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暨南大学 蔡明泽版本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09: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闻 传 播 学

1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传播学》笔记最终版本(背!)

新闻传播活动自古就有,真正的新闻传播事业则是起始于16--17世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后产生的。

新闻传播事业是横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他叔事业,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传播: 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系统、过程。 把资讯、意见、观点、态度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是与他人建立共同意识的人类信息交流行为与活动。 类型: (1)亲身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 (2)群体传播:指人们在“小团体”范围内的信息传播活动; (3)组织传播:指一群人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的,而生活在一个各具权利和义务的有机体内彼此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大众传播:指专门的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不确定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5)文化传播:指发生在具有不同国籍、种族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结合传播学教程第十四章)

(1)拉斯韦尔 1.主要著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术》、《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2.主要理论传播过程的单项直线模式(5W模式);传播的三大功能(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递文化遗产) (2)拉扎斯菲尔德 1、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 2、主要理论:开创了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舆论领袖”、“两级传播”等概念;提出民意测验的方法。 (3)库尔特·勒温 主要理论:提出“团体动力学”,指出个人从属于一定的团体,团体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提出“把关人”概念。 (4)霍夫兰主要理论:态度的转变 (5)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1、主要著作:《传播学概论》(原名《传媒、信息与人——人类传播一瞥》)、《报刊的四种理论》; 2、主要理论:四种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等。

2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简述传媒(报刊)的四种理论 1926年,威尔伯·施拉姆与弗雷德里克·塞伯特、西奥多·彼得森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被学界认为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具有指导意义。该书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该书的著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集权主义理论 集权主义理论是对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新闻思想所做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着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集权主义渊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和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等人的思想和学说。他们认为政治权利只有控制在少数有智慧、有经验的优秀人物手中,才能对国家实现强有力的和合法的统治;认为国家的权利应当是绝对的、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对涉及社会的意见和讨论应当严加控制,个人的自由权利必须服从国家的权利。显然,这种集权主义理论完全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 随着子恩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集权主义理论逐渐被自由主义理论所替代。 (2)自由主义理论 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发展并达到原点。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言论自由,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要求。由17世纪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密尔首先提出,由18世纪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弗逊以及19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学家约翰·密尔等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成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则。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相适应。它反映了一种物质的社会关系,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并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舆论上的自由竞争政事经济上竞争的反映。但是报业的自由竞争后来发展为报业的垄断,报业的垄断取消了观点的自由市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陷入了困境。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垄断的加剧,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逐渐被社会责任论替代。 (3)社会责任论 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也是“在传统理论上一个新思想的接技”。 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的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同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应该明确提出公众的自由高于媒介的自由,社会必须保护公众“获知的权利”以及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名誉不受损害的权利。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不同的概念,主张政府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与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产生了一些效果,因而在西方各国甚至在世界范围普遍受到重视。 (4)苏维埃理论 威尔伯·施拉姆:这一理论既是集权主义的变体,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它的根,在列宁和斯大林的花园中看到它的茎。 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3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 1、新闻定义: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03简答】为什么新闻需要经过新闻传播媒介的传播:新闻是满足社会全体公众的需求为目的的,只有最大限度的让社会知道,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如果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新闻。 2、新闻本质:新闻是一种精神现象,是新闻传播者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反映。 3、新闻基本特征: (1)真实性(准确、全面、深刻); (2)新鲜性(时间、时新、时宜); (3)公开性(必须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 (4)及时性 4、新闻分类: (1)硬新闻:题材严肃,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要求:严格的事件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能失之分秒,差之千里;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2)软新闻:人情味较浓,写的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受众在接受这类新闻时,产生即时报酬效应。 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大碍。 (3)硬新闻VS软新闻: 1、切身利益: 硬新闻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关系到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使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 软新闻于人们当前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 2、生存发展需要: 人们往往急于去了解硬新闻而不是软新闻 3、时效性: 硬新闻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晚了就毫无价值;软新闻对时效性要求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高 4、报道方式: 硬新闻要求报道尽量准确和量化;软新闻则要求讲究写作技巧,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娓娓道来。 5、新闻的本源【00名解】即新闻产生的根源,即新闻是什么,由什么构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本 源是事实,是人类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和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客观事实。事实的特点是:实在性、可确定性、可认知性、可陈述性。了解新闻本源的意义:提醒我们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把握新闻与事实间的内在关系,严格按照一定事物、现象的本来面貌和情况来客观、如实的表述和反映这一事物、现象、报道和传播这一事物、现象的新闻,而绝不能离开事实去报道和传播“新闻”。 6、新闻起源:指新闻传播活动的最早动因,即新闻传播活动是怎么产生的; 4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7、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必须弄清楚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及其真相,避免失实。交代新闻来源,可以使读者、听众、观众判断新闻的可靠程度,是取得受众新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机构的监督,避免记者、编辑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以维护新闻真实性。 8、新闻的基本属性: (1)信息属性 1、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陈述。对接受者来说,它是预先未知的事理,具有消除人们认识上不确定性的功能。 2、新闻VS信息 相同点:1、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表述;2、都是接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3、都讲求新鲜、真实和准确;4、都是可传递性 不同点:1、信息的包涵量比新闻大;2、信息时效性不及新闻强;3、信息的传播形式比新闻多;4、信息提供的服务效果更直接 3、认识新闻信息属性的意义:1、充分挖掘信息潜能,有效发挥新闻传媒的信息作用。信息具有反映功能、报知功能、预示功能、指导功能。2、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祖国四化建设。 (2)舆论属性 1、舆论:指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具有集合性与表层性、现实性与针对性、争议性与倾向性、公开性、自主性等特点。 2、舆论VS新闻 A新闻是舆论传播的载体和放大器; b新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舆论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意见酝酿、意见表达、形成多数、达成共识四个阶段。及时反映和沟通舆情,表达和交换群众意见,正是为舆论的最终形成做准备; c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舆论产生着新闻;新闻则是舆论的载体,新闻即可以反映和表达舆论,也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而新闻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又导致了新的舆论的产生。 舆论和新闻之间形成了这样一种循环往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 舆论监督: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发表批评和建议,这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表现,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形式。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媒介在反映舆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并通过这种倾向性扩大或扶植正确舆论,缩小或抑制错误舆论。(联系议程设置理论)】 3、认识新闻舆论属性的意义: (1)充分发挥舆论的功能和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舆论的功能:1.反映功能。体察群众的情绪,了解民心的向背,审视政局的动向,把握社会的脉搏;自觉地加强舆论调查,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情绪、心态、意向和要求,同时可以尽可能的通过舆论传播充分的反映舆情民意,帮助政府根据群众的意愿调整有关政策和决策,使其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不脱离群众。2、宣泄功能;3、监督功能;4、调节功能。舆论的调节功能对于缓解社会矛盾,调整社会机制,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以保证整治的清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积极发挥新闻媒介反映和引导舆论的有效作用。应注意以下问题:1、充分、适时和有效;2、注意把握好时机,注意传播的效果;3、注意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5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3)宣传属性 新闻: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宣传:宣传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向宣传对象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期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支持的社会活动。 相同点: (1)都是传播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反映和影响阶级舆论; (2)新闻传播事业的工具性和阶级性,决定了新闻传播事业必须要担负政治宣传的任务; (3)新闻可以用来宣传,宣传也可以成为新闻。 (4)现代宣传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 不同点: (1)内容不同:新闻内容是事实;宣传的内容是观点; (2)出发点不同:新闻出发点是受众需要;宣传的出发点是宣传者自身的需要; (3)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盈利或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宣传的目的是是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4)传播方式不同:新闻重在报道事实;宣传重在以理服人。 (5)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信息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凡是能够证实观点的所有材料,只要是真实的,典型的都可以用,不管是新近的还是历史的,是新鲜的还是人们所熟知的,是国内还是国外的。 认识宣传属性的意义: 1、正确认识新闻的宣传功能,有效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宣达功能、导向功能、论战功能) 2、将就宣传艺术,尊重新闻规律,努力实现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努力实现新闻与宣传的双重价值;讲究宣传艺术,善于用事实说话;坚持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结合) (4)商品属性 1、新闻的商品属性特征:媒体传播的新闻是一种劳动产品;新闻产品是为了交换目的而生产的;新闻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新闻商品价值的历史内涵:1、近代报纸的商品特征。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与货币连在一起就出现了其商品属性及特征;2、大众化报纸的商品化倾向。19世纪30年代后,西方报纸产生的“大众化报纸”出现了商品化的倾向,前提是把新闻当做商品;3、无产阶级报刊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的商品性特征。 信息 定义:我们适应它作用于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实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是认识过程中沟通客体和主体的中介。 特性: (1)能消除接受者的不确定性(最大作用和特征) a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就是信息量【02、03、06、08名解】; b信息量的大小与四个因素密切相关:与事物变动的影响成正比;与事物变动的规模与空间成正比;与事物变动的速度成正比;与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成反比 (2)可虚拟传递性:信息被人的感官和大脑摄取,并负载于声音、文字、图画、电波和光波等,在空间和时间内传递。 (3)共享性:传受双方共享,众多接受者共享 (4)扩缩性:数量和实用价值可随着实际应用不断增长,并可衍生出新的信息,但也可随着时间、空间变化而被压缩、减损和消失。 (5)组合性:两个或多个信息组合成新的信息 (6)运用的角度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7)相对性 6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事实VS普通事实 (1)普通事实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的事实的统称,是客观存在的; (2)新闻事实是经过人们选取和主观意识反映并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和加工,并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的。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3)新闻事实是从普通事实中选取出来能够成为新闻的事实,普通事实本身并不会直接转化为新闻,人的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新闻事实带有主观色彩。 新闻发现:新闻工作者抓住新闻线索,找到客观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包含的使公众共同感兴趣的东西 的本质所在的活动。 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四种组合:真事实真新闻;真事实假新闻;假事实真新闻;假事实假新闻。 把握事实与新闻的关系需要: (1)新闻用事实说话,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学会“用事实说话”的基本方法,客观的报道; (3)不笼统的提倡“事实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新闻VS文学 相同点:新闻体裁是从文学体裁中演化而来的。 不同点: (1)本质不同:新闻本质是消息;文学本质是艺术; (2)功能不同:新闻功能是让人知道;文学的功能是让人欣赏; (3)内容不同:新闻主要表现事件,文学主要表现人物; (4)表现手法不同: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不能带有感情色彩;文学可以运用虚构、夸张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新闻学

