平),但是它的

总量GDP 加总起来,在全球经济的占比仍然是非常小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看

到这些国家能够持续地获得经常账户的顺差。最近几年,韩国经常账户差额平均能达

到GDP 的5%左右,而新加坡甚至可以达到20%左右,所以这是一个小国开放并聚

焦某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专业化,最后能够得到的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结果。

图5:新加坡经常账户差额/GDP(%)图6:韩国经常账户差额/GDP(%)

新加坡:服务贸易差额/GDP(%)新加坡:货物贸易差额/GDP(%)新加坡:经常账户差额/GDP(%)韩国:服务贸易差额/GDP(%)韩国:货物贸易差额/GDP(%)

40 20 0 14

韩国:经常账户差额/GDP(%)10

6

2

-2

-6

-20

-40 -10

76 80 84 88 92 96 00 04 08 12 16

72 76 80 84 88 92 96 00 04 08 12 16

资料来源:CEIC,市场研究部资料来源:CEIC,市场研究部

而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体体量已经达到全球的16.3%(2019 年),那么小国开放模式对我国来说也并不适用。为什么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

小型经济体,外需相对于我们国内的供给能力来说,池子不够大,所以我们还是要给

本国的供给能力重新开辟一份额外的需求,才能把本国的制造业发展能力不断迭代升

级上去。全球经济现在是中国的6 倍左右,外需当前只有我国5 倍的总规模,而这5

倍体量的增速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国只能走向“求人不如求己”。同时需

看到,我们自己现在的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仅处于美国的1/7 略高一点的水平,

所以我们未来的需求扩张、消费升级迭代的空间还很大。

第7 页共1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es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