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省意识的培养及探索

更新时间:2023-06-06 06: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生自省意识的培养及探索

学生自省意识的培养及探索

作者:徐晓俊

摘要:自省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培养自省意识的现实意义及背景;培养自省意识,注重方法的多样性,让自省意识的培养走进中队主题活动、走进课堂,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坚持写自省日记,记录成长的历程;自省意识的培养 ,健全了学生的道德人格,使学生具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宁静的心境,富有创造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格建设;自省意识

正文:

目前,在不断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健全人格道德,正是德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卢梭用坦率的风格写《忏悔录》,他显然并不把坦露自己、包括坦露自己的缺点过错视为一种苦刑,倒是为深信这是一个创举而自诩。几千年来,自省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自省意识的现实意义及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意见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说明,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自省教育就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不断进行反思,变成自己正确行为习惯的过程。孔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正是以这种自省意识,无时无刻不断完善,奠定了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卓越的地位。人要有自省意识,随时随地少犯错,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才能有所成就。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容易重复犯同样的错误,除了其世界观尚待完善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自省意识,很少反思自己。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省意识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奋进意识并不矛盾。因为人要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进取,但这并不等于可以自高自大,把个人意志凌驾于他人之上,在学习生活中满足自尊自信的同时,还必须使他们学会自省,学会自我反思,才会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完善人格建设。

杜威曾说:“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活动和思想中不断自省发

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生自省意识的培养及探索

展得来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的德育理念把自省看成是德育的最根本的途径之

一。在杜威的框架中,道德教育的经验基础就是协作的团体活动,是儿童全部的社会经验,学校道德的作用就是设计适合儿童需要的各种活动,使儿童在自省受到刺激和控制。60年代后期英国著名的道德教育理论家威尔逊提出的“家庭模式”的德育方法,实质上也是强调通过模拟现实的道德活动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来培养学生自省的能力和技巧。在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活动道德教育的模式,他认为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道德教育的手段。魏书生老师说的好: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自觉意识、自省意识,把“要我学”、“我做要”变为“我应该学”、“我应该做”,被动学习、应付差事的心理,就变为积极自动的学习心态。

自省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作用下,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是一个融合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内化系统,是培养学生学会用心灵去体验事物的一种能力,并在体验中达到一种情感和理性的升华。所以,自省教育一个最突出的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内化功能,它是每一个主体对象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过程和行为。

二、培养自省意识,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1、让自省意识的培养走进中队主题活动

依托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构建实践的评价新体系。主题活动是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态度,进而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每个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为了对学生进行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六年级开展了《保卫人类的家园》主题活动;又如,为了从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科技的突飞猛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年级开展了《祖国,我爱你》的主题活动等。少先队大队部提出在各年级依据自身完成情况:查找缺点——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设立个人四星章,全校设立校级五星章。依据浙江省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让自省教育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方法,使学生的进步体现在自省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构建自省教育实践的评价新体系。

2、自省意识走进课堂

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是认知、交往与审美交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能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景、合适的阶段,采用非指导性教学,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唤起他们对学习的

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生自省意识的培养及探索

热爱,唤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以新的眼光审视学习生活,洞察人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在自省中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有爱心 如:二年级的刘彬同学在家人的宠爱下养成了自私霸气的习惯,在学校里不允许其他同学动他的东西,否则 就要向老师告状或和同学吵架,平时和同学做游戏时常常要以他为中心,他说了算等。我首先在尊重他人格的基础上,借助事实,对他进行诱导,为他创造培养良好习惯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省、自我反思之后,刘彬同学渐渐地和同学关系融洽了,也懂事多了,受到了同学的喜爱,学生的转变不也说明教师运用自省意识培养的结果。又如:在教学《神笔马良》时,假如你有一支神笔,准备画些什么?有同学画房子、金钱 可马良画些什么?他一心想帮助穷苦人,针对你们平时的表现、想法进行反思、自省。于是许多同学想到给盲人画一副明亮的眼睛,让他看到光明;有想到给残疾人画一双健康的腿 经过老师的点拨,即发展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又加强了学生的自省意识,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更有利于创建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

3、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学校应充分重视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人文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做起”精心设计和实施主题活动。我校设计了系列教育活动:红领巾小责任大、社会实践、爱心传播行动 让每一堵墙都说话。还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诵读摘抄的《论语》名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注重文化经典在自省教育中应用的一个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自我教育、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和习惯,自省意识得到培养,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4、坚持写自省日记,记录成长的历程

给学生布置自省日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省,通过每天的观察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自律自己的行为,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这和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杨巧玲同学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天,当我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把语文考砸的原因辩解时,原本以为她会帮着我一起怨天尤人,想不到她却狠狠地批评了我:不管什么事,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对就对了,错就错了。是的,没有任何借口,当结果已经出现的时候,我不该试图逃避责任,而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我要感谢妈妈,

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生自省意识的培养及探索

她使我清醒,让我进步。”翻开学生们的日记,每一篇都记录着自省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自省日记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此举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诚实待人,诚信做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值得借鉴。

三、自省意识的培养 ,健全了学生的道德人格

1、使学生具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心胸开阔了,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对不同的人际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懂得自律。其观点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吸引力。

2、宁静的心境

自省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换位思考,调节好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保持内心世界的和谐一致。

3、富有创造力

具有自省意识的学生,发现创造给生活带来欢乐,激发兴趣、维持动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个不会自省的人,是永远不会走向成熟的。我们着力于构建培养自省意识教育模式,坚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矫治性目标为辅。主题活动、课堂、实践是学校培养自省意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坚持“育人为本”。使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动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交往中自强,主动合作与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教师们在专业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反观自身,在自省中提高。教师最关键的是要启发学生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去完善自我,认识反省自己,在反复生活实践中逐步强化,趋于自觉,不断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训练。因此,在学生自省内化的基础上,教师还需不断引导,外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学生人格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浙江省少工委《少先队雏鹰活动争章办法》。

3、教育出版社《古代教育思想论》。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e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