1、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新闻传播事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规律、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特征、作用以及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2、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1)概况 1、最初的新闻学即“报学”。早期的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报纸的采写和编排方法与技巧;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闻学在西方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批现代新闻教育院校出现,一些新闻学研究所成立,同时还诞生了一批源于新闻实践、以理论研究为重要内容的新闻学著作; 3、20世纪40年代至今,新闻学在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十分丰富而庞杂。开始注重综合性的宏观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与新闻传播实践密切相关的新闻理论,主要有:新新闻主义、调查新闻学、精确新闻学、倡导新闻学、多视角新闻学、发展新闻学、公共新闻学(公民新闻学)等。此外,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使其在总结反思汇总前行,在变化的媒介环境中构建新的理论。 4、目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诸多理论问题已成为新闻学关注的新焦点。

7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3、西方主要新闻学著作: (1)《德国新闻事业史》1845年德国人普尔兹撰写,是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标志着世界新闻学的形成。 (2)《实用新闻学》美国新闻记者休曼于1903年著,涉及新闻采写编辑、新闻史、新闻伦理、新闻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美国第一本实用性新闻学专著,建构了新闻实务与新闻理论、新闻历史相结合的新闻学研究体系。 (3)《舆论学》1922年美国著名专栏记者李普曼著,该书将舆论过程作为新闻现象的本质,阐明了舆论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揭示了舆论的形成于新闻学深刻的内涵,为新闻学扩宽了研究视野。 (4)《新闻学原理》美国著名报人约斯特1924年著,系统论述了新闻起源、新闻性质、新闻真实、新闻伦理、新闻选择标准、新闻社会责任等涉及新闻学原理的一系列问题,为新闻学科理论体系构筑了基本的框架。 (5)《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国新闻学与传播学者施拉姆等人于1956年著,该书为西方代表性的新闻理论著作。 5、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1)发端:1、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论述报纸“通上下、昭法律、别善恶”等作用;2、王韬《循环日报》、论文《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等,主张报纸议论时政,沟通上下,铲刀言论自由;3、维新变法的领导者是国君和臣民的耳目喉舌;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看做是报纸的首要任务,他们极力强调报刊在政治斗争中的巨大作用,认为报纸不仅要反映舆论,还要影响舆论和制造舆论。 (2)诞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1919年出版的徐宝璜的《新闻学》为标志,这是中国人自撰的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这一时期出版的新闻学著作还有: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的学术专著;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国历史新闻学奠基之作,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开创性学术专著;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等。 (3)勃兴: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新闻学流派纷呈,学术繁荣,英美新闻思潮影响巨大;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共产党的党报理论体系基本建立; (4)建国后的发展:1、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下的党报理论一统天下,新闻学以政党学说为核心而非以新闻事业内在规律为核心;2、改革开放后,新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新时代,经历了拨乱反正、实质性研究、学术研究全面繁荣的三个阶段。 6、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1)理论新闻学:新闻学原理,新闻理论,新闻概论,新闻传播学,新闻广播电视概论等; (2)历史新闻学: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史等; (3)应用新闻学: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等;媒介经营管理主要研究媒介经营方针、发行策略等。 (4)由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三部分构成的广义新闻学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新闻学科整体。以历史新闻学为基础,丰富的新闻史料是总结和概括新闻理论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新闻业务研究重要的借鉴内容;以理论新闻学为核心,理论新闻学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奠定学理基础,使之避免流于技能应用与操作性的层面;以应用新闻学作为归宿,历史新闻学和理论新闻学的研究目的和归宿都是为新闻业务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服务于新闻实践。

