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有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7 15: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汉语练习册》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2005年8月30日修订

目 录

一、具书..............................(1) 二、词 汇.............................(5) 三、文 字.............................(14) 四、语 法.............................(19) 五、修辞.............................(29) 六、音韵.............................(31) 七、古书注解.........................(34) 八、古书的句读.......................(36) 九、诗词格律.........................(44) 十、参考答案.........................(56)

1

工 具 书

[练习一]

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

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其中:

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宋代徐铉等校定。全文分为____篇。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文字______个。

2.《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

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_____著的《_______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的《_____》,它的全名叫《__________》,大致反映了________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_______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__________》;

6.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________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目次;

7.《___________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 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_________》,其后影响较大的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辑的《________》,唐欧阳询等编的《____ ___》,唐______编的《初学记》、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____ __》,宋李昉等编的《_____ ___》、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__ ___》,明朝解

2

缙等编写的《__ _____》;

9.“三通”指的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____ __》、元马端临的《文献_______》,遇到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可资查询,后人又陆续加以编纂,合称为“___ _____”;

10.政书会要之类影响较大的有《春秋会要》、《西汉会要》和《_______》等。

二、1.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________、音序检字法、___________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2.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较为科学。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王筠的《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_____》、刘淇的《_______》、杨树达的《_______》和今人裴学海的《___ ___》;

5.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 》;

6.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 》; 7.专门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扬雄的《 》。

[练习二]

一、略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在汉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得失。 二、举例说明《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及释字体例。 三、略述《辞源》和《辞海》这两部工具书的主要性质。 四、略述《广韵》一书在编排体例和在汉语音韵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陈澧研究《广韵》的主要方法。

五、《广韵》时代的四声是怎样发展成为普通话的声调的? 六、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各举三例)

3

词汇练习

[练习一]

一、说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意义: 1.运斤成风—— .2.不刊之论—— .3.口诛笔伐—— .4.家给人足—— .5.苟且偷安—— .6.不足为训—— .7.洞若观火—— .8.尾大不掉—— .9.日薄西山—— .10.比肩继踵—— .

二、说明下列双音词中加点的词素的意义 1.楷模—— .2.逗留—— .3.讽诵—— .4.树艺—— .5.功伐—— .6.劝勉—— .7.字孕—— .8.法则—— .

4

9.容止—— .10、丰登——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根据同义联合的构词方式另造一个含有其字的双音词。

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2.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

3.以防止水,以沟荡水。(《周礼·地官·稻人》) .4.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晋书·潘岳传》) .5.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

7.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8.、郭林宗至汝南造奉高。(《世说新语·德行》) .9.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语·雍也》) .10.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 .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上》) ..3、假令韩信学道廉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 廉蔺列...传》)

5、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5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孟子·梁惠王.上》)

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9、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0、将为胠箧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庄子·胠箧》) .

[练习二]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并说明其理由:

1.以君之灵,累百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左..传·成公三年》)

2.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记·淮阴侯列传》) ..

3.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韩非子·五蠹》) ..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

5、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记·项羽本记》) ..6.数犯主之颜色。(《史记·汲黯列传》)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后汉书·申屠蟠传》) ..

8.卫将军张世安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汉书·苏武传》) ..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专·吴书·周瑜传》) ..10.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二、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6

[信]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2.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

3.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荀子·哀公》)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5.(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徒]

1.舍车而徒。(《周易·贲封》)

2、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倒戟以御公徒。(《左传·宣公二年》)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6、齐师徒归。(《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记·廉蔺列传》) [卒]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蔺列传》) 3、鲁肃闻刘表卒。(司马光《赤壁之战》)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三》) 5、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汉乐府《焦仲卿妻》) [谢]

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

2.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

7

太后本纪》)

3.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古乐府《陌上桑》) 5.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 [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言》) 2、则丑美有间矣。(《淮南子·俶真训》)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项羽本记》)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5.(汉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分析偏义复词。

1.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虞氏春秋》。(《史记·平君虞卿列传》)

2.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3.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史记·乐书》) 4. 动静有常,大小殊矣。(《史记·乐书》)

5.且擅兵而别,多佗利害,未可知也,徒自损耳。(《史记·吴王濞列传》)

6.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史记·袁盎晃错列传》)

7. 游于后园,览于有无。(《史记·司马相如传》)

8.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城,月亏则退兵。(《史记·匈奴列传》)

9.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10.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王藻》)

四、通过查阅工具书,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联绵词的意义。并说明

8

其音节的类型。

1.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谷风》) 2. 荒忽兮远望。(《楚辞·湘夫人》) 3.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七月》) 4.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楚辞·橘颂》) 5. 观流水兮潺湲。(《楚辞·湘夫人》)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7. 罔薜荔兮为帷。(《楚辞·湘夫人》) 8.聊逍遥兮容与。(《楚辞·湘夫人》)

[练习三]

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一)观一见一视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传》) .3. 目不能两视而明。(《荀子·劝学》) .(二)行一步一趋一走一奔

1.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2.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四》) .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

5.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史弼传》) .(三)牙一齿

9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三峡》)

[练习二]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代词的用法,并加以翻译。 1.赵衰、赵盾孰贤?(《左传·文公七年》)

2.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订鬼》) 3.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5. 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

6.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中山狼传》)

7.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者”、“所”的词性,说明其结构特点,并加以翻译。

1.人主有诱于事者,有壅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 《(韩非子·南面》)

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淮南子·天文训》)

3、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信陵君列传》) 4.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战国策·齐策》)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 6、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 7、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荀子·不苟》) 8、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左传·隐公三年》) 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

20

[练习三]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用法。 1.两服齐首,两骖如手。(《诗经,大叔于田》) 2.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左传·成公二年》) 3.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国语·齐语》)

4.及西门,使贰车反祐于西圃。(《左传·哀公十六年》) 二、请指出下列数词的类别,并加以翻译。 1.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史记·律书》)

2.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孟子·万章下》) 3、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练习四]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副词的类别和意义。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

2.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3.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受累仅三十口。(韩愈《与李翊书》) .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6、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孙膑》) .7、然盘庚之迂,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

21

8、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春申君列传》) ..二、请比较说明下列各句中否定词的用法,并指出其词性。 1.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

2.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座右铭》)

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上》) 4.去其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汉书·王莽传》)

[练习五]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用法,并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1、赵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也。(《史记·项羽本纪》) .3.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 .

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

5、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史记·淮阴侯列传》) .6、先生不羞,事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7、吾以女为死矣。(《论语·先进》) ..8、能以礼让为国乎?(《论语·里仁》) ..

9.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左传·成..公二年》)

10.不慕仁义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2

11.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孟子·滕..文公上》)

1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二、请说明连词“而”、“则”在下列各句中的用法(内容包括:(1)所连接的语言单位或句子成分”(2)所表示的关系。)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列传》) 3.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孟子·离娄上》)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7、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练习六]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也”、“焉”所表示的语气。 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则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2、(项)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3、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4、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二、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夫”、“其”、“唯”所表示的语

23

气。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殽之战》) 2.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左传·隐公四年》) 3.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报孙会宗书》) 三、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乎”、“与”(欤)、“邪”(耶)、“诸”所表示的语气。

1.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论语·阳货》) 2.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夫子当路於齐》) 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4.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四、请分析说明下列句中连用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 1.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 2.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

3.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国语·鲁语》)

[练习七]

请说明下列句中结构助词“之”的用法。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齐桓公伐楚》) 2.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4.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吕氏春秋·长兄》)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dv6.html

Top