8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7、新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吸收和扬弃的关系;反“左”和防“右”的关系。 (4)注意吸收和借鉴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 8、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3)指导新闻工作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指导新闻工作者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9、精确新闻学 指20世纪70年代曾在美国风行一时的一种新闻报道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闻学者飞利浦·迈耶在其1971年出版的《精确新闻学》中提出来的。精确新闻学主张,应该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新手段采写新闻,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精确新闻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特点:用精确地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自精确新闻学提出后,不断向美国以外的地区扩散,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新闻观念和新闻报道方法。 10、新新闻主义 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 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汤姆·沃尔夫、诺曼·梅勒、杜鲁门·卡铂帝和亨特·汤姆逊。 这些人的作品主要发表在《纽约客》、《乡村之声》和《老爷》上。 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新闻业的改革活动。 公共新闻理念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它实际上是媒体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内在改革,它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报道中展现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普通公众意见等方式来实现加强与社会和公众联系的目的。有学者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民生新闻: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比起社会新闻,在关注民生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此类题材忌讳虚假材料,真实的画面和文字,才能真正 体现“民生”。 9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 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 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公民新闻在当下中国社会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公民新闻:普通公众搜集、报道、发布的新闻或信息,可以由个人也可以由集体完成,具有非专业性和开放性。打破了大众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垄断权。网络、新媒体、移动通讯等技术的发展是公民新闻报道得以出现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些技术使得公民新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发布,在时效性上领先于传统媒体。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事件的报道,也可以是评论;可以使文字、图片,也可以是视频。 (2)随着“与受众互动”、“鼓励受众参与”的传播理念在公民中进一步渗透与推广,以及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移动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产品的进一步普及,我国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步加强,有些新闻线人开始自己采写、编辑或拍摄新闻报道。他们的角色也就从新闻线人转变成为了公民记者。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电脑、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网络媒体的逐渐兴起,我国公民新闻终于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公民新闻也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平台才能传播。 (3)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成功的公民新闻网站、掘客等公民新闻的载体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出现。不过,随着BBS论坛、博客、播客的迅速成长,以及微博的出现,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将来,公民新闻让新闻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声音这势必会带来新闻业的一场革命。 (4)媒介融合下的“公民新闻”仍有许多得到不足,但不能因为暂时的落后性就否定它的先进性。“公民新闻”的发展还任重道远。从技术层面上说,媒介大融合使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界限消解,信息都在一个空前广阔的数字媒介平台上,而信息的共享,加快了“公民新闻”的信息处理过程,也减少了各家媒体单独采写所耗费的巨大成本;传输终端多元化,使“公民新闻”与受众的关系更加紧密——媒体可以把同一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发往受众,扩大单一信息的传播面。这两点技术上的优势,决定了“公民新闻”将来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跨越式的速度。 \\

10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传播学VS新闻学 在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是一体的,但是在西方传播学和新闻学有所分离,各自有不同的学科重点和研究对象。 (1)概念不同 新闻学: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对象的学科,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2)产生时间不同 新闻学:19世纪末已经完善(美国) 传播学: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 (3)研究领域不同 新闻学:研究只集中在新闻部分:报纸中新闻研究的是报纸的四大块——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主要研究前两块。广告研究近几年才起步,副刊只略微涉及;电视,之研究其新闻部分,60%以上的娱乐节目不属于新闻学的研究范畴,广播亦然。 传播学:六大媒介全部内容都研究,内容更开阔 (4)研究侧重点不同 新闻学:研究新闻媒介内部规律; 传播学:研究媒介与射虎的互动关系,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即效果研究,这部分占70%。 (5)研究方法不同 新闻学:以逻辑推理为主,以某个理论为依据,推导出很多理论,属于直观式研究。 大众传播学:对批判学派介绍较多,因为我国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之十分相似。而且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很多问题、阴暗面。但不能因此误认为批判学派战友主导地位。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主流是实证学派,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都远远超过批判学派。

新闻传播学

(1)研究对象: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发展规律。 (2)研究的五个基本方法:【03简答】 1) 2) 3) 4) 5) 个案研究法:【04名解】用来检验某一个受研究的客体所具有的许多方面的特征的方法,研究者往往把有兴趣的领域放置于特定的时间内,对客体的各个方面作完整详尽的研究; 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新闻资料和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调查研究法:对少数人访问调查获得多数人态度的方法,如民意调查。 内容分析法:【08、06、04、02名解、简答】分析信息内容的系统方法,将语言表达方式变为数量方式表达的资料,具有系统性,普遍联系性和客观性。 实验设计法:控制实验法

西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概况

(1)新闻自由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新闻传播学的萌芽,17世纪,英国人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提出“观念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理论; (2)20世纪20年代,新闻传播学产生。标志是美国人李普曼《舆论学》和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的出版。 (3)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把新闻传播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11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1)传播的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信息爆炸”使得人类生产、加工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发达,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却没有同步增长,出现“信息过载”,过量的信息使人难以获取需要的有意义的信息。 因此,新闻业不能满足于仅仅提供信息,还要尽可能成为意义的阐释者,帮助人们实现信息意义的赋予和文化地图的定位。 (2)传播的数字化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信息的物理记录方式,更意味着压缩信息交流的物理距离。 新闻传播呈现出传媒网络化、信息多媒体化、通讯移动化、服务个性化、管理现代化、技术趋同化的特点。 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体密不可分,网络媒体不只在信息增长方式上与传统媒体形成本质区别,各种信息来源被不断地整合到网络世界当中,也使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传播的全球化 互联网上数以百万计的频道和全球交互视窗系统,使一个人部分国家和种族,都可以在因特网上自由的获取和交流各种信息。微博等网络媒体给每个人都装上了扩音器,将人类带到了一个交流的奇迹状态,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 (4)新闻信息的差异程度开始降低 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已经由传统的新闻价值尺度扩展为传播价值尺度。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偏爱那些具有重大性、突发性、异常性、趣味性的信息,而传播价值的外延则大于新闻价值的外延,只要是真实的,新近或正在出现的信息,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有传播的必要和价值。传播价值不仅包括传统的新闻价值因素,而且延伸到了以实用性、服务性为主的日常生活领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生活类信息和实用信息涌进新闻报道领域里来,新闻价值观念中的“反常性”、“趣味性”正在淡化和消减。 (5)新闻传播者的多元化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除传统专业化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在提供信息外,大量的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开始涌现。互联网平台使得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微博、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崛起,用户可以轻松快捷地发布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信息的传播与使用不再被少数社会精英阶层所垄断。但这不意味着专业媒体组织就会消亡,海量信息的筛选和核实,仍需发挥专业优势来完成。 (6)新闻传播的交互性 现代传播技术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中从传者到受者的单向传播模式,受众不再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手中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对信息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信息的接收,并且能对信息进行反馈。在受众与传播者的互动中,新闻信息得到补充,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此外,交互性还体现在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传播网络更为复杂多元。 (7)新闻传播效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 与传统大众传播相比,现在的新闻传播在效果形成方面,过程更为复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等多种形态,形成了复杂的传播结构。信息的原始传播者并不能对传播的范围、渠道等进行控制,因而对于最终的传播效果,也是无法加以准确估计的。现在传播效果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传播手段与渠道,还与传播情境中人与人的关系紧密相关。

12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网络舆论在当下中国社会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事件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主要产生于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话题。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民规模进入发展平台期,手机成为新增网民第一来源。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个人电脑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法制的完善、网络管理的日趋完善,必将大大推动大众对网络媒体的支持,使之成为公众舆论传播的首选媒体,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 (2)网络媒体的自由和开放的特点,为网民在网络社会表达愿望或诉求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平台和渠道。从个体来讲,由于参与到这个平台和渠道中的网民所属群体不同,地位不同和经历不同,他们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角度也必然不同,这令网络言论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倾向。 (3)现今中国网民的愿望或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对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进行舆论监督;对造成负面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进行问责;对特定或者不特定的事件进行情绪宣泄,主要表现为就某一话题或事件表扬、批评、质疑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权益维护,由于历史、体制或者机制问题的影响,导致社会部分特定群体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从而引发网络维权事件。 (4)经过数年的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汶川大地震、瓮安群体性事件到毒奶粉,这一系列范围广泛、性质各异的事件,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网络舆论的威力。网络与路畅在中国的存在具有重大的应然价值和实然意义。网络舆论在近7成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在去年尤为明显。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5)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网络舆论发达并存的特殊时期。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测、牵涉利益多、容易引发连锁事件等特征,而网络媒体传播具有及时迅速、匿名、去中心控制等特征,两者结合后在网络平台上非常容易围绕突发事件形成广泛舆论。网络成为重大敏感事件的爆发口,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将层出不穷。问责监督官员成为网络舆论新动向。网络舆情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6)社会化网络媒体传播的“交互性”使舆论监督力量得到较大程度的张扬。但社会化网络的弱控制又为虚假信息、谣言、网络犯罪提供了土壤。中国网络舆论仍有待理性与深入的发展。 (7)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网民激增,“随手拍”成为常态,通过人际传播、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互动融合,移动互联网或将成为网络舆情的新磁场。

13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传播的三要素: 传播主体——传播者 传播内容——事实信息 传播对象——受众 符号 1、符号定义(多次考察):凡是能够指代或者表述某一事物标志的东西都能称作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是信息表达和传递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符号是一种有机体,能够直接或间接感受到外界刺激物,是概念和所代表对象物之间的代表,是他们之间的第三者。总是显示着某种意义,总是与意义形影不离,是对象物、代表物和所含意义三位一体的东西。 1、符号功能: (1)传达功能(2)表述功能(3)思考功能 3.符号的分类 (1)语言符号: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 语言符号特点:1、逻辑性;2、灵活性;3、能动性;4、创造性 (2)非语言符号:指借助姿势、声音和艺术形式直接刺激认得感官来传递信息的语言符号之外的各种符号 非语言符号包括:1、副语言(类语言);2、体态语;3、艺术语言。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1、连续性;2、非线性;3、真实生动。 4、符号VS信号 (1)信号:表示某种事物是否存在的表征或记号; (2)符号和信号都是信息传递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都是载负一定信息的记号。 (3)二者的区别: 1、信号是自然社会所共有的;符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创造物。信号具有自然属性;符号具有社会属性; 2、信号与其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联系和固定的对应关系;符号可以自由创造和灵活运用; 3、信号智能指代具体事物;符号既可以指代具体事物又能表达具体事务所包含的意义,还可以表达抽象的概念; 4、信号离开特定的时空场景和因果联系就会毫无意义;符号则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将人类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联系起来。

14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传播者 (1)定义:新闻传播者是信息的矗立着和发出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特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2)职业特征:责任重大、工作辛苦、环境复杂、工作风险大。 (3)权利与义务: 权利: ① 知情权:公民了解公共事物,获得和知悉相关信息,特别是官方信息的权利; ② 表达权:公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的权利; ③ 采访权:新闻记者通过访问、观察、实地调查的方法合法采集 新闻素材的权利;(最基本权利) ④ 报道权:新闻记者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将自己获取的新闻、材料和数据经过写作编辑后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公开传播的权利;(采访权的延续,最核心的权利) ⑤ 评论权: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传播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有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发表评论、展开批评的权利。 义务: 1.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权利; 3.维护司法独立和法律尊严 (防止“新闻审判”和“藐视法庭罪”) 新闻审判:新闻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 藐视法庭罪:法院为了维护法院秩序,限制记者采访权而设的罪名。 ① 未经法官许可,在法庭上使用一切手段记录法官审理案件; ② 不顾法官要求,尚未宣判前讨论案件; ③ 登载或使用法官命令禁止的资料,对当事人、证人和国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④ 由评论案件进而对法庭和法官进行人身攻击。 4、职业素质:(03论述) 1) 2) 3) 4) 5) 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过硬的新闻专业技能: 1、纵横驰骋的社会活动能力; 2、过硬的调查研究能力; 3、良好的新闻敏感能力;4、广博的知识;5、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 深入实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具有法律保障能力 5、新闻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新闻选择方面:有些事实,不同的新闻传播者可以共同认为是新闻事实,并且可能有一致的评价;有些事实,有的新闻传播者认为是重要的新闻事实,而有的新闻传播者则认为是一般的新闻事实;有些事实,不同的新闻传播者都认为是重大的新闻事实,但是评价却截然相反;即使是同一阶级所控制的新闻传播媒介,对于同一新闻事实,他们的评价重点也有可能有所不同。 (2)在新闻加工方面:1、为新闻事实注入一定的倾向性;2、寓褒贬于客观报道之中(用事实说话);3、纯客观报道(不可能做到)

15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选择及其标准

1、新闻选择定义(03名解);新闻选择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鉴别,从中筛选出值得自己传播的新闻,并准备加以传播的过程。 2、新闻选择的必然性(04简答) (1)新闻选择是由有限的新闻传播媒介及其有限的版面空间和节目时间同无限的新闻信息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新闻洞:报纸的新闻洞是一个有一定之规的系统。为了经济效益上考虑,报纸刊登新闻的版面大小在一定时期之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因而,当报道一件新事情时,就必须略去一件或数件其他的事情,想要增加一点什么东西,就必须减去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在有一定规范的封闭的系统中的强迫性选择。他还提出,社会和人是一样的。一个人在一个有限定的时间之内,在脑子里只能装有限的问题和事情,如果出现了新的问题或事情,就要放弃一部分旧的。 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在新闻洞里,新闻洞能自然而然地反映出社会注意事项的轻重。 (2)新闻选择是由新闻传播媒介本身所担负的传播新闻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3)新闻选择是由新闻传播媒介即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意图和新闻接受者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3、新闻选择的标准:(已考) (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新闻定义,所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而要新鲜。为此,要淘汰掉下列事实:1、虚假的事实;2、陈旧的事实(当做背景用另当别论);3、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4、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是判断一个事实是不是新闻事实,是不是好新闻,值不值得报道的问题。这是新闻选择的业务标准、客观标准和普遍标准。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所有新闻传播事业,新闻选择的各款标准或是业务标准是基本相同的。新闻价值素质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3)宣传价值——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宣传价值素质包括五个方面,合称为宣传价值“五性”: 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 (4)新闻政策——解决的是一个新闻事实确定后,允不允许传播和怎样传播的问题。这是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主观标准和特殊标准。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是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由于具有不同的政治标准,对于同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传播媒介是有不同的选择和处理的。 (1)新闻价值: 1) 2) 3) 4) 定义: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它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 理论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是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指客观事实所报案的足以构成新闻种种特殊素质的综合,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是记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具有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以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悉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标准。 5) 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他在《新闻学大意》中设置专门章节论述“新闻的价值”。 16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1. 2. 3. 4. 5. 重要性:新闻事实因质变而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且与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那种性质; 显著性:新闻事实多包涵的人和事知名度或显要度高; 及时性或新鲜性:(时新性) 接近性:新闻事实因与受众在地理位置、职业上的接近和心理位置上的接近而对受众能够产生吸引力的性质。 趣味性:指新闻事实的内容使得读者感兴趣的那种性质。包括反常、冲突、竞争、对比、人情味、幽默性、情节性等。 (2)新闻政策 1、定义:新闻政策是指政党和政府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 2、在新闻选择中的作用: 1) 2) 3) 1) 2) 3)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对于新闻价值的实现性能够产生直接影响; 在新闻政策和价值一致时,优先考虑新闻价值标准;矛盾是,优先考虑新闻政策; 新闻政策的决定作用有限。 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坚持党性原则,无条件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允许在新闻传播媒介上公开发表同党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不允许利用新闻传播媒介表达个人或小集团的主张、意见和情感。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性原则、政治家办报;正确舆论引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群众性原则、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改革、讲求艺术,不断提高新闻传播水平。 4) 新闻传播的禁载事项: 反对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由法律、法规或者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3、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是对立统一关系。 很多时候,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都在相互博弈,在中国更是如此。在倡导自由主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从业者拥有的自由更多,按照新闻价值来选择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体制原因,新闻行业受到的管制也就更加严苛,可以说基本上只能获得“管制下的自由”,所以也就有了“可以有说不出的真话,但绝不能说假话”这样的经典语句。 4、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 (1)社会环境不同,新闻价值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不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也不同。 (2)媒体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也不同。表现在:1、媒体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媒体和资本主义媒体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会不一样;同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党报非党报、部分报纸与社会团体报纸之分,也有专业报纸和综合报纸之别,它们对新闻价值取舍的侧重点是不同的。2、媒体市场定位不同,即是指媒体的受众定位不同。3、媒体宣传重点不同。在一定阶段,媒体一般有相应的宣传重点,宣传价值在特定条件下往往会影响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3)受众对于新闻价值而言是一个变量。同样的新闻事件中,不同的受众对它的价值判断不一样,同一受传者接受新闻时的情形不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也不同。因为同一受传者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需要不是完全一样的。 新闻价值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揉捏,它也有相对固定的判断标准,这是新闻价值规律的核心所在。 17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VS负面新闻报道 (1)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新闻报道公开传播后给社会造成的非预期的、不良的结果。根据效果的社会作用划分,新闻传播效果分为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负面效果就是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消极作用甚至阻碍作用的效果。 (2)负面新闻报道是对社会负面现象所做的报道,通常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一切反常现象。犯罪、腐败、丑闻、性攻击、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一类时间往往是它注重的焦点。 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或倡导,而在于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与之相对应的是正面报道和一般报道。 新闻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1、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2、冷媒介VS热媒介 (1)冷媒介:清晰度低,要求人们深度参与的媒介(手稿、电话、电视); (2)热媒介:清晰度高,不要求受众深度参与和再创造的媒介(印刷品、广播、电影等)(为受众提供了充分而清晰的信息,所以受众被剥夺了深度参与的机会和再创造的用武之地) 3、新闻媒介发展简史: 1) 2) 3) 4) 5) 口头传播阶段:优点:简单方便,亲切生动,便于理解;缺点:难以保存,传播范围狭窄; 书写媒介阶段:优点:稳定、准确,便于保存复制且传播久远;缺点:速度不快,范围不广; 印刷媒介阶段:优点:空间和时间上都能广泛流传;促成了大众传媒的出现; 电子媒介阶段:利用电波及其辅助设备来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打破了以前印刷和交通的传统传播方式,使新闻传播更迅速、真实、生动、普遍。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 光电子和网络传播阶段: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多媒体传播、传受双方互动,真正实现了新闻传播由单向向双向传播和多向互动传播的转变,促进了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之间的融合。 4、四大媒介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特点: (1)报纸: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以散页的形式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传播手段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传播特点:a、便于深度报道;b、选择性强;c、记录性和保存性强;d、传播速度相对缓慢;e、直观性、生动性不如广播电视; (2)广播电视:广播室通过无线电波及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像符号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是声音和图像;传播特点:a、迅速及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b、渗透力强,覆盖面广;c、试听兼备,亲切可信;d、难以保存,选择性不强;e、缺乏深度,且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不足 (3)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a、多媒体传播;b、非线性传播;c、个性化和交互性强;d、信息容量大;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1)提供了信息,但是新闻失实、信息过量、泛娱乐化也会干扰和误导受众; (2)连接了世界,但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但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类时空观,扩大了视野,但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也污染了社会风气(如暴力、凶杀等) 新闻媒介能够发挥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原因: (1)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人们与生俱来的“新闻欲”促使人们去接触新闻媒介,去追求新闻信息,去理解新闻信息的含义; (必然性) (3)新闻事业能够为人们了解自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人们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能性) 新闻欲:人们具有的了解自然界和社会新近变动的欲望,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人的求知欲的组成部分。 18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1、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常识: (1)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概念:国家意志在新闻媒介构成机制、运作方式等方面的体现,通常称为“宏观管理”,它表现为政府的行为,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手段,对新闻媒介所施加控制和监督;经营是媒介个体维持其生存的手段和促进发展的谋略。 (2)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是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实践中逐步明确、逐步提高的;2、加强经营管理是新闻媒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3、新闻事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4、新闻媒介经营管理也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闻媒介经营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坚持政治家办报,倡导企业家经营,是社会主义主流媒体从事经营的正确方向。 1、政治家办报要求新闻媒介生产的精神产品,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政治家素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在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和服务质量。 2、企业家经营,或称企业化管理,是指传媒企业作为文化产业,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有懂得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企业家来从事管理和经营工作。 2、新闻媒介的管理: (1)宏观管理: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对新闻事业所实施的控制、约束和调节,侧重于党和政府对全国新闻事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行政管理;法制管理;行业规范) (2)微观管理:组织管理;编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质设备与技术管理;生产管理。 3、新闻媒介的经营: (1)媒介经营的范围与内容:广告经营、报刊发行经营、印刷经营、节目经营与品牌营销、立体经营与产业形成。 (2)媒介经营的基本规律:1、媒介经营的基本运作模式;2、媒介经营基本运作模式的内在机制,有传播网络论和双重出售论。 4、产业化经营与媒介集团的建立 (1)新闻媒介产业化的实质:大众传播媒介产业化根植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的进程中,产业化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即由“意识形态媒介”向“产业经营媒介”转化,“从非产业向独立的产业转化”的过程。 (2)新闻媒介经营变革的发展过程及其动因 1、企业化管理的探索阶段(1978----1988年初)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几家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提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确立了一个新观念:报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也可以从事经营活动。 1985年起到1988年年初,报业将经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地位,各报社都狠抓广告收入,广告经营给报社带来了实际经济效益。 2、从开展多种经营到跨行业经营的阶段(1988年3月到1995年底) 1988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方法》,指出报社“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和自身的条件,发挥其联系面广以及信息、人才、技术、知识、设备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 19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3)从组建报业集团到文化产业推进阶段(1996年至今) 1996年1月,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1998年到2002年是组建报业集团的重要时期: 2000年11月,我国第一家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 2003年年底,共批准成立了39家报业集团、18家广播影视集团。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发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两个重要文件。 5.社会性媒介 目前没有明确的概念,维基百科解释为: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内容形式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媒介形式包括BLOG/WIKI/BBS/PODCAST等。 技术视角看,社会性媒体是一种完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媒体,它依赖于各种社会性软件而存在。社会性媒体内存在两种群体,一类是平台运营商,他们提供各种数字信息的生产、发布、存储、传播和交流平台,这些软件平台和网站可以方便的登录和使用。另外一类群体是普通大众,他们既是社会性媒体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还是最终的消费者,因而他们是社会性媒体的主体角色。 从内容特征看,社会性媒体内流动的内容主要是个人意见、专业见解、工作经验等感性认知,这与传统媒体以硬性新闻和事实报道为主的风格有较大的差异。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社会性媒体在社会传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对传统的主流媒体的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分流。 6、三网融合 又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于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同一的通信协议。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运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言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7、传媒竞争力 传媒竞争力是传媒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内化于组织中的独特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它能动态、有效地调动传媒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并使其协调运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提升受众认知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使出传媒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传媒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其中,传媒产品起到的作用最为关键。媒体处理信息的水平要通过传媒产品去体现,品牌媒体形象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传媒产品来组成。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指向,是提升受众的认知价值,通过更好地向受众提供新闻产品来获得受众认可以达到最大传媒效能,以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8、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么过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愿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广义——包括一切媒体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换言之,媒介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的融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 20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9、社交网络 又称关系网络。社会学中,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关系的集合,换言之,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为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通俗地讲,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和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社会网络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社会交往的质量,微博发生作用的机制,即嵌套性,是基于节点(个人)的社会网络的链接。 10.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1)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 长尾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的帕累托分布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即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2)长尾理论对于网络传播的启示: (1)对于网络传播而言,网络本身就拥有海量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个性化更容易被体现。而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要抓住不同个性的人的口味不容易,这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针对一部分有着类似特点的人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最好的传播效果,长尾理论也就开始发挥作用。 以豆瓣FM为例,通过对听众个人数据的挖掘,可以从听众选择歌曲、重复听取次数、不再播放、红心等选择中来分析得出听众喜欢听的歌曲,并向听众推送其可能喜欢的歌曲,根据听众口味减少听众选择的盲目性,从而扩大拥护数量在此基础上实现传播目的。 (2)以往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传播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例如,著名网站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他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是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 因此,长尾理论告诉我们,网络传播不要忽视小客户,尾部的客户积少成多,也是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3)维基百科网站也是“长尾理论”的成功范例。“长尾理论”在百科全书编辑领域的意义,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的编撰者,将存在于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累积起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形成一件辉煌的文化产品。 这告诉我们在网络传播中,要充分发挥拥护的创造和完善能力,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社会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提供了可能。维基百科网站的创建者设立了一套开放式词条编撰的规则,使得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而为了保证词条的准确,并保持百科全书应有的客观立场,维基百科的读者如果发现错误,随时可以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正是对长尾理论的应用,使得维基百科取得成功。 (4)在网络传播中,长尾理论启示我们也要注意关注那些处于行业末尾,被人忽视的人或事,因为这些处于尾部的人或者事也许正是价值增长点。

21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接受者(受众)(00名解)

1、受众定义:大众传播内容的接受者 2、受众的特征:广泛性、混杂性、独立性、隐匿性 3、受众的分类: (1)积极受众与消极受众: 积极受众:指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事学术研究或实际工作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主见,对于新闻传播媒介有选择,有批评,可以起到舆论领袖的作用。 消极受众:指文化程度较低,注重生活温饱的平民。他们没有太多的主见,比较容易受到传播内容和积极受众的影响,是新闻传播媒介最广大的接受者。 (2)一般受众与特殊受众: 一般受众:指对新闻传播媒介及其所传播的所有新闻信息都感兴趣,没有固定的方向和重点的受众; 特殊受众:除了对一般的新闻信息感兴趣外,还对某一特殊的内容感兴趣。 (3)核心受众、边缘受众VS现实受众、潜在受众 核心受众:指固定的对某一新闻媒介或新闻媒介上的某一栏目或节目保有兴趣的受众; 边缘受众:可能对某一新闻媒介或新闻媒介上的某一栏目或节目保有兴趣,但不固定的受众; 现实受众:凡是已经接触或使用的新闻媒介的受众; 潜在受众:具有正常接触媒介能力但尚未接触媒介的受众。 4、受众和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03简答) 表面上看,受众是新闻传播媒介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从根本上来看,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新闻传播效果的检验者,也是新闻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决定者。受众的需求决定着新闻传播事业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5、受众的权利和义务 受众权利:1知情权、2表达权、3名誉权和4隐私权; 受众义务:1、保守国家机密、2维护国家安全、3不散布淫秽庸俗信息、4不提供、传播虚假信息或制造信息污染、5及时缴纳新闻媒介的“阅听费”、6不侵害新闻传播媒介及其制品。 6、几种主要的受众研究理论 (1)魔弹论(靶子论、皮下注射论):流行于20、30年代,以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帕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子弹打靶那样的效果,传播者是主动的,受传者是分散和被动的。传播者把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然应声而倒,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 (2)个人差异论:由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提出,该理论认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个人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所形成的特殊心理结构上;由于个性心理结构的不同,人们在感知、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有自身的倾向性,从而影响他们对大众传播的接受、理解、记忆、反映各不相同。 (3)社会分化论:以美国传播学者赖利夫妇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受众在接触媒介和选择内容时不仅受个人差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他们所在的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影响;这种社会结构是由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差异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组成的;因此,确定社会群体类别形成的因素可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注意,从而使各个社会群体作出大体一致的反应。 (4)社会关系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该理论认为,受众不仅归类于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组成的社会群体,而更归属于由家庭、单位、团体、阶层、文化规范等因素组成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左右着人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既有倾向决定人们接受信息的态度。 22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7、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和心理(04简答): (1)韦尔伯、施拉姆的受众选择新闻媒介概率公式 选择概率=媒介报酬承诺/所付出的的努力 媒介报酬承诺: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对于受众接受该信息所能获得的报酬数量。分为延时报酬和即时报酬。 8、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心理(04简答): (1)得益心理:指受众希望从新闻传播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好处的心理状况; (2)好奇心理:指人们要求获得有关新奇事物和新奇现象的心理; (3)追求真善美的心理:指人们希望新闻传播媒介主持社会正义,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4)选择心理:指受众对于新闻传播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希望通过新闻传播媒介提供的材料,自己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的心理; (5)逆反心理:指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对传播内容产生的一种抵触心理。 9、受众选择、理解和利用新闻的方式(结合传播学教程) (1)选择性接受(Selective acceptance)(选择性注意):指人们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固有的观点相一致的活自己需要关心的信息,而排斥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 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 新闻事实是否重要;、 ② 版面配置是否显著; ③ 新闻图片有无与否; ④ 标题处理是否醒目; ⑤ 消息长短与否 【三步五秒效应】指新闻媒介通过标题、图片、色彩、版面搭配等组合,使得受众在三步之内一眼注意到,勾起阅读兴趣并且在5秒之内决定买下。(在新闻编辑、广告学。新闻写作等多个领域可应用) (2)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指不同的受众对于同样的信息因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理解,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同样的一则新闻会同时产生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原因) (3)选择性利用(Selective utilization):指受众对信息经过选择和理解,对信息作出分析和归类后,对其中有直接效用的信息立即开始利用,对其中有使用价值,但又无直接效用的信息则储存起来,以便日后利用或转化为精神财富; (4)选择性反馈(selective feedback):反馈指受传者皆受到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的过程,选择性的反馈指将自己的意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反馈给新闻传播者。

23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传播过程

1、新闻传播过程 (1)新闻传播的环节: 新闻传播着通过新闻选择决定流向受众的信息——信息的编码,制成符号——信息符号在信道中的传播——信息符号到达受众——受众对符号进行解码,读取其意义——译码。发生传播效果,并产生可能的反馈。 编码:指传播者将自己要传播的信息或意义转化成语言、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符号的过程。 解码:指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传播活动。 (2)新闻传播的流程: 1、单向直线传播流程:指在静态状态下一次性传播所经历的程序。单向传播流程运用于新闻传播,要想取得效果需要一些前提条件:1.信息较为闭塞;2.内容较为简单;3.接受者的素质相对低下等。 2、双向互动传播流程:指在动态状态下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经过互动而持续完成的新闻传播程序。 作用有:1、可以有效地防止单向直线传播流程所产生的弊端;2、有助于调动接受者在传播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有利于加强对传播者的行为监督。 2、新闻传播过程的有效完成: (1)传播内容的保真、实用 1、传播内容保真、实用,是最起码的要求。报真是指传播内容能够保证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实用是指传播内容能够对受众有益、有用,带来实际好处。 2、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和采制新闻,但无论怎样选择和报道事实,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准确、有益、有用,这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改变的,选择是报道新闻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2)传播主体的素养、能力 1、要具有新闻敏感和良好的新闻发现力; 2、要具有政策水平和良好的政治判断力; 3、要具有受众意识和良好的民众亲和力。 (3)传播客体的能动、配合 1、对传播内容的取舍具有决定性作用; 2、对传媒风格的定位具有重要影响力; 3、对媒介改革创新的进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4、对传播主体的工作具有监督评价权。 (4)传播环境的宽松、有序 1、传播环境:指新闻媒介生存其中的能够影响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周围境况。传播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内的生存境况。外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以外的生存境况。传播环境的优劣会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2、传播政策:指国家和政府对传播活动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规范的统称。它既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性质和方向,也决定着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3、传播过程应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实行有序化运作,这是保证传播质效的基本要求。必要的传播法规也是保障传播过程有效运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3、新闻传播模式(参见传播学教程) 新闻传播模式的种类:单向直线传播模式、双向循环传播模式、多向互动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单项直线模式); (2)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双向循环模式); (3)马来兹克模式(多向互动模式):展示了社会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体现了社会传播的多重性、广泛性和综合性。

24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传播效果(重点章,结合传播学教程学习)

1、传播效果定义:指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主观意图和预期效果,是某个主题信息到达受众后引起的认知、心理态度和行为等层面上的变化。 2、影响、制约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 (1)传播媒介的可信度(能力、无私、一致性三个因素) (2)传播策略:(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明示结论与暗示结论;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 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同(受到受众个性差异、意见领袖以及社会群体作用的影响) ① 明示结论和暗示结论 ② 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 ③ 警钟效果(恐怖诉求) (3)评价新闻效果的标准: (1)党和人民政府“满意”; (2)受众“满意”(两头满意) (3)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4、传播学中,英国学者P·戈尔丁依据时间和意图,把传播效果分为4类: (1)短期的预期效果(07名解):包括个人的反映、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映。前者是指特定的信息在个人身上引起的认知、态度和行动的变化;后者指一家或者多家媒介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展开的说服性宣传运动,如促销广告、社会募捐等。通常短期效果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但不是说即时反应不重要,短效也能转化为长效。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采取哪些传播策略来达到传播效果: ④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与传播者意图无关的短期效果,包括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觉反应,前者指个人接触特定信息后所发生的与传播者的意图吴志杰关系的模仿或者学习行为,可能有利于社会,也可能有害于社会;后者指社会上许多人在同一信息的刺激和影响下发生的集合现象,可有益也可有害。(如“抢盐风波”) (3)长期预期效果(08名解):指新闻传播媒介就某一主题或者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如知识的传播,长期政策的推广和普及等,(中国最成功的政策宣传如计划生育就是其中代表) (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产生的综合或客观效果,受整个新闻事业性质的制约,不以个别媒介或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如个人社会化、媒介的社会控制、媒介与社会变革等)

25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传播事业

1、定义: (1)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公共事业; (2)在阶级社会里,经常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3)是一项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社会经济单位,具有法人资格。 2、作用: 积极作用: (1)作为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沟通的媒介; (2)提供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须的信息; (3)为人们提供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促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警戒人们积极进取,弃恶从善。 消极作用: (1)工具性的特点,经常被用来为专制统治者和野心家服务; (2)不良企业广告欺骗消费者,危害社会; (3)一些素质底下的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介来张扬色情和暴力,揭露和侵害他人的隐私和名誉,甚至置人于死地。 (结合第五章) 3、发展规律: (1)新闻传播事业VS社会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事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面貌; (2)新闻传播事业VS受众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1、新闻传播事业定义:指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 2、新闻传播事业VS新闻事业: (1)都指向新闻单位这个实体; (2)性质上: 新闻传播事业:担负着重要的舆论导向的社会职责,属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企业性; 新闻事业:完全以政治宣传为职责,由政党或政府负担经费开支,它本身不具有经济活动的职能。 (3)产生的历史条件看: 新闻事业:我国计划经济条件的产物,它仅仅作为政党和国家的喉舌,只承担着政治宣传的职责; 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仍然是政党和国家的喉舌,继续承担着舆论导向的职责,但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或受众的公仆,担负着全方位的向受众传递信息和自身经济创收的任务; (4)学术关联上看: 新闻事业:与新闻事业有紧密关联的新闻学属于政治学和宣传学的范畴,它偏重于对新闻信息源和新闻传播者的研究; 新闻传播事业:与之紧密相关的大众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它不仅重视对新闻信息源和新闻传播者的研究,而且重视对整个传播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新闻传播效果和受众的研究,同时还关注对整个社会外部环境的研究和自身内部经营管理研究。 26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3、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必要条件: (1)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新闻传播工具; (2)一定的传播技能的人,并以此为职业。即一支专门从事采集、管理、刊载和播发新闻的队伍; (3)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机构,即能够定期的、持续的、公开的面向全社会发布新闻的传播机构。 4、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新闻传播事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孵化了和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1、首先,不断开拓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要驱使着资本拥有者到处创业,过去那种地方性和民族性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状况被打破,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联系加强了,社会规模扩大了; 2、其次,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和竞争日益加强,由此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迅速进步; 3、再次,社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变动的加速使得世界各地的任何重大变化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他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提高了。 (2)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传播事业 的产生准备了全部的物质条件。 1、它为其准备了具有一定文化的读者群; 2、为其准备了必要的销售市场; 3、提供了交通、邮电、印刷、纸张等物质技术条件; 4、通过独资或股份制及广告投入为新闻传播事业积累了必要的资本。 5、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 (2)新闻书的出现; (3)周刊和日报的兴起

27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1、报业的发展: (1)发展形式上:“革命化报纸”(政论报刊)——政党化报纸——大众化报纸(廉价报纸)——垄断化报纸的四度扩张。 (2)报道内容上:“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综合新闻”的四度扩张; (3)报道方法上:“有闻必录——加以判断——趋利避害——处于被动”的状况; (4)报道形式上:“杂乱报道——客观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四度扩张。 2、通讯社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中叶,1835年法国的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 (2)通讯社定义:指专门搜集和发布新闻的通讯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新闻传播媒介提供新闻电讯、新闻图片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 (3)通讯社的特点: 1、新闻采编网络强大; 2、直接为新闻传播媒介服务; 3、新闻传播信息产品特色鲜明 (4)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由法国人查理·哈瓦斯于1835年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 我国最早的通讯社是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设立的远东分社。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通讯社是1904年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 中国最早官方通讯社:1924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广州设立的 中央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初名为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设立,1937年1月改为新华通讯社。 (世界六大著名通讯社: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新华社、合众社、俄通社——塔斯社) ——当今世界四大通讯社(结合中外新闻史) 3、广播电视和新闻网站的产生和发展(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学) 世界最早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 美国KDKA电台; 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设立的“空中之音”; 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 中央广播电台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2日在伦敦郊外亚历山大宫建立的大众电视台; 我国电视事业始于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创立。

28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中国传媒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绩效: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媒业取得长足进步。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明确目标。因此,我国传媒企业走出去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升自身软实力和抢占国际舆论高地的要求,更是传媒企业自身做强做大做优的客观需要。 (2)目前,我国传媒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1、广电方面:中央电视台CCTV-4和CCTV-9进驻纽约、华盛顿等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面向北美播出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特色的新频道Dragon International,电广传媒集团下的湖南卫视成立香港办事处——俊星传媒有限公司,以强化频道的推广销售服务,配合传媒业务进军海外广告市场; 2、报刊方面:《读者》、《女友》等杂志远销海外市场; 3、电影方面,中国电影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亮相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 (3)我国传媒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绩效并不尽如人意,走出去尤其是成功走出去的传媒企业还寥寥无几。我国传媒业要走出去,须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考虑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本国传媒产业受到外来传媒业的冲击,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业的自身缺陷分不开: 1、规模小,实力弱,总体而言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我国传媒企业的发行量、广告收入和现金流都和国外传媒企业相差甚远。例如:日本有《朝日新闻》等多家发行量过千万份地报纸,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也有很多发行量几百万份地报纸,而我国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报纸屈指可数,有的发行量只有几万份甚至只有几千份。广告收入、现金流和国外传媒企业的差距就更为悬殊,我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广告收入也只不过是100亿人民币,而国外媒体的广告收入动辄几十亿美元。我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的总资产也不过几十亿人民币,其年业务收入也不过几十亿人民币,而美国的甘尼特公司2003年的营业总收入就达67.11亿美元。 2、缺乏跨区域跨媒介的大型传媒集团。集团化、跨区域与跨媒介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囿于政策限制、传媒业的区域化分割以及传媒企业自身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尚没有真正的跨区域和跨媒介的大型传媒集团,而美国跨区域和跨媒介的传媒集团比比皆是。如美国甘尼特公司目前在美国全国拥有101份日报、300多份周报、17家电台,先后收购英国最大的地方报团——纽斯康姆公司,在英国拥有17种日报和90多种周报。 3、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也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为中国绝大多数传媒企业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在传媒企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情况下,、传媒企业就不会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难以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此外,绝大多数传媒企业也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落后,导致传媒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够、效益不好。 4、受到高度管制。在中国,传媒业不仅有产业属性,还具备意识形态属性,这决定国家对传媒业的监管和控制。我国的传媒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产业化运作,传媒市场还受到人为的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导致很多传媒企业只能在一个既定的省份或市区内发展,只能在一个行业内发展。长此以往,有事的传媒企业和品牌囿于市场范围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而劣势的传媒企业由于地方保护,虽然利润率很低甚至亏损,但是依然可以依靠当地政府的扶持而存活下来。这种请款下,优势的传媒企业就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劣势的传媒企业也不能依靠市场机制淘汰掉,最终形成政府管控下,中国传媒业“优不胜劣不汰”的情况。 5、此外,巨大的文化和语言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分歧,也是阻碍中国传媒业“走出去”战略取得良好绩效的因素。可见,中国传媒业要想全面成功的走出去 仍然任重道远。

29

《新闻传播学》笔记整理完整版——BY然素儿

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措施: 1、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现实意义: (1)扩大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 (2)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实事求是的传播中国; (3)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2、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可行措施 (1)提高语言能力与思想实力; (2)增强国内传播能力为基础; (3)加强媒介设施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 (4)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在加强人才培养; (5)变“对内传播”为“对外传播”,媒体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以建立和谐世界的观念,同世界平等的去交流,这样世界人民才会更加了解中国,对各种批评,不要过于敏感,应具备大国心态和大国风范。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1)背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新闻传播的环境已经发生全然的改变。 社会环境上,在全球一体化、世界多极化、信息技术向着社会各个领域快速渗透。 公众环境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教育的普及、文化的发内容,公众的价值标准日益多元化,新闻传播面对的公众群体,是一个拥有不同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感情方式的复杂群体。 技术环境上,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公共信息传播的形态和模式,使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水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出现,加剧了媒体行业的世界范围竞争。 走转改作为中国新闻战线一个重大实践议程的设置在此时推出,昭示着中国新闻界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理想精神、责任意识和专业追求。 (2)由来: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是足以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 (3)具体活动 大批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了解基层世纪,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 (4)意义: 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1、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要求; 2、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纽带作用的要求; 3、增强新闻工作者使命感、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